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建造大棚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9:33:19
热度:

建造大棚【专家解说】:当前,蔬菜大棚主要有两种建造形式,一种是使用较多水泥立柱支撑棚面的大棚,简称有立柱蔬菜大棚,另一种是使用钢架代替众多水泥立柱支撑棚面的大棚,简称无立柱蔬菜大棚

【专家解说】:当前,蔬菜大棚主要有两种建造形式,一种是使用较多水泥立柱支撑棚面的大棚,简称有立柱蔬菜大棚,另一种是使用钢架代替众多水泥立柱支撑棚面的大棚,简称无立柱蔬菜大棚。对比两者建造所需资材可知,无立柱蔬菜大棚的建造成本要高于有立柱蔬菜大棚,但是,因其棚内的种植区没有立柱,从而给蔬菜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近几年,无立柱蔬菜大棚越来越受到菜农、育苗厂、示范园种植者的青睐。 无立柱蔬菜大棚建造的技术要点: 要点一:选址。与建造有立柱蔬菜大棚相比较,无立柱蔬菜大棚选址同样要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照条件优良。区别之处,无立柱蔬菜大棚的南北跨度以12米为宜,若过小,必然加大钢架的拱度,钢架拱度加大,反而不利于人工拉放草苫或给卷帘机上卷草苫增加难度。若超过12米,钢架拱度小,如此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一是大棚棚面采光受影响,太阳光照入射量少,棚温提高慢,蔬菜生长易受影响;二是钢架拱度小,冬季遇到大雪天气,棚面积雪过多,易出险情;三是无立柱蔬菜大棚的跨度越大,对钢架的承载力要求就越大,投入的建造成本也就高。 要点二:墙体的建造。实践证明,无立柱蔬菜大棚对墙体的建造要求更高,这是因为其整个棚面均采用钢架支撑,一般3.0—3.5米一架钢架,钢架上端通过后砌柱子与后墙相连,其总体的重量明显比有立柱蔬菜大棚的竹竿骨架重量要重。因此,我们建议建棚户,墙底先用推土机压实(南北宽度要求在6-8米),以防地基下沉。然后,再用挖掘机上土,并且每上70厘米厚的松土,就用挖掘机来回滚压2—3次。后墙的高度以4.5米为宜(在要点一中已做介绍,棚宽为12米),最后把墙顶用推土机压实。另外注意,用挖掘机切棚墙时,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上窄下宽,倾斜度在6-10度为宜。 要点三:上钢架。为了提高无立柱蔬菜大棚的抗压力,其在建造时要求,棚内需添加两排立柱,分别是后砌立柱(也就有立柱蔬菜大棚中的第一排立柱)和前排立柱。我们建议,在埋设立柱前,需先用挖掘机对棚底进行平整,然后再大水漫灌,以防埋好立柱时下沉。后砌立柱选用高5.5米的加重立柱(下埋50厘米),前排立柱选用2米普通立柱即可。按照有立柱蔬菜大棚的立柱埋设方法,将这两排立柱安装好后,便可上钢架。其方法为:1.在东西墙的中部(东西向)拉一条钢丝,并打地锚,以此作为上钢架的标准线。2.需7—8个成年人合力将钢架拉上预定位置,而后,一人用铁丝将钢架捆绑在标准线上,以防倒伏。3.站在大棚后墙顶部的一人再将钢架的上端捆绑在后砌柱子上,注意铁丝头要向下弯,以避免扎坏后屋面上薄膜。而站在大棚前脸处的两人,除了将钢架固定在前排立柱上外,还应纠正好钢架的上下方向,从而使钢架保持上下一致。 要点四:拉棚面钢丝。与有立柱蔬菜大棚相比较,无立柱的蔬菜大棚要求棚面钢丝更密集些,以增加其抗压能力。我们提倡,大棚放风膜下的钢丝排布距离为15厘米左右,因为白天大棚草苫卷起后,草苫均集中在该处,所以该处钢丝间距比棚面钢丝间距(20—30厘米)要小。注意:棚面上的所有钢丝均要用铁丝固定在每一钢架上,以此来增强钢架的牢固性。 另外,棚室的最南端要多拉一条钢丝,以备方便安装托膜竹。 要点五:上托膜竹。为增强棚面承载力,保护棚膜,托膜竹可选用实心竹竿,且每排上下各一根(竹竿粗头朝外,细头对接),棚室每间安装5排托膜竹为宜。托膜竹的下端可通过两根钢丝将其夹住、固定,其它的部分应一一用铁丝捆绑在棚面钢丝上。 塑料大中拱棚设计和建造技术要点 利用塑料大、中棚进行园艺产品的春提前、秋延后生产,能够延长产品供应时间。由于其创造小气候环境及抗御春、夏、秋季自然灾害能力比露地生产能力强,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棚内可以进行多种类的园艺产品生产;建造大棚的投资远比日光温室低、适于广大农村大面积覆盖生产,十分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节水农业和避灾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拱棚的设计和建造提出如下技术要点: 一、棚址的选择 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即使在同一地区,自然条件也有差别,要选择对塑料大棚有利的环境条件。 1、光照条件:光照是塑料大棚的主要能源,它直接影响着大棚内的温度变化,影响着蔬菜的光合作用。为保障塑料大棚有足够的自然光照条件,棚址必须选择在四周没有遮荫的高大建筑和树木的地方,向南倾斜5-10度的地形较好,丘陵和山区南坡选择这样的地形非常方便。 2、通风条件:棚址的选择既要避开风口,还要通风良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如果单纯考虑防风,建在窝风的地方,不利于塑料大棚的通风 换气。 3、土壤条件:黑色沙壤土吸收光热能力强,易提高地温。还要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灌排水良好。盐池县多为沙壤土,地下水位低,适于拱棚建造和生产。 4、水源条件:拱棚生产必须有水源保证,盐池县拱棚必须建在扬黄灌区,同时要有相应配套的蓄水窖,保证前期坐水点种和移栽的用水需求。 5、交通条件:棚址选择要考虑交通方便,距离村庄较近。便于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运输,同时便于管理,一旦遇到灾害性天气,能够动员群众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 二、大棚的方向:决定了棚内的光照和温度。 研究证明,春、秋季节,南北向大棚抗风能力强,日照均匀,棚内两侧温差小。棚面角度在不影响排雨的情况下,比较小的角度为宜。确定棚向方位也受地形和地块大小等条件的限制,需要因地制宜加以确定,但最好选择正向方位,不宜斜向建棚。 三、大棚的规模 大棚全长40-60米为宜,最长不宜超过百米,太长了管理不方便。棚宽6-12米,过宽影响通风。在相同条件下,宽与长的比值小,抗风力强,宽与长的比值一般取1:5较为稳妥。 棚的高度:单棚中高1.8-2.4米,中边高1.6-2.0米,边高1.3-1.5米为宜。设计大棚的高度以能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和便于操作管理为原则,尽可能矮,以减少风害。 四、棚架与基础 棚架的结构设计应力求简单,尽量使用轻便、坚固的材料,以减轻棚体的重量,为降低成本,可选择钢管加竹片做为骨架材料。 风对大棚的破坏,主要是受风的压力和引力作用。在棚架设计上,要考虑立柱和拱杆的间隔。施工时,立柱、拱杆、压杆要埋深、埋牢、捆紧,使大棚成为一体。 五、棚群的排列 为了便于管理,要求大棚的规格统一,建造集中,排列整齐。一般作法是:棚群对称式排列,两棚东西间距不小于2米,棚头与棚头之间留4米的作业道,为运苗、排水、通风等作业创造方便条件。 六、扣膜和通风方式 大棚骨架搭好后,尽早扣上棚膜,捂地提地温。如何扣膜和采取不同的通风换气方法紧密相关。根据盐池县风大风多的实际,可采用两种扣膜和通风方式: 1、扣整幅十米幅宽的棚膜,通过底脚式放风,即将底脚薄膜直接揭开放风。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防风抗风性能较好,但早春气温较低,作物易受扫地风的危害,同时后期气温较高时热气不易排出。防止扫地风危害的办法是在底脚内侧挂棚裙,棚裙的长度与大棚南北长相等,高度1.5米。底脚通风时,外界空气可由裙的上沿进入棚内。 2、将十米宽的棚膜裁成6米、4米宽的两幅,每幅膜的边缘穿上绳子,上膜时顺风向压30厘米,即宽幅膜在上,窄幅膜在下,接口处重叠30厘米,两边拉紧,放风时把接缝扒开。这种放风方式不会产生扫地风危害,同时后期气温较高时能有效通风降温,但抗风性能与扣整幅膜底脚通风相比略差,棚内的空气对流也略差。有大风天气时,最好在上幅宽膜的绳子上吊上重物(如砖头、石块等),有利于防风。有条件的最好把底脚放风与拉缝放风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安全全面的通风换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