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神华集团 试水 “煤变油”你有何看法?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9:25:47
热度:

神华集团 试水 “煤变油”你有何看法?【专家解说】:煤变油”,在科学上称为煤炭的液化,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这种投资大、风险大的项目拉开了我国新型能源崛

【专家解说】:煤变油”,在科学上称为煤炭的液化,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这种投资大、风险大的项目拉开了我国新型能源崛起的序幕,这种新技术的发展,必然拉动煤炭资源以及与之配套的铁路、电站、港口、航运船队的发展,从而引来商业上的机缘。 石油紧缺背景下的抉择 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每年石油进口量都在急剧增长。石油的消耗速度也在加快,而且储备严重不足。2004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在2.7亿吨左右,但产油量只有1.7亿吨。未来2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需求增长较快,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4亿吨,年均递增12%,但是国内产油量却已到了极限。 由于我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于石油需求的激增,伊拉克政局动荡,以及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的破产,欧佩克的石油增产困难,加上国际投机资金的炒作,均让2004年的石油价格雪上加霜,油价从年初的34美元不断上涨并一度突破56美元。油价高企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专家对于寻找可代替能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政府正加大对核能、太阳能、氢气等能源的发展力度。但我国目前只有9座核反应堆,另有两座俄罗斯型的核反应堆正在建造,预计2005年年底投入使用,还计划向美国购入20多座核反应堆,但根据现阶段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速度,即使到2020年全部实现核能计划,核能的发电能力也只占我国发电能力的4%多一点,而且核能使用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太阳能、风能因为技术不成熟且投资昂贵,并不能普及使用。于是,寻找新型、廉价、可普及使用的能源是我国现阶段能源投资的重点,尤其是对煤变油项目的投资。 有数据表明,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耗国。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2004年6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为1886亿吨,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人均145吨,按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中国的煤炭资源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但是煤矿的利用价值低,且烧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国每年仍要拿出250亿美元进口石油以维持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石油能源受外部限制严重,靠进口石油填补国内能源需要显然不现实,只能通过非石油路线寻找高效、清洁、低廉的液体燃料来解决石油的需求问题。在替代石油的资源中,我国的煤变油计划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千万吨级石油缺口的需要,而从长远来看,我国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了84%以上,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因此,煤变油项目的实施,前景广阔,也势在必行。 市场潜力 煤变油技术最早在20世纪上半叶由德国人发明,其后荷兰、美国、日本等国都曾进行过研究,而开发应用最成功的国家是南非。为什么掌握了成熟煤炭合成油生产工艺的美国、德国这些国家没有进行商业化生产呢? 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煤炭价格过高所致。在德国,1吨煤炭的价格合人民币1400元,再加上昂贵的人力成本,致使煤炭合成油成本过高,丧失市场竞争力。南非是个典型的贫油富煤的国家,煤价大大低于美、德等国,人力成本也相对便宜,使它的合成油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且煤变油不仅可以从煤炭中提炼汽油、柴油、煤油等普通石油制品,还可以提炼出航空煤油和润滑油等高品质的石油产品,成为大规模、高赢利的产业。而作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和人口大国的中国,煤价和人力资源成本比南非还低。  2001年,为了满足国家能源战略对间接液化技术的迫切需要,国家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煤变油”重大科技项目。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承担了这一项目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攻关,煤化所突破了煤变油关键技术,可使催化剂在吨油中的成本从1200元降到200元以下,进而可以使吨油成本控制在2000元左右,与炼油产品成本相近。每桶汽柴油产品的成本可以控制在20美元左右,低于欧佩克组织规定的每桶22到28美元的价格带。2002年9月千吨级平台实现了第一次试运转,并合成出第一批粗油品,到2003年年底从粗油品中生产出了无色透明的高品质柴油,是目前世界上纯度最高、最优质的清洁柴油,具有高动力、无污染等特点。这种目前世界上最优质的清洁柴油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开发和提供先进成套产业化自主技术的能力,并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可以将煤变为高品质柴油全套技术的国家之一,突破了煤变油发展的技术限制。中国科学院二期知识创新试点工程已经把“煤变油工业化技术的开发” 确定为给予连续性支持的中科院重大项目。 2004年4月份,中科院与山西省政府签署了发展山西煤间接液化合成油产业的框架协议,明确了合成油技术的百万吨级产业化分三步走的目标:第一步:建成千吨级中间试验和万吨级煤合成油工业示范;第二步:建成和运行百万吨级合成油厂;最终发展成为以500万吨以上煤合成油为核心产品的多联产的大型企业。根据这个协议,在今后5~10年内,山西省将依托自己的煤炭资源优势,借助产业化部门的加盟,通过国家投资和社会融资方式,在朔州和大同几个大煤田之间建成一个以百万吨煤基合成油为核心的、多联产特大型企业集团。 2004年8月底,我国第一套“煤变油”液化工业化装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工,是我国最大的“煤变油”项目:神华集团煤液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00亿元,是中国产煤区能源转换的重点示范工程。按照目前规划,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到2008年一期工程全部建成,产量500万吨,二期工程之后的总产量是1000万吨。这样的生产能力与同期石油总消耗量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显然,若要以“煤变油”技术降低中国的石油储备风险,仅仅一个神华项目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正在以内蒙古、陕西、山西和云南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 成本难题 虽然“煤变油”已经突破一系列技术难关,可以用于万吨级的生产,但是目前“煤变油”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是投资成本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说:“当前煤炭液化(即煤变油)的投入产出比是,仅从设备来讲,生产1万吨油就需要1亿元的投资,而沿海炼油厂扩建的投入产出比是每增产100万吨油投资不能超过10个亿,也就是说,每1万吨的投入是1000万元。两笔账一算,煤炭液化投资过巨,没有利润可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化工研究分院院长杜铭华也说:“投资太大,风险没有保障,谁敢上?”“当前的风险在于‘过程’,是从技术到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杜说,一项技术必须经过“实验-半工业实验-工业化示范-大规模工业化示范-商业化大规模生产”这样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中很多风险是难以预测的。“神华项目就处于大规模工业化示范的阶段,它的意义在于为国内发展这一产业开辟一个途径。”所以需要最具实力的保险公司作为大规模项目的风险担保。 事实上,现在很多投资商都因怕风险太大而处于观望阶段,而决策部门也希望等神华的工业化示范项目效果出来后再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有关企业在启动“煤变油”技术的时候,可行性方案中的效益一项是按照煤炭90元/吨来计算的,在云南先锋煤变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原料煤的成本甚至只有81.9元/吨。时至今日,煤价已涨了3倍多。以目前的煤价“变”出来的油在市场中已没有任何竞争力,成本问题成为横在“煤变油”大规模商业化面前的一道障碍。根据国家的规划,将建设在陕西神东(即神华项目)、云南先锋、黑龙江依兰的国家煤变油项目,但直到现在仅有“神华项目”被批准开工。据知情人士透露,审批困难的原因很多,其中不排除国家对煤价、设备、运输成本的考虑。 但是也有专家说关于煤炭的成本,虽然目前煤炭的市场价在以前的三倍以上,但主要涨价在运输和流通环节,煤炭坑口价格涨幅很小,并且各地差别较大,如山西煤炭坑口价达到200元/吨,而内蒙煤炭坑口价仅90元/吨。我国第一套“煤变油”直接液化工业化装置选择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与此也不无关系。而且 “煤变油”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技术已经在北京煤化院进行了更新改善,目前“神华项目”所用的催化剂就是该所的研究成果。这种催化剂每吨只需要二三十元,而在国外,这样的催化剂每吨需要160元左右。“这可以大大降低煤变油的成本”。 由于煤变油一次性投入较大,只靠地方财力很难有较快发展,有关部门也应针对其市场前景,向海内外招商,利用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促进煤变油的产业化发展。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煤变油的技术投入,企业之间也应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分担研发成本。除有选择地对具体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外,国家也应该对煤变油项目进行财政贴息。另一方面,各政府部门之间应该通力合作改善铁路、电站、港口、航运船队等基础设施,减低运输的费用和其他生产成本。煤变油产业化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价的变化,如果油价长期在28美元/桶以上运行,投资煤变油项目是有利可图的,进入这一领域的投资者自然越来越多。同时,煤变油产业的进展还与国家战略有关,因为石油和煤炭不能以单纯的生产资料来看待,它们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一旦进入非常时期,煤变油是不需要计算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