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转基因粮食对人体有害吗?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3:51:28
热度:

转基因粮食对人体有害吗?热心网友: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良性食品,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细胞中的基因取出,插入到农作物、动物或微生物的细胞中,使其

热心网友: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良性食品,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细胞中的基因取出,插入到农作物、动物或微生物的细胞中,使其获得它不可以够自然拥有的某些良好特性,由这些转基因生物制成的食品称之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按来源大体分为三类:①转基因植物性食物,如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马铃薯、南瓜、西葫芦和木瓜等;②转基因动物性食物,如转基因鱼、猪、鸡、羊等;③转基因微生物食品,指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作用而生产的食品,如转基因微生物发酵制得的葡萄酒、啤酒、酱油等。按转基因的功能又可分为5型:①增产型,通过转移或修饰相关的基因达到增产效果;②控熟型,通过转移或修饰与控制成熟期有关的基因使转基因生物成熟期延迟或提前,以适应市场需求;③高营养型,增加食物营养素的含量,增强食物的营养价值;④保健型,通过转移病原体抗原基因或毒素基因至粮食作物或果树中,人们吃了这些粮食和水果,相当于在补充营养的同时服用了疫苗,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⑤新品种型;通过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组可形成新品种,由其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在品质、口味和色香方面具有新的特点。 由于转基因食品具有增加食物资源、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强化食物的保健功能、减少食品农药残留、有所改进食物的品质等优势,因此转基因食品在短短几年中得到飞速的发展。目前美国转基因食品多达4000多种,占加工食品中的60%前后。英国7000多种婴儿食品,巧可力、冷冻甜品、面包、人造奶油、香肠、肉类等产品中可能含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豆副产品。在其他国家上市的食品中,转基因食品也再不陌生。我国转基因食品尚未规模生产,但近年来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以及初级加工品数量猛增。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从1996年进口的转基因大豆1.38万吨,到1999年飙升至164.3多万吨,2000年达557万吨,2001年则接近900万吨。目前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用做加工原料,生产豆油、豆腐、豆奶等制品。在我国百姓的餐桌上,转基因产品也相当可观。 转基因食品引入了外源基因或修饰内源基因,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可能对上万年才形成的生态平衡造成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心存疑虑。尽管迄今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实例,但也不可以证明转基因食品完全无害。目前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的潜在危害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致敏性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上90%以上的食物过敏是由大豆、花生、坚果、小麦、牛乳、鸡蛋、鱼和贝类8种食物引起的,此外尚有160食物曾有过引起过敏反应的历史。在转基因操作中,会有可能加入一些无食用历史的过敏原。如果将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导入作物中,可能使转基因食物产生过敏反应。 2、抗药性 目前转基因工程中,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应用的最为广泛,其本身并无安全性问题,但通过基因水平转移,会有可能将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传递给人肠道中的微生物,并在其中表达,获得抗药性,这就可能影响口服抗生素的药效,对健康造成危害。为了彻底消除这一因素的潜在危险,科学家正设法在转基因植物食品中避免使用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尤其是不用与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抗性编号相同的标记基因。 3、致毒致害作用 1998年苏格兰Rowett研究所Arpad Pusztai博士报道,用转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抗虫马铃薯饲喂大鼠,引起大鼠体重严重减轻,免疫系统遭破坏。1999年,Arpad Pusztai博士又同病理学家Stanley Ewen一起研究了转GNA基因抗虫马铃薯对大鼠胃肠道不同部分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胃粘膜、腔肠绒毛以及肠道的小囊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该试验虽经英国皇家学会组织专家评审,发现该研究存在试验动物数量不足,大鼠饲料单一等严重缺陷,认为该结论缺乏真实性,但却引起了媒体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由此引发了国际上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争论。 4、增强食物中的毒素和抗营养因子 有许多食源性生物本身能产生大量的毒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以抵抗病原菌和害虫的入侵。如豆类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生氰糖苷等。传统食品中这类毒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有些低,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可以不可以除去,因此并不影响人体健康。但转基因食品中,尤其是抗虫转基因作物的产品,则会有可能增加这类物质的含量或改变了这类物质的结构,使其在加工过程中难以破坏,造成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虽然没发现转基因食品由于增加了有毒物质或抗营养因子而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但不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因此需要对这类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的毒理学评价。 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将是本世纪经济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发展转基因食品是解决人类粮食短缺的一条重要途径。任何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有它的两面性。如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引起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核能的开发提供了巨大能源资,同时也制造出了能够毁灭人类的核武器;农药使农作物大幅度的增产,但同时也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转基因食品也不可避免出现负面影响,但科学的发展总会有办法解决其所产生的潜在危害。人类将有一个更加快乐幸福的未来。

###

热心网友:目前没有定论,但是,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最多,美国人是不吃的,全出口,包括转基因大豆榨的油。

###

热心网友:目前还没发现危害,我认为可以放心吃喝

###

热心网友:目前既没有证实有害,也没有证实无害,我当年写过一篇文章: 古语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则瓜之子缘何成瓜而非豆?旬载之遥,泰阴密阳二杰解之,曰:“基因使之。”基因者,物态之缘也。滴墨虽小,可污全盆;星火虽小,可焚全峰;基因虽小,可控全体。基因据小核之心,载全体之形,施全体之令,控全体之态,以成瓜豆之分,非黑红长短轻重之属,纵细若毛之有无,俱由之。基因不轻变,亦可受之父母传之子女,无草木禽兽之别,故子似父母而偏父,女如父母而偏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 基因不轻变,然终有变,故百万载,狼可为犬,千万载,雉可为鸡,亿万载,祖孙不可知也。古之人浅晓之,故去麦之低,华之陋,豚之瘦,鲫之暗者,由是麦高之愈高,华艳之愈艳,豚肥之愈肥,鲫明之愈明也。今之人晓之者深,故适果于空明以日波之短,截基因弱者之长替强者之弱,以强者互合,总而以不闻之法,新新之术改之,故今之麦华豚鲫之属于其远祖无几同,与其古祖亦无甚同也。由是吾之食与尚者佳而佳也。 《老子》曰:“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其意者,事无常坏亦无永佳。由同理,向之非优者固可优,向之非恶者亦可恶,疾多由细物,细物之体犹由基因也,细物非俱恶于人,然依此理,以此术,非恶者可恶也,非恶于人者可恶于人也。查今之世,新恶者非少也,犹今之疫是也。此悲哉! 然则此非至悲,至悲者,人使之恶于人也。今之世,人之刃愈锋,料愈精,火愈旺,食愈美。利刃可破重山,其遗者曰“辐射”,此可穿万物之体易之基因;精料遗硝苯之属,旺火遗重金之伦,此亦同于辐射;美食者,或成疯牛之恐。此皆可成恶疾之由。况此可加于人,成人之怪疾,此不可不察也。 此者害也,然害者不止于此。今有谓弱于强之术,强弱互替之法,持此术之士皆明也,其皆战战于此术,持其成者见暗不进,见明亦难进也,何哉?此难测之术也。基因散于天,入于土,撒于野,漫于水,游于世,犹龙无云,失其助而无可控。然其于天地之间会其助者时,吾不知其何去何从也。此不常成,然终有成,西哲墨菲曰:“难成之恶,思之无成,其必成。”吾之番之属有鱼之基因,不知食素者可否食之;此无甚恶,然旬年百载,必难测也。卡逊曰:“人莫以为胜,天地非人之属。”人可获物于地,得术于天,然地之物非尽可得,天之术亦非尽利也,以此术得此物者亦然。 故曰,基因之道可知,然其术非可淫使。人亦物,唯智与掌拔也。明己之位然后谋己之利,明其道然后使其术,方成也。

###

热心网友:肯定有危害 最最显而易见的危害就是转变你的基因 原本你的基因可以对一些细菌有免疫 可基因转变后就没有了免疫

###

热心网友: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烟草)于1983年诞生,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及我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转基因杂交水稻1999年通过了专家鉴定,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产品品种及产量也成倍增长,有关转基因食品的问题日渐凸显。 其实,转基因的基本原理也不难了解,它与常规杂交育种有相似之处。杂交是将整条的基因链(染色体)转移,而转基因是选取最有用的一小段基因转移。因此,转基因比杂交具有更高的选择性。也就是说,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并使其具有效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第二类,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请上了餐桌。 第三类,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所以,转基因微生物比较容易培育,应用也最广泛。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类,转基因特殊食品 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转入植物,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 转基因食品五大隐患 首先是毒性问题。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第三是营养问题。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四是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第五是对环境的威胁。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