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如 何计算电磁铁的磁力?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5:12:33
热度:

如 何计算电磁铁的磁力?热心网友:学生相互议论:假设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由1A增加到2A,电磁铁的磁性会怎样?是否可以这样推测:导线中的2A电流是两股1A电流汇合而成的,每股电流都产生

热心网友:学生相互议论:假设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由1A增加到2A,电磁铁的磁性会怎样?是否可以这样推测:导线中的2A电流是两股1A电流汇合而成的,每股电流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合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 如果电磁铁的电流不变,线圈由100匝增加到200匝,它的磁性又会怎样?是否可以这样推测:200匝线圈是由两组100匝线圈组合而成的,每组线圈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合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 通过以上推测可以想到: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怎样的实验来检验以上猜想呢?这个实验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同学们讨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法: (1)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学生A:看它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或小铁钉。 学生B:看它能吸起多少铁屑(用天平称)。 学生C:看它对某一铁块的吸引力(用弹簧测力计把被电磁铁吸住的铁块拉开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多大。 (2)怎样改变和测量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 学生D: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学生E:用增减电池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串联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流的大小。 (3)怎样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学生F:使用中间有抽头、能改变线圈匝数的现成电磁铁产品。 学生G:临时制作电磁铁线圈,边实验、边绕制。 教师建议:用学生C,D,F提出的方法来组成探究实验的方案。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教师的建议,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把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磁铁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当滑动变阻器取不同值时测量电流和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表1)。电流/A 电磁铁对铁块的引力/N 改变线圈匝数,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保持不变,测量不同匝数时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表2)。匝数 电磁铁对铁块的引力/N ●分析与论证 各个小组从本组实验的表1数据看到,当电磁铁线圈匝数不变、电流逐渐增大时,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是同步增大的;从表2数据看到,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增加时,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是同步增大的。由此可以证实: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电磁铁线圈的匝数、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有关,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评估 回顾以上操作,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当改变线圈匝数的时候,是否确实做到了线圈中电流和线圈的形状都不变?当测量电磁铁的吸引力时,是否用的是同一个铁块?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如果这些因素在实验中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的结果应该是可靠的。 ●交流与合作 各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分别在班上报告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科学内容 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标准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这种主题式的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教材的编写者可以根据内容标准组织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内容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不是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其他活动。 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一级主题二 级主题物质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运动和相互作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能量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主题一 物 质 各种物体、微粒和场,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着的物质。“物质”所涉及的科学内容,多数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新材料的发展前沿相联系。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在3~6年级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学习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由于尺度太小或太大,人类缺少直接经验,因此应注意科学方法的运用;第三类是和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新材料及其应用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内容标准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1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列表归纳这些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不同物质在物理性质(形态、弹性、颜色)和用途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例2讨论塑料、化肥、清洁剂、灭蚊片和农药等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例3观察周围的物质,根据形状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4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这些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释为什么液体温度计中的液体会有不同。 例5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例6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了解高压锅的原理。 注意: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在课程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是《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2.活动建议 (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2)观察并探究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 例如:放进冰箱的新鲜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失去水分?冰箱内壁的水珠到哪里去了?写出探究报告。 注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有典型特点,电冰箱内既有熔化和凝固,也有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成就感。这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的具体体现。 (3)通过观察,探究自然界中的霜、雪、雨、露等天气现象。 注意:探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另一种基本方法。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学习物理应尽可能联系各种自然现象,突出基本的物理原理,但不要求学生做出完美的解释。这是从自然到物理的基本理念的体现。 (4)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5)调查本地农田灌溉(或污水处理)的主要方式,了解先进的灌溉技术。 (二)物质的属性 1.内容标准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例1通过实验,探究几种金属和塑料的弹性、硬度。说明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物质的这些属性的。 例2通过磁铁等磁性物质,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3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讨论是否任何物体都具有导电性。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4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千克、几克的一些物品。 注意:应该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便使其认识到感觉是不可靠的。还应 该让学生对物理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发展其估测能力。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5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的。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例6从学校数据库或因特网上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 注意:《标准》提倡尽可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过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视野。条件受限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以便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例7调查市场上的服装面料或炊具,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物理属性。 注意: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标准》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应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 2.活动建议 (1)利用一块磁铁和几根缝衣针,制作指南针,并验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2)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如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和牛奶等日用品的密度。教师应向学生进行安全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指导。 (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内容标准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例1用图形、文字和语言描述原子、分子模型。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例2观看介绍物质微观世界的音像资料。 注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以便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并感受探索的乐趣。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例3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例4设计图表。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按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生物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顺序排列。 注意:图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展示。 2.活动建议 (1)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从图书馆、因特网和学校的数据库中收集有关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资料。 (3)观看《宇宙与人》等科普电影。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1.内容标准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例1阅读有关的科普资料,了解超导现象以及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等方面可能的应用。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例2收集有关信息,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4)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例3参观生产某种材料(如建材、塑料等)的工厂,了解这些材料的生产过程和应用情况,调查生产这些材料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治理这些污染的设想。 2.活动建议 (1)让学生从资料室、因特网上收集有关新材料研究和开发的信息,并写出一篇小论文。 (2)调查生活、生产中应用的一些新材料,弄清它们的名称、用途、特点和属性等,并列表显示调查结果。 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 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不同的物质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又发生着相互作用。了解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认识物理现象所必需的。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对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经历对知识探究和领悟的过程,发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动和相互作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和力 ·声和光 ·电和磁 (一)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内容标准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例1用自己的语言或图形描绘分子的热运动。 (3)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2通过磁铁插入线圈时电流表指针运动的实例,说明不同运动形式之间有联系。 (4)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例3通过氯化钠在水中溶解、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等现象,证明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2.活动建议 (1)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片,对有关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解释。 (2)从自然现象或实验事实中举出事例,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二)机械运动和力 1.内容标准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例1利用步长估测学校教学楼的长度。 例2调查市场上出售的成品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测量,搞清自己应购买哪种规格的上衣、裤子和鞋子。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例3实验探究磁铁可以改变钢球运动的方向。 例4观察体育运动中的射箭,弓对箭的弹力使箭由静止到运动。 (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例5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例6估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7)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例7知道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例8简单解释飞机的升力。 2.活动建议 (1)测量自己的脉搏,再测出正常走路时一步的长度。 注意:以上做法相当于在自己的身体上设置了一个“时钟”和一把“尺子”,可以在没有钟表和皮尺的情况下估算走路的平均速度。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学读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 (3)讨论测量火车(汽车)速度的各种方案(注意安全,不能靠近被测车辆),进行实测。学读《旅客列车时刻表》。 (4)查阅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在运输、安装时对倾斜程度的要求。设计一种方法检查这些机器的倾斜程度。 (5)用弹簧或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探究弹簧的弹力与橡皮筋伸长量的关系。 (6)用饮料软管制作口吹喷雾器。 (三)声和光 1.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轻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例2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这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慢慢放入空气,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例3收集超声波的应用实例。 例4举例说明建筑物中是如何防治噪声的。 (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例5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 例6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例7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例8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例9观察两只手电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观察红、绿颜料混合后的颜色。 (5)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例10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活动建议 (1)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治噪声的建议。 (2)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 (3)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四)电和磁 1.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例1了解动圈式扬声器的结构和原理。 例2探究直流电动机换向器的原理。 (3)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例3收集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4)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例4举例说明电磁波的存在。 例5根据广播电台的发射频率计算波长。 (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6了解微波炉的原理。 例7了解移动通信中基地台的作用。 例8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例9简单介绍光缆通信和卫星通信。 2.活动建议 (1)在教师指导下研究动圈式扬声器是否可以当做动圈式话筒使用。 (2)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 (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使用电磁继电器。 (4)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主题三 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它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中,并和各种产业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该注意和本课程其他部分的联系,注意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注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 “能量”划分为以下六个二级主题: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机械能 ·内能 ·电磁能 ·能量守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1.内容标准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例 实验:试管中的水蒸气把橡胶塞弹出(实验时注意安全),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了橡胶塞的动能,这时,水蒸气做了功;电流流过电炉丝,电能转化成了物体的内能,这时,电流做了功。 (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1)讨论:太阳能在地球上怎样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 (2)调查常见机械和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功率。 (二)机械能 1.内容标准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例1说明荡秋千游戏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例2说明公园中小孩玩蹦蹦床时机械能的转化情况。 (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机械效率。 例3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4)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活动建议 通过阅读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史,写一篇小论文。 (三)内能 1.内容标准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例1观察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例2了解蒸气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这些发动机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5)了解热量的概念。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例3解释海陆风的成因。 2.活动建议 研究电冰箱内外的温度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 (四)电磁能 1.内容标准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5)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6)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例1解释:家庭电路中导线连接处如果接触不好,往往会在那里发热,出现危险。 (7)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例2了解:我国电网用交流供电,频率是50 Hz,电压是220 V。 2.活动建议 (1)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2)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3)学读家用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 (4)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用电量的变化,讨论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能量守恒 1.内容标准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3)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例分析:火炉的温度高,可以利用它散发的热量取暖。但是,散失的能量虽然还存在于自然界,却不能全部自动聚集起来再利用。 2.活动建议 (1)讨论和分析两个具体的永动机设计方案,说明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2)访问农机或汽车维修人员,了解内燃机中燃料释放热量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途径。 (3)调查当地几种炉灶的能量利用效率,写出调查报告。 (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内容标准 (1)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例1介绍不同历史时代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 (2)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3)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例2了解当前处理核废料的常用办法。 例3了解我国和世界上核能利用的最新进展。 (4)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活动建议 (1)收集资料,举办小型报告会,讨论能源的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如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探讨应该采取的对策。 (2)收集当地一段时间空气质量的数据,分析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3)分别从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对当地燃料结构近年来的变化作调查研究,从经济、环保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4)调查当地使用的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燃料的化学能或核能等,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