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三峡大坝于哪年竣工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2:27:05
热度:

三峡大坝于哪年竣工【专家解说】:1919年,孙 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专家解说】:1919年,孙 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1932年,国 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这是我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1944年,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1945年,国 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及三峡勘测处。1946年,国 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正式签订合约,由该局代为进行三峡大坝的设计;中国派 遣技术人员前往美国参加设计工作。有关部门初步进行了坝址及库区测量、地质调查与钻探、经济调查、规划及设计工作等。1947年5月,面临崩溃的国 民政府,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的实施,撤回在美的全部技术人员。美国垦务局工程师福斯脱在写给中国同事的信中说:“伟大如三峡计划,中国自不能久置不问,相信于不久之将来,定有兴工之一日。”三峡勘测处主任张昌龄在办理结束工作时也说:“我不希望仅是一个梦-- 理想的天国,总有一天会在地上实现。”1950年初,国 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1953年,毛 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损失惨重。这次大水再次警示:消除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长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1955年起,在中 共中 央、国 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人士通力合作,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3月,在莫斯科签订了技术援助合同,第一批苏联专家6月到达武汉。长委所属4台钻机和第七地形测量队先后进入三峡地区,开展测量工作。1955年12月,周 恩来在北京主持会议,在听取长委和苏联专家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后,肯定了国内专家的意见,正式提出,三峡水利枢纽有着“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规划的主体。1956年,毛 泽东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1958年3月,周 恩来总理在中 共中 央成都会议上作了关于长江流域和三峡工程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 共中 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工作。”当月,周 恩来总理登上三斗坪中堡岛,与随行专家共同研究三峡工程坝址优选方案。1958年6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第一次科研会议在武汉召开,82个相关单位的268人参加,会后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科学技术研究会议的报告》。1960年4月,水电部组织了水电系统的苏联专家18人及国内有关单位的专家100余人在三峡查勘,研究选择坝址。同月,中 共中 央中南 局在广州召开经济协作会,讨论了在“二五”期间投资4亿元、准备1961年三峡工程开工的问题。由于暂时经济困难和国际形势影响,三峡建设步伐得到调整。8月苏联政府撤回了有关专家。1970年,中 央决定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一方面解决华中用电供应问题,一方面为三峡工程作准备。12月26日,毛 泽东主席作了亲笔批示:“赞成兴建此坝。”1984年4月,国 务院原则批准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150米的低坝方案。1984年底,重庆市对三峡工程实施低坝方案提出异议,认为这一方案的回水末端仅止于涪陵、忠县间180公里的河段内,重庆以下较长一段川江航道得不到改善,万吨级船队仍然不能直抵重庆。1986年6月,中 央和国 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论证,责成水利部重新提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以钱 正英为组长的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成立了14个专家组,进行了长达两年八个月的论证。198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报告推荐的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三峡工程的实施方案确定坝高为185米,蓄水位为175米。1989年底,葛洲坝工程全面竣工,通过国家验收。1990年7月,以 邹 家华为主任的国 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成立;至1991年8月,委员会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国 务院审批,并提请第七届全 国人 大审议。1992年4月3日,七届全 国人 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 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1993年1月,国 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李 鹏总理兼任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1993年7月26日,国 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枢纽工程),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1993年8月,国 务院发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规定:国家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并为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1994年10月16日,中 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席江 泽民考察三峡工地时指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江 泽民主 席还为三峡工程题词:“向参加三峡工程的广大建设者致敬”。1994年12月,李 鹏总理在乘船赴三峡工地参加工程开工典礼的途中,写下歌颂三峡工程的《大江曲》。1994年12月14日,国 务院总 理李 鹏在宜昌三斗坪举行的三峡工程开工典礼上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5年,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1996年6月1日,葛洲坝电厂正式移交中国三峡总公司。1996年11月下旬,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系统工程启动。1997年1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10亿元人民币三峡债券发行计划,这是三峡总公司第一次采取国内发行债券的形式用以筹措三峡工程建设资金。1997年3月,八届全 国人 大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这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统一规划、安排和管理。1997年10月14日,国 务院第63次常 务会议通过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前验收报告,决定三峡工程于11月8日实施大江截流。1998年1月初,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根据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令、法规,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实际,制定《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并于1998年1月正式执行。1998年7月,三峡坝区遭遇57700立方米/秒流量的大洪水,坝址水域来水量达到187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三峡工程经受住洪水考验,工程主要项目正常施工。2000年7月17日,150户639名重庆市云阳县农村移民外迁到上海市崇明县落户。这是由政府组织的首批外迁移民。2001年2月15日,朱 镕基总理主持国 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修订草案)》,这是对1993年的条例进行的修订。《条例》结合一期移民工作实践,对移民迁建和管理的一些政策和原则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条例》自2001年3月1日起实施。2001年8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 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局承担的《中国三峡移民人权保障实证研究》在北京正式启动。2002年1月13日,经过9年建设,三峡工程大坝已经达到2003年蓄水发电所需的坝高,三峡大坝迎水面高程已经全线达到140米海拔高程以上,大坝高度已具备挡水要求。2002年10月29日,朱 镕基总理主持国 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1次会议,同意国 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在11月6日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合龙。次日,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宣布了国 务院三建委的决定。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合龙。中 共中央政 治局常 委、全国人 大常 委会委员 长李 鹏在截流合龙后发表讲话。全长3.7公里、渠宽350米的导流明渠,是为解决三峡二期工程期间通航和过流而开挖出来的一段“人造长江”。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三峡工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从此进入总装阶段。2003年5月21日,国 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正式宣布,三峡二期工程达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试通航要求。同意三峡工程6月1日下闸蓄水,并可以在2003年6月份实施永久船闸试通航。至此,中国建成世界上水位落差最大的船闸。2003年6月1日零时,三峡大坝中的闸门按计划准时启动,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三峡工程船闸全长6.4公里,其中船闸主体部分1. 6公里,引航道4.8公里。三峡船闸系双线5级梯级船闸,其工程规模居世界之最。2003年11月22日,长江三峡工程第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并投入商业运行。至此,三峡工程首批发电的6台机组全部投产。三峡工程已经创造出一年内装机420万千瓦、连续投产6台70万千瓦的水电安装和投产世界纪录。2004年1月9日,新华社报道,三峡工程从2004年起进入三期工程。三峡三期工程至2009年历时6年,期间将完成右岸大坝和右岸电站建设,修建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机,有20台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投产。2004年4月,三峡工程三期移民搬建工作已全面展开。三峡工程竣工后,三峡库区将搬迁移民113万人,其中重庆103万人。根据规划,重庆市三期动迁移民32.44万人,迁建工矿企业304户,复建各类房屋942万平方米。三期移民工作预计将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2004年4月30日,长江三峡工程左岸电站7号发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至此,三峡工程已有8台70万千瓦大型机组投产,日发电量达1.15亿度。2004年8月26日,重庆奉节县的882名移民踏上赴江西的外迁之路,标志着三峡库区出省市外迁移民工作全部结束。至此,三峡库区已经外迁移民16.5万人。2004年9月底,三峡枢纽工程已累计完成静态投资393亿元,占投资概算的78.5%。输变电工程累计完成静态投资208亿元,占总投资概算的64%。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已经完成移民包干补偿资金静态投资330亿元,占投资概算400亿元的82.5%。2004年10月12日,《光明日报》报道,历时5年、涉及16.6万人的三峡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已正式结束。截至2004年9月,库区政府共组织外迁移民9.6万人,加上重庆市内、湖北省内安置4.5万人,以及自主外迁到20多个省市的2.5万人,共从库区外迁农村移民 16.6万人。据统计,三峡农村移民安置在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的249个县、1062个乡镇、2000 多个安置点。外迁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落实,承包土地人均达到1亩左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25平方米。2004年12月8日,长江三峡工程地下电站主体工程首次进行公开招标,拉开了三峡地下电站建设的序幕。三峡地下电站是置发电机组于大坝右侧山体内的隐蔽式电厂,将安装6台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地下电站于2009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将使三峡工程的总装机将由原来设计的26台增加到32台,装机容量由1820万千瓦增加到2240万千瓦。2004年12月28日,三峡电力外送的第三条通道--三峡至上海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在湖北宜都市正式开工。工程将穿过湖北、安徽、江苏、浙江4省,跨越长江、汉江,从三峡电厂直抵上海市青浦区,线路全长1075公里,工程总投资70亿元,计划于2007年建成完工。2006年2月10日,新华社报道,到2005年底,三峡工程已累计完成静态投资近430亿元(超过概算90%)。左岸大坝已全线达到185米高程,左岸电站14台机组(980万千瓦)比设计提前1年全部投入运行;右岸大坝浇筑高程已达到160米(超过计划2米),未发现裂纹和质量问题,右岸电站机组埋件安装全面展开,地下电站主厂房、尾水洞等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2月10日,截至当日10时,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到1000亿度,为缓解我国电力紧张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5月11日,由葛洲坝集团机 电建设公司承建的三峡右岸电站首台机组定子开始组装,这标志着三峡右岸电站12台发电机组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首台组装的是26号机组定子,这台机组预计于2007年8月安装完成。2006年5月12日,国务 院总 理、国 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 家宝主持国 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听取三峡办等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审议批准三峡水库今年汛后蓄水至156米的工作方案,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2009年9月,截至今年六月底,三峡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849亿元人民币。三峡电站累计发电3200多亿千瓦时。本月中旬开始,三峡工程将从目前的汛期限制水位145米,向更高水位进行“试验性蓄水”,蓄水目标是最终水位175米。这是三峡工程是全部竣工前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三峡工程进入正常运行期。至今,三峡工程已连续建设了16年,预计今年底明年初主体工程将全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