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发射什么卫星 长征七号的技术优点揭秘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9:33:27
热度:
长征七号发射什么卫星 长征七号的技术优点揭秘【专家解说】: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编辑同义词 长征七号一般指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英文:Long March 7,缩写:CZ-
【专家解说】: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编辑
同义词 长征七号一般指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英文:Long March 7,缩写:CZ-7),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为总体研制单位研制的新型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其前身是长征二号F换型运载火箭(缩写:CZ-2F/H)。
长征七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1] 。
长征七号采用“两级半”构型,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00千克,预计将于2017年送天舟货运飞船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预计到2021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2016年6月25日20时00分07秒,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
中文名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CZ-7)
外文名
Long March 7
起飞推力
720吨[3]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研制单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目前状态
首飞成功
首飞时间
2016年6月25日20时00分07秒
发射场
文昌航天发射场[3]
LEO运载能力
13.5吨
SSO运载能力
5500千克
级 数
两级半
助推器
4*120吨推力单摆YF-100发动机[3]
第一级
2*120吨推力双摆YF-100发动机[3]
第二级
4*18吨推力双机双摆YF-115发动机[3]
总 长
53.1米[3]
起飞重量
597吨[3]
目录
1 发展沿革
▪ 研制背景
▪ 研制原则
2 技术特点
3 系列型号
▪ 基本型
▪ 发展型
▪ 优先发展型
4 基本参数
5 动力系统
▪ YF-100
▪ YF-115
6 发射设备
▪ 发射场
▪ 发射工位
▪ 发射平台
7 研制团队
▪ 设计团队
▪ 管理团队
8 研制进度
9 发射任务
▪ 发射列表
▪ 首飞任务
10 媒体报道
发展沿革
编辑
研制背景
2020年前中国将发射大量各种轨道的航天器,对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发射前 (17张)
尤其是中型运载火箭的需求比较旺盛,中国已经立项研制了CZ-5、CZ-6、CZ-7运载火箭,其中的长征七号(CZ-7)运载火箭是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迫切需求而优先发展的中型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火箭的最早原型是长征二号H型,即利用长征二号F型的成熟技术,在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换成新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即换发型(H型)。在同一时间上,研制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也分为大、中、小三型,其中3.35米直径的中型与长征二号H型有一定的技术和用途重叠性
。最后决定研制一种新型中型火箭,其综合长征二号的成熟技术又同时运用长征五号的新技术,并赋予新的编号“长征七号”。[3-4]
研制原则
基本型
以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要求的CZ-7为基本型,论证中型火箭其他构型的方案。
系列化
以基本型为基础,通过调整助推器个数或种类和增加上面级三子级实现中型火箭的系列化。如:后续型号从二级半发展成三级半(CZ-734型),从全煤发动机发展成上面级为氢氧级(CZ-720(HO)型)等等。
继承性
充分继承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和在役运载火箭的已有研制成果;所有构型使用的液体发动机均基于中国已有或正在研制的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发动机;固体助推器基于正在研制的120吨推力的固体发动机。如:CZ-7继承了CZ-7F型的成熟技术,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与CZ-5使用同型号的YF-100发动机和CZ-6使用的同型号的YF-115发动机。
适应性
优先发展的构型之间运载能力梯度合理,基本满足未来中型有效载荷的不同任务的发射需求。长征七号的运力区间从1吨到15吨,轨道覆盖从LEO、SSO、GTO、GEO等不同轨道。
经济性
为满足大量的中等运力发射需求,所发展的构型应满足经济性要求,努力降低发射成本。如:CZ-2的推进剂为有毒肼类燃料,CZ-7的推进剂为无毒煤油,价格仅为前者的三十分之一。[3]
技术特点
编辑
应用新技术96项比例超70%
长征七号火箭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
总研制。据其介绍,长征七号火箭是为了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以及未来载人火箭更新换代需求而研制的。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
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据长征七号火箭副总设计师程堂明介绍,长征七号火箭芯级直径3.35米,虽然与现役火箭芯级尺寸相同,但长征七号火箭是一型全新的火箭。其中,火箭的发动机系统、增压输送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系统、伺服系统、结构系统等都是全新的。如果把长征七号火箭比作人体,那么它有着全新的心脏、大脑、骨骼和中枢神经等。
据了解,长征七号火箭研制应用了96项新技术,其中重大关键技术12项,新技术比例超过70%。
设计阶段采用数字化手段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第一型“数字火箭”,采用
全数字化手段研制。在设计阶段,火箭图纸从纸质“连环画”变成了“3D电影”;在火箭制造中,实现了“一键式”加工,大幅提高了加工质量和效率;在试验、装配阶段,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确保火箭试验、装配“一次成”。
同时,长征七号火箭代表了我国近60年运载火箭研制领域的最高水平,其首飞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在数字化设计能力上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使用液氧煤油无毒无污染
长征七号火箭使用的是液氧煤
油推进剂,无毒、无污染,清洁环保。而且,相比使用常规推进剂的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比冲提高20%,推力提高60%,其推进剂平均成本仅为常规推进剂的1/10。
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使我国中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由8.6吨提高至13.5吨,达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从外形上看,长征七号火箭和我国现役火箭体型差别不大,但为了储存更多的燃料,提供更强的动力,它的助推器加长到约27米,接近现役火箭助推器长度的2倍。
火箭燃料加注可停放24小时
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发射场合练,低温燃料加注后成功停放24小时,创下了低温燃料停放时间最长纪录。新一代运载火箭有多种发射任务需求,停放24小时,可为成功发射争取更多有利时间,提高火箭发射的可靠性。
低温燃料不仅温度极低,且易燃易爆易蒸发,停放中的火箭就像“炸弹”,不仅工作人员要在低温环境中作业,箭体上部分仪器设备也要面临低温环境的考验。且在加注后停放的24小时内,需补加3至5次。
“防水”设计渗透到每个细节
现役火箭发射选择窗口时都会避开雷雨天,而新一代运载火箭则能
实现中雨发射,这是因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是做了“防水”设计的。海南文昌发射场气候潮湿,降水量大,全年12小时内降水5毫米至15毫米的中雨较多。火箭不仅要防雨水,还有箭体表面、管路上的冷凝水也会影响到正常发射。因此,对火箭防水的设计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如在部段对接处、细小的孔径和缝隙处都要加密封条、涂硅橡胶等。而平衡整流罩内外压力的排气孔也做了专门的防水措施。
防风减载装置可抗八级大风
在国内主要的4个发射场中,除海南文昌发射场外,其他的发射场都在内陆,风速随距地面高度的变化不大。但文昌发射场不同,距地面五六十米高的地方风速要远高于地面风速。“地面感受到的是微风,火箭一级的地方可能就是‘大风’了。我们将这种随距地面高度而变化的风称为‘浅层风’。”研制人员说,这给“长征七号”垂直转场增加了难度。
为提升抗风能力,火箭装上了“防风减载装置”,即使遇到8级大风的天气,依旧可以转场,其抗风能力超过现役火箭。[5]
将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
此次是按照载人火箭的标准设计的,控制系统和增压系统实现了冗余,可靠性设计指标达0.98,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火箭控制系统创新采用了143项智能控制软件,是现役火箭软件使用量的3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控制精确度。长征七号火箭成熟后将成为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考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执行任务能力,检验工程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2]
系列型号
编辑
基本型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主要用于载人空间站
工程,并发射货运飞船。 CZ-7运载火箭为全液氧煤油火箭,使用新型YF-100、YF-115液氧煤油发动机。芯一级采用3.35米直径,安装两台推力为1200KN的YF-100发动机,发动机双摆;捆绑4个2.25米直径的助推器,分别安装单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发动机单摆;芯二级采用4台YF-115单机推力为180KN液氧煤油发动机并联,采用两机固定、两机双摆实现控制。继承改进型CZ-2F火箭的整流罩,整流罩直径4.2米,在发射场整流罩与有效载荷整体垂直运输、吊装。火箭总长53.1米,起飞质量约594吨,起飞推力7200KN。运载能力按轨道高度200/400千米、轨道倾角42。计算运力达13.5吨。[3]
发展型
长征七号中型火箭构型的命名约定:名称为CZ-7XYZ,代号中的X代表级数,Y代表助推器个数,Z代表助推
长征七号发展型号图表1
器类型,对有固体助推器的构型用S表示,对液体助推器省略。对有上面级状态增加(SM)区分;对芯二级采用氢氧发动机的构形,增加(HO)加以区分。如捆绑2个2米直径的固体助推器、芯二级采用氢氧发动机的两级构型命名为CZ-722S (HO)。按照上述命名规则,基本型CZ-7的代号为CZ-724,简称为CZ-7。
根据火箭级数不同助推器个数不同是否与上面级组合等,中型运载火箭可构建几十余种构型表1列出了可能组合中的几类典型构型[3] 。
优先发展型
在论证过程中,对两级(半)状态的LEO、SSO运载能力,两级半与上面级组合的状态的SSO运载能力,三
长征七号优先发展型号图册 (4张)
级半状态的GEO运载能力进行了分析。LEO,SSO和GEO轨道特征如下:LEO轨道倾角42。,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400千米(空间站轨道);SSO:高度700千米; GEO:标准地球同步轨道。
①对于中型运载火箭,基本型CZ-7既可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需要,也能参与主战场LEO和SSO有效载荷的发射;研制成功后能为中型运载火箭其它构型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在中型运载火箭的可能构型中,利用CZ-7的一级和现有CZ-3A系列的三级组合的两级无助推器构型CZ-720 (HO),以及在CZ-720 (HO)基础上捆绑固体助推器的构型CZ-722S (HO),可满足未来大部分SSO轨道卫星的发射需要;这两型火箭能同时适应在酒泉太原海南卫星发射场发射,能兼顾LEO、SSO、GEO三种轨道的发射,具有适应性强继承性好扩展性好的特点,应优先考虑该构型的发展。
③对于发射GEO有效载荷的火箭选择,在CZ-7基础上增加CZ-3A系列的三子级的构型CZ-734GEO运载能力
长征七号优先发展型号表2
可达7吨,基本能满足GEO现有平台和未来新平台标准型的要求,应优先考虑该构型的发展;在CZ-734的基础上去掉两个助推器的CZ-732的CEO运载能力约4.5吨,结合未来GEO卫星的实际需求适时考虑该构型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型运载火箭优先发展的4个构型包括:CZ-7、CZ-720 (HO)、CZ-722S (HO)以及CZ-734以上4个主要构型形成了一个运载能力覆盖较为全面的中型运载火箭系列,中型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覆盖情况,LEO轨道运载能力覆盖5.5-7.5-13.5吨; SSO轨道运载能力覆盖2.9-4.4-5.5吨; GTO轨道运载能力覆盖1.5-2.4-4.5-7.0吨。[3]
基本参数
编辑
外型及规格[3] [1]
高度/米 53.075
芯级直径/米 3.35
助推器直径/米 2.25
起飞质量/吨 584~597
级数 2.5
起飞推力/吨(千牛) 734(7195.14)
起飞推重比 1.23
可靠性 0.98
运载能力[1]
目标轨道 轨道高度/千米 轨道倾角/° 运载能力/吨 典型载荷
LEO 200×400 42 13.5 天舟一号
SSO 700×700 108 5.5
备注:
长征七号发射场位于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19°19′00.18″N。[7]
轨道缩写对照:
LEO:Low Earth orbit,近地轨道
SSO:Sun-synchronous orbit,太阳同步轨道
火箭参数[3] [8-10] [11-12]
助推器×4 第一级 第二级 整流罩
长度/米 26.903[6] 25.085[6] 15.445[6] N/A
直径/米 2.25 3.35 3.35 4.2
起飞质量/吨 约77.5×4 约160 约100 N/A
推进剂 液氧/煤油 液氧/煤油 液氧/煤油 无此结构
发动机 单台单摆YF-100×4 两台双摆YF-100
两台双摆YF-115
两台不摆动YF-115
海平面推力/千牛(吨)
1199.19(122.3)×4 2398.38(244.6) 600(61.2)
真空推力/千牛(吨)
1339.48(136.7)×4 2678.96(273.4) 720(73.47)
海平面比冲/米每秒(秒)
2942.0(300) 2942.0(300) N/A
真空比冲/米每秒(秒) 3286.2(335) 3286.2(335) 3349(342)
发射时序[13-14]
时间 参数名称 备注
-7.5s 点火
0 起飞
+15s
程序转弯
+173s 助推器分离
+186s 一级发动机关机 一级完成任务,由二级继续完成发射任务
+187s 一二级分离
+216s
抛整流罩
+593s 二级摆动发动机关机 两台双摆YF-115发动机关机
+596s 二级固定发动机关机 两台不摆动YF-115发动机关机
+598s 级箭分离 或船箭分离/星箭分离
动力系统
编辑
YF-100
长征七号四个助推器,每个使用一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单摆);火箭芯一级使用两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双摆)。
性能参数:
YF-100 (3张)
YF-100采用分级燃烧循环,富氧预燃。
地面推力:1199.19千牛 (122.3吨)
地面比冲:2942.0米/秒(300秒)
真空推力:1339.48千牛 (136.7吨)
真空比冲:3286.2米/秒(335秒)
液氧流量:296.39千克/秒
煤油流量:113.31千克/秒
总流量:409.70千克/秒
混合比:2.6
喷口面积:1.406平方米
喷口直径:1.338米
喷管面积比:35
推力调节:65%~100%
长3米
重1.9吨
助推器试车(167秒):第一次(于2013年11月13日完成),第二次(于2013年12月17日完成)
芯一级试车(188秒):第一次(于2014年4月19日完成),第二次(于2014年6月16日完成)[3] [8-10]
YF-115
长征七号火箭芯二级由四台YF-115液氧煤油发动机组成,其中两台不摆动,两台双摆。
性能参数:
分级燃烧循环,富氧预燃。
YF115 (3张)
地面推力:150千牛(15.3吨)
真空推力:180千牛(18.37吨)
真空比冲:3349米/秒(342秒)
燃烧室压力:12Mpa
混合比:2.5
喷管出口直径:946mm
高度:2325mm
喷管面积比:88
推力调节范围:80%至100%
混合比调节范围:±8%
循环方式:补燃循环
研制时间:2002年至2014年
芯二级试车:第一次(于2014年8月29日完成)[3] [10] [12] [16]
发射设备
编辑
发射场
文昌卫星发射场于2009年9月14日开工建设,在这之前文昌市政府联合相关单位专门成立了“文昌航天发射
发射场设施设备照片 (20张)
场”办公室,征用了16000亩土地用于发射场的建设,市区距离发射场只有30来公里。[17]
文昌新建航天发射场有“五大理由”: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二是大型运载火箭可以海上运输;三是沿海与内陆相结合;四是高低纬度相结合;五是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18]
发射工位
文昌发射场建有两个发射工位,一个是发射长征五号的10
1工位,还有一个是发射长征七号的102工位。
发射平台
长征七号发射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15所和519厂安装调试,“长七”发射平台主体结构长26米,宽23米,高8.7米。[19-20]
研制团队
编辑
设计团队
总设计师:范瑞祥[21]
副总设计师:程堂明[21]
副总设计师:刘站国(负责动力)
总体主任设计师:陈风雨[22]
总体主任设计师:马忠辉
发射平台主管设计师:黎定仕
设计人员:扈晓斌、李彩霞[21]
飞行轨道设计师:马英
设计人员 (4张)
管理团队
总指挥:王小军
王小军
副总指挥:张涛
动力系统前端指挥:魏一[22]
动力系统后端指挥:邓新宇[22]
研制进度
编辑
时间
相关内容
相关单位
备注
2010年 新一代中型火箭长征七号立项 航天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4]
2011年11月 长征七号正式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2012年2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动机抽真空系统顺利通过发动机试车试验 航天一院15所 [25]
2012年5月 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工艺验收试车圆满成功 航天六院 [26]
2012年10月 长征七号首个氧贮箱下架 航天一院211厂 [27]
2012年11月 火箭增压输送系统半数阀门完成总装 航天一院
2012年12月29日 CZ-7二级动力系统飞行状态首次四机并联发动机试车获得成功 航天六院 [28]
2013年2月 长征七号由“初样”转入“试样”阶段 航天一院
2013年3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个芯级贮箱下线 航天一院211厂
2013年3月 长征七号火箭助推氧化剂箱体完成并下架 航天一院703所 [29]
2013年10月 长征七号火箭首个助推器完成总装 航天一院211厂 [30]
2013年10月 长征七号火箭低温箱底通过强度考核 航天一院211厂 [31]
2013年11月13日 长征七号火箭助推器试车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32]
2013年11月 长征七号首个一级试验箭体开始总装 航天一院211厂 [33]
2013年12月17日 长七火箭助推器第二次动力系统试验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34]
2014年1月 长征七号火箭二级煤油箱底通过验证 航天一院211厂 [35]
2014年1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地面测发控设备交付 航天九院200厂 [36]
2014年2月 长征七号火箭首个芯一级箭体总装全面展开 航天一院211厂 [37]
2014年3月 航天科技集团研制长七火箭携飞船开展联合试验 航天一院211厂 [38]
2014年3月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联合指挥部成立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39]
2014年4月 中国长征七号火箭首个芯二级动力试车箭开始总装 航天一院211厂 [40]
2014年4月19日 长征七号火箭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一次试车取得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41]
2014年5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个整流罩在一院211厂下架并顺利完成合罩 航天一院211厂 [42]
2014年6月16日 长征七号火箭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取得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43]
2014年6月 18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单次1500秒长程热试车取得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44]
2014年6月 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平台在海南完成首次行走试验
航天一院15所 [45]
2014年8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转阶段研制全面展开 航天一院 [46]
2014年8月 长征七号火箭首次助推分离试验获成功 航天一院211厂 [47]
2014年8月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队伍誓师 首飞进入冲刺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48]
2014年8月29日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芯二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49]
2014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合练箭开始全面总装 航天一院211厂 [50]
2014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平台安装、调试完毕
航天一院519厂 [51]
2014年12月26日 长征七号合练箭抵达文昌发射中心 航天一院
2015年1月16日 长征七号合练完成,从文昌返回天津 航天一院
2015年5月 长征七号3.35米直径低温贮箱通过爆破试验完成 航天211厂
2015年6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一院联合评审 航天一院
2015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完成二级喷水试验 航天一院15所 [52]
2015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 航天一院702所 [53]
2015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开展海运环境测试 航天一院
2015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完成二级喷水试验 航天一院15所
2015年10月15日 长征七号芯一级双机200秒试车完成 航天六院
望采纳
编辑
同义词 长征七号一般指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英文:Long March 7,缩写:CZ-7),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为总体研制单位研制的新型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其前身是长征二号F换型运载火箭(缩写:CZ-2F/H)。
长征七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1] 。
长征七号采用“两级半”构型,运载能力将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00千克,预计将于2017年送天舟货运飞船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预计到2021年火箭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发射任务。
2016年6月25日20时00分07秒,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
中文名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CZ-7)
外文名
Long March 7
起飞推力
720吨[3]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研制单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目前状态
首飞成功
首飞时间
2016年6月25日20时00分07秒
发射场
文昌航天发射场[3]
LEO运载能力
13.5吨
SSO运载能力
5500千克
级 数
两级半
助推器
4*120吨推力单摆YF-100发动机[3]
第一级
2*120吨推力双摆YF-100发动机[3]
第二级
4*18吨推力双机双摆YF-115发动机[3]
总 长
53.1米[3]
起飞重量
597吨[3]
目录
1 发展沿革
▪ 研制背景
▪ 研制原则
2 技术特点
3 系列型号
▪ 基本型
▪ 发展型
▪ 优先发展型
4 基本参数
5 动力系统
▪ YF-100
▪ YF-115
6 发射设备
▪ 发射场
▪ 发射工位
▪ 发射平台
7 研制团队
▪ 设计团队
▪ 管理团队
8 研制进度
9 发射任务
▪ 发射列表
▪ 首飞任务
10 媒体报道
发展沿革
编辑
研制背景
2020年前中国将发射大量各种轨道的航天器,对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发射前 (17张)
尤其是中型运载火箭的需求比较旺盛,中国已经立项研制了CZ-5、CZ-6、CZ-7运载火箭,其中的长征七号(CZ-7)运载火箭是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迫切需求而优先发展的中型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火箭的最早原型是长征二号H型,即利用长征二号F型的成熟技术,在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换成新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即换发型(H型)。在同一时间上,研制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也分为大、中、小三型,其中3.35米直径的中型与长征二号H型有一定的技术和用途重叠性
。最后决定研制一种新型中型火箭,其综合长征二号的成熟技术又同时运用长征五号的新技术,并赋予新的编号“长征七号”。[3-4]
研制原则
基本型
以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要求的CZ-7为基本型,论证中型火箭其他构型的方案。
系列化
以基本型为基础,通过调整助推器个数或种类和增加上面级三子级实现中型火箭的系列化。如:后续型号从二级半发展成三级半(CZ-734型),从全煤发动机发展成上面级为氢氧级(CZ-720(HO)型)等等。
继承性
充分继承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和在役运载火箭的已有研制成果;所有构型使用的液体发动机均基于中国已有或正在研制的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发动机;固体助推器基于正在研制的120吨推力的固体发动机。如:CZ-7继承了CZ-7F型的成熟技术,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与CZ-5使用同型号的YF-100发动机和CZ-6使用的同型号的YF-115发动机。
适应性
优先发展的构型之间运载能力梯度合理,基本满足未来中型有效载荷的不同任务的发射需求。长征七号的运力区间从1吨到15吨,轨道覆盖从LEO、SSO、GTO、GEO等不同轨道。
经济性
为满足大量的中等运力发射需求,所发展的构型应满足经济性要求,努力降低发射成本。如:CZ-2的推进剂为有毒肼类燃料,CZ-7的推进剂为无毒煤油,价格仅为前者的三十分之一。[3]
技术特点
编辑
应用新技术96项比例超70%
长征七号火箭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
总研制。据其介绍,长征七号火箭是为了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以及未来载人火箭更新换代需求而研制的。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将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
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达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据长征七号火箭副总设计师程堂明介绍,长征七号火箭芯级直径3.35米,虽然与现役火箭芯级尺寸相同,但长征七号火箭是一型全新的火箭。其中,火箭的发动机系统、增压输送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系统、伺服系统、结构系统等都是全新的。如果把长征七号火箭比作人体,那么它有着全新的心脏、大脑、骨骼和中枢神经等。
据了解,长征七号火箭研制应用了96项新技术,其中重大关键技术12项,新技术比例超过70%。
设计阶段采用数字化手段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第一型“数字火箭”,采用
全数字化手段研制。在设计阶段,火箭图纸从纸质“连环画”变成了“3D电影”;在火箭制造中,实现了“一键式”加工,大幅提高了加工质量和效率;在试验、装配阶段,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确保火箭试验、装配“一次成”。
同时,长征七号火箭代表了我国近60年运载火箭研制领域的最高水平,其首飞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在数字化设计能力上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使用液氧煤油无毒无污染
长征七号火箭使用的是液氧煤
油推进剂,无毒、无污染,清洁环保。而且,相比使用常规推进剂的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比冲提高20%,推力提高60%,其推进剂平均成本仅为常规推进剂的1/10。
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使我国中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由8.6吨提高至13.5吨,达国外同类火箭先进水平。
从外形上看,长征七号火箭和我国现役火箭体型差别不大,但为了储存更多的燃料,提供更强的动力,它的助推器加长到约27米,接近现役火箭助推器长度的2倍。
火箭燃料加注可停放24小时
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发射场合练,低温燃料加注后成功停放24小时,创下了低温燃料停放时间最长纪录。新一代运载火箭有多种发射任务需求,停放24小时,可为成功发射争取更多有利时间,提高火箭发射的可靠性。
低温燃料不仅温度极低,且易燃易爆易蒸发,停放中的火箭就像“炸弹”,不仅工作人员要在低温环境中作业,箭体上部分仪器设备也要面临低温环境的考验。且在加注后停放的24小时内,需补加3至5次。
“防水”设计渗透到每个细节
现役火箭发射选择窗口时都会避开雷雨天,而新一代运载火箭则能
实现中雨发射,这是因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是做了“防水”设计的。海南文昌发射场气候潮湿,降水量大,全年12小时内降水5毫米至15毫米的中雨较多。火箭不仅要防雨水,还有箭体表面、管路上的冷凝水也会影响到正常发射。因此,对火箭防水的设计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如在部段对接处、细小的孔径和缝隙处都要加密封条、涂硅橡胶等。而平衡整流罩内外压力的排气孔也做了专门的防水措施。
防风减载装置可抗八级大风
在国内主要的4个发射场中,除海南文昌发射场外,其他的发射场都在内陆,风速随距地面高度的变化不大。但文昌发射场不同,距地面五六十米高的地方风速要远高于地面风速。“地面感受到的是微风,火箭一级的地方可能就是‘大风’了。我们将这种随距地面高度而变化的风称为‘浅层风’。”研制人员说,这给“长征七号”垂直转场增加了难度。
为提升抗风能力,火箭装上了“防风减载装置”,即使遇到8级大风的天气,依旧可以转场,其抗风能力超过现役火箭。[5]
将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
此次是按照载人火箭的标准设计的,控制系统和增压系统实现了冗余,可靠性设计指标达0.98,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火箭控制系统创新采用了143项智能控制软件,是现役火箭软件使用量的3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控制精确度。长征七号火箭成熟后将成为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考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执行任务能力,检验工程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2]
系列型号
编辑
基本型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主要用于载人空间站
工程,并发射货运飞船。 CZ-7运载火箭为全液氧煤油火箭,使用新型YF-100、YF-115液氧煤油发动机。芯一级采用3.35米直径,安装两台推力为1200KN的YF-100发动机,发动机双摆;捆绑4个2.25米直径的助推器,分别安装单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发动机单摆;芯二级采用4台YF-115单机推力为180KN液氧煤油发动机并联,采用两机固定、两机双摆实现控制。继承改进型CZ-2F火箭的整流罩,整流罩直径4.2米,在发射场整流罩与有效载荷整体垂直运输、吊装。火箭总长53.1米,起飞质量约594吨,起飞推力7200KN。运载能力按轨道高度200/400千米、轨道倾角42。计算运力达13.5吨。[3]
发展型
长征七号中型火箭构型的命名约定:名称为CZ-7XYZ,代号中的X代表级数,Y代表助推器个数,Z代表助推
长征七号发展型号图表1
器类型,对有固体助推器的构型用S表示,对液体助推器省略。对有上面级状态增加(SM)区分;对芯二级采用氢氧发动机的构形,增加(HO)加以区分。如捆绑2个2米直径的固体助推器、芯二级采用氢氧发动机的两级构型命名为CZ-722S (HO)。按照上述命名规则,基本型CZ-7的代号为CZ-724,简称为CZ-7。
根据火箭级数不同助推器个数不同是否与上面级组合等,中型运载火箭可构建几十余种构型表1列出了可能组合中的几类典型构型[3] 。
优先发展型
在论证过程中,对两级(半)状态的LEO、SSO运载能力,两级半与上面级组合的状态的SSO运载能力,三
长征七号优先发展型号图册 (4张)
级半状态的GEO运载能力进行了分析。LEO,SSO和GEO轨道特征如下:LEO轨道倾角42。,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400千米(空间站轨道);SSO:高度700千米; GEO:标准地球同步轨道。
①对于中型运载火箭,基本型CZ-7既可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需要,也能参与主战场LEO和SSO有效载荷的发射;研制成功后能为中型运载火箭其它构型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在中型运载火箭的可能构型中,利用CZ-7的一级和现有CZ-3A系列的三级组合的两级无助推器构型CZ-720 (HO),以及在CZ-720 (HO)基础上捆绑固体助推器的构型CZ-722S (HO),可满足未来大部分SSO轨道卫星的发射需要;这两型火箭能同时适应在酒泉太原海南卫星发射场发射,能兼顾LEO、SSO、GEO三种轨道的发射,具有适应性强继承性好扩展性好的特点,应优先考虑该构型的发展。
③对于发射GEO有效载荷的火箭选择,在CZ-7基础上增加CZ-3A系列的三子级的构型CZ-734GEO运载能力
长征七号优先发展型号表2
可达7吨,基本能满足GEO现有平台和未来新平台标准型的要求,应优先考虑该构型的发展;在CZ-734的基础上去掉两个助推器的CZ-732的CEO运载能力约4.5吨,结合未来GEO卫星的实际需求适时考虑该构型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型运载火箭优先发展的4个构型包括:CZ-7、CZ-720 (HO)、CZ-722S (HO)以及CZ-734以上4个主要构型形成了一个运载能力覆盖较为全面的中型运载火箭系列,中型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覆盖情况,LEO轨道运载能力覆盖5.5-7.5-13.5吨; SSO轨道运载能力覆盖2.9-4.4-5.5吨; GTO轨道运载能力覆盖1.5-2.4-4.5-7.0吨。[3]
基本参数
编辑
外型及规格[3] [1]
高度/米 53.075
芯级直径/米 3.35
助推器直径/米 2.25
起飞质量/吨 584~597
级数 2.5
起飞推力/吨(千牛) 734(7195.14)
起飞推重比 1.23
可靠性 0.98
运载能力[1]
目标轨道 轨道高度/千米 轨道倾角/° 运载能力/吨 典型载荷
LEO 200×400 42 13.5 天舟一号
SSO 700×700 108 5.5
备注:
长征七号发射场位于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19°19′00.18″N。[7]
轨道缩写对照:
LEO:Low Earth orbit,近地轨道
SSO:Sun-synchronous orbit,太阳同步轨道
火箭参数[3] [8-10] [11-12]
助推器×4 第一级 第二级 整流罩
长度/米 26.903[6] 25.085[6] 15.445[6] N/A
直径/米 2.25 3.35 3.35 4.2
起飞质量/吨 约77.5×4 约160 约100 N/A
推进剂 液氧/煤油 液氧/煤油 液氧/煤油 无此结构
发动机 单台单摆YF-100×4 两台双摆YF-100
两台双摆YF-115
两台不摆动YF-115
海平面推力/千牛(吨)
1199.19(122.3)×4 2398.38(244.6) 600(61.2)
真空推力/千牛(吨)
1339.48(136.7)×4 2678.96(273.4) 720(73.47)
海平面比冲/米每秒(秒)
2942.0(300) 2942.0(300) N/A
真空比冲/米每秒(秒) 3286.2(335) 3286.2(335) 3349(342)
发射时序[13-14]
时间 参数名称 备注
-7.5s 点火
0 起飞
+15s
程序转弯
+173s 助推器分离
+186s 一级发动机关机 一级完成任务,由二级继续完成发射任务
+187s 一二级分离
+216s
抛整流罩
+593s 二级摆动发动机关机 两台双摆YF-115发动机关机
+596s 二级固定发动机关机 两台不摆动YF-115发动机关机
+598s 级箭分离 或船箭分离/星箭分离
动力系统
编辑
YF-100
长征七号四个助推器,每个使用一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单摆);火箭芯一级使用两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双摆)。
性能参数:
YF-100 (3张)
YF-100采用分级燃烧循环,富氧预燃。
地面推力:1199.19千牛 (122.3吨)
地面比冲:2942.0米/秒(300秒)
真空推力:1339.48千牛 (136.7吨)
真空比冲:3286.2米/秒(335秒)
液氧流量:296.39千克/秒
煤油流量:113.31千克/秒
总流量:409.70千克/秒
混合比:2.6
喷口面积:1.406平方米
喷口直径:1.338米
喷管面积比:35
推力调节:65%~100%
长3米
重1.9吨
助推器试车(167秒):第一次(于2013年11月13日完成),第二次(于2013年12月17日完成)
芯一级试车(188秒):第一次(于2014年4月19日完成),第二次(于2014年6月16日完成)[3] [8-10]
YF-115
长征七号火箭芯二级由四台YF-115液氧煤油发动机组成,其中两台不摆动,两台双摆。
性能参数:
分级燃烧循环,富氧预燃。
YF115 (3张)
地面推力:150千牛(15.3吨)
真空推力:180千牛(18.37吨)
真空比冲:3349米/秒(342秒)
燃烧室压力:12Mpa
混合比:2.5
喷管出口直径:946mm
高度:2325mm
喷管面积比:88
推力调节范围:80%至100%
混合比调节范围:±8%
循环方式:补燃循环
研制时间:2002年至2014年
芯二级试车:第一次(于2014年8月29日完成)[3] [10] [12] [16]
发射设备
编辑
发射场
文昌卫星发射场于2009年9月14日开工建设,在这之前文昌市政府联合相关单位专门成立了“文昌航天发射
发射场设施设备照片 (20张)
场”办公室,征用了16000亩土地用于发射场的建设,市区距离发射场只有30来公里。[17]
文昌新建航天发射场有“五大理由”:一是地理位置优越;二是大型运载火箭可以海上运输;三是沿海与内陆相结合;四是高低纬度相结合;五是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18]
发射工位
文昌发射场建有两个发射工位,一个是发射长征五号的10
1工位,还有一个是发射长征七号的102工位。
发射平台
长征七号发射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15所和519厂安装调试,“长七”发射平台主体结构长26米,宽23米,高8.7米。[19-20]
研制团队
编辑
设计团队
总设计师:范瑞祥[21]
副总设计师:程堂明[21]
副总设计师:刘站国(负责动力)
总体主任设计师:陈风雨[22]
总体主任设计师:马忠辉
发射平台主管设计师:黎定仕
设计人员:扈晓斌、李彩霞[21]
飞行轨道设计师:马英
设计人员 (4张)
管理团队
总指挥:王小军
王小军
副总指挥:张涛
动力系统前端指挥:魏一[22]
动力系统后端指挥:邓新宇[22]
研制进度
编辑
时间
相关内容
相关单位
备注
2010年 新一代中型火箭长征七号立项 航天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4]
2011年11月 长征七号正式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2012年2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动机抽真空系统顺利通过发动机试车试验 航天一院15所 [25]
2012年5月 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工艺验收试车圆满成功 航天六院 [26]
2012年10月 长征七号首个氧贮箱下架 航天一院211厂 [27]
2012年11月 火箭增压输送系统半数阀门完成总装 航天一院
2012年12月29日 CZ-7二级动力系统飞行状态首次四机并联发动机试车获得成功 航天六院 [28]
2013年2月 长征七号由“初样”转入“试样”阶段 航天一院
2013年3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个芯级贮箱下线 航天一院211厂
2013年3月 长征七号火箭助推氧化剂箱体完成并下架 航天一院703所 [29]
2013年10月 长征七号火箭首个助推器完成总装 航天一院211厂 [30]
2013年10月 长征七号火箭低温箱底通过强度考核 航天一院211厂 [31]
2013年11月13日 长征七号火箭助推器试车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32]
2013年11月 长征七号首个一级试验箭体开始总装 航天一院211厂 [33]
2013年12月17日 长七火箭助推器第二次动力系统试验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34]
2014年1月 长征七号火箭二级煤油箱底通过验证 航天一院211厂 [35]
2014年1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地面测发控设备交付 航天九院200厂 [36]
2014年2月 长征七号火箭首个芯一级箭体总装全面展开 航天一院211厂 [37]
2014年3月 航天科技集团研制长七火箭携飞船开展联合试验 航天一院211厂 [38]
2014年3月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联合指挥部成立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39]
2014年4月 中国长征七号火箭首个芯二级动力试车箭开始总装 航天一院211厂 [40]
2014年4月19日 长征七号火箭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一次试车取得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41]
2014年5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个整流罩在一院211厂下架并顺利完成合罩 航天一院211厂 [42]
2014年6月16日 长征七号火箭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取得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43]
2014年6月 18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单次1500秒长程热试车取得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44]
2014年6月 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平台在海南完成首次行走试验
航天一院15所 [45]
2014年8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转阶段研制全面展开 航天一院 [46]
2014年8月 长征七号火箭首次助推分离试验获成功 航天一院211厂 [47]
2014年8月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队伍誓师 首飞进入冲刺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48]
2014年8月29日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芯二级动力系统试车圆满成功
航天六院101所 [49]
2014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合练箭开始全面总装 航天一院211厂 [50]
2014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平台安装、调试完毕
航天一院519厂 [51]
2014年12月26日 长征七号合练箭抵达文昌发射中心 航天一院
2015年1月16日 长征七号合练完成,从文昌返回天津 航天一院
2015年5月 长征七号3.35米直径低温贮箱通过爆破试验完成 航天211厂
2015年6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一院联合评审 航天一院
2015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完成二级喷水试验 航天一院15所 [52]
2015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全箭模态试验 航天一院702所 [53]
2015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开展海运环境测试 航天一院
2015年9月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完成二级喷水试验 航天一院15所
2015年10月15日 长征七号芯一级双机200秒试车完成 航天六院
望采纳
-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风具有能量,称为风能.风能具有来源丰富、安全卫生等优点.图是我国某地区风力发电的2024-08-17
-
生物能源的优点2024-08-17
-
生物能源的优点2024-08-17
-
燃气轮机作为汽车动力,与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相比,具有那些优点?2024-08-17
-
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的优点有哪些?2024-08-17
-
昆明有93号乙醇汽油了,请问它有哪些优点?2024-08-17
-
变频供水设备优点在哪里?为什么回省电?2024-08-17
-
YUKONSUV优点2024-08-17
-
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优点2024-08-17
-
硅具有什么优点2024-08-17
-
海南无塔供水设备,海南无负压无塔供水设备,海南全自动无塔供水设备原理及优点是什么?2024-08-17
-
酒精热值1367KJ/mol 焦炭300 氢气286 甲烷896 汽油5472 哪个是理想燃料?三个优点?2024-08-17
-
使用天然气的优点是什么2024-08-17
-
同化学肥料相比,人的粪尿具肥效持久、成本低、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______2024-08-17
-
柔性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跟普通太阳能电池的区别,及它的优点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