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如何实现发展战略转型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4:59:58
热度:

如何实现发展战略转型热心网友: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这种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发展战略可能会滞后或其执行偏离既定的发展目标。 企业战略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

热心网友: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这种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发展战略可能会滞后或其执行偏离既定的发展目标。 企业战略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因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状况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优化甚至转型的,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或实现战略转型。 当前,随着环境和资源压力日益显现,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逐渐走到尽头。 --特别是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严重萎缩,这种发展方式的致命弱点显露无遗。 严峻的形势正“倒逼”着我国企业进行涅槃重生式的战略转型,正催促着我国的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海油高管层说得好: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要一马当先,要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央企更要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上走在前面”; --“公司战略要服务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在完成国家发展战略中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一)要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监控 企业应当建立发展战略评估制度,加强对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 --从发展战略 监控的角度讲,重点应当放在对实施中及实施后的评估。 --事中评估是对实施中发展战略的效果进行评估,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 --事后评估是对发展战略实施后效果的评估。企业应当结合战略期内每一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营预算完成情况,侧重对战略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在发展战略评估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应当及时进行内部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二)要根据监控情况持续优化发展战略 战略的不变与调整的关系 企业在开展战略监控和评估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调整、优化发展战略: 一是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竞争态势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对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有较大影响; 二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发生较大变化,确有必要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 发展战略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 第一,各战略执行单位提出各自的战略规划评估报告和修订意见; 第二,战略管理部门汇总各单位意见,并提出修订后的发展战略规划草案; 第三,战略委员会对修订后发展战略规划草案进行评估论证,向董事会提出发展战略建议方案; 第四,企业董事会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建议方案。按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方案须报经股东(大)会批准的,还应履行相应的程序; 第五,战略管理部门将批准的新发展战略,下发各战略执行单位遵照执行。(三)要抢抓机遇顺利实现战略转型 战略转型的运作大于战略调整与优化 当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所从事行业的竞争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当企业步入新的成长阶段需要对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重大战略调整时,企业必须选择新的生存与发展模式,即战略转型。

热心网友:化石能源资源贫乏而需求激增,以煤为主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以及油气资源极缺和立足国外,中国的能源病情已经很重了,能源问题像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剑”。  近年中国仍处在以煤为主和油气进口的兴头上,在可再生能源替代上却着力不多。《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了“力争到2010 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2020 年达到15%”的目标,但2006年的大水电就已经达到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了,2020年的15%中一多半也是大水电。如按联合国定义,大水电属常规能源不计,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的产能仅能源消费总量的5%左右,《规划》中的“水分”含量相当高。今年,《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吹来一股新鲜空气,风能和太阳能会有个较大发展,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增加一两个百分点,而美欧都在20%以上,巴西和瑞典接近或超过50%。所以,中国如果要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可再生能源的这个份额和力度显然差之远矣。  以下是对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一些思考。   近一二十年里,中国能源不得不面对以煤为主和油气依靠进口的现实,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中国的能源战略只能是“自主安全”与“清洁能源替代”。中国有条件也应当尽快将能源转型的大旗打起来,痛下决心,切实大幅加速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能源战场上打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翻身仗。 对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采取限量制。原煤年产增长到一定数量(如30亿吨)后不再增加,油气进口依存度达到一定比例(如55%)后不再增加,以清洁能源强制替代,弥补缺口,“置于死地而后生”。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的非水可再生能源份额十年翻一番,达到14%左右,加上大水电和核电可超过20%。只有这样,中国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费才能降下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速才能缓下来,真正有个“跨越式”发展,在国际上也有个“高姿态”。   清洁能源替代的主体是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小水电等是一个整体,要依其不同特质、资源量及区域分布,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要考虑全局,科学发展,不要为追求眼前和局部利益而顾此失彼。   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具有其独特地位,资源最丰,影响面最大,特别是对缓解我国“三农”困境有着特殊意义,它应当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替代的战略主体。一定要排除误解,坚定信心。  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制性推进清洁煤技术和ccs技术。驾好以清洁能源替代为龙头,提高能效和减排温室气体为两翼的“三驾马车”,中国能源一定能冲出困境,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清洁能源的产业链和对经济带动面远大于it产业。这是一次由化石能源经济体系向清洁能源经济体系的转型,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旧经济体系向新经济体系的转型。“化石能源坐大”和“就能源论能源”的传统观是能源转型的最大绊脚石。  清洁能源替代、提高能效和减排温室气体都是新兴领域,技术和装备还不成熟,又在日新月异地进步。崛起的中国要及早做好部署,更多地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多地占据技术前沿和制高点。  l.布朗在他《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一书的扉页上写下了:“我们现在不是在前辈手中继承地球,而是向子孙后代借用地球”。中国不应该在今后三五十年里将化石能源资源用尽,尽量细水长流,给子孙多留一点,让经济多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