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鄱阳在鄱阳湖经济圈中的定位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3:14:37
热度:

鄱阳在鄱阳湖经济圈中的定位热心网友: 一、深刻理解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以生态良好的湖资源为重要依托,以打造中国湖城品牌为努力方向,以建设湖产业名城、湖文化

热心网友:

一、深刻理解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以生态良好的湖资源为重要依托,以打造中国湖城品牌为努力方向,以建设湖产业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游名城、湖宜居名城为核心内容,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的发展战略。

中国湖城是一个品牌化的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综合的形象代表,是一个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具体体现。经营城市品牌是经营城市的最高境界,是城市迅速获得巨大发展张力最有效的途径,能极大地整合城市的空间资源、产业资源、人文资源、环境资源、形象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市场的理念、营销的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推介,以品牌优势在更高层面聚集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和科技流。中国湖城发展战略以世界的眼光、全局的视野、时代的精神,跳出鄱阳谋划鄱阳,将鄱阳放在环鄱阳湖经济圈和城市群中进行思考,认真分析全国城市发展趋势和准确把握鄱阳所处发展阶段特征,以中国湖城作为鄱阳城市发展的核心定位,以塑造中国湖城品牌为努力方向,以差异化的形象品牌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必将极大地吸纳各种优势资源集聚,提高鄱阳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带动城市要素资源增值升值,促进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以城市发展的品牌效应带动开放型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城市品牌在招商引资、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附加值,推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中国湖城是一个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 鄱阳湖因鄱阳县而得名。自古以来,鄱阳人把鄱阳湖视为“母亲湖”、“生命湖”。鄱阳湖是鄱阳县最大的品牌,良好的生态资源是鄱阳县最大的财富。从目前看,鄱阳仍是欠发达地区,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落后就意味着资源未过度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先发地区的经验,汲取教训,少走弯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在新一轮以生态环境为主特征的区域竞争中赢得领先优势。实施中国湖城战略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就是充分利用鄱阳天然湖泊资源,利用鄱阳天蓝水清、山青水秀的生态优势,打造出更宜创业、更宜人居的环境,建设生态文明鄱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湖城是一个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的战略。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将鄱阳县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策划,坚持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发展,是鄱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谋划,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发展战略,也不仅仅是一个鄱阳县城的发展战略,提出的建设湖产业、湖文化、湖旅游、湖宜居“四大名城”,包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对鄱阳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路的完善和提升,是对鄱阳多年来生动实践的总结和提升。

中国湖城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随形势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的战略,是始终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同步、相统一的战略,是尊重客观实际又与时俱进的战略,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中国湖城建设永无止境,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全县人民树立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坚定不移地一代接着一代为之奋斗的宏伟蓝图。

二、充分认识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1、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七大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体现了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体现了对改善民生的高度关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促进鄱阳政治与经济、社会与文化、人文与自然、资源与环境、历史与地理相互协调和永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谋求鄱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重大探索。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品牌化、城市化推动鄱阳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始终贯穿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根据鄱阳湖自然生态的实际,依托鄱阳生态资源保护良好的后发优势,彰显亚洲最大湿地和中国最大淡水湖的特色,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环境和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鄱阳。

2、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抢抓机遇,实现在环鄱阳湖城市群快速崛起的迫切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龙头,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环鄱阳湖地区的城市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环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打造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战略构想,为我们环鄱阳湖周边县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环湖县市抢抓机遇,发展态势咄咄逼人。鄱阳的发展起步较晚,如何赢得竞争优势,在环鄱阳湖地区脱颖而出?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谋划,提出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我们从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的全局着眼,从几千年以来保护良好的湖及其衍生出来的特色资源入手,以国际国内城市群竞争大趋势及省内打造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政策为契机,促进鄱阳城市品牌化、差异化发展,这不仅是发展思路的创新,更是发展模式的自我超越,可以最大限度依托鄱阳湖品牌,整合鄱阳湖资源为我所用,主动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升鄱阳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提速优势,长期内保持永续发展的领先优势,在环鄱阳湖地区县(市、区)形成领军优势,实现在环鄱阳湖城市群快速崛起。

3、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创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重大举措。 近几年来,鄱阳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每一次的完善和创新,无不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继承与发展、群众意愿与鄱阳实际的有机统一,既体现科学态度,按客观规律办事,又把鄱阳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局中去谋划,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相统一,坚持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不断用新的实践完善、创新发展思路,用经过完善、创新的发展思路指导新的实践,从而确保了鄱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用品牌化来整体推进鄱阳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旅游经济和城市经济等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它不是对过去发展思路的否定,而是一种传承和提升,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趋势,认真总结鄱阳发展经验,深入分析鄱阳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丝毫不会削弱我们强攻工业、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信心和决心,是对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有效整合与提炼,并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要求和新的活力。

4、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借湖扬名,提升鄱阳知名度、扩大鄱阳影响力、增强鄱阳竞争力,建设品牌鄱阳的重要途径。 经济全球化将城市卷入到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和全球范围的竞争环境中,资本的高流动性使城市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竞争,品牌化城市发展战略是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品牌是城市竞争的制高点,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品牌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综合体现,是各类优势资源的聚合点,也是促进资源增值升值的有效途径。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将鄱阳县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县域经济,将“中国湖城”作为鄱阳的核心定位和核心品牌,把鄱阳放在环鄱阳湖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层面上来思考、来谋划、来经营,充分利用鄱阳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鄱阳湖的优势,突出鄱阳境内湖很多、湖开发价值很高、湖产品很丰富、湖文化很多彩、湖生态很好的特色,最大限度借湖扬名,打响中国湖城品牌,形成资源整合优势,将鄱阳建设成融湖产业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游名城、湖宜居名城为一体的特色城市,形成城市发展的巨大张力,提高鄱阳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资源迅速增值升值,使鄱阳迅速参与全省、全国的资源分配,成为江西乃至国家展示鄱阳湖经济文化特色的品牌窗口城市。

5、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凝聚人心、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振兴鄱阳的最佳选择。 鄱阳从先秦至清末,依托鄱阳湖水系发达,依托水上丝绸之路,商贾云集,民富洲饶,积淀了两千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两千多年的繁荣昌盛。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顺应了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的天时,占尽了鄱阳湖品牌、境内湖泊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利,顺应了150万人民“复兴鄱阳,重新崛起”的心声,是一个自下而上、从民间到政府受到广泛支持和拥护,从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发展战略。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推出以来,我们先后在县委中心学习组、全县科级干部、离退休老干部、部分省内外专家学者中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10月28日又召开千人民意调查会,最大程度地让鄱阳人民参与到中国湖城的决策中来,最大程度地调动了鄱阳人民建设中国湖城的热情和力量。从民意调查会反馈的情况看,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民意支持率在85%以上。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县委形成了《关于实施中国湖城·鄱阳发展战略决定(讨论稿)》,先后召开了部分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对中国湖城发展战略都予以了高度肯定。一项决策得到这么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在鄱阳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充分反映了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的发展战略,夯实了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群众基础。

三、明确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奋斗目标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近期目标(2008-2010年)。制定中国湖城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纲要,实施一批中国湖城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一批生态宜居社区、生态宜居村镇,建成一批“中国优美乡村”,形成城区、园区、景区组团式发展的中等城市雏形,中国湖城战略深入人心,中国湖城品牌初步创立。

中期目标(2011-2020年)。具有中国湖城特色的产业、文化、旅游和人居体系基本建立,“天蓝水清、树秀花艳、鸟美鱼鲜、湖甲天下”的中国湖城特色明显体现,组团式中等城市基本建成,中国湖城活力明显增强,中国湖城魅力显著提升。

远景目标。建设湖产业名城,发展特色化城市产业,打造江西经济强县;建设湖文化名城,塑造个性化城市文化,打造全国文化大县;建设湖旅游名城,树立差异化城市形象,打造全国旅游强县;建设湖宜居名城,创优生态化城市环境,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县,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富裕程度显著提高,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中国湖城特色闻名全国,中国湖城品牌走向世界。

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鄱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谋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是一个宏伟蓝图,是一个奋斗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 当前,鄱阳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第一要务。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要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始终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不全面的问题。与此同时,要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的新路子。

二是正确处理规划先行与分步实施的关系。 要始终把规划放在突出的位置,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总体规划和实施纲要,高质量、高水平制定城市发展、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生态与人文环境保护等单项规划,以完善的规划体系来引领和推动中国湖城建设,并通过法律程序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严肃性。中国湖城发展战略 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短期内发生深刻而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既不能急躁冒进、贪大求洋,也不能丧失信心、无所作为,要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一项一项工作落实,一个一个项目实施,做到既有长期的宏伟蓝图,又有短期看得见的变化,既有长期的发展规划,又有短期的具体实施项目。要把2008年作为中国湖城建设启动年,积极谋划和扎实推进好各类建设项目,为打造中国湖城开好头、起好步。

三是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关系。 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是一项举全县之力实施的城市品牌化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规划引导、项目扶持、氛围营造、环境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湖城建设中的参与者、受益者与主力军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中国湖城建设,形成政府与民间联动、县内与县外联动、项目与市场联动的良好格局。

四是正确处理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的关系。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先进的发展理念、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要用这种发展理念、思维方式去探索工作、指导实践。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既要突出重点, 充分利用鄱阳自然生态资源的优势,突出县城建设,突出生态产业发展,突出休闲观光旅游发展,形成极具特色的湖城品牌,更要城乡联动,整体推进鄱阳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中国湖城绝不仅仅是沿湖几个乡镇的事、相关几个部门的事。要做到湖区有要求,山区有标准,丘陵有目标,部门有任务,要城乡联动、部门联动,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面推进中国湖城建设。

四、突出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工作重点

中国湖城是鄱阳整体形象代表,是对鄱阳发展全方位的重大谋划,是鄱阳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是立体化的战略。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要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打造融湖产业、湖文化、湖旅游、湖宜居为一体的特色化、品牌化城市。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国湖产业名城

世界城市发展规律表明,早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同生共荣。当前,我县城市化、工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一定的程度上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全县上下要坚持强攻工业不动摇,紧紧围绕“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00亿元”的目标 不动摇, 始终把发展开放型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鉴先发地区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全力发展集群化工业、生态化农业、特色化旅游业,提升湖产业名城的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围绕 绿色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 四大产业,提高招商水平,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进一步提高园区准入门槛,把 鄱阳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生态园区和重要经济增长极。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加快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开发,加快配套企业引进,打造绿色能源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继续引进一批机械制造大项目,鼓励已入园的五金机械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力争到2010年达到50万锭的纺织产业发展规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以水稻、水产“两水”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建设一批具有湖区特色的生态型农庄,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中国湖文化名城

一个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能否实现由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到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更取决于城市能否培育起以文化为核心,以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为具体体现的软实力,未来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将体现在城市软实力的竞争。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市场化的理念深度挖掘鄱阳20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以创意为引擎,以传媒为平台,以时尚为依托,依托“中国民间戏曲之乡”的品牌,深入挖掘赣剧饶河调、渔鼓、渔歌和鄱阳历史名人佳作等特色文化,通过文化产业化、文化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整合和提升,用符合现代人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手段,精心策划旅游节、艺术节、戏剧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构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搭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打造特色的湖文化品牌,努力成为江西乃至全国展示鄱阳湖渔耕文化的重要窗口。

区域和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核心着力点是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行为方式、精神面貌是城市竞争力的真实反映。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着力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素质。深入开展“和谐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培育激励全县人民昂扬向上的中国湖城精神,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更加高度关注民生,全面优化社会稳定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社会文明环境、人居生态环境和民主政治环境,增强广大群众安全感、和谐感、信任感和幸福感。

3、突出休闲观光功能 ,建设中国湖旅游名城

以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引导、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催化剂,是强化城市“聚合—辐射”功能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保证和有益补充,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是建设中国湖城的魅力所在。

以休闲度假为主题,全面启动旅游业。加快旅游规划的编制,搞好整体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利用鄱阳湖品牌、亚洲最大湿地、千湖之城、候鸟王国的优势,加大对水生动植物园、垂钓中心、水上运动、千鱼宴、湿地公园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打造湖景观游、湖候鸟游、湖美食游、湖运动游、湖文化游、湖度假游等系列旅游产品, 把生态旅游培育成新兴产业。 通过几年的奋斗,努力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休闲观光的后花园,成为中国湖旅游的窗口城市和代表景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构建生态人居环境,建设中国湖宜居名城

坚持 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发展, 在保留城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彰显鄱阳湖光山色,创造和谐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中国湖宜居名城建设。要把县城作为中国湖城建设的龙头,以生态优良、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秩序井然、适宜居住为目标,大力构建融城市核心区、 鄱阳工业园区、内珠湖旅游景区为一体的 “一城三区”组团式中等城市。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繁荣城市经济;以东湖综合开发和景观治理为龙头,大力实施城中湖泊改造工程,建设一批临湖的“亲水宜居生态社区”;畅通河湖水系,拓展亲水空间,着力打造一批城市街道、楼院、建筑、景观和公益设施等精品元素;充分挖掘鄱阳的历史人文资源,恢复修缮“东湖十景”等一批古遗址、古建筑、古景点,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丰富城市文明形态,彰显城市生态特色,缔造中国湖城核心形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重要支点。 要把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向经营集镇、经营村庄,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坚持科学规划,突破农民跨组、跨村、跨乡镇建房的壁垒,推进农村集中建房,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引导农民向集镇和集中建房点转移,促进农村人口集聚。加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小康新村、生态富民家园工程建设,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建设一 批“中国优美乡村”。

五、为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保障

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全县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1、不断解放思想,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为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想解放的深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社会和谐的程度、工作推进的力度。当前,全县上下要把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质,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要结合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宣传教育活动,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上来。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作为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作为全县人民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作为激发全县人民共同打造中国湖城的过程,为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2、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中国湖城的凝聚力、影响力,为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国湖城发展战略已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强烈的反响,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有了初步的认知,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美好前景、重大意义、主要举措,做到家喻户晓,进一步坚定全县上下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全民参与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中国湖城建设中来,形成人人关心中国湖城建设、人人支持中国湖城建设、人人参与中国湖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在全国、省、市各大媒体大力宣传中国湖城,通过设置永久性广告牌,印制邮票、邮封、明信片、宣传画册,举办中国湖城高峰论坛、记者采风、专家访谈,创作有影响力的宣传中国湖城的文艺作品等,充分展示中国湖城的良好形象和独特魅力,提升中国湖城的知名度,扩大中国湖城的品牌效应。

3、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为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提供强大合力

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建设中国湖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里成立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和“四大名城”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协调中国湖城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与管理、重点项目建设、政策配套和软硬环境改善等方面工作。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参与到中国湖城建设中来,把中国湖城建设纳入到县级领导“十个一”工作机制和包片挂钩乡镇责任制当中。对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法。各基层党组织要以湖区党建为抓手,把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参与中国湖城建设,作为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手段。要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国湖城建设的财政、税收、项目、土地、人才等政策,加大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吸引县外资金投向中国湖城建设的各个领域,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湖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域。县领导小组及四大协调小组,要加强对中国湖城建设项目的调度,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公示制、现场办公制、倒计时督查制和责任追究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与中国湖城建设领导小组及四大名城建设协调小组的联系与沟通,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形成中国湖城建设强大合力。

4、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完成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

中国湖城建设能不能见成效,关键在于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要通过中国湖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要在建设中国湖城的一线中发现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 真正把那些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上来,为中国湖城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要弘扬“自强不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真正把心思用在“真干湖城事业”上,把干劲使在“多干湖城事业”上,把目标放在“干成湖城事业”上。要进一步求真务实、不图虚名,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知难而进,不畏艰难,真正把中国湖城建设的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现实。

热心网友:鄱阳湖四大功能定位:定位1: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定位2:大力发展全国生态产业中心         定位3:打造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         定位4:建设生态旅游休闲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