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平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8:26:35
热度:

平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专家解说】:平潭县简称“岚”,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北纬25°15′——25°45′,东经119°10′——120°10′。东面与台湾新竹仅距68海里,是祖国

【专家解说】:平潭县简称“岚”,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北纬25°15′——25°45′,东经119°10′——120°10′。东面与台湾新竹仅距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份;西北面和南面与马尾港、松下港、元洪港及江阴港、厦门港隔海相望;北面隔海距长乐国际机场60公里。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面积371.91平方公里,辖7个镇、8个乡、11个社区居委会、192个村委会。人口39.2万。县人民政府驻潭城镇。 平潭古称“海坛”,其“南垄村”壳丘头文化是福建省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秦汉时属闽中郡,唐时属长乐县,五代以后属福清县,清嘉庆三年置海防厅,属福州府,1912年改厅为县。1949年9月16日平潭全境解放,9月23日平潭县人民政府成立。先后隶属闽侯专区、晋江专区、莆田专区,1983年4月划归福州市人民政府管辖。1958年建立平潭县人民公社,设4个分社,1961年为12个分社,辖120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乡镇建制。 地貌类型主要有丘陵、台地、滨海、平原、湖泊、滩涂和海岸。主岛海坛岛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全县最高峰——君山海拔434.6米。芦洋埔为县内最大的沙积平原,面积30.23平方公里。岛上三十六脚湖为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19.9℃,年平均降雨量900~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85.3小时。平潭已建成带、网、片、点相结合,林树种配套,布局合理和具有抗御风、沙、水、旱、潮五大灾害功能的海岛防护林体系,森林覆盖率达32.9%,是“全国造林绿化最佳县”之一。 平潭作为海岛县,有六个方面比较突出的优势。一是海洋优势。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0倍,海岸线长408公里,人均海岸线长度居全省第l位,人均浅海滩涂面积居全省第3位。拥有福建三大渔场之一的闽中牛山渔场。二是港口优势。拥有众多避风条件良好的港湾和深水岸段,可建优质港口数十处,其中可建万吨级以上的有10多处,具备建设国际商港的条件。三是建材资源优势。岛上花岗岩储量目前已探明的约8亿立方米,石英砂储量约10亿吨,品质优异,开采方便。目前建有年出口10万吨以上硅砂的日翔硅砂厂。四是旅游资源优势。平潭是个巨大的旅游资源宝库,不少景观个性鲜明,有八大景区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海滨沙滩和海蚀地貌为两大特色,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与海一线相隔却高出海平面15米的三十六脚湖斑澜多彩,是哺育平潭人民的生命湖。龙凤头、坛南湾等海滨沙滩风光旖旎。长江澳风力发电景区恢宏壮丽。平潭景区于1999年3月被列入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单,2006年1月被建设部列入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名录。五是风能和潮汐能优势。岛上年平均风速8.4米/秒,是我国风能最佳区之一。平潭海域是全国大潮差地区之一,平均潮差4.31米,潮汐能可供开发的有11处。六是对台区位优势。1978年,平潭岛在全国最早被批准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台胞接待点;1981年,东澳港被定为福建省最早设立的4个台轮停泊点之一;1992年,南中港被增辟为平潭第二个台轮停泊点。 305省道穿过县境,与京福高速、福厦高速连接。平潭海峡大桥于2007年11月30日开工,总投资11.394亿元,路线总长4974米,大桥将使平潭和陆地连成一体,天堑变通途。平潭第二大桥、机场、京台高速、台岚海底隧道的系列愿景,凸显平潭枢纽作用。平潭有天然港口283个,可建优质港口数十处,具备建设国际商港条件。 平潭农业经济持续发展,2007年粮食生产与上年持平,林业增势良好,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作为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台湾经济区四大经济区的“黄金走廊”,平潭是福建省最有发展前途的岛县。民营经济保持强劲增势,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 2007年,全县生产总产值52.21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6.3:14.0:49.7;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农业总产值33.83亿元,工业总产值10.17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3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平潭属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区,在大气环流和浩瀚大海的作用下,形成季风明显的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罕见,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9.5℃,最冷月(2月)平均气温10.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年平均降水量1196.2毫米,雨量分配不均,夏秋少雨多旱,年均干旱3次以上。年均风速6.3米/秒,沿海地区年均风速8.9米/秒,全年≥8级风力的天数为84.5天(东澳站为140.2天)。台风活动影响频繁,每年一般3~5次。台风袭击,沙土飞扬,常伴有暴雨狂潮,成为平潭最大的自然灾害 据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证,平潭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但开发历史很短,加上历代战患频仍,社会发展缓慢。据民国《平潭县志》引《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州府志》:唐为牧马地,宋初置牧监,不久撤销,允许岛民耕作,并增兵驻守。宋嘉祐四年(1059年)在钟门(今属苏澳镇)设巡检司,掌管海上巡防。明洪武年间,为防备倭寇袭扰,强迫岛民迁徙内地,致使岛上有百业荒废,满目疮痍。此后,又因数度“禁海”、“迁界”,极大地制约着平潭海洋产业与对外交往的发展。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禁令解除后,渔业生产与海上运输开始复苏。清咸丰(1851-1861年)以后,平潭成为福建对台贸易主要口岸之一。此后一段时间,社会相对安定,渔、农、盐、商等业有所发展,文化教育渐兴。然而,平潭长期未能独立建制,历代政府只重屯兵固防、设卡取税,对经济、文化建设投入甚微,因而,始终未能改变平潭落后封闭的状态。 民国元年(1912年)平潭获准建县后,时局动荡,匪乱如毛,加上瘟疫蔓延,民众难以安居乐业。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多次窜犯平潭,抢掠劫杀,导致百业凋零,民不聊生。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平潭又陷入困境。直至民国38年9月16日平潭全境解放,平潭人民真正翻身做主人,并以极大的热情迎接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曙光。 海陬岛县,地灵人杰。长期与风浪搏斗的平潭人民同,早有民风强悍、吃苦耐劳的美誉,富有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明洪武年间,岛民被迫内迁后,林杨不顾个人安危,上疏请求豁免“虚税”,结果系狱18年。嘉靖年间,岛上民众奋起抗倭,筑寨拒敌,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传说。明末清初,平潭人民积极配合郑成功部队,开展海上抗清斗争。鸦片战争爆发后,身为金门镇总兵的江继芸,为保卫国土,与英军展开殊死搏斗,英勇献身。抗日时期,爱国军民协同抗日,浴血奋战,气壮山河。 “九一八事变”之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深入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真理的迅速传播,唤起了平潭社会的民族觉醒。民国23年林学德、林希干等6人参加闽中游击队,后来开赴皖南前线抗日。民国33年,周裕藩在平潭发展一批党员,建立党小组,成为平潭最早建立的中共组织。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建立武装队伍和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民国38年5月5日深夜,平潭人民游击队攻下国民党武装在县城的据点“中正堂”,解放平潭县城。当月13日,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7月,国民党73军退据平潭,平潭人民游击支队奉命退至福清。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平潭人民游击支队配合下,解放平潭全境。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