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的标准?将来一年之内会大力向哪些领域发展?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4:42:49
热度:

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的标准?将来一年之内会大力向哪些领域发展?热心网友:未来5~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是:使海南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

热心网友:

未来5~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是:使海南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以旅游资源整合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新路子。 国际旅游岛是新阶段海南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海南能否继续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能否在国家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独特作用,能否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关键在于抓住机遇,把国际旅游岛这篇文章做大、做好、做实。 未来5~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1.三大战略目标 ———使海南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 ———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绿色发展模式; ———走出一条以旅游资源整合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新路子。 2.重点任务,概括为“4个区” ———旅游产业高度开放地区; ———相关服务业先行开放地区; ———全国第一个环保特区; ———以统筹资源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建立海南日用消费品免税区——实现旅游产业高度开放关键一步 借鉴香港经验,在海南建立我国内地第一个日用消费品免税区,是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战略的重大举措。 1.建立海南日用消费品免税区的基本内涵。即在全岛范围内对海内外旅游者及本岛居民实行日用消费品免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政策。对在海南出售的国产日用消费品视同出口,可以参照国家规定的出口退税率给予税收优惠。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由旅游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免税政策扩大到相关的生活资料。 2.建立海南日用消费品免税区的管理体制 ———参照香港的部分经验,建立日用消费品免税区海关管理体制。 ———在外汇管理方面,扩大免税商品标价和结算的币种范围,扩大免税商品企业的外汇自主权。 ———完善免税商品质量监督制度,建立质量公示制度、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3.政策建议 ———尽快形成高规格的调研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具体方案,全力争取设立海南日用消费品免税区。 ———争取国家给予海南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一定的财政支持。 ———对离境旅客实行“区内付款提货,海关离境验放”的政策。 ———在全岛范围内开放免税业务,放宽零售行业准入,运用特区立法权,加强日用消费品免税区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实现服务业开放重点突破——成为旅游相关服务业先行开放地区 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关键是通过开放推动相关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1.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决定旅游业和旅游消费的关键因素 ———教育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创造世界一流人文旅游环境的根本性举措,是培养国际化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完备的医疗服务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保障。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的加快,日益增长的国内外游客对海南医疗急救体系的应急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救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金融保险服务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支持。旅游及相关服务业的参与主体对金融服务,如信贷业务、结算业务、外币兑换业务、资金管理业务、保险代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化体育娱乐业是提高国际旅游岛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休闲度假旅游将成为海南主导旅游。加快海南文化体育娱乐产业开放,引进和发展国际通行的娱乐项目,就可以吸引大批境外高端游客来海南休闲度假、娱乐和消遣,从而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会展业是海南旅游发展的新增长点。会展业的繁荣与发展不仅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引众多游客,同时,还带来巨大的消费和旅游市场。 ———电信服务是实现国际旅游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适应国内外游客的文化消费和信息咨询的需求,以及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电信产业开放进程。 2.重点任务 ———完善教育开放相关政策法规体系,重点支持外资以独资、合资和合作的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办学。 ———放宽限制,鼓励和支持境外著名医疗机构在海南设立独资或合资具有国际水平的医院、突发急救中心和康复中心。 ———积极引进国外知名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驻海南,开办各种业务。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三网融合”,逐步推行全业务经营制度。 ———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影响,着力引进和培育海南特色国际知名会议和展览品牌。 ———降低文化娱乐业准入门槛,拓宽体育产业的投资融资渠道。加大文体娱乐产业财政税收支持。 3.政策需求 ———建议将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审批权限下放海南,允许外商在海南独资开办职业教育学校和高等教育学校。 ———建议加强与商务部、卫生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在外商独资举办医院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政策支持。 ———允许海南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自主设立外币兑换窗口;适当放宽海外度假游客进境携带的外币数量限制;允许海南与台港澳、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 ———允许海南自主审批与重大敏感问题无关的国际会议,争取更多国家举办的高层国际论坛在海南举办。 ———实行更加灵活的高尔夫旅游产业政策;赋予海南更大的中外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审批权。 实行绿色发展战略——率先在全国建立第一个环保特区 绿色发展战略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抉择。为此,应当努力地把建设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特区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 1.环境保护特区的基本内涵。所谓环保特区,是在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下,划定一个特定的区域,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运用世界上先进的治理环境技术和治理机制,治理各种污染,采用严格、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工农业生产和从事经济运行、城市管理的特定区域。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本地区生态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支持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环保产业,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竞争优势,使之成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特定区域。 2.建立环境保护特区的重点任务 ———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以国际旅游岛为平台,利用优势、发展优势,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发展模式。 ———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充分借鉴和利用国际经验,把海南建成世界环境保护与发展协调的典范。 3.相关建议 ———建议国家在海南成立第一个环保特区,为全国建立新型的体制机制保障进行积极的探索。 ———争取海南成为全国首批“低碳经济发展区”。 ———争取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成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率先建立与生态补偿相适应的财税体制。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统筹资源为重点的改革试验区 海南需要建立以统筹资源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从根本上打破旅游等重要资源的行政分割。 1.建设以统筹资源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本地区发展进行清晰的定位,既有利于获得中央的支持,也有利于在本地区形成共识,引导全社会力量建设国际旅游岛。 ———组建五大旅游经济区,整合市县旅游资源。即南部三亚热带滨海旅游经济区;北部海口滨海文化旅游经济区;中部五指山热带雨林旅游区;东部博鳌“国际会展、温泉旅游经济区”;西部儋州生态工业旅游区。 ——以五大旅游经济区为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成立五大旅游经济区管委会,以旅游经济区管委会作为行政一体化的过渡机制,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推进行政一体化。 2.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需求 ———实施全省土地统一规划管理。重点是强化省级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调配能力;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 ———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使农民工、失地农民能够方便地办理城市户口,并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订《海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规划(2009~2020)》;明确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分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3.以国际旅游岛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 加强城乡一体化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紧密结合,把城乡资源整合与提高对外开放度、旅游资源要素国际化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政策与国际旅游岛的改革试验结合起来。

“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是海南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总的情况看,海南具备了经济加快发展、经济总量明显提升的多方面有利基础。无论是基础条件、增长势头,还是发展机遇和发展的大趋势,都为今后5年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我建议海南在“十一五”时期,把“一省三地”作为发展的目标。“一省”是指生态省,“三地”是指南中国海的油气综合开发基地、国际性旅游基地和绿色农业基地。“一省三地”比较符合海南的实际,突出和发挥了海南的优势,这也是“十一五”时期在“一省两地”(即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旅游度假胜地。《证券导报》注)基础上的一个发展。 把洋浦建成我国第一个新型工业港区 港区一体化、建设自由港区是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一个发展趋势。例如,新加坡裕廊化工岛由5平方公里左右扩展到32平方公里,成为开放型的化工园区;台湾地区于2003年底宣布建立了一个新的自由港区。在“十一五”时期,我国4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实现转型,其中几个有条件的开发区可能会在港区一体化、建立自由港区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前不久,中改院向省政府提交了“洋浦工业港区建设的总体设想”的建议报告。“洋浦工业港区”的基本内涵是:在洋浦经济开发区范围内,以油气综合开发为重点,以实行自由港区的发展模式为目标,把洋浦建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化的油气综合开发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工业港区。这个建议提出,要从比较优势出发,研究洋浦工业港区的总体规划与产业定位,培育能够突出自身优势的产业集群。据此,我们提出“一个基地、三个集群”的总体设想,即把洋浦工业港区定位为中国南海油气综合开发基地,同时积极发展油气综合开发产业集群、特色制造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同时,我们提出分两步走的建议:第一步,先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油气综合开发产业项下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即只对油气综合开发项目及相关项目下的生产资料、生产设备等实行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第二步,在“十一五”后期,随着条件的逐步成熟,按照新型的自由工业港区的模式发展,以使洋浦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由工业港区,并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转型做先行示范。 国际化,海南旅游产业的主要目标 这些年,海南的旅游发展出现一个怪圈,即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快,但旅游管理的水平却比较低,两者形成相当大的反差。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海南旅游的国际化水平比较低。在旅游管理的国际化和旅游相关产业引进外来投资、国内大的投资方面还比较滞后。如果我们能有大的独资、合资旅行社,那情况和现在可能就大不一样。要解决目前海南旅游发展这样一个十分明显的矛盾,重要的是大大提高旅游产业的国际化程度。 中改院于2002年曾向省政府提出“建立国际旅游岛”的建议报告。国际旅游岛的基本涵义是: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有步骤地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自由化进程。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实现产业的全面开放。其主要内容是:(1)实行免签证。(2)允许外国旅行社经营相关的旅游业务。(3)扩大旅游相关产业的开放。(4)实行旅游零关税。(5)引进外资参股国际机场建设,并争取把凤凰机场定位为国际航空自由港。 旅游业是海南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海南应当充分利用作为经济特区的优势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抓住我国加入WTO和海南航权开放带来的重要机遇,尽快实行旅游产业的全面开放,加快引进外商投资,建设我国旅游经济特区,进而建成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岛。 统筹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走出有海南特色的城乡发展新路 从现实情况看,要改变海南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的基本状况,恐怕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我认为,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以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现在来看,有几个地方有这样的条件,如三亚、海口、博鳌几个地区。通过旅游资源的统一整合,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土地开发,建立各有特色的旅游经济区,这很可能是海南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2003年底,三亚市委托中改院进行建立“三亚旅游经济区”的课题研究。我们提出建立以三亚市为中心、以旅游为重点、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的“三亚旅游经济区”的设想,实行“以市联县”的特殊管理体制,走出一条充分发挥南部地区资源优势,加快南部地区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建设三亚旅游经济区越来越具迫切性。由于这两年三亚市的土地开发速度比较快,市中心区域已成为住宅小区的集聚地。按常规,一个国际性旅游城市的中心地带,应当成为商贸中心、服务中心。目前三亚的这种状况,用不了几年,我看就会重蹈海口市区建设的旧路。这样,既不利于发挥三亚旅游区的优势,也会对建设国际性的滨海渡假城市造成严重影响。 争取支持,海南要作为南中国海开发战略基地 前不久,中改院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18条建议,建议把海南岛作为我国南中国海开发的战略基地,并列入到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未来5年,随着“10+1”的建立,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将是一个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海南岛怎样成为我国挺进南海、进行油气综合开发的后方基地?怎样争取国家把相关的重大项目放在海南?怎样以海洋旅游为先导,开发西沙,带动前、中、后方的基地建设?怎样以中国南海研究院的建立为契机,形成区域性的南海研究的交流平台?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海南“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应当积极争取中央政府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授权海南对周围海域的管辖,以使海南岛成为我国开发南海、挺进南海的战略基地,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成为“10+1”的重要口岸。 生态省建设要使海南成为我国第一个环保特区 所谓环保特区,是划定一个特定的区域(一般是指一个水循环流域或者一个岛屿地区),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和运用世界上先进的治理环境技术和治理机制,并采用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进行工农业生产和从事经济运行、城市管理的特定区域。同时运用市场的手段对流域内的水源、空气、排污、固体废弃物协调管理、综合整治,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特定区域,执行较其他地区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节水、节能标准,以及更多关注于环境的保护、整治,所以称之为“环保特区”。 建设环保特区,是海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对海南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是海南的一件大事。第一,有利于发挥海南的资源优势,使海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第二,有利于发展旅游。环境是海南旅游的基础,海南的旅游要有新的发展,关键是要保护好环境;第三,有利于发展海南绿色农业。环保特区的建设,有助于进一步保持海南无公害的绿色农业及无疫区的优势地位;第四,建设环保特区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大趋势。在海南建设环保特区虽然一定程度上会与工业发展规划有矛盾,但如果把重化工业限定在洋浦100平方公里的规划和控制区,并按照国际环保标准严格监查,不仅不会破坏环境,而且还会对发展海南、提高海南的地位有积极意义。 建设环保特区可以分步走:第一,目前海南正在搞生态省的规划,我建议将之扩大,利用国际援助资金,找国际专家来编制海南“十一五“时期生态省的规划;第二,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在生态省的立法方面逐步加大力度;第三,在各方论证的基础上,在“十一五“中后期把海南建设成为环保特区。

参考资料:证券导报/迟福林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