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控制碳排放的意义??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5:01:42
热度:

控制碳排放的意义??热心网友:减少碳排放 可以遏制全球温室效应,减少大气粉尘污染,这些是主要的作用,从意义和侧面影响来看的话,第一可以减少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减少对矿藏的破

热心网友:减少碳排放 可以遏制全球温室效应,减少大气粉尘污染,这些是主要的作用,从意义和侧面影响来看的话,第一可以减少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减少对矿藏的破坏,因为大部分的碳都是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第二可以迫使各国加快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研究和使用。第三就是促进世界经济向绿色经济和持续可发展的经济形势方面转变,还有一些细枝末节就不一一列举了,大体的意义就是这些了 ,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朋友指教!

热心网友:减少CO2

热心网友: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地球。

热心网友:2030年中国碳排放或将达到峰值2009-09-02 10:50:54 来源: 科学新闻(北京) 跟贴 2 条 手机看新闻

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要在后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并不一定意味着前期要制定过分严格的政策,因为过分严格的政策可能会伤害国民经济。

将于2009年9月正式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在强化低碳政策的情景下,中国碳排放有望于2030年达到峰值。

再过三个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上述研究报告的分析,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但研究报告负责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对《科学新闻》强调,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只是报告中的三种情景之一,希望报告的读者不要产生误解。

中国碳排放的三种情景

中国有望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一说,来自美国能源基金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资助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

在这份报告尚未正式发布之前,路透社就事先获知了研究结果,并作出报道。由于报告涉及中国碳排放峰值这一极受关注的话题,其他媒体也纷纷跟踪报道。

上述研究项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和清华大学联合完成。整个项目的中英文报告将于2009年9月出版。此前,第一阶段研究结果《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已经由科学出版社结集出版。

研究报告负责人姜克隽告诉《科学新闻》,在报告中共设置了三种情景:基准情景下,中国碳排放总量于2040年达到峰值;低碳情景下,中国碳排放总量会明显低于基准情景;在强化低碳情景下,中国碳排放则有望于2030年达到峰值。

“如何使中国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具体来讲,是指普遍使用现有的和下一代的先进节能技术,同时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能力也特别强,清洁能源技术得到更加大规模的使用,此外还应有一部分CCS(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的使用。”姜克隽说。

报告作者之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秀莲说,基准情景是比较可能达到的一种情景,而另两种情景需要更多的条件。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则告诉《科学新闻》,根据他和同事的研究,“如果说中国碳排放在2035年达到峰值,会比较保险”。

潘家华还说,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要在后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并不一定意味着前期要制定过分严格的政策,因为过分严格的政策可能会伤害国民经济。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博士还指出,中国的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不意味着能源消耗也达到峰值,中国的发展仍然要消耗大量能源,只不过届时将会更多使用绿色能源。

官方态度与个人研究

根据8月15日的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说,中国的碳排放在2050年之后不会继续增长。

与苏伟提到的2050年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相比,姜克隽等人研究报告中基准情景的碳排放峰值年要早上10年。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迎评论说:“这份报告是一个情景研究的结果。即使在其所述的基准情况下,除了延续现有的节能减排措施,也还要增加一些措施才能实现;而另外的两个情景,则需要大大的强化现有措施才能实现。”

她还说,情景研究基于科学计算模拟,是针对假设情景进行的一种研究而不是预测,“其结果只能为我们提出努力方向,为政策提供参考。但由于现实的发展是不确定的,情景研究也不一定贴近现实,尤其是在强化低碳情景下的假设,更容易偏离现实”。

实际上,在2007年的印尼巴厘岛和2008年的波兰城市波兹南,姜克隽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进展都被传递给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参与者,但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或许是至关重要的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召开,他们的报道变得格外引人瞩目。但姜克隽希望这份研究报告不会给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带来不利影响,“事实上,这不过是一个研究成果,2030年达到峰值也仅仅是其中一个情景,过分强调它会有失偏颇”。

潘家华评论说,这份报告体现的不是中国政府的意志,而是学者的个人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韦志洪告诉《科学新闻》,该报告并不会对哥本哈根会谈造成影响,任何研究人员都可以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模拟,“报告不是官方发布的,即使有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提到,你们中国有人进行了这样一项研究,政府也可以回应说,那只是个人的研究”。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钱云(音译)。“这个研究只是情景研究,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即使在谈判的时候也可以比较灵活。”他说。

姜克隽也表示,其报告代表的只是一个研究结果,而苏伟的言辞体现出的是谨慎的官方态度。

中国碳排放的“命门”

“技术是核心。”当谈到什么是中国控制碳排放的最关键因素时,姜克隽表示,“目前最需要支持的还是技术,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投入仍然不足。”

“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发达国家都会在低碳技术方面拥有优势,中国要实现强化低碳情景,需要充分的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技术能够尽快地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及。中国也需要在某些技术领域加大投入,集中有限的资金,争取在一些方面领先。”他说。

陈迎也表示,国际合作对于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未来的碳排放量,一方面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国际的支持”。

虽然中国的低碳技术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姜克隽认为某些方面已经有了好的势头,如中国的风能发展就可能超越其他国家。

他还举例说,他们曾经预定中国在2040年中国的空调COP值,即机组制冷量与机组能耗之比为8,“但事实上,现今一些空调的COP值已经达到了6,比我们的预期要提前很多。看起来,有许多领域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当然,在现阶段,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仍将不可避免地增长。苏伟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就表示,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来帮助人民脱贫致富,而现在就去讨论中国的碳减排的话,为时太早。

“中国现在还不能作出相关的正式承诺,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世界自然基金会杨富强博士告诉《科学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秀莲还表示,中国虽然没有在全球作出减排承诺,但实际上,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等节能减排政策,已经为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作出了贡献。 (本文来源:科学新闻 作者:闫岩)

热心网友:

我是这么理解的:减少碳的排放量,可以优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最起码可以减少一些。

二氧化碳少了,温室效应会减少,而且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也会少一点。

如果全球都这么做的话,我相信北极的冰就不会融化的那么快。现在全球水位上涨主要是温室效应。根源就是人们排放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大大超过了大气层的承受能力。

热心网友:

控制碳排放的意义是缓解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两极冰雪融化,对人类生存有危胁。

说白了控制碳排就是人类在自己救自己。这是人类共同的问题,而不是国家和国家的问题了,所以大家都应该无条件的执行。不要为了现在的利益,而让地球少活N多年,要是在这N多年后,地球人还找不到其它星球居住,那人类应该去那里呢??

热心网友:就一句:主要是控制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是最恐怖的事情!

热心网友:主要就是,减轻温室效应,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哥本哈根世界环保大会的中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