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200分跪求一篇关于湘江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5:32:44
热度:

200分跪求一篇关于湘江水污染的调查报告!~~热心网友:南省水利厅水政处提供的一份湘江污染状况示意图上,蜿蜒的湘江被标成深浅不同的两种颜色。从中游的衡阳以下,湘江颜色由绿转红,渐至

热心网友:南省水利厅水政处提供的一份湘江污染状况示意图上,蜿蜒的湘江被标成深浅不同的两种颜色。从中游的衡阳以下,湘江颜色由绿转红,渐至褐色,污染渐重。曾担任过11年省环保局局长的傅玉辉感慨地说:“湘江污染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 据了解,湘江受污染河段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大肠菌群、非离子氮、石油类、溶解氧、总砷、总汞等,其中以矿物污染和化学污染最为严重。湖南省政府参事、老水利专家聂芳容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即使在枯水期湘江也从未出现过四类以下的水质,而现在丰水期的七八月份四类以下的水质也常有出现。湖南省水质监测中心对湘江43个河段进行一次监测中,只有11个河段水质在三类标准以内,达标率仅为25.6%。32个河段水质为4类,属已污染水体,其中湘江干流有2个河段水质为五类,已根本无法饮用。 不久前,记者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三湘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从湘江上游永州市一直溯源至湘江发源地之一广西兴安县。这是整个湘江流域中保护得最好的一段,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水质标准以上。 然而,在茂密的森林和清清江水之下也隐藏着湘江保护的隐忧。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的想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认为,源头地区的绿色湘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不发达造成的,但恰恰由于经济落后,这些地区对“母亲河”的潜在索求没有释放出来。由于目前国家无力对源头地区进行合理的补偿,导致源头地区与中下游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也造成了源头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失衡。如果这种不平衡继续扩大,难保上游和源头地区不会再走中下游的老路。 另一种现实的担忧是源头区的小水电站开发热。据了解,仅湘江一级支流潇水源头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已建和在建、报建的小水电站多达180多个。从江华县城溯潇水而上至湘粤交界的码市镇,一路上随处可见在建的小水电站。这些电站最近的相距不到两公里。记者看到,建有电站的河段水位被人为地一再抬高。据当地干部介绍,由于小水电开发成本低、见效快,开发小水电在当地已成为一股热潮,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也纷纷入股办电。据随行水利专家介绍,小水电的开发固然有诸多益处,但如果开发过多过密,不仅会对两岸防洪、交通等造成不便,而且还会形成废渣污染。由于过度开发违背了河流的自然规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挽回的。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小水电开发热波及区域,许多地方提出了“以水发电、以电兴工”等口号,大力发展冶炼、轧钢等高能耗企业,而这些企业很有可能给湘江造成新的污染。 尽管近年来湖南省和湘江沿岸各城市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湘江水质恶化的趋势却没有明显改观。 湘江污染难以根治,首先源于沿岸城市的地方保护主义。上游肆意污染,下游叫苦不迭在湘江已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如湘江长沙段的水质,在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仍只能“勉强符合饮用标准”。长沙水质恶化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上游的株洲、湘潭治污不力。今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就查处了这样一起恶性事件:特大型国有企业株洲化工集团公司一个下属企业竟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使污水处理站停止运行,将高浓度酸性废水直接排入湘江。 相对城市而言,环保意识的缺乏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处偏远的地区尤甚。自1931年发现锡矿后,潇水支流泡水河沿岸11万群众就饱受污染之苦。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这里非法小锡矿蜂拥而起,泡水河水因矿渣排放变成了一条“红河”,河水铅、砷含量分别超出国家标准180多倍和60多倍,上游近36公里河道水生生物绝迹,连下河戏水的鸭子都未能幸免。离污染源最近的老屋田自然村,100多人中竟有35人因污染而致残。由于缺乏环保意识,泡水河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深受其害,但当地一些群众仍将采锡作为“致富手段”。直到2000年,在政府强行关闭了上游锡矿后,泡水河水质才逐渐恢复正常。 市场机制的缺位也严重影响了湘江治理污染的进程。近几年来。每年排入湘江的污水多达30多亿吨,其中大部分为城市排污。为了根治污染,株洲、长沙、衡阳等地都投入巨资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但目前这些污水处理厂都处于一种停停开开的状况,能保证长期运行的几乎没有一个。污水厂闲置的原因是经费不足。据了解,目前每处理一吨污水需要0.5元左右的成本,而污水处理厂所能收到的污水处理费却只有每吨0.2元。这种状况使得“谁污染、谁治理”变成了一句空话。傅玉辉等专家认为,有必要用市场手段提高用水单位和个人的污水处理费标准。如果不确立一种“人人有责”的治污机制,不明确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权利和责任,那么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意识就无法真正深入人心。

###

热心网友:湘江流域水污染源现状调查工 作方案湖南省环境保护局二OO六年二月目 录1. 湘江流域水污染源现状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2 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源概况 22.1 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 22.2 流域内水污染物排放概况 23. 调查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33.1 指导思想 33.2 基本原则 34.调查范围和技术路线 44.1 调查范围 44.2 调查时限 44.3 技术路线 45.主要工作内容与方法 55.1 工业污染源的调查 55.2 直接入江排污口的调查 55.3 固废污染源调查 55.4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研究 55.5 危险化学品贮存、生产状况调查 65.6 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 65.7 现场调研 65.8 现状监测 66 工作组织和提交成果 76.1 工作组织 76.2 提交成果 77 进度安排 78.附件 88.1 提供资料清单 88.1 附表 81. 湘江流域水污染源现状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湘江流域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在省内流经永州、郴州、衡阳、湘潭、娄底、株洲、长沙、岳阳共8个市,60多个县(市、区)。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湘江也成了全省污染最重的一条河流。对此,全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六五”以来,湘江水污染防治就一直被列为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立法不断完善、环保投入不断增加、环境管理进一步强化、环保执法逐步严格,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部分江段部分因子的污染有所减轻,酚、氰等传统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但湘江水环境质量并未根本好转,水环境污染仍对部分城市饮用水源依然构成威胁。2005年下半年发生的耒水砷污染和株洲隔污染事故更是敲响了警钟。目前,湘江流域水环境现状监测资料相对丰富和齐全,但全省系统的、全面的污染源资料贫乏,原有的污染源现状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源的变化不能满足要求,为科学决策湘江流域污染综合防治、保护湘江水质、确保饮用水安全、真正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对湘江流域水污染源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源概况 2.1 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1)湘江流域共计31个监测断面,按控制标准达标评价,断面达标率为74.19%,主要超标因子是氨氮、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汞、镉、砷等,中上游水质较好,主要超标断面集中在湘潭、株洲、长沙,流域各支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河段。(2)全流域共划分功能区376个,达标功能区349个,功能区达标率92.8%。饮用水源保护区139个,达标功能区127个,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1.4%。 2.2 流域内水污染物排放概况2004年,湘江流域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石油类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占全省相应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4.1%、68.7%、57.4%,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包括汞、镉、六价铬、铅、砷、氰化物和挥发酚)占全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0%。2004年湘江流域八个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达8.74亿吨,生活污水处理量1.42亿吨,处理率仅16.25%,流域内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39.3%。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同时农村规模化养殖数量增加,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率低,农业面源污染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污染源,导致湘江有机污染严重。流域内水环境污染特征主要表现为工业污染源的重金属污染及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的复合污染,在较大城市的河段尤为突出,严重威胁1000多万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3. 调查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3.1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流域内污染源现状调查,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流域内污染源产生和排放现状,为研究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合理确定环境保护目标,预防污染事故发生,确保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3.2 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根据流域内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污染物排放实际,客观、真实反映污染源现状和排放水平。(2)突出重点原则对进入湘江的水污染物选择国家通用的污染因子进行调查,对重点污染区段,重点行业,突出的污染特征因子排放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和分析。(3)实用性原则调查方法和调查成果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调查范围和技术路线 4.1 调查范围全省湘江流域内的大、中型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以废水污染为主,但考虑垃圾及工业废渣对水环境的污染,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和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渣堆存情况进行调查,流域在考虑湘江干流的前提下,根据支流水质,重点考虑郴江、耒水、蒸水、涟水和浏阳河流域。 4.2 调查时限以2005年为调查基准年。 4.3 技术路线调查方法主要采用资料收集法,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适当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以市为调查单元,技术路线如下:5.主要工作内容与方法 5.1 工业污染源的调查根据各市企业排污申报登记表,统计各企业废水排放量及排放废水入江位置,以水口山、株洲清水塘和湘潭竹埠港工业区为调查重点区域。以郴洲、株洲等涉及砷、镉生产企业为行业重点。调查指标:污水排放量、COD、石油类、氨氮、汞、镉、铅、砷、铬排放量,对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工艺进行调查,分析其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各企业根据排污申报登记表和自身具体情况,如实填写好附表1的各项内容,地市环保局对本市各企业所填表1的内容,按附表2的要求进行综合统计。 5.2 直接入江排污口的调查对调查区段直接排放入江的排污口数量、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附表3的统计工作。如果数据缺乏,可考虑实测或取样监测。 5.3 固废污染源调查① 调查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置情况,垃圾堆场渗沥液处置及排放情况。② 有色、冶炼、化工、矿山等行业废渣堆存情况,重点是有毒废渣的调查。废水排放情况根据场地性质和下雨量等进行估算。在调查并同时进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完成附表4和附表5的统计工作。5.4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研究① 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调查调查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规模、数量、废水和固废产生及排放情况,并完成附表6中表6-1的统计工作。② 农业与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农药、化肥的施用情况,完成附表6中表6-2的统计工作。5.5 危险化学品贮存、生产状况调查对流域内生产企业、危化仓库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并完成附表7的统计工作。5.6 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主要对城市人口规模现状、城市给水排水现状及“十一五“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对城市污水排放与处理措施进行协调性分析,包括:水资源结构、用水量、污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与处理措施进行分析。调查指标:城市人口数、人均用水量、污水排放量、COD、氨氮排放量。调查后按附表8的要求完成统计工作。 5.7 现场调研在资料收集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郴洲冶炼、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区域进行现场调查。 5.8 现状监测① 针对资料不齐、监测数据不充分的水污染源进行监测;② 对堆存量较大、毒性较高的废渣进行采样分析;③ 对清水塘、水口山排污港湾底泥监测分析;④ 考虑重金属在底泥中的沉积,从永州至岳阳拟布设40个点,对底泥进行采样分析,监测因子主要为重金属。现状监测在全面收集资料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事项另行安排。 6 工作组织和提交成果 6.1 工作组织本次湘江流域水污染源现状调查工作由湖南省环保局组织,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技术牵头,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协作,流域内八个市环保局和市监测站参与。为使工作有效开展,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6.2 提交成果湘江流域水污染源现状调查报告① 湘江流域水污染源排放现状报告② 产业结构形式及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③ 企业排污水平及循环经济分析④ 对策建议 7 进度安排本次污染源调查涉及内容多、工作量大,按省局统一部署,抓紧时间完成。2006.2 调查方案讨论及审核通过;2006.3~4 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现场调研和补充现场监测;2006.5 数据统计和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初稿的编辑;2006.6 报告审查,修改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