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2:48:11
热度:

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问题描述: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中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

问题描述: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中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居世界第三位,全国总人口13.7亿,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2018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政策引起了全世界车企的重视。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强劲的增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面临这块巨大的蛋糕,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纷纷兴起,当然,国内外传统汽车品牌自然不能落后,纷纷深入布局新能源汽车,抢占市场。

领域专家:面对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其实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应对,因为传统车企转型早新能源车是很容易的事情。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所生产的纯电动车,是造车门槛最低的产业,传统车企分分钟都可以造出来,而且可能更好,更便宜。

原来的汽油车有几万个零部件组成,所以说造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更涉及到安全问题,其实从生意的角度来说,造车真不是一门好生意,按常规而言,从公司成立到出第一台车,得4年时间;从第一台到20万辆规模开始实行盈利(还保证你能撑那么久)还有4年,这样算下来得8年,按照蔚来董事长李斌的说法,造车得准备200亿元,也就是说,现在造车得200亿和8年时间才有收益,存银行也比这生意好。

当然,在资本的推动下,一窝蜂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涌现,更市场带来新活力,但是在资本市场退潮的今天,裸泳者出现了:蔚来的第一款量产车ES8居然是一款大7座SUV被称为是“半成品”,毛病群出,在高速上的续航只有100多公里;刚上市的小鹏号称路试1000万公里,居然把卖给员工的几百台车路程也算进去了,按这样的算法,大众、丰田的车路试不得上亿公里了?

这些造车新势力为了尽快出车,自然在一些验证环节,能省则省,最好还真是不要买这些车。当丰田、大众、吉利们也造出新能源车出来后,你会选择是谁的?当时这些传统巨头靠谱些,毕竟有正规的流程保证,也让人放心点。

领域专家:传统车企发力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如何应对?我们分析一下:

传统车企的优势:

首先传统车企拥有新能源汽车牌照和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不是2018年才开始的事,有些车企大举发力也很早。今年应该说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发力鸣枪的一年。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是有天然的优势的,4大车间和生产线拿来即用,销售服务体系拿来即用,很多原有资源都是可以放入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大大减少了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的再投入!

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劣势:

我们再回顾一下造车新势力,他们现在绝大多数是没有拿到生产牌照的,连那些市场炒作很热很有名的品牌公司,比如小鹏汽车等!因为国家政策规定,必须有合乎要求的自有实体生产工厂,这无疑是一笔巨大投入,是一个不小的门槛。

其次,造车新势力的量产能力很差,很多都是一推再推,迟迟不能量产交车。

还有很多没有牌照,需要贴牌或者合作。

这些都表现出了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是在玩汽车是在玩PPT,真正踏实造电动汽车的没有几家,大多都是短线操作,跟风资本市场圈钱。

那么互联网造车新势力面对传统车企的持续发力,以及不利局面,该如何应对呢?

1.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传统车企不具备的核心新特征新技术。不仅是外观的漂亮,更要拥有核心三电技术的优势,才能扭转乾坤,特别是解决续航痛点,将会实现漂亮翻身。

2.加大投入实体工厂。踏实做一个有血有肉的造车企业,而不是只有脸面没有身体的假造车企业。这样不仅可以比较可能拿到牌照,也是对消费者的保障。

3.加大销售服务体系开发。目前互联网造车企业还是只是在卖,服务网络还远远跟不上。所以为了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得做好服务保障。

4.加大与传统车企的合作。现在的竞争是亦敌亦友的关系,想战胜传统车企,就要加上合作,利用好传统车企的优势资源,发挥好自己固有优势。可以考虑和传统车企相互参股,整合销售服务资源。

5.加大国际国内投资资本的合作。互联网造车,是一个十分烧钱的行业,要有足够的融资,来支持造车的持续进行。毕竟,目前的新能源发展阶段,还要若干年的黑夜要走,扛过去需要足够粮食和棉被。不然,就要抱团取暖了。

以上供参考,欢迎评论留言!

领域专家:因循守旧必将被历史淘汰。造车新势力纵然没有传统企业那么庞大的资金和供应链支撑,但同样也没有那么多的沉没成本需要买单。未来的汽车如果只是A到B的需求,可以说,现在的技术不用更新了,已经解决了老百性的需求。但为什么要倡导互联网思维,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都是希望通过Ai,通过互联网满足一些符合新的应用场景需求。恰恰这些互联网企业最懂用户,他们日常探索的细到每一次点击和背后的心理诉求,这样更有利于建设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汽车生活生态圈,制造业创造的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带动国民经济流通和发展还是要靠三产。so 我认为该走出去和改变的时候,不要看衰,而是要想怎么扶持和改善

领域专家:1、新能源汽车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冲击和革命毋庸置疑。汽车产业的新赛道上奔跑的看起来还是四个轮子的交通工具,但内核与传统意义上的汽车绝然不同,换句话说,在新的赛场上,没有先来后到,机会和挑战相对而言比较公平。

2、但这并不意味着,造车新势力就一定有更大的胜算,或者传统车企就一定江河日下。毕竟,竞争和服务的载体首先还是车,得先具备能够造出车的能力——是自己亲自造,还是整合资源、协同产业链一起造,这是问题的另一个侧面。

3、传统车企的“比较优势”在于对车本身熟,具备一定的品牌先导优势和综合抗风险能力。至于渠道建设、服务体系、用户连接等涉及车之外的其他方面,看起来有优势,其实不一定,而这些也恰恰是造车新势力可能更擅长、可能有机会楔入的缝隙和空间所在。

4、“比较优势”的另一面是“比较劣势”。后者是传统车企的通病,盘子体系太大不够灵活,体制机制动一发而震全身,其战略战术在形成决策势能之前,往往如同年迈的大象,与新势力的靶向清晰、决策灵活、激励高效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方面,新老势力短长互现,也值得彼此镜鉴。

5、从目前国内活跃的造车新势力(或者称之为互联网造车势力)的实际情况看,都还各存隐患。“新势力”身上的问题千姿百态,但其核心短板有两块:

一是锁定的应用场景带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不可持续性,其产品而且缺乏构筑城池壁垒的“杀手锏”,本质上基本处于“人有我有”的同纬度竞杀的状态。

二是,缺时间,这个比缺钱、缺技术、缺人才更致命。这个势力族群背后的东西大都是除了钱还是钱,真正能给台前唱戏的提供关键产业链支撑的并不多,即使有或者有可能汇聚起来,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大。“急”必然成为是存活的常态,相比之下,传统车企在变和不变的时间、空间上会更加游刃有余。

综合一下:造车新势力都不容易,无论成败,他们都在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革命进程做出积极的探索,功成不必在我。向他们致敬!

领域专家:先说观点,造车新势力看起来声势风风火火,但是要成功却不易。只有认认真真静下心来搞技术研发,拿出市场认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才有可能活下去。注意,我说的是可能,因为这个非常非常难。

那么,为什么这样难呢?

首先,技术研发问题。汽车这个行当说到底是制造业,而且是技术含量挺高的制造业。他的整个产业上下游非常复杂,单就一台汽车本体而言,就有1万多个部件组成,各个部件之间的要实现完美协作,包含了很多的技术在里面,要掌握这些技术,需要积淀。如果拿着制造一台家电或者一台手机那样简单的心态来造汽车,那就别想了。造车没有那么容易。

但是倘若造车新势力,愿意花钱大力投入研发,比如高薪聘请大量有经验的工程师,省去自己培养的过程,那过个几年,还是有可能造出一台车出来的。只要有钱。。

那么问题来了,造车到底需要花多少钱?

答案是很多钱,很多很多钱。正儿八经的搞技术研发是非常烧钱的。举个例子,技术研发过程中,做性能验证的实验,一项实验的实验设备固定资产投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是稀松平常的的事情,而一台车的诞生,需要经过上百项这样的性能验证。这还仅仅是与实验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已,其他乱七八糟的成本都还没算。所以造车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你融资融个几百亿,很快就花完了。造车新势力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整个研发过程,实现量产,资金压力会非常大。

我们再假设造车新势力已经实现量产,那么问题又来了,量产之后的车能够卖得出去吗?消费者愿意买单吗?面对全新的品牌,群众基础比较弱,品质是否有保障,安全性怎么样,又是动辄三四十万的产品,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难免有顾忌,如果卖不出去,规模效应达不到,单车成本就降不下来,就更难卖出去,因此实现量产只是第一步,量产了也可能在亏损,只有扭亏为盈才行。否则企业还是在不断的亏损,仍然很难存活下去。

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传统主机厂也并没有闲着,他们一样在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开发新能源汽车。很多造车新势力会自诩说他们对于传统主机厂的优势在于他们有互联网思维,创新意识比较强。但是我想说的是,创新不是造车新势力才有的法宝。事实上,传统主机厂一样在创新,而且他们有更多的实力把创新的想法真的转化成产品。而传统主机厂的生产体系销售体系以及研发流程却是实实在在就已经具有的,所以造车新势力相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优势而言。竞争会十分激烈。

关键问题是,时至今日,有些所谓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可能还处于讲故事讲概念的初级阶段,并没有从市场和顾客的角度认认真真的开发产品,这种情况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别人家的车都已经快要量产了。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未来汽车行业很大的一块蛋糕,但是要分得这样一块蛋糕也不是容易的,光靠讲故事,靠资本运作是不行的。消费者是不会一再被忽悠的。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好好做技术研发吧。如果你的车真的是品价比很高的好车,消费者还是会喜欢购买的。只有消费者愿意购买,才是生存之道。

大浪淘沙,哪一家会存活下来,时间将给我们带来检验的结果。

一家之言,欢迎留言评论。

领域专家:谢邀!

概念撬动然后成为重资产企业的控股者?不可能的。

结局和共享单车的发生过程一样,不同的是共享单车的经济理念没有问题,而新能源汽车产品可能难以战胜传统汽车行业。

电商是建立在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挑战了一个销售渠道,整合的是供需资源,提供的是一种服务。共享单车类似。

搞制造不是搞概念,互联网企业的思想于制造业,就是一种服务。几个程序员+电脑+服务器和思想,不就占格力电器或青岛海尔的一个小办公室吗?当然,这只是用一个有形的比较点到。

重要的一方面,还是新概念汽车对传统汽车的挑战,以及全产业链的经济性、产业安全等重大安全问题。此外,还有消费者的认可。

比如,如果腾讯造车,可以想着投一部分资源去吉利或其他传统制造企业、占多少股份、有多少话语权,做为参与者。

领域专家:在汽车四化的变革时代,各个车企都对新能源汽车趋之若鹜。这其中存在竞争是再正常不过、自然而然的。其实面对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都站在同一一个起跑线,双方各有优势,就看市场的选择。我比较看好新势力,尤其是像爱驰汽车这样由传统汽车人创立的企业,他们尊重汽车行业的规律,具有深厚的造车经验,从始至终坚守品质,同时还会在车型设计、人车交互以及各项服务上面带来很多创新的思路,不会像传统车企那么保守。

领域专家: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个人比较不看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

主要是造车新势力在汽车传统安全领域——车身安全设计(整个中国自主品牌的短板),底盘安全设计,没有优势,在车辆制造过程质量控制领域缺少和传统企业可抗衡的比较优势,可持续开发能力还有待考核。在基于车的动力电池安全管理,动力系统调教上不具有优势!

造车新势力需要低调的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以上涉及安全的领域认真耕耘,否则消费者不会认可!

领域专家:借用我发布的文章里的我一句话:如果说20世纪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工业时代造就的内燃机汽车时代,那么21世纪将会是以中国引领的全球化智能互联网科技带动下创造的新能源汽车时代。

领域专家:新能源普及到家家户户并不是象说的那样美好,如果有那一天别的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