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地震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2:48:59
热度:

地震的发生机制是什么?【专家解说】: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

【专家解说】: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地球各板块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惯性作用下,当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无论是减建还是加速, 一方面地壳各板块之间因地壳厚度和质量密度不一致而产生的惯性力大小也不一致,如我国青蒧高原板块的惯性力就远远大于印度大陆和我国四川盆地所在的华南大陆板块的惯性力。当地球自转速度增速时,青蒧高原以东的四川盆地板块和以印度大陆板块因质量小增速快,导致四川盆地板块与青藏高原走之间的间隙呈增大趋势,板块之间的压应力减小甚至之产生拉力,从而产生间隙,地幔熔融物质及时充填此间隙并冷却成岩,如此周而复始的作用下导致四川盆地以西的龙门山脉不断隆起升高。而印度洋板块的增速快与青藏高原板块的增速慢,导致印度洋板块对青藏高原板块产生推力挤压。反之,当地球自转减速时,青藏高原以东的四川盆地板块因质量小减速也快,从而导致青藏高原板块因减速慢对四川盆地板块的推挤。而印度洋板块因减速快而与青藏高原板块产生间隙,当间隙产生后,地幔内熔融物则立即充填到该间隙中并冷却,如此周而复使的作用即产生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不断增高。两条块板缝隙通过亿万年的作用积累正是造成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形成的根本原因。也是青藏高原不断的造山活动的原因。 与此同时,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还因与地核的距离不同而导致自转线速度变化不一致,与地核的距离越大 其线速度加(减)速度也大,反之越小。这个加速度增大了角速度变化作用。 另一方面,地壳是固性物质组成,地幔是熔融态物质组成,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时,地壳与地幔因一个是刚性物质而另一丫是塑性物质产生反应速度快慢不一致。刚性物质地壳反应快、而塑性物质地幔反应慢。其反应形态也有差别,地壳因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导致板块碰撞或拉开间隙。而地幔是熔融态的连续体,因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地幔产生了波动,在地壳严密密封下,地幔不可能自由波动而形成水波状态,只能反映出波动压力。这种波动压力不断作用于地壳并沿地壳介面传播,使地壳产生波动。当波动压力不足以对地壳产生破坏时特进一步沿地壳继续传播,如遇于地壳板块连接缝时将造成两板块沿地球半径方向错动,形成板块错动地震。在一个板块下传播遇到地壳脆弱处,如波动压力超过此处地壳的屈服极限,将导致板块折断而产生板块折断地震。若波动压力传播至某一板块中有空洞的地方,虽波动应力没超过此处地壳的屈服极限不致导致板块断裂,但震动动应力可能超过空洞周围介质的屈服极限,导致空洞坍塌从而产生一个板块内的塌陷地震。当然溶洞塌陷地震和其他因人为因素引起的人工地震不属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引起的地震。 这种假说推翻了地球板块漂移说,很好地解释了板块之间应力产生的原因,克服了极块漂移说解释不了板块漂移动力来自何处的问题。也解决了板块漂移说解释不了青藏高原为何几十亿年未漂移的问题。同时该假说也解释了造山运动,盆地产生和高原不断隆起升高的原因。 根据这个新假说还可大胆推测: 一、青藏高原在不断升高后,当对地幔压力超过地幔最大承受压力后,青藏高原一是可能不再升高,二是个别高峰可能发生坍塌甚至倾覆。 二、在青藏高原各大山脉西侧距地面20公里深度以内可发现大量宝石和重金属矿藏。 三、在四川盆地西部深处可能会探勘到大量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矿藏,如古代邛崃和现在彭州都有天然气即可说明。 四、地震可以预报。 五、地壳原本整体一块,各板块的产生是因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导致地幔波动折断地壳岩体而产生,今后还将产生新的板块并且产生新板块的速度比过去几十亿年更快,地壳将不断破碎化,当然其进程仍将以千万年为时间单位,人们大可不必担心明天会发生这种情况。 六、太平洋海沟在加深,此处地壳下地幔物质比重低于大陆下地幔比重,但当地壳薄到一定程度后,地幔高温物质将熔穿地壳产生大量海底火山,最终导致海沟逐渐消失。 七、地幔如同海水一样也有潮汐现象,并且是导致海洋潮汐的直接原因,其机理是由于海洋地壳较薄,相对于大陆而言海洋地壳挠度也比较大,地幔潮汐通过海洋地壳波动推动海水潮汐。海洋潮汐因自由共振而放大了潮汐现象。 八、地震波的传播除通过地壳岩体传播外,更多的是通过地幔传播,这是对地震时地面产生肉眼可见波浪式起伏运动的最好解释,也是为什么地震波可传播几千公里甚至跨越板块传播的原因。 九、地震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进行较为精确的预测: 1、地震可通过两板块接触处测定地壳应力,当应力接近地壳岩石屈服极限时,岩石瞬间碎裂即发生地震即将发生。 2、测定地壳岩石应力可采用电测片变形情况算出应力值从而预报地震。 3、地壳岩石应力即将达到极限时,岩石将产生磁变化,在岩石破碎前还会有发出声、光、电、热现象,由于地震前产生大量地热并辐射到空中对区域性气象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各种震前奇异天象。 4、预测地震时,可在地震带四周地壳内成对埋设电极,每对电极施以不同频率的电场,通过观测电极频率变化和地场电阻变化,从而可有效预测地震。 5、可用压电片测定地壳深处发声情况,测定地震前岩石受压变形和初始破碎产生的声音预测地震。 6、地壳岩石在受压时会产生塑性变形,引起岩石内水份,电解质或其他物质流动而使某些部位浓度发生变化,通过测定这些物质流动情况及浓度变化监测到地震的到来。 7、可通过卫星红外线遥感监测地震带地壳温度和红外光谱变化情况来预测地震。 8、可通过卫星高能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观测地壳板块和断裂带变化情况,从岩石出现新断裂点开始短期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9、可在断裂带两侧地面设置高频脉冲雷达,通过卫星运用多普勒原理准确测定两点间的距离和三维位置变化达到预测地震的目的。 10、可观察地下穴居动物如蛇、蝙蝠、龟、泥鳅、丘蚓以及观察深井井水颜色、气味、味道和导电率变化预测地震。 11、地球自转是变化的,角速度骤降或骤升都会引起地幔内熔融状物质产生急剧波动,波动的地幔将产生浪涌,浪涌使地壳呈波浪式 通过卫星监测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可预测地震。 12、地震云是地下应力、电场、电导率、磁场、热场、射线场、振动、光效应变化和水及其特殊物质挥发所引起的气象现象,完全可以作为地震征兆用来预报地震。
  1. 泰拉瑞亚有哪些节能使世界发生变化?
    2024-08-17
  2.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0℃和一定压强下体积为aL,点燃后发生反应,待气体恢复至原来温度和压强时
    2024-08-17
  3. 现在,开机制木炭和木质颗粒,还有发展吗
    2024-08-17
  4. 在太阳能制取氢气的过程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产生的氢气如何储存?
    2024-08-17
  5. 1.氢气和氯气反应,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2024-08-17
  6. 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质造
    2024-08-17
  7. 热核聚变是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在可控情况下发生的核聚变.聚变反应中释放出来的核能提供大量的热量,就象
    2024-08-17
  8. 植物的族组成在成煤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4-08-17
  9. 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叫做反
    2024-08-17
  10. 甲酸甲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吗?
    2024-08-17
  11. 氢气与哪种气体单质在冷暗处就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2024-08-17
  12. 求风力发电机制造工艺??
    2024-08-17
  13. 求液态氢气的制取方法、顺便说了液态的氢气原本的性质有没发生什么改变
    2024-08-17
  14.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零摄氏度和一定压强下体积为aL,点燃后发生反应,待气体恢复至原来温度和压强时
    2024-08-17
  15. 植物的族组成在成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