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中国汽车未来之路的论文 要2000字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2:52:26
热度:
谁有关于中国汽车未来之路的论文 要2000字【专家解说】:中国汽车的未来之路日前,80多台采用世界领先技术发动机的车辆参加了必比登挑战赛,目标明确:展示移动性领域的各种技术成就。面
【专家解说】:中国汽车的未来之路
日前,80多台采用世界领先技术发动机的车辆参加了必比登挑战赛,目标明确:展示移动性领域的各种技术成就。面临2030年全球轿车数量将达15亿辆(目前的两倍)这一严峻形势,这些技术将使车辆继续支持经济的增长和人们自由出行的需要,同时避免对社会和能源供应造成难以承受的负荷,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新能源在汽车领域的使用。
规则与油价催生新能源车
日前,国家发改委再度调整了成品油的价格,北京市场上93号油也随之每升涨了0.44元。同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科技部也将“新型洁净能源汽车”列入《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将在“十一五”期间继续组织实施涉及各种清洁能源汽车的重大科技项目。
行业新规则的制订和不断上涨的汽油价格,让新能源车的引入变得更加实际。放眼看去,国内俨然成为新能源车技术开发的前沿战场。
10月,通用汽车宣布与上汽和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中国车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量产车已进入产业化开发最后阶段,预计2008年将投入量产。而早在3年前,一汽丰田就将普锐斯(参数配置)混合动力车引入国内。上汽也在混合动力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上海”牌混合动力轿车已经孕育而生。
目前,国内的汽车企业小至力帆、双环、中兴、吉利;大到一汽、上汽以及部分合资企业;还包括长安、哈飞、奇瑞(参数配置)、比亚迪等,无一不在宣传各自即将上市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明年,国内将至少出现10款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明年将经过一个全面“萌芽”的阶段,部分新能源车会逐渐开始“露脸”。
燃料电池和纯电动全启动
其实,即将在东风本田投产的混合动力车只是新能源车的一种。新近实施的《准入规则》明确说,新能源汽车含混合动力、纯电动(BEV,包括太阳能)、燃料电池电动(FCEV)、氢发动机、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等类能源为动力的汽车。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是以什么方向为主?氢动力、燃料电池还是纯电动,或者是日本已经比较纯熟的混合动力技术?
在面向未来的汽车用能源战略中,中国汽车企业拥有着大量参与的机会。就在美国通用汽车去年8月宣布,成功解决了将其研制的氢燃料电池车Sequel投放市场的所有问题时,去年11月,中国科技部正式将奇瑞B11燃料电池轿车示范样车开发和生产;氢动力上,今年6月,宝马正式在中国发布首款氢动力7系。而比亚迪的铁电池团队正在做“铁动力”(以其在电池领域里的最新发明“铁电池”为核心技术支持的新汽车动力体系)量产的准备工作,按照比亚迪的计划,E6电动车在2008年6月在坪山基地下线。
靠发展新能源来缩小差距
从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研发机构和厂商看,自主品牌似乎占据了优势,但要论整体技术和发展规模而言,其在世界巨头面前仍然显得稚嫩。
在新能源技术上得到突破,并非就掌握了在汽车领域的制胜权,因为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工业产品,掌握了新能源、动力问题,不等于就掌握了汽车技术的全部。
发展新能源汽车确实可以减小自主品牌与国外巨头在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系统上的差距。虽然目前国外一些厂商,例如丰田已经将普锐斯等新能源车型投入市场,但是因为售价过高等原因其还没有真正普及。在新能源研究和量产化工作方面,自主品牌和国外汽车巨头的差距显然比传统汽车技术上的差距要小很多。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许将重新界定自主品牌同国外巨头的起跑线。
但是,如果仅仅在新能源技术上有所突破,却不能改变自主品牌产品整体水平落后的现状。如果几年后,消费者购买到的某一款新能源汽车在动力上很先进,但是其他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可以肯定地说,依然会直接影响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消费。
上一篇:天然气和液化气灶可否通用
-
请问现在还能申购中国核电吗?怎么申购?2024-08-17
-
分析一下中国西部地区的优势有哪些2024-08-17
-
中国能源战略是什么?2024-08-17
-
假如我有一千股中国石油股票,我今天再买一百股,当天下午我能卖一百股或者更多吗2024-08-17
-
尼日利亚煤炭开采成本以及中国煤炭开采成本?大连到尼日利亚的运费及尼到大连的运费是多少?谢谢啦2024-08-17
-
中国目前的这些新能源的开放情况如何?2024-08-17
-
中国石油市盈率2024-08-17
-
中国石油未来走势如何2024-08-17
-
中国农机院的主管单位是什么2024-08-17
-
中国在安装的风力发电机是多少千瓦2024-08-17
-
要2篇关于新型能源的论文,谢!2024-08-17
-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能源消耗、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于这一观点,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举行“地2024-08-17
-
中国水电开发利用什么2024-08-17
-
世界经济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影响 论文2024-08-17
-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有哪些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