首页 > 专家说

佛教角度看,给逝去亲人烧纸钱是否讲得通?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3:42:56
热度:

佛教角度看,给逝去亲人烧纸钱是否讲得通?【专家解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这种祭祖活动其实属于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活动,是一种祭祀。祭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参与者要“奉献”,

【专家解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这种祭祖活动其实属于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活动,是一种祭祀。祭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参与者要“奉献”,施舍、花费金钱或实物,然后试图通过祭祀仪式把这种物质支出转化为对先人--被祭祀者的某种祭礼,可使得先人得到喜悦或者实利。 实际上这种行为背后,隐含了两种原始宗教世界中的祭祀原理: 一、“人死为神”的观念,即认为人死后有一种精神的延续性。此观念认为确有“受祭者”这样一个主体的存在(自然也被赋予了存在的某种空间,如“阴间”等等),可以接受或者说感应到这种祭祀。 二、“祭品转化”的观念,即认为祭祀时奉献的物品,在仪式作用下可以被转化为一种受祭者主体可以接受的形式,而且能够从这种转化的物质中获得愉悦或实利。 这里,我并不想评判这种古老祭祀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作为一个平凡的活人,我还没能见证这种生命的奥秘,所以还不具备这个资格。但我觉得可以本着“建设性”的思维,而不是“批判”或“破坏”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运用佛理“重新建构”一下:如果试图把祭祀原理和佛理相结合的话,以期达到既尊重民族传统,又不违佛教信仰的宗旨,那种这种祭祀应如何进行? 依照佛理,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处于六道轮回之中,无有休止,而且六道众生均有一定寿命而非永生。故去的先人,应该是转世在某一道上了,福业大者可能处于“天道”中某个层次,罪业大者,则可能处于“三恶道”(地狱、傍生、鬼趣)中,福业罪业均平平者,可能仍然处于人道范围;当然,人和人也不一样,人间的境遇也有天壤之别,不妨说人道中其实又可以划分出“人中六道”(人中天人、人中修罗、人中之人、人中畜生、人中饿鬼、人中地狱)。那么这个轮回理论和祭祀原理中的“人死为神”观念如何结合呢?我认为在“不灭”这一点上可以找到结合点,即两种理论都认为精神有某种延续性,而不是人死如灯灭般消亡。那么受祭者主体,实际上就是指那个故去的先人转世以后的新生命了----这是作为先人精神延续性存在的唯一指代。这个新生命处于六道中哪一道,处于什么境遇,是不确定的,而不是像民间祭祀认为的那样一定在所谓“阴间”(有的地方,民间的“阴间”说接近于佛教中鬼道和地狱道,即便如此,这也仅仅只覆盖了六道轮回中的一部分)。 接着我们分析第二个原理--“祭品转化”。在佛理来看,世间的所谓物体的存在、物质的现象无非三种来源: 1、业力所感。对于生活在某个物质世界(佛教术语“器世间”)中的众生,这些作为生活环境的物质和作为生活资料的物质,实际上都是这些众生的“共业”和“个业”交织在一起所感、所化现的。我们日常所感受到的,似乎是这些物质的“真实”,而不能洞察其本质的空,那是因为在业力罗网之中,我们的六识、见闻觉知等这些身体器官的机能本身也随业力而成,也带有宿世固有的习气。举个例子来说吧,这种习气就仿佛我们看“立体电影”时必须带的“立体眼镜”,摘了立体眼镜,你就失去了那种立体的错觉,但这不是视觉的错误,而是眼镜的问题;你可以把那种六识中的“习气”想像成固化在六根中的“眼镜”。 2、幻化作用。世间存在某些幻术、魔术或者法术,可以幻化出某些物体,这种幻化出的物体不是自然世界中本有的,也不是经过人类生产加工而来的。 3、三昧力作用。在高级禅定作用下,可以产生将想象的东西真实地复制出来。这种作用的机理,古人很难理解,但我们现代人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参照物,那就是现代物理学的质量和能量转化理论。譬如说,现代世界各国都在试图利用“核能”,什么是“核能”?其实,核能就是一种利用质量和能量相互转化的物理原理,把质量转化成为能量、从而利用这种能源的一套实践方法。那么,理论上来说,是不是应该存在反向的过程,即反过来把能量转化为质量的实践方法,假如有的话,我们就能看到无形的能量转化成为有形的物质实体了。 经过上面的分析,如果用佛理来诠释“祭品转化”这一原理,那就是人们通过祭祀活动,试图把祭品传递到转世者那个新的生命空间中,提供给他,帮助他得到利益。我认为在业力、幻力、三昧力中只有“三昧力”有这个可能。也就是说,这种祭祀如果能够成功,只有依靠超强的禅定大师才有可能实现这种祭品的传递。那么,如果现实中没有这种禅定大师,是否这种祭祀就无法实现呢?非也,民间祭祀早已有了解决方案。那就是,此时引入一个传递的“媒介”,民间信仰俗称“请神”。按民间信仰来说,“请神”等于是通过某种神灵来帮助中转一下祭品,图示如下: 祭祀者--- --(祭品)--------》媒介-神--(祭品转化)----》受祭者 这种媒介的神,应该可以感应到祭祀者的请求,接受请求,并且正确地查找到受祭者空间,从而架起一个桥梁。在民间信仰中,这种媒介神,通常是“阎罗王”一类主管阴间的神,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先人必定在阴间,所以阴间之主自然就是媒介神。 随着大乘佛教广开方便,在宣扬菩萨信仰的经典中我们发现,法身大士的菩萨实际上是一直处于禅定状态中,随时感应现实世间众生种种需求的,这其实是类似于一种神的存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信众应该能够借助菩萨的禅定力来实现这种媒介作用,这时,媒介神就不再是阎罗王,而是你真诚感应到的菩萨了。 综上所述,如果一个佛教徒要满足祭祀传统的需要延续一种祭祀,就需要按照以下要点对祭祀仪式进行佛教化改造: 1、祭品方面。故去的先人--受祭祀者,其转世后存在于哪个世间并不确定,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在天上、阴间或人间,所以祭品不能带有人间局限性,那样恐怕能级太低、作用不大。而且更重要地,传递那种纸钱、纸质用品可能还有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就是这些东西掺杂了太多的烦恼和执着的信息在里面,这种信息不是纯净的能量,恐怕反而会增加受祭者的执着和烦恼,使得他更加痛苦。比方说,现代人烧纸越发地“与时俱进”了,不但大量地烧冥币,还烧纸制汽车、洋房,各种消费品甚至享乐用品、奢侈用品等等,这种信息即使转化到另一个世界了,能量形态虽然转化,但信息的气质应该类似,也就同样带着这一股浓厚的贪欲执着、铜臭肉欲的信息,你说对那先人是祸是福?所以,这种祭品应该改为更加纯净的能量,那就是要具有道德、功德的气息,这是宇宙间正态的能量,先人才会真正受益。 2、祭祀必须通过媒介神,才可以传递信息,这个媒介神此时应该变为你最信仰、最有缘分和感应的某位佛菩萨。 那么,具体怎么实施呢?这里提出一个参考如下: 首先,一个祭祀仪式开始时,首先要请神,比如可以请地藏王菩萨(其他佛菩萨均可,视你各人的因缘而定,感应越强、信力越强者效果越好)。此时的“请神”仪式类似供佛的仪轨。请神过程完毕后,就认为建立了一个你和媒介菩萨之间的临时通信信道。这就像手机拨通号码后的通话状态。 接着,你应该向菩萨陈述需求,诸如你要将祭品传递给何人的转世后身等等,这个过程有点像忏悔法会上的告白。 然后,就是奉上祭品,这个祭品最好是不局限于某一道的某种“纯粹能量”。那什么为好呢?个人认为,修行功德的回向能量最好,最纯粹,超越六道。比如说,你可以为先人诵一部经,念一堂咒,或一堂如法的静坐禅修(斋心)。或者另一个形式:就是把过去一段时间积累的善行,以功能簿的形式集中回向给先人,比如说放生多少、布施多少、救助多少等等,此时可以用类似烧纸的形式,焚烧这些善行的簿记材料(类似《功过格》那种书册)。 最后,就是一个“送神”的过程。就是告诉媒介神,仪式结束了,所有能量已经发送完毕,告知媒介神关闭感应信道。这就像手机通话结束后挂机。 这样一个祭祀仪式,是不是有点像佛教某些超度法会(如瑜伽焰口等)呢?这恰恰说明这种原理在佛教的宗教仪式中是普遍运用的。 个人以为,一个佛教徒的祭祖形式,如果按上述原理实施,似乎比较如法。 更多趣味宗教话题,请参考: 少龙之奇谈怪论:http://bukesiy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