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简单的介绍下康熙皇帝`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5:45:28
热度:

简单的介绍下康熙皇帝`热心网友: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即清朝第二代皇帝。热心网友: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属相:马享年:68岁庙号:清圣祖父亲:爱新觉罗·福临子女:35子,20女最得意

热心网友: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即清朝第二代皇帝。

热心网友: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属相:马享年:68岁庙号:清圣祖父亲:爱新觉罗·福临子女:35子,20女最得意:16岁智擒鳌拜最不幸:自幼丧父、丧母最擅长:学习出生: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公历5月4日)逝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公历12月30日)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陵寝:景陵(清东陵)母亲:佟佳氏 后尊为孝康章皇后配偶:40人,赫舍里氏——索尼的孙女,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女,佟佳氏——佟国维之女继位人:胤禛(雍正)最失意:三丧皇后最痛心:储位两立两废

热心网友:清圣祖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 二代皇帝。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 景仁宫,为表世祖顺治帝第三子。顺治 十八年(1661年)即位,时年八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 共辅政,年号康熙。康熙六年(1667 年)亲政。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暗 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布永停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又奖励垦荒,益钱免 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皇权,又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长达八的三藩之乱,派兵攻入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又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势力侵略,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行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同时,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于畅春园,葬于清东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庙号清圣祖。康熙皇帝在清朝十二帝(包括入关前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中子女最多,子35人、女20人,共计55人

热心网友:雍正他爸爸!

热心网友:《清史稿》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热心网友:清史稿曰为千古一帝。

热心网友:雍正他爸爸!青山隐隐 回答时间 2008-06-10 20:10 我替楼上稍微补充一下 乾隆他爷爷 皇太极他孙子谢谢..

热心网友:顺治他儿子!

热心网友:是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的、为数不多的伟大封建政治家,还是多才多艺的学者。钱宗范在《康熙》中说:“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这里就康熙的才能补充一些例子:康熙的汉文水平很高,中国历史知识丰富。“城高千仞卫山川,虎踞龙盘王气全。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休憩在当前。”他的这首《登高诗》被誉为帝王诗。康熙六巡江南题词很多,如为济南趵突泉题“激湍”、“源清流洁”,为珍珠泉题“清漪”、“润物”,为镇江金山龙禅寺题“江天一览”,为济南省城书院题“学宗洙泗”,为钱塘江龙王庙题“恬波利济”,为陆秀夫祠堂题“忠节不磨”,为米芾海狱庵题“宝晋遗踪”。题词充分表明康熙高深的汉文水平和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题词的书法也很好。康熙善学。宣城梅觳成、泰州陈厚耀人值南书房,康熙教过他们算学。康熙善射。他晚年对近御侍卫说:“我自幼至老,用鸟枪弓箭射死老虎135只,熊20只,豹25只,猞狲10只,麋鹿14只,狼132只,吹哨引来而射死的鹿几百只。射获其余野兽不计其数。曾一天之内射兔318只。”康熙有丰富的水利知识。他六巡江南视察河工,对每项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体指示。他最后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亲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开河才去的。经过实地考察,他正确地予以否决。康熙的诗词孝懿仁皇后逝世后,康熙为悼念亡妻,作诗如下:《恭挽大行皇后诗四首并序》 大行皇后秀钟华阀,德备壶信,克孝克慈。顷者正位翟愉,甫承册命,遂婴笃疾,莫挽徽音。时属新秋,候当阑暑,惊璇霄之月坠,伤碧落之星沈。物在人亡,睹遗褂而雪涕;庭虚昼永,经垂幕以怆怀。悲从中来,不能自己,握管言情,聊抒痛悼。 月掩椒宫叹别离,伤怀始觉夜虫悲。 泪添雨点千行下,情割秋光百虑随。 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 繁忧莫解衷肠梦,惆怅销魂忆昔时。 交颐泪洒夕阳红,徒把愁眉向镜中。 露冷瑶阶曾寂寞,烟塞碧树恨西东。 旧诗咏尽难回首,新月生来枉照空。 弯影天涯无信息,断弦声在未央宫。 淅沥动秋声,中心郁不平。 离愁逢叶落,别恨怨蛩鸣。 寂寂瑶斋隔,沉沉碧海横。 玉琴哀响辍,宵殿痛惨更。 音容悲渐远,涕泪为谁流。 女德光千禩,坤贞应九州。 凉风销夜烛,人影散琼楼。 叹此平生苦,频经无限愁。失题 雨过风来紧,山塞花落迟。 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 基督死 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康熙皇帝御选颂赞耶稣基督诗词三首 (一) 森森万象眼轮中,须识由来是化工。 体一无终而无始,位三非寂亦非空。 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凭圣子通。 除去异端无忌惮,真儒若个不钦崇。 (二)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鸣。 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动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三) 妙道玄玄何处寻,在兹帝监意森森。 群生蒙昧迷歧径,世教衰微启福音。 自古昭昭临下土,由来赫赫显人心。 而今基督恩光照,我也潸潸泪满襟。 无题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天宁寺 小艇沿流画桨轻,鹿园钟磐有余清。 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 澄海楼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登澄海楼观海 朱栏画栋最高楼,海色天容万象收。 海底鱼龙应变化,天中云雨每蒸浮。 无波不具全潮势,此日真成广汉游。 仙客钓鳌非我意,凭轩帷是羡安流。 无题 挽弓策马论英雄,漫卷黄沙破帝宫。 文治武功真大略,佩文新谱墨林崇 康熙28岁平定三藩时所作: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康熙闻收复台湾时所作: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亲征噶尔丹时所作: 瀚海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瀚海,指蒙古境内沙漠地带.此诗写与康熙35年即1696年.是他亲征葛尔丹时,自帅中路大军追敌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温度尔汗一带,给叛军以毁灭性的打击. 命裕亲王福全、皇长子胤褆帅师征厄鲁特,锡之以诗 万国勤怀保,三阶愿治平。寰中皆赤子,域外尽苍生。 小蠢忘帲冒,天心解斗争。执迷思梗化,伐罪事专征。 武略期无敌,王师出有名。亲藩分鈇钺,长子拥麾旌。 貙虎资郎将,貔貅壮禁营。玉戈凝晓色,金甲耀秋晴。 获丑宁遗类,筹边重此行。据鞍军令肃,横槊凯书成。 烟火疆隅堠,牛羊塞上耕。遐荒安一体,归奏慰予情。 赐皇子胤祉 玉弩金戈壮此行,期门环卫在连营。 深居莫忘勤劳意,须识间关出塞情。 赐皇子胤禛 逆我颜行讨必加,六军严肃静无哗。 分营此日如棋步,奋武群看卷塞沙。 赐皇子胤禩 戎行亲莅制机宜,沐浴风霜总不辞。 随侍晨昏依帐殿,焦劳情事尔应知。 这三首诗是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第一次亲征葛尔丹途中所写。这次亲征,康熙亲自统领中路主力,下辖把旗大营,其中有四旗命皇子分统。小三领镶红旗,小四领正红旗,小五领正黄旗,小七领镶黄旗。长子领八旗前锋、汉军火器营、四旗察哈尔及绿旗军先行。皇太子留京师代康熙处理朝政。 行殿示诸皇子 师行日已远,边马风萧萧。眷言靖疆宇,宁惮道路遥。 彼寇邻北藩,谲谋声动摇。除恶必拔本,稂莠隳良田。 外攘内斯安,务令金甲销。吾民息转输,丁男无弊调。 一劳方永逸,所戒怠与骄。天心鉴此诚,雨旸时以调。 班师拖陵,留皇长子胤褆殿后示之 伐经时铁马驰,自春徂夏历边陲。 炎风暑雨归来日,留待旋镳抚六师。示诸皇子 勤俭守家法,为仁勉四箴。读书须立体,学问便从心。 佻达愆非浅,浮华罪渐深。人皆知此道,何必论古今。 用皇三子秋日郊行应制诗韵 风高凤阁秋,万物变清幽。露冷凝仙掌,云寒聚岭头。 荷疏起一雁,蒲尽现群鸥。郊外西成好,应知禾黍收。康熙三十五年第二次亲征葛尔丹后,胜利回师时所作: 班师次拖陵 战马初闲甲士欢, 挥戈早已破楼兰。 弥天星斗销兵器, 照彻边山五月寒。 御赐施琅 岛屿全军入, 沧溟一战收。 降帆来蜃市, 露布彻龙楼。 上将能宣力, 奇功本伐谋。 伏波名共美, 南纪尽安流。 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 夜来雨过春涛生, 浪花叠锦绣谷明。 浮云耀日何晶晶? 乘流直下蛟龙惊, 连樯接舰屯江城。 媲貅健甲皆锐精, 旌旄映水翻朱缨, 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 浩浩瀚瀚冲波行, 云霞万里开澄泓。 去年藏里凯歌回,丹陛今朝宴赏陪 万里辛勤瞬息过,欢声载道似春雷 这就是送给十四阿哥的诗了,安藏后写的.

热心网友:除了看康熙的画像,还可以从法国白晋所著《康熙帝传》(马绪祥译)也提供了信息。白晋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到的中国,在北京供职时时常见到康熙。他说:康熙今年44岁,执政已经36年。他一身丝毫也没有与他占据王位不称之处。他威武雄壮,身材匀称而比普通人略高,五官端正,两眼比他本民族的一般人大而有神。鼻尖稍圆,略带鹰钩状,虽然脸上有天花留下的痕迹,但并不影响他英俊的外表。传中还说到他的精神品格:康熙的精神品质远远强过于他身体的特性。他生来就带有世界上最好的天性。他的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他还有组织、引导和完成重大事业的才能。所有他的爱好都是高尚的,也是一个皇帝应该具备的。

热心网友: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康熙帝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胜利地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他在京师东北的热河营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康熙帝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清)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爱新觉罗玄烨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康熙8岁(1661年)即位,14岁时亲政,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1681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奎宁)、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进行了涉猎。康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数学修养最高的帝王,我们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数学名词就是他亲自命名翻译的。

热心网友: 康熙(生于1654年,卒于1722年)清圣祖玄烨,清入关后第二代皇帝,姓爱新觉罗,顺治帝福临第三子,母佟佳氏,汉军都统佟图赖之女。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十八生于景仁宫。十八年,福临去世,八岁继承登极,改次年为康熙元年(1662)。二年二月,生母去世,由祖母博尔济特氏(孝庄文皇后)抚育,他自幼苦读,好学不倦,身体强健,骑射娴熟。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一生勤奋治国,是清代颇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君主。

热心网友: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并且康熙二十五年(1713)康熙帝于畅春园举行千叟宴,邀请年逾65岁的老人参加,不论满汉,给人以满汉融洽和乐的印象。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康熙也存在保守和落后的方面。他在收复台湾后开放了海禁,但是由于担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贸易。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还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件。康熙十三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四子弘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无论如何,此一传位争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奇案之一。康熙在位期间被臣民称为“康熙盛世”。他安葬在直隶遵化马兰峪,陵号景陵。

热心网友:康熙即位之时,清朝处于虽然建立,但国家正百废待兴的局面。而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其后的遏必隆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对权力最有野心的是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掌控朝政,鳌拜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萨哈。在处理朝政时,鳌拜十分专横,根本不将康熙帝放在眼中。    康熙以退为进,在祖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鳌拜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韬光养晦,专心学习治世本领,并寻找适当时机剪除鳌拜。   1667年6月,索尼去世。十二岁的康熙决心废除四大臣辅政体制,实行亲政。7月,实行亲政大典。不过,康熙虽然亲政,但原有辅政体制却未能发生变化。为了使康熙能够及早亲政,并迫使遏必隆和鳌拜也交出权力,苏克萨哈在康熙亲政第六天上书请求退隐。在康熙尚未做出反应之际,鳌拜罗织了24条罪状陷害苏克萨哈,并强迫康熙将其处死。清除了苏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朝廷所有政事,均由其决断;对于康熙帝的有些诏令,他也敢公开抗旨。这些使康熙意识到该是剪除鳌拜的时候了。康熙考虑到鳌拜亲信党羽遍布朝野,所以决定设计将其铲除。  康熙一方面在表面上麻痹鳌拜,一方面选择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练习扑击之术。1669年5月,康熙决定采取行动。他首先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派出,削弱鳌拜的势力,然后派人将鳌拜召入宫中擒获。鳌拜的党羽在此之后也被一一擒拿。  他下诏说:“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贯没拘禁。” 也就是说,鳌拜因立过许多战功,所以免于一死而终身监禁。对于其党羽也给予了不同的处罚。同时恢复了苏克萨哈的职位。这种措施稳定了满清的朝局。康熙剪除鳌拜后,废除了辅政体制,收回了朱批大权。自此才真正开始了亲政

热心网友:康熙选择了儒家思想。康熙自幼就对儒家学说充满浓厚兴趣,认为“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康熙起居注》第1册第80页)。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中,明确宣布清廷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为治国之本。康熙帝的这一态度为清朝内部持续数十年的文化纷争(也是治国方略的纷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信奉儒家思想的康熙因受祖母的影响,也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每当天下发生灾祸,康熙常常视为对当政者的警示。比如康熙十八年发生地震,康熙下诏说:“朕躬不德,政治未协,致兹地震示警”。因此要求臣下自省,廉洁。康熙二十六年,天下大旱。康熙下诏说,这都是由于自己缺少凉德“不能上格天心”而造成的。

热心网友:在政治上,康熙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他表示“天下大权当统于一”(《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清圣祖实录》卷284,康熙五十八年四月辛亥)。为此,他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制满洲贵族的权力,如剥夺各旗王公干预旗务的权力,破除“军功勋旧诸王”统兵征伐的传统,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政治影响等。另一方面,康熙将用人之权、奖惩之权亲自控制,不许大臣干预;并设立密奏制度,以广泛体察下情。这种统治方式为被雍正、乾隆二帝继承和发展,并为清朝其他皇帝沿用。    康熙帝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也着手完善满清官僚政治制度。有两个现象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康熙九年八月将内三院改为内阁,从此内阁作为满清法定中央政府、作为官僚政治的重要象征,其地位稳定下来并一直存在到清末;二是康熙二十三年开始纂修《大清会典》。这是清代第一部重要的政典。《大清会典》于康熙二十九年完成,共162卷。从此,清朝官僚政治的运行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初步实现了政治运作的规范化。

热心网友:康熙认为“家给人足,而后世济”,在继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他仁爱的一面。其一,是废止“圈田令”,即废止满清贵族圈近京州县田地的特权,将土地让与百姓耕种;康熙在诏书上说:“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其二,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其三,实行更名地政策。对于农民耕种的原先属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诏农民可以不必支付田价,照常耕种。“原种之人,令其耕种”,永为世业,号为“更名田”。这些农民成为自耕农。这一政策将直隶、山东、山西、湖广、陕西、甘肃等地废藩田改为民地,自耕农大量出现。其四,改革赋役制度。1646年(顺治三年),清廷以明万历时旧籍为准,着手编纂《赋役全书》,到1657年(顺治十四年)完成。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至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删除全书上的田赋尾数,重新编成《简明赋役全书》。为了防止地方官吏的私征滥派和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在催征办法上也不断改变,如从发给花户“由单”到“串票”(二、三、四联等串票),再到“滚单”等。    此外,康熙还重视兴修水利,大力修治黄河,终将“淮黄故道,次第修复”,暂时缓和了黄河中下游和沿淮各地多年水患的威胁,保证了百姓的耕种。

热心网友:初步形成了剿抚并用的方针,即“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清圣祖实录》卷180,康熙36年2月壬寅),“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序》)。康熙认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清圣祖实录》卷151,康熙三十年五月丙午)。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乱;遏制了沙俄的扩张,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武力平定割据台湾的郑氏家族,使台湾回归;康熙还亲征新疆准噶尔,击败噶尔丹,使蒙古土尔扈特臣服清朝。

热心网友: 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步恢复经济,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清初人口从明末的五、六千万急剧下降,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人丁数字是1913万,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为2462万。这只是丁数,不是人口总数。   此外,根据官方统计数字,康熙六十年,也就是1721年,垦田面积从1651年顺治时期的2,90亿亩增加到了7,30亿亩。像抛荒严重的两淮地区,至康熙中期已“无尺寸之荒芜”。因遭三藩叛乱而更加残破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到康熙晚年也开垦无遗。相应的是粮食价格从顺治时期的斗米二钱(银) 在康熙年间降到了0.5到0.6钱(银) 。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内乱,将台湾收回,使中国的疆土进一步扩大。当时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为1300万平方公里。 所谓“三藩”,是指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自清初以来,他们各霸一方,形成几股割据势力。“三藩”都拥有大量武装。特别是吴三桂,“功最高,兵最强”,积极储将帅,习武备,使“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他们仗着自己日益壮大的力量,飞扬跋扈,不听约束,给满清以很大威胁。而且所耗军费巨大。  1673年三月,以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   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并于次年派将率军进攻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布檄文,煽诱鼓动。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许多地方大员纷纷叛清。接着,福建耿精忠亦叛。在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陷落,一时局面相当严重。随后,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反叛,变乱扩大到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   叛乱消息传到北京后,年轻的康熙帝对“三藩”之乱采取了坚决打击的措施。在康熙运筹帷幄的指挥下,康熙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八旗兵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康熙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 1676年(康熙十五年)十月,福建耿精忠在清军进攻下,被迫投降。广东的尚之信也于1677年投降。闽、粤以及江西都先后平复。1678年八月,吴三桂死,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云贵悉平。   此次平叛的胜利,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满清的统一。在三藩刚刚平定不久,割据台湾的郑氏家族发生内乱。起因是1662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郑经立。1681年,郑经死后,其部将冯锡范等杀死了郑氏的继承人,改立郑经次子克塽继承延平王位。郑克塽年幼,成为冯锡范的傀儡。康熙在此情况下,决心为了国家统一收复台湾。1681年七月,康熙下诏“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与将军总督等统舟师进取澎湖、台湾”。   1683年,施琅率领战舰三百,精锐水师二万,进攻澎湖。经过七天激战,清军占领了澎湖。不久,郑克塽派人前来乞降,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凤山、诸罗),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

热心网友: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尔喀蒙古内部又分为扎萨克图、土谢图、车臣等三部。漠西厄鲁特蒙古内部又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清军入关之前,漠南蒙古就已归附清朝,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各部,也与清政府关系密切。  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从17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强盛起来。特别到噶尔丹为汗时期,势力更加强大。他不仅统治了厄鲁特四部,而且占领了天山南路各回城,势力达到青海、西藏地区。为了实现割据一方的野心,噶尔丹与正在对外扩张的沙俄勾结起来,于1688年春,对喀尔喀蒙古发动了突然进攻。在清政府的帮助下,噶尔丹暂时退兵。  1690年,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率二万多骑兵,向内蒙古大举进攻。 康熙帝曾先后于1690年,1696年和1697年三次亲征,耗费粮饷无数才打败了叛军。最后,噶尔丹染病死去。   噶尔丹叛乱被粉碎以后,喀尔喀蒙古各部又回到了原来的居住地。清政府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率兵驻守科布多和乌苏雅台等重镇,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地区的管理和统治。   此后,满清政府又先后平息了噶尔丹的侄子阿拉布坦的叛乱,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和准部贵族阿睦尔撒纳在伊犁发动的叛乱。并改西宁卫为西宁府,设立青海办事大臣,分蒙古族为二十九旗,加强了对青海的管理;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参赞大臣、劣谟大臣、都统等,率兵分驻伊犁、塔城等地,巩固了对天山北路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