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竹埙如何制作,就是竹子做的埙,吹的乐器,哪位朋友帮忙提一下供数据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5:31:57
热度:

竹埙如何制作,就是竹子做的埙,吹的乐器,哪位朋友帮忙提一下供数据热心网友:(节选)竹埙制作作者:陈正生 竹埙,作为一件新型乐器,笔者一见就对它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撰《竹埙》一文刊

热心网友:(节选)竹埙制作作者:陈正生 竹埙,作为一件新型乐器,笔者一见就对它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撰《竹埙》一文刊载于《中国乐器信息》2000年4月号。本人对竹埙感兴趣的原因,不仅是它那特异的音色和低沉的音区,能在民族乐队中发挥别种乐器不能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竹埙对管乐器音乐声学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做用。这一点,本人将撰文《"开管"、"闭管"的分类法欠妥》进行分析。本文只讨论竹埙制作如何完善的问题。 竹埙是苏北农民乐手周寿荣所发明的。周寿荣给笔者的信,谈及了他对竹埙制作的完善和规范化问题所做的努力。笔者认为,周寿荣发明竹埙所用的是"超常思维",而今却想用寻常思维方式来规范竹埙的制作,显然难以达到目的。 竹埙的音色似埙,这是所有闻其声之人的共识。它比陶埙容易掌握,音区是目前能吹奏旋律的管乐器中最低的,音域也比陶埙宽,与我们的民族乐器有很好的亲和力,穿透力也比较强。因此,它必将在民族乐队中起一定的作用。关于竹埙的音高,D调的比曲笛低八度,大G调的则比洞箫低八度最低音可比洞箫低十一度,而大G调竹埙长度仅75厘米! 周寿荣发明竹埙,的确功不可没。但是对于这样一件新型乐器,要能在现代民族乐队中付诸实际应用还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周寿荣所发明制作的竹埙存在着几个问题:1、音欠准,音律不全,不便于转调,不能用于合奏之中。2、音色虽然似埙,却很难吹奏大二度以上的圆滑的气滑音,因此也就缺少埙所特有的表现力和韵味。 要使竹埙能付诸实际应用,就得要有人制作;所制成品就需要力求克服上述之不足。本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也算取得了点滴经验,说明如下,希望能引起爱好者的兴趣。 本人对周寿荣所发明的竹埙作了如下改动;是否算改进且不谈,但改动确是事实。 一、制作方面 竹埙原先的头子与管身是插接的,现改为平接。平接时不仅头子与管身的接触面大而可以粘得更牢靠,更由于粘接部分平滑而有利于发声,胴体也相对增大而有利于共鸣。 二、将原先与洞箫相同的半圆形吹口,更改为稍宽略浅的"V"形。这一改动的优点在于,不仅使低音更为厚实,而且可以利用吹奏的俯仰吹出圆滑的大二度以上的气滑音。这样,陶埙能吹出的效果,竹埙都可以奏出来。 三、运用本人对"管口校正"研究的心得,根据"叉口"原理,使竹埙一组七个音孔能方便地奏全十二律(即十二个半音),以方便转调。 四、将底孔开合的筒音调成小三度。这样,当底孔装上键后,可以使竹埙的音域向下增扩四至五度。 五、将原先所设计的十二度超吹音更改为十一度。十二度超吹由于缺少升do,会给转调带来困难,制成十一度后由于有了升do,音律完全了,转调时音律就不是缺乏。 竹埙的音区低,这是它的优势所在。就以大G调竹埙来说,陶埙若做成这一音调不仅难吹,而且音量也明显太小。周寿荣原先制作的竹埙就有膜孔,并取名"阴阳笛"。大G调竹埙,贴上膜,音色很象低音筚篥,蒙上膜孔,音色则是低音埙,只是低音埙的音调没这么低。 这儿顺便提一下,周寿荣所发明的竹埙是申请了专利的。笔者在这儿也提一下,本人此处所讨论的竹埙是完全符合周寿荣所发明之竹埙的"实用新型"条件的。为此,笔者以为,若按照此处所介绍的方法制作,该不会侵犯周寿荣之专利权的。当然笔者也曾设计过"分孔型全律八孔笛"、"键孔箫笛"和"二胡音位指板",但都比较实际地不考虑申请专利。 为了能满足个别有兴趣制作竹埙者的意愿,今将笔者制作的D调竹埙的数据罗列于下,供参考。筒音音高:A(a,220Hz);单位:公分 吹奏端 尾端内径 吹孔 全长 外径 内径 宽 高 宽 深 44.50 5.70 4.30 2.10 0.60 1.30 0.90 第一孔 第二孔 第三孔 第四孔 第五孔 第六孔 第七孔 第八孔 第九孔 10.00 13.30 15.70 18.70 24.10 28.10 29.50 32.30 37.40 此竹埙为十一度超吹。指法比较简单:筒音作sol,依次向上为自然音阶;相邻二孔的音程为大二度的按没下方音孔即成为小二度;第八与第九孔的音程为小三度,按没第七孔后第九孔的音高降低小二度,若按没第八孔后第九孔的音高则降低大二度。 由于竹材的情况各异,各人的手型不同,音孔的位置可以略作改动。若擅长箫笛制作,音孔与音高的变化规律心中自然有数,而此问题非千言就能说清楚,故不赘述。有了D调竹埙的制作经验,要制作大G 调的就不难了。 附注:江西乐明乐器厂于2010年开始试制竹埙,形成了不完全相同于陈正声老师的制作规格与数据。因有关数据目前不便网上公布,你若有兴趣可亲自前往江西赣州找到该厂学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