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的两个条件
沙尘暴的两个条件热心网友: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伤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
热心网友: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伤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热心网友:沙尘来源及其路径 沙尘来源及其路径 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 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 (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尘暴 (du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 强风 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例如根据观测当强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速每秒达到30米(11级风),那么粗沙(直径0.5~1.0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粘粒(直径小于0.005毫米)则可飞到很高的高度。 沙源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以上,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 除沙漠和沙地外,我国北方地区多属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加上人为破坏,当春季地面回暖解冻,地表裸露,狂风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的地带形成沙尘天气。 不稳定的空气 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捅火炉的时候,炉火烧得正旺,轻轻一捅,常会使炉灰飞满屋子。而当炉火熄灭后,你使较大的劲一般也不会扬起灰尘,这就涉及空气稳定程度的问题了。炉火熄灭后,火炉上下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因而空气稳定。当炉火燃烧很旺时,靠近火炉上空的空气热,离火炉较远的空气比较凉,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容易上升,所以火炉上面的空气是不稳定的。这样,被捅动的炉灰很容易随着热空气向上升,然后飘飞满屋。 在自然界里,沙尘暴起沙的道理也是这样的,如果低层空气温度较低,比较稳定,受风吹动的沙尘将不会被卷扬得很高;如果低层空气温度高,则不稳定,容易向上运动,风吹动后沙尘将会卷扬得很高,形成沙尘暴。实际上,我国沙尘暴一般在午后或午后至傍晚时刻最强,就是因为这是一天中空气最不稳定的时段。 除上述三大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也很重要。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细沙和尘土。 我国卫星气象学家系统分析沙尘暴六大特征据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消息,在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日前举行的学术年会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董超华,研究员方宗义、郑新江、卢乃锰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邵亚平等17人参与研究的中国沙尘暴课题,就其发生的时间、地域、源头、路径、相关因素、影响六大特征,数值模式预报及沙尘定量研究进行了交流,为治理沙尘暴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时间:中国沙尘暴发生时间主要在3-4月。以2002年为例,全国共出现沙尘过程12次,其中强沙尘暴过程4次,都出现在3-4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上述全部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二、地域:沙尘暴主要发生地区在东经110度-117度,北纬38度以北广大地区,即以河北沧州为界,往北到天津、北京直到内蒙古,往西经石家庄、银川、兰州、青海祁连,往北到内蒙古边界。三、源头:中国沙尘暴主要源地是蒙古国甚至中亚沙漠地区,这类沙尘暴强度大,其影响明显大于境内源地沙尘暴;我国境内源地是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南部、河北北部及其它沙漠区。四、路径:近几年特别是去年春季影响北京的沙尘暴路径主要有4条:一条是蒙古—内蒙古—北京转向东北路径。第二条是河西走廊东移到北京路径。第三条是从内蒙古朱日和地区经河北张家口一带影响北京。第四条是从晋北高原向东影响北京地区。五、相关因素:通过1998年以来特别是2002年华化地区主要沙尘过程与有关气候因素即地面植被、2月份积雪覆盖、0-10厘米土壤湿度、气温的初步分析,认为沙尘天气与春季冷空气活动关系密切,当春天冷空气路径偏西、偏南时,例如1999年4月,华北沙尘天气少,主要过程发生在西北;反之,当冷空气主力偏东、偏北时,例如2000年4月,2002年3月,主要过程发生在华北。六、沙尘暴的影响:强沙尘暴不仅影响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地区,如果在7-8公里高处遇到高空急流区,和在东北冷空气旋涡强烈发展的形势下,强沙尘可以向东北方向输送,影响东北、远东,甚至更北的地区,这是全球大气环流造成的。中国沙尘暴天气数值预报试验对沙通量,尘通量等预报分析认为,当沙尘粒子直径小于22微米时,与地面观测数据比较吻合,对中国沙尘暴预报效果很好;地面植被数据和土壤类型对沙尘暴预报作用较敏感。专家指出,中国沙尘天气潜在源地分布跨度大,自然条件恶劣,地面测站稀少,目前非常缺少对沙尘天气发生、发展、传输及其强度变化等特征的观测数据。因此,无论从时间尺度还是空间尺度的监测来看,卫星遥感都是一种极重要的手段。在2001-2002年的监测中,识别沙尘天气的准确率达88%,识别沙尘暴的准确率达95%以上。沙尘暴的元凶:大气环流 北京春天里发生沙尘暴的短暂一幕,只不过是中国北方连绵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在二三百万年中每年都要经历的天气过程,所不同的是,后者的风力更强,刮风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几天),沙尘的来源并不是50米开外的十字路口,而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 就如同上帝在玩一个匪夷所思的游戏:他把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沙漠和戈壁表面的沙尘抓起来往东南方向抛去,任凭沙尘落下的地方渐渐堆积起一块高地。这个游戏从大约240万年以前就开始了,上帝至今乐此不疲(2002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其开始的时间推到了2200万年前)。 事实上,风就是上帝抛沙的那只手。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地质学家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 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所以落下来的沙子要么被河流冲走,要么就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里记录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间,发生在我国的持续两天以上的沙尘暴竟达60次。中科院刘东生院士认为,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的分布 目前,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遭到沙漠化的危害,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它们分别是:北美、澳洲、中亚以及包括中非和西亚在内的中东地区。
热心网友: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强风 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例如根据观测当强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速每秒达到30米(11级风),那么粗沙(直径0.5~1.0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粘粒(直径小于0.005毫米)则可飞到很高的高度。 沙源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以上,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 除沙漠和沙地外,我国北方地区多属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加上人为破坏,当春季地面回暖解冻,地表裸露,狂风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的地带形成沙尘天气。 不稳定的空气 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捅火炉的时候,炉火烧得正旺,轻轻一捅,常会使炉灰飞满屋子。而当炉火熄灭后,你使较大的劲一般也不会扬起灰尘,这就涉及空气稳定程度的问题了。炉火熄灭后,火炉上下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因而空气稳定。当炉火燃烧很旺时,靠近火炉上空的空气热,离火炉较远的空气比较凉,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容易上升,所以火炉上面的空气是不稳定的。这样,被捅动的炉灰很容易随着热空气向上升,然后飘飞满屋。 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
热心网友:
尘暴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乃至湿润地区。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所致的自然现象。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沙尘塬、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沙尘塬是产生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是其动力。
一、沙尘塬。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都是沙尘塬为沙尘暴提供沙和粉尘等物质基础。我国北方有塔克拉玛干、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等沙漠、沙地,是沙尘暴的发生源区,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原生性沙漠是无法治理的,沙漠区产生沙尘暴是很自然的。在沙尘暴的下风向有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沙尘暴经过该区域沿途不断就地扬起沙尘,使沙尘暴不断加强⑺,成为沙尘暴的增强源区,也是华北尤其是北京地区沙尘暴的物质源区。这些正退化为荒漠的地区,是我们防沙治沙的重点,对华北尤其是北京消弱和消除尘暴天气有重要意义。
二、强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一般情况下,我国沙尘暴天气均由春季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根据周自江等对我国近47年沙尘暴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沙尘暴与大风的年际振荡及多年变化趋势有一致性,单站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5以上。进一步的统计表明,我国北方多数气候站测得的下午平均风速6m/s(沙尘起临界风速)的日数是90年代少于50、60年代,而我国北方的沙尘暴,90年代明显少于50、60年代,两者相吻合(如表1)。这说明强风是沙尘暴的动力,而引起大风振荡与变化的天气、气候条件对沙尘暴的发生和强弱起主导作用。春季,冬、夏季风环流形式相互转变,锋面活动频繁,天气系统移动较快,风速大,与冷空气和气旋活动相伴的大风是沙尘暴的启动因子。又加上此时气温迅速回升,蒸发旺盛,降水稀少,地表裸露,有丰富的干燥疏松的沙源物质,故沙尘暴频繁爆发。冬季和夏季环流形式稳定,冬季地表又冻结或被雪覆盖,夏、秋季降水较多且植被覆盖好,故少或无沙尘暴。大风日数的增减是气候周期性变化的反映,每年冬春季寒潮大风的出现与冬季风的强度有关。东亚季风有明显的10~50年尺度的变化,亚洲冬季风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密切关系,在厄尔尼诺年东亚冬季风强度弱,而在反厄尔尼诺年东亚冬季风势力强。在70年代,反厄尔尼诺事件占优势,我国北方由寒潮大风所引起的强沙尘暴天气出现很频繁;在80~90年代,厄尔尼诺事件占优势,由寒潮引起的强沙尘暴天气出现较少;而在1999年,这种形式发生了逆转,沙尘暴频繁爆发,因为90年代末,开始进入反厄尔尼诺事件时期,2000年正处于20世纪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以后的反厄尔尼诺事件的高峰期。
沙尘暴的危害方式,大体可归纳为4种:沙埋、风蚀、大风袭击和污染大气环境。
据观测,中亚地区的尘埃能够被西风气流搬运到l万公里以外的夏威夷群岛。这些尘埃中含有许多有毒矿物质,对人体、牲畜、农作物、林木等产生危害,并可引起人们的眼病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沙尘暴出现时会给农林业、畜牧业、电力、通信、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危害。沙尘暴经常造成四种危害。一是大风摧毁建筑物和公路桥梁,树木和房屋,诱发火灾、引起人畜伤亡,沙尘暴还能造成各种交通事故和飞机(火车)停飞(停运);二是风沙掩埋农田、灌渠、村舍、铁路、草场等;三是严重污染环境。据分析,沙尘暴所经过的城市空气质量会恶化2到5倍,瞬间可达到数十倍,浑浊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四是风蚀危害。它刮走农田表层沃土和农作物,加剧土壤风蚀和沙漠化发展,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热心网友:土壤沙化的程度.如果沙化不严重,再大的风也刮不起来.
上一篇:合肥护照办理要几天
-
沙尘暴季节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其自然原因是什么?2024-08-17
-
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2024-08-17
-
关于沙尘暴的形成和如何维护生态平衡2024-08-17
-
沙尘暴科学看法2024-08-17
-
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分布地区,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2024-08-17
-
为什么会起沙尘暴2024-08-17
-
沙尘暴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2024-08-17
-
沙尘暴是怎么产生的2024-08-17
-
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啊??一般都是哪里有?2024-08-17
-
博士论文送盲审 答辩条件都是良可以吗2024-08-17
-
爱尔兰留学新能源专业硕士课程的申请条件是什么?2024-08-17
-
四川乡镇公务员报考条件2024-08-17
-
如果女人嫁了一个不帅,条件一般,但他很爱你的家伙,算不算幸福2024-08-17
-
紫叶李树的种植环境条件2024-08-17
-
水是怎样在空中形成雨、雪、冰雹的?需要什么条件?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