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化学高考考那些知识点?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3:41:57
热度:

化学高考考那些知识点?热心网友:化学还是很好学的,但有些知识点还是需要多练的如:电化学,有机与无机推理,实验等,多做练习就好###热心网友:元素及化合物性质,阿弗加德罗常数,电化学

热心网友:化学还是很好学的,但有些知识点还是需要多练的如:电化学,有机与无机推理,实验等,多做练习就好

###

热心网友:元素及化合物性质,阿弗加德罗常数,电化学,有机化学,热化学方程式,物质提纯与分离这些主要的

###

热心网友: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化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Ⅲ.考试范围和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区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原则,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一、必考内容部分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化学实验基础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选考内容部分

  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化学与生活

  (一)化学与健康

  1.了解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3.了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常见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5.了解药物对维护健康的作用。

  6.了解毒品的危害。

  (二)生活中的材料

  1.了解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了解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2.了解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3.了解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活原料及其用途。

  4.了解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化学与环境保护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大气主要污染物。了解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化学与技术

  (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2.了解我国无机化工的生产资源和产品的主要种类。

  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

  (二)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1.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

  3.了解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

  4.了解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三)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3.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有机化学基础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

热心网友:专题一: 如何进行化学实验观察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化学学习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体会,曾经开展过一些专题讲座,现予以粘贴,但愿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正确观察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  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  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3、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4、*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  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如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验具体*作过程中,可能回导致失败或危险,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为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如果不遵循实验前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后加热、实验后先撤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氢气的顺序,必然导致实验失败和危险(爆炸)等。  第三、协调多种感觉器官。  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4、只观察不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