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秸秆的简介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2:29:38
热度:

秸秆的简介热心网友:中国农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燃料烧掉了。随着

热心网友:中国农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燃料烧掉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秸秆数量也多,加之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烧煤和使用液化气的普及,使农村中有大量富余秸秆。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秸秆的利用由原来的堆沤肥转变为秸秆直接还田。中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秸秆还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秸秆还田有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等多种方式。 (表3-15,3-16))表3-15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含量 (徐新宇,1991)几种营养元素含量占干物重(%)秸秆种类N P2O5 K2O Ca S麦秸 0.50~0.67 0.20~0.34 0.53~0.60 0.16~0.38 0.123稻草 0.63 0.11 0.85 0.16~0.44 0.112~0.189玉米秸 0.48~0.50 0.38~0.40 1.67 0.39~0.8 0.263豆秸 1.30 0.30 0.50 0.79~1.50 0.227油菜秸 0.56 0.251.13 - 0.348表3-16 秸秆还田的增产效果增产(公斤/亩) 增产(%)试验单位 试验方式范围 平均 范围 平均微区定位试验 19.9~85.8 55.97 5.3~22.7 14.79中国农科院大田定位试验 12.3~63.5 33.50 4.2~16.4 9.74土肥所大田调查 50.3~63.3 56.30 10.0~12.4 11.30翻压还田定位试验 59.0~169.0 64.0 -6.9~+28.6 11.0西南农业大学覆盖还田定位试验 33.7~43.4 38.6 8.73~11.76 10.3小麦压草试验 -7.9~51.4 25.9 -3.5~+65.6 11.7中稻压草试验 38.1~66.8 50.4 8.7~12.6 9.8湖北省农科院棉花大田试验 6.1~12.9 9.1(皮棉) 7.2~17.3 11.8棉花大田调查 11.7 13.1山西省农科院 大田定位试验 11.7~14.0 13.2江苏省农科院 大田定位试验 8.5~52.5 29.9 4.8~36.0 18.0浙江省农科院一年三熟定位 35.8~33.7 36.611.17~40.7 15.2统计全国60多份秸秆还田试验资料 -4.8~83.4 15.7根据1995年中国公布的统计资料,粮食播种面积16.5亿亩,粮食总产量4.67亿吨,按粒秆比1∶1.2估算,再加上其他作物秸秆,全国年生产秸秆近6亿吨,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据张夫道等人的统计,豆科作物秸秆含氮较多,禾本科作物秸秆含钾较丰富,作物秸秆提供的养分约占中国有机肥总养分的13%~19%,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从现有的秸秆产量计算,6亿吨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400多万吨尿素,700多万吨过磷酸钙,700多万吨硫酸钾。10年之间,秸秆还田发展迅速,1987年秸秆还田面积仅2亿多亩(次),到1996年突破5亿亩(次),年平均增长10%以上。全国年秸秆还田量超过一亿吨,约占秸秆总量的20%。秸秆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和高留茬还田。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高留茬还田,约占秸秆直接还田总面积的60%,机械粉碎翻压和覆盖还田分别占22%和18%。秸秆还田已经成为中国沃土工程和丰收计划的重要内容,秸秆覆盖已成为以山西为代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 把作物秸秆进行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八五”期间中国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统计全国60多份材料,增产范围在-4.8~83.4,平均增产15.7%。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