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东西方赏石有何异同?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3:15:23
热度:

东西方赏石有何异同?热心网友:二、赏石活动具有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赏石之风也“吹皱一池春水”。 一方面,赏石是一项古已有之的文化

热心网友:二、赏石活动具有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赏石之风也“吹皱一池春水”。 一方面,赏石是一项古已有之的文化传统,虽然近代曾一度濒临衰落的境地,但是在不少国人的潜意识中,随时随地都会被唤醒的。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化消费和精神享受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同时,由于国门大开,海外赏石热的熏染,以及不少海外石友来大陆收购奇石,使得许多人开始关注起观赏石来。这其中,专事盆景创作和收藏的人可谓得风气之先,率先跨出了一步,当时在许多花鸟市场的山石盆景摊点上,已开始出现观赏石的身影了。   1990年7月,地矿部(现国土资源部)牵头联合国家旅游局邀请部分省市石友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观赏石观摩研讨会”,并于10月亚运会期间会同文化部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全国观赏石展览”,同年底成立“中国观赏石协会筹委会”(2000年10月并入中国宝玉石协会)。这一年成为中国当代赏石文化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自此以后,中华大地的观赏石收藏热潮,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国家或地方的名义设立的较有规模和影响的大型石馆有北京的中国地质博物馆、长沙的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武汉、南京、南宁三地的“中华奇石馆”、北京奇石馆、南京雨花石博物馆、柳州箭盘山公园的八桂奇石馆、鱼峰公园石玩精品馆、柳候公园盆景园奇石馆、山东临朐山旺化石博物馆等。由企业、集体或个人主办的藏石馆,当以数千计,涌现出许多民间藏石家和藏石馆。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的玩石已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而成为一种普及化的大众收藏活动,其成员广泛遍布社会各界,并出现了许多观赏石市场,观赏石资源较为丰富、开发较为迅速的地区如山东、广西等地,还初步形成了观赏石产业,使得不少人脱贫致富。至于各种观赏石展览,更是此起彼伏,蔚为大观,分布之广、频率之高,不胜枚举。80年代中期,观赏石的身影已开始出在一些展览、展销会上。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有的地方还搞起了国际性的赏石展,吸收了海外赏石家参展莅会,中外互动,推进赏石文化的发展。近十年来,举行过石展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大连、青岛、济南、淄博、泰安、临朐、曲阜、郑州、洛阳、兰州、徐州、南京、南宁、桂林、柳州、宜昌、昆明、广州、抚顺等地。云南昆明世博会为期一个月的雅石展、柳州石都等四个专业观赏石市场在赏石界影响深远。也有的石友走出国门,参加海外的大型石展。各省市以当地出产的观赏石为主举办的特色经贸文化活动也层出不穷。

热心网友:以天然岩石为主要审美对象的东方赏石文化,与以矿物晶体、化石为主要观赏对象的西方赏石文化,有其相通之处。它们所关注的重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天然性和独特性,两者都强调观赏石应天然成趣,原始完整,不允许拼凑嵌接,刻意加工。当然,两者大相异趣之处更多。东方赏石注重主观体验,形象思维,讲求诗情画意;西方赏石则强调直观感受,逻辑思维,探究成因机理。东方赏石提倡抚玩品赏,人石交融;而西方赏石只适远观陈列,不宜近取把玩。两者的截然不同,是与各自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乃至生活习惯诸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 东方赏石诞生于中国的魏晋时代,成熟于唐宋时代,并进而影响至东亚、东南亚诸国和地区。它是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而产生的,是由文人士大夫倡导而发扬光大的一种雅文化,虽然深受儒释(禅宗)道思想之熏陶和影响,但从一开始它就是一种感性内省的文化活动,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而是列多地带有一种经验累积性质,并被确立为一种艺术样式。它是一种发现和想象的艺术,观赏石由于其富于变幻而非定型的特征,使得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阅历、游历和经历来欣赏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个性化、个体化的审美体验(当然这也并不排斥有些大家公认的标准和精品)。   近观西方赏石,它的诞生距今不过二百年时间,它是资本主义工业时代发展至鼎盛时期的产物,是基于工业革命时诞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等科学理论而产生的,所以它从一开始便有科学有理论作指导,倡导者也是以从事自然科学的工作者和博物馆为主,所以是一种理性化的收藏活动,它更注重观赏石本身的科学内涵,强调美感与科学的统一,注重观赏石形成机理的探究,重视其学术科研价值,按科学眼光和思维评价其观赏性与艺术品位,这与东方赏石强调的艺术化欣赏(命名)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西方赏石并无深厚的文化积淀,类似不少东方赏石的那种富于含蓄、想象的题名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它容易普及并建立通行评鉴标准的原因所在。

热心网友:东方赏石诞生于封建时代,西方赏石诞生于资本主义时代,三者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值得一提的是,远在西方赏石尚未诞生的时候,东方赏石中就有矿物晶体、化石等观赏对象,如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多次提到过各种矿物晶体、化石和陨石,“化石”一词也是从此而来,他甚至科学地解释了化石的来源。这比欧洲的要早四百余年。至少从宋代起,矿物晶体中的玛瑙、化石中的硅化木等已成为特定的赏玩对象,一直沿续至今,几无中断。只是这种赏玩还是等同于天然奇(岩)石,是属于一种感性的审美。由于时代所限和文化背景不同,我国古代矿物晶体、化石的收藏和研究并没有达到一个高度乃至成为主流,直到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诞生后,才由西方赏石予以发扬光大。这让人联想到许多科学发明技术诞生于古代中国,而自然科学却发韧于近代欧洲。还应看到,现在在欧美的不少国家也开始对东方赏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出现了许多赏石组织和爱好者,这也说明东方赏石是具有渗透性和亲和力的。归根结蒂,东方赏石它更多地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赋顽石予生命与灵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与西方社会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情怀是相通的。这是东方赏石具有历久弥新生命力之所在。   以中国传统供石为代表的东方赏石文化理念,迟至20世纪初才传至西方,80年代末开始欧美诸国纷纷成立了赏石组织,1992年卢森堡还成立了“欧洲赏石联合会”(ESA)。但是总体来说,赏石不像盆景那样在欧洲推广较为迅速,赏石交易主要依附于盆景市场,玩石者与玩矿物晶体的也互不相干。在欧美的一些国家,把中国传统供石称作为“文人石”(Scholar's Rocks)。而在许多国家,仍把观赏石沿用日本水石之称(suiseki),因为赏石之风能得以在一些欧美国家传播,是由于他们本世纪初从日本的盆栽水石才发现到赏石的意趣的。而在当时,作为赏石文化发源地的中国,沉疴积弱,天灾人祸频仍,赏石文化面临中断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