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低碳经济的经济形态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1:45:50
热度:

低碳经济的经济形态【专家解说】: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

【专家解说】: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 ---------------我国低碳经济的经济形态 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产业更多处于低端环节,出口产品中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比例较高。 2. 能源禀赋与能源消费。从能源禀赋看,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而且“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使低碳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从发展水平看,我国目前人均能源消耗量还比较低,大部分能源消费尚属于生存型消费,未来能源消费必然不断上升;从能源基础设施及用能设备看,淘汰低能效的能源设施和用能设备需要付出大量成本。 3. 产业结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钢铁、化工、建材等重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和能源,而能源密集度较低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高耗能工业部门又大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有赖于这些产业持续增长。在就业增加和税收增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困难。 4. 低碳技术研发与技术转让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这方面,我国面临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国际先进低碳技术难以获得且引进成本高昂、低碳技术成果难以转化推广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去推动低碳技术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 5. 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障碍中,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在短期内难以超越,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是可以通过实施恰当的政策措施来克服的。因此,学者们建议,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建立涵盖战略规划、财政税收、金融扶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 6. 制定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适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尽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工作,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7. 用低碳理念指导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我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择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探索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8.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提高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进入标准,从源头上控制新建产能的碳排放。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高耗能产业,降低单位GDP的碳强度。 9. 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从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持续推进工业节能,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10. 加大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强化科技支撑,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储备。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现有低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开发应用低碳先进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技术转让,积极引进世界先进低碳技术。 完善政策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研究运用碳税和碳交易等政策手段,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财税政策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地方发展低碳经济;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环保产品采购;对低碳发展的企业给予财税支持;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促进能源价格市场化;建立健全环保税种,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在环境金融建设方面,构建激励性制度和机制,推动形成环境金融新理念;政府在制定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标准时,应考虑金融方面的因素;鼓励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提高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捕捉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机会的积极性;促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