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反袁斗争失败后,有一些不同的派别又进行了一些什么样的反袁斗争?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5:02:24
热度:

反袁斗争失败后,有一些不同的派别又进行了一些什么样的反袁斗争?热心网友:袁世凯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和反抗。1913年5、6月间,汉阳兵工厂工人为反对袁世凯政府以贬值纸币

热心网友:袁世凯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和反抗。1913年5、6月间,汉阳兵工厂工人为反对袁世凯政府以贬值纸币发给工资进行了罢工。1914年1月,袁世凯颁行《验契条例》和《契税条例》,规定旧契一律呈验,每张交纳验费一元,注册费一角,借以增加税收。同年又实行“清丈地亩”,设“清丈局”,对农民进行搜刮压榨,激起了全国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这年2月以后,山东、山西、四川、安徽、奉天、直隶、浙江、广东、江西、河南、贵州、江苏等省都有一县至数县发生“民变”或武装起义。9月间,奉天本溪县有劳动群众和芋命党人的武装起义,号称“讨袁军”,攻占县城,囚禁县知事。1915年1月,奉天新民县农民数百人,持枪械围攻该乡清丈局。5月,河南洛宁县发生反验税契的斗争。8月,甘肃宁县也发生反验税契的斗争。同月,陇东地区爆发较大规模的抗捐抗税运动;环县群众起义,杀死县知事,占据县城,转攻庆阳,焚烧教堂两座。11月,江西万载县人民聚众捣毁衙署。12月,吉林省的榆树、五常、舒兰等地农民,到处捣毁清丈局及税局;奉天的海龙、西安(今辽源)、盖平(今盖县)、峋岩、绥中、东丰等地,纷起响应。1916年春,山东肥城县农民数千烧毁县署及四乡清丈局,邻近各县农民群起支援。同时,冀中有“山北社”组织的大规模的反清丈斗争。在袁世凯统治的整个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有增无减。  在这几年间,规模最大、坚持最久的是自朗起义。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他鉴于以前失败的教训,认为革命事业最重要的是立党,只有以革命党为根本,才有希望重振精神,拯救革命于危难之际,完成铲除民贼、还我共和的重任。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在东京筹组中华革命党,亲手拟定入党誓约,吸收了第一批党员。在孙中山的感召和努力下,此后履行入党手续的人不断增多,至1914年4月间已达四五百人。是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就任总理。《中华革命党总章》规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在某后发布的《成立通告》中明确指出,“此次办法,务在正本清源:(一)摒斥官僚!(二)淘汰伪革命党”,以严密组织,并号召党员“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迄于革命成功”。中华革命党以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坚持民主革命的道路,在袁世凯黑暗的专制统治下,再度举起民主主义的战斗旗帜,是积极的。但是,它存在的弱点和错误也是明显的。首先,认为民族主义已经完成,没有提出反帝纲领。其次,在组织上强调党的集中统一,对纯洁党的组织,改变组织涣散,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规定凡入党者必须宣誓绝对服从孙中山个人,并按指印,这种做法则是落后的,以致不少老同盟会员不愿参加。总章中还错误地按入党先后把党员分为“首义”、“协助”、“普通”三等,所享权利不同,人为地造成党内等级森严,从而加深了党内外的隔膜,脱离了群众。再次,中华革命党坚持斗争是正确的,但却过分着重于军事,而忽视对群众的发动。  黄兴等一批同盟会、国民党中骨干力量没有参加中华革命党。他们一方面不同意服从个人和入党办法的规定,另一方面也是和孙中山早已存在分歧。黄兴周围的一些原同盟会、国民党成员,拟拥黄兴为领袖,另行组党,同孙中山派分裂。黄兴没有接受,“为避免党内纠纷,决计到美国游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留在日本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部分国民党人,以讨论欧事为名,于1914年8月在东京成立“欧事研究会”。欧事研究会在日本成立后,美国、南洋、欧洲及国内上海的一些人相继加入,共有会员100多名,主要是追随黄兴的国民党军事骨干和国民党中的稳健派。欧事研究会坚持反袁的政治主张,但在斗争策略上反对孙中山派的“急进”  方针,主张“缓进”方针,存在着对再举革命缺乏信心的消极因素。  中华革命党在东京创办《民国杂志》,揭露袁世凯独裁、卖国的罪行:还在上海和海外办些报刊,派人到会党和一部分军队中策动武装起义。但是,由于它存在着上述的弱点和错误,影响远不如同盟会。  1916年元旦,袁世凯在新华宫受百官朝贺的时候,云南军政府宣告成立,发布讨袁檄文,公布其十九大罪状。蔡锷推唐继尧为都督,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进军四川;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出兵两广;唐继尧兼第三军总司令,担任留守。1916年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武装反袁斗争获得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昆明人民自动张贴“拥护共和万岁”的标语,踊跃参军,“缴纳捐款的争先恐后,早晨一开门,就拥挤来交,至晚不止”。海外华侨也热烈支援,南洋侨胞早已汇款70余万,获悉云南独立后,“又电汇一百余万,来源仍络绎不绝”。“美洲华侨、澳洲华侨来电认捐,闻数在二百万左右”。群众的热烈拥护,决定了反袁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