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什么是南车集团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2:19:52
热度:

什么是南车集团热心网友: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南车”,英文简称缩写CSR),是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铁工经贸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设

热心网友: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南车”,英文简称缩写CSR),是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铁工经贸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设立时总股本70亿股。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2008年8月实现A+H股上市。截至2009年底有1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分布在中国10 个省市,员工8万余人。公司名称: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地点: 北京成立时间: 2007年12月28日经营范围: 机车研发、制造、销售、修理公司性质: 上市公司年营业额: 807.11亿元(2011年)员工数: 8万余人董事长: 赵小刚企业简介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铁工经贸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总部设在北京  公司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5号  中国南车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租赁,和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延伸产业,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进出口等业务。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划分,属于机械制造业中的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  “中华之星”270km/h交流传动电动车组  中国南车具备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该公司拥有以2006年产量计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制造基地,全球技术领先的高速动车组研发制造基地,行业领先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及柴油机研发制造基地,国内高档客车研制的领先企业,全球领先的铁路货车研发制造基地,三家城轨车辆国产化定点企业,以2007年新签合同总额计,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城轨地铁车辆制造商。同时,南车利用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积极开发并成功扩展延伸产品市场,包括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汽车配件、船用曲轴和柴油机、大功率半导体元件、工程机械等。  该公司还拥有着变流技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速动车组工程实验室和5家国家认定技术中心、4个博士后工作站,并在美国成立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第一个海外工业电力电子研发中心。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制造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主要产品向着“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目标不断迈进,不仅服务于中国轨道交通运输的需要,而且实现批量出口,2007年,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超过19亿元人民币。  中国南车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00位,品牌价值已达48.56亿元。

热心网友: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英语:CSR Corporation Limited),简称中国南车集团或CSR,是中国一家从事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和租赁,以及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延伸产业等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南车集团成立于2002年7月2日,总部设于北京,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热心网友: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从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立重组,于2000年9月组建成立的国有独资大型集团公司,现为中央直属企业。下属24个子企业,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2003年末资产总额为216亿元,员工11万人。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42亿元。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从事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各类机电设备及部件,电子电器与环保设备等产品设计、制造、修理、进出口、销售和租赁,从事商贸、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劳务输出等业务。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划分,属于机械制造业中的铁道装备制造业。 集团公司具备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拥有世界最大的电力机车制造基地、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功率内燃机车及柴油机的研制能力、中国最早的中高档铁路客车研制基地,在国务院批准的四个国内城轨车辆厂家中占有其三。主要产品向着“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目标不断迈进,不仅服务于中国铁路运输的需要,而且实现批量出口,年出口签约成交额超过2亿美元。 面对新世纪交通运输业的机遇与挑战,力图创新的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为适应铁路现代化发展要求,将资源开掘、市场开拓、用户服务向世界延伸,以更加开放的胸襟与视野,在合作与竞争中加快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将集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三十三,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