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的黑板报文章 急~
关于环保的黑板报文章 急~热心网友: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A%
热心网友: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A%DA%B0%E5%B1%A8 http://www.banbaocn.com/这个网站可以参考 首先告诉你——黑板报中最主要是报头,然后是排版(结构)然后是图案,文章是最次要的,一般你走过别人的黑板报,你想想你有没有时间去看文章,评选的时候老师可能还会看一看几篇文章的题目,到了中学,就是把你的黑板报用照片拍下来,那里会去看文字?所以,不用很在意文章,你随便找个(或写个)一两篇跟你主题搭得上的,其他的可以用例如“如何拥有好的学习效率 ”什么的充数,这些文章书上网上都是很多的。 其次,你要“版面设计”是不是?我从小学2年纪有黑板报开始到现在,全部的黑板报都是我一个人设计,一个人画,一个人编排的,黑板报的编排最好是自己做,你可以把你要设计的黑板分成几个部分,在最右(或中间,或最左,通常是这样的)选出一快地方画报头,然后用几何图形把黑板报的剩余部分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块,在角落和两个边框顶点相交的地方留下一点点地方用来画画,一般黑板是1*3=3平方米左右,报头就要1/8左右,报头要鲜明,最好用水粉上色(用清水洗)!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本事的话就去新华书店,里面一定100%有黑板报的书,但是我觉得还是自己设计有成就感。 至于要用到的图案,你去书店里买本这方面的书就可以了,一般随便一点的花花草草也能应付~切记!不要以为图画越多越好,一般5~6副够了!! 报头和报头艺术字的话,你们班没有写书法的人?不可能吧,。你们新手的话,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出报头,然后一个人在报头还没有干之前用奇奇怪怪的线条勾勒出字,就是很不错的报头的了,最后加点画呀,什么的,切记!不要太花!!
###热心网友:在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之际,环境污染以成为了全世界以及全深圳市共同面临的重点问题。深圳作为一座国际花园城市,却出现了另一番不协调的景象:深圳河水变得混浊、发臭;汽车尾气弥漫着整个城市的上空,变的灰蒙蒙的;公园里随处可见果皮垃圾;到处都有牛皮癣小广告……。善待城市环境,对于每一个家庭都非常重要,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痛快给自己带来灾难。为了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我们的深圳更加清洁美丽,所以,我建议大家:一、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的用水,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二、垃圾分类,废物利用,保护再生资源,要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三、少用一次性物品与筷子,多多种树,让树更好的美化深圳。 四、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降低噪音,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我们只有一条深圳河,她如果被污染了就不再清澈;我们只有一个深圳,她如果被破坏了就不再美丽……。保护环境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取决于你、我、他。为了绿色,为了这美丽的深圳,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参考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心网友:有关筷子,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数学换算吧。也许我们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①首先让我们来计算一双筷子的体积: 1.5cm×0.5cm×25cm=18.75cm3 ②例如一棵有效高为5米的树,其平均直径为10cm则其体积为: 3.14×(10÷2)2×500=39250cm3 ③那么这棵树可生产筷子的数量为: 39250cm3÷18.75cm3=2093(双) ④假设,目前语言文化大学有5000名学生,那么他们一日三餐则要消耗15,000双木筷子。而这些木筷子的总体积为: 15000双×18.75cm3=281250cm3 ⑤这样算来,就相当于一天消耗7.16棵树,计算如下: 281250cm3÷39250cm3=(棵) ⑥那么,一年共计消耗2613棵树,如下: 7.16棵×365天=2613棵 ⑦这并不是一个小的数字,如果每间隔3米栽种一棵树,那么: 2613棵×32m2=23517m2 那么,仅语言文化大学一个学校每年就会将23517m2的森林变以为荒芜的土地。如果要计算全北京城竹筷子的消耗量,其数字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全球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绿色环境,一旦破坏则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恢复过程。 绿色环境的破坏和庞大垃圾的产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热心网友:中国正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9日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指出,为了减缓气候变化,中国正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白皮书说,中国在2005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电网、全额收购、价格优惠及社会分摊的政策,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源评价与调查、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截至2007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年发电量4829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2006年、2007年两年平均新增装机2600万千瓦,年均增长12%。 白皮书指出,中国风电规模成倍增长,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五位,其中2006年、2007年新增装机305万千瓦,年均增长148%。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1亿平方米,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300万千瓦,生物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超过120万吨。核电装机906万千瓦,比2006年增长30.5%。可再生能源总利用量约为2.2亿吨标准煤(包括大水电)。 白皮书指出,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7年的69.4%,水电、风电和核电的比重由4%提高到7.2%。 白皮书说,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将继续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和核电等,并将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发展大型联合循环机组和多联产等高效、洁净发电技术,研究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热心网友:6月5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刊登了一篇题为《“人造太阳”前景诱人》的文章,看后不免心生疑问,太阳可以人造吗?它究竟是什么样子?中国前不久调试成功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与文中所说的“人造太阳”是一回事吗? 北京昌平科技园区 项 之 “人造太阳”是指人类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太阳之所以能够释放出能量,是因为在太阳上不断进行着核聚变反应。在地球上,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但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是不可控制的,会产生毁灭性的后果。科学家们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地输出。这就产生了托卡马克(TOKAMAK)这类磁约束聚变装置。科学家们把这类有待完善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比喻为“人造太阳”,因为通过它可以像太阳一样进行不间断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提供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和安全的能源。 人类研制“人造太阳”已经50多年,在托卡马克这类装置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即将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就是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我国也参与了这个计划。今年3月,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调试成功,意味着能够稳态运行的实验装置已经具备实验能力。 不过,科学家们目前所做的一切是为未来建造“人造太阳”进行实验也许还需若干年后才能建成聚变能电站,并造福人类。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而在过去20年里,中国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几年也只有1%多一点。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对GDP贡献小,因此,一些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 有人算过,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就微观角度说,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纺织业每年排放的废水超过10亿立方米,如要处理,则每吨需花费1.2~1.8元。提高生产成本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而中国在环保执法上的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助长了这种倾向。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包括正在劲刮的所谓“环保风暴”。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一场环保风暴将涉及数十万家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的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地突破两位数。因此,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无法承受。 四个因素阻碍环境治理对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炼、小铁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项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现蔓延的趋势。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片面强调简化审批,限期办理相关手续。而不管项目是否会存在污染情况,只要来投资就批准,个别地方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中存在“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违法现象。 再次,环评质量亟待提高。有些环评单位不坚持科学评价,不敢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说话,评价结论含糊,模棱两可,将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与否的结论推给审批部门,甚至极个别的环评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伪造数据,或者隐瞒事实,严重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流于形式,丧失了第三方咨询机构起码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开展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政府主导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监管数量庞大的建设项目,显然力不从心。 其实,环评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后的经济利益在驱使。 掀起真正的“环保风暴” 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又是一个在全球资源、市场基本被瓜分完毕后崛起的一个后起国家。中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 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
中国哪个城市适合长期居住? (没出过本市的请不要发言,谢谢)2024-08-18
-
中国华能风力发电机多少钱2024-08-17
-
2008年感动中国有什么英雄事迹?2024-08-17
-
2008十大感动中国人物!2024-08-17
-
中国最大的湖,海分别是?2024-08-17
-
《建设幸福中国》征文 500~1000字 700左右最好2024-08-17
-
建设幸福中国征文2024-08-17
-
世博会哪些馆是需要预约的?不仅是中国馆和主题馆!要全部!!2024-08-17
-
做为中国人,对于世博会 我们应该了解那些常识?2024-08-17
-
中国心理和教育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2024-08-17
-
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建设美丽的中国"2024-08-17
-
中国未来发展如何???2024-08-17
-
中国的北京上空有雾霾,但是地球是转动的,雾霾在大气层中地球转动大气层会转到吗?2024-08-17
-
中国 哪个城市最宜居?2024-08-17
-
中国还有多少土地没收回来?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