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关于武清十年巨变写一篇《跨越发展十年辉煌》征文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2:14:41
热度:

关于武清十年巨变写一篇《跨越发展十年辉煌》征文【专家解说】:  改革开放以来,武清区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求实,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协调发展。(一)农业生

【专家解说】:  改革开放以来,武清区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新求实,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协调发展。   (一)农业生产   粮食产量和棉花产量分别占全市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在全国首届农林牧渔总产值百强县(包括各大城市市辖区)排行榜中名列第71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棉花生产、平原绿化、菜蓝子产品生产先进单位、94年被国家确定为粮食生产大县,逐步形成了城郊型农业发展格局。1999年,全区农业增加值14(13.8)亿元,农业商品率达到85%以上。   高效农业发展迅速。蔬菜占地面积达到22.6万亩,其中棚室菜面积2.24万亩,年蔬菜总产16亿公斤,引进了一批名优特新品种,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果园面积达到8.1万亩,果品产量8142万公斤,肉类总产量4.9万吨,蛋类总产量4.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4万吨。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付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建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猪、肉鸡、肉鸭、肉牛、蔬菜、优质果品和淡水鱼七大生产基地,一批具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大力推广了防渗渠道、管灌、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86.4万千瓦,农机作业率达70%。小麦、玉米的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二)工业发展   全区村以上工业发展到1300家,职工14万人,总资产65.5亿元。1999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32.1亿元。全区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发展到180家,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7家,市级以上集团发展到27家,其中国家级集团10家。全区工业有19大门类、30多个行业、200多种产品。初步形成了地毯、纺织、化工、机械、服装、制鞋、自行车等传统主导行业,并建起了新型建材、电子等一批新兴行业。创出了一批名优拳头产品,有120多种产品先后在国内外各种博览会、展销会上获奖,150多种产品被评为市局级以上名优产品,其中巷虹牌地毯、牧歌牌兽药、靓倩牌皮衣等15种产品荣获部级名优产品称号。   (三)第三产业   近年来、第三产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全区经济的带动和服务作用日益突出。   1998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3.4亿元。商业、饮食、运输、物资供销、金融保险、邮电六大行业是武清区第三产业的主导行业。全区有各类商业网点1.2万处,从业人员3.3万人,各级各类流通组织发展到1万多个。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额18.5亿元。全区各级各类市场发展到30多个,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3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区城为中心,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为依托的市场网络。大沙河蔬菜批发市场成为京津地区重要蔬菜集散地。个体公路运输业、餐饮业蓬勃发展。物资供销业稳步发展。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区五行一社1998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3亿元。1998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1亿元。各类保险承保金额525亿元,保费收入9028万元。旅游业、房地产开发、信息咨询业等新兴第三产业长足发展。   (四)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   全区外向型企业已发展到200余家,出口产品19大类,300多个品种,产品行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地毯、服装、制鞋、工艺品、化工、草柳编织品纸制品六大骨干出口行业和芦笋、腌制品、畜禽加工三大农业出口创汇基地。1999年,全区外贸出口供货额达到35.5亿元。全区自营进出口企业发展到19家创汇9200万美元。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到1998年底,已吸引欧美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全区三资企业已发展到276家,协议投资总额6.6美元,外资到位率达96%。   (五)开发区建设   武清开发区是国家1991年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城区西北侧,紧临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第一出口,规划总面积24.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6.4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建设招商,现已成为武清对外开放的龙头和窗口。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区内骨干路网、排水、通讯、电力、供热管线全部贯通,自建了万吨水源厂、220KV和35KV双电源变电站、8万门IDD的光纤数字通讯中心、3座热力站、两眼温泉地热井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0.8平方公里的多功能服务区,1.44平方公里的生活区和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坐落在开发区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武清海关已正式开关。   (六)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   全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4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2500多人。区内有各级各类学校999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3所。全区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和幼儿教育先进县。高考升学率达到54%.全区文化体育设施1064个,农民业余演唱队29个,业余剧团32个,民间花会130多道,业余体育运动队560多个。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74个,床位1086张,有医护人员2109名,其中医师839名,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达到国家二级甲等标准。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主干网覆盖全区34个乡镇。1998年全区农村已全部实现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37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