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候资源的地区差异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9:25:28
热度:
我国气候资源的地区差异【专家解说】: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高中国的太阳能资源除川黔地区外,其余大都相当或超过国外同纬度地区,与美国相当,略高于日本。高值和低值中心处
【专家解说】: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高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除川黔地区外,其余大都相当或超过国外同纬度地区,与美国相当,略高于日本。高值和低值中心处于22~35°N之间。即青藏高原高值中心,其南部光能接近世界上最丰富的撒哈拉沙漠,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低值中心出现在四川盆地。我国主要农业区,作物生长期间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多,为作物高产提供了充足的光能。青藏高原生长期短,能为植物提供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全国最低。
热量带亚热带和温带
热量带多,亚热带和温带面积大
中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由南往北相继出现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
我国的气候资源分布图
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青藏高原还有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寒带。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面积较大,其中亚热带和中、南温带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5%,其热量与美国主要农业区相近似。≥10℃积温,在40°N地区比日本略多,与地中海气候地区相近;在30°N地区,比地中海气候地区多500℃,比西亚、南亚、非洲等地少600~1000℃。
季风气候显著影响
热量资源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农事活动依赖节气的更迭十分敏感。中国东部与世界同纬度相比,冬季过冷,夏季偏热,而且纬度越高越明显,冬季比夏季突出。夏季偏热,一年生喜温作物(水稻、玉米等)可种植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有利扩大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和提高复种指数。但冬季过冷,却使越冬作物或多年生亚热带和热带经济果木林的种植北界偏南。这一热量特点也是形成我国种植制度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下垫面复杂多样
造成了气候资源的再分配中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2/3。境内地形复杂,较大山脉的走向、地形起伏、加上离海远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光、热、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使得有些地区非地带性的影响超过地带性影响。有出现“气候区地”现象和“十里不同天”的说法。例如,西南部金沙江河谷的巧家、华坪、元谋一带,虽处于中亚热带范围,但却出现南亚热带气候,≥10℃积温高达7000~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上,全年基本无霜。又如地处低纬高原的云南,由于纬度增加和海拔高度增高相一致,使南北不到10个纬距的范围内相继出现热、温、寒带的气候及相应的植被。一般在海拔2300~2500米的高寒区,以耐寒作物为主,1300~1500米高度为中温带,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区;1300米以下为低热带,为一年二熟或三熟区。中国境内有些东西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对北来冷空气和南来暖湿气流有显著的屏障作用,是山体两侧水热状况显著差异的分水岭。例如大兴安岭两侧年平均气温相差2~4℃,≥10℃积温相差300~1000℃,年降水量可相差100~200毫米,成为由农区向牧区的过渡地带。天山山脉成为新疆分割为干旱南温带和干旱中温带的天然分界线。秦巴山系是标志中国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水分盈亏平衡为零的界线,它标志北方旱地农业与南方以水田为主的农业的交接带,又是作物是否休眠越冬的分界线。尤其是该山体的屏障作用使四川盆地冬暖十分显著,盆地1月平均气温比东部平原同纬度地区偏高3~4℃,≥10℃积温多300~500℃,无霜期多40~60天,若经海拔订正后的增温效应,则相当于使四川盆地南移5个纬距的位置。山区的热量资源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很明显。一般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下降0.51℃,≥10℃积温减少170℃,生长期约减少4~6天。
特殊地形的热量效应
也不可忽视。例如亚热带山区的一些山腰,冬季有逆温现象,多存在暖带和温暖小区;一些大的水体(湖泊、水库),对周围有调温效应,这都有利于果林和作物避寒越冬。但在低凹地形,冷空气易堆积在谷底,形成冷空气“湖”,使作物易发生霜冻害。
降水资源分配不均衡
干湿界线与等降水量线相近与全球比,我国降水量不
算丰富。粗略估计,中国平均年降水量约为648毫米,较全球陆地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约偏少19%,比亚洲平均年降水量740毫米偏少12%,在纬度相
同的日本、朝鲜某些地区的年降水量比我国要多。中国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于太平洋,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等雨量线大体呈东北—西南
走向。按这一走向的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相当于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5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又相近于干旱与半干旱的分界线;横穿东部的9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是东部地区半湿润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降水量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西北内陆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4%,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64毫米,全年总降水量只占全国的9.5%;而我国东南部外流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7%,平均年降水量达896毫米,其全年总降水量占全国的90.5%。
中国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这是季风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各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很大,尤其北方雨季短,降水明显地集中于夏季。因此,采取季节调水措施是防旱的重要对策之一。
雨热基本同季
夏季光、热、水共济,气候生产潜力大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这是农业气候资源的一种优势。夏季温高雨多,光合有效辆射量大,为植物旺盛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气候生产潜力高。各地雨热同季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北方,春季升温快,夏季温度高,6
气候资源学
~8月≥10℃积温占全年的50%以上,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江淮及其以南地区,6~8月≥10℃积温和降水量均占全年的30~40%,雨热同季时间长,故复种指数高。云南和青藏高原地区,年内气温变化较平缓,降水集中程度高于温度,水热配合稍差,如云南6~8月积温只占全年的20~30%,但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青藏高原6~8月积温占全年的55~65%,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
热量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低温冷害或旱涝。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中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次的冷期和暖期,曾造成农牧界线南北来回推移;历史时期气候冷暖变化也曾引起单、双季稻的种植界线南北变动两个纬距。近百年来,我国≥10℃积温变化有7~8年和2~3年的周期波动,尤以8年周期最明显。本世纪初期各地积温偏少,30年代中期开始增多,至50年代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在60年代中期曾有一短暂的回暖过程,目前在平均值左右摆动。近30年间,各地最暖年与最冷年的热量状况之差是:≥10℃积温的差值约在500~1100℃之间;≥10℃持续日数的差值在30~60天之间。≥10℃积温相对变率(积温距平绝对值的多年平均与平均积温的百分比)是,青藏高原为4~5%,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地区大于3%,华南及云南南部小于1.5%。热量资源不稳定,可导致农业不稳产。例如,黑龙江省高温年与低温年的积温偏差平均为±300℃左右,这个变化幅度可导致产量增产或减产30%左右。
太阳能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高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除川黔地区外,其余大都相当或超过国外同纬度地区,与美国相当,略高于日本。高值和低值中心处于22~35°N之间。即青藏高原高值中心,其南部光能接近世界上最丰富的撒哈拉沙漠,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低值中心出现在四川盆地。我国主要农业区,作物生长期间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多,为作物高产提供了充足的光能。青藏高原生长期短,能为植物提供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全国最低。
热量带亚热带和温带
热量带多,亚热带和温带面积大
中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由南往北相继出现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
我国的气候资源分布图
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青藏高原还有高原温带、高原亚寒带和高原寒带。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面积较大,其中亚热带和中、南温带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5%,其热量与美国主要农业区相近似。≥10℃积温,在40°N地区比日本略多,与地中海气候地区相近;在30°N地区,比地中海气候地区多500℃,比西亚、南亚、非洲等地少600~1000℃。
季风气候显著影响
热量资源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农事活动依赖节气的更迭十分敏感。中国东部与世界同纬度相比,冬季过冷,夏季偏热,而且纬度越高越明显,冬季比夏季突出。夏季偏热,一年生喜温作物(水稻、玉米等)可种植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有利扩大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和提高复种指数。但冬季过冷,却使越冬作物或多年生亚热带和热带经济果木林的种植北界偏南。这一热量特点也是形成我国种植制度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下垫面复杂多样
造成了气候资源的再分配中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2/3。境内地形复杂,较大山脉的走向、地形起伏、加上离海远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光、热、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使得有些地区非地带性的影响超过地带性影响。有出现“气候区地”现象和“十里不同天”的说法。例如,西南部金沙江河谷的巧家、华坪、元谋一带,虽处于中亚热带范围,但却出现南亚热带气候,≥10℃积温高达7000~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上,全年基本无霜。又如地处低纬高原的云南,由于纬度增加和海拔高度增高相一致,使南北不到10个纬距的范围内相继出现热、温、寒带的气候及相应的植被。一般在海拔2300~2500米的高寒区,以耐寒作物为主,1300~1500米高度为中温带,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区;1300米以下为低热带,为一年二熟或三熟区。中国境内有些东西走向或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对北来冷空气和南来暖湿气流有显著的屏障作用,是山体两侧水热状况显著差异的分水岭。例如大兴安岭两侧年平均气温相差2~4℃,≥10℃积温相差300~1000℃,年降水量可相差100~200毫米,成为由农区向牧区的过渡地带。天山山脉成为新疆分割为干旱南温带和干旱中温带的天然分界线。秦巴山系是标志中国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水分盈亏平衡为零的界线,它标志北方旱地农业与南方以水田为主的农业的交接带,又是作物是否休眠越冬的分界线。尤其是该山体的屏障作用使四川盆地冬暖十分显著,盆地1月平均气温比东部平原同纬度地区偏高3~4℃,≥10℃积温多300~500℃,无霜期多40~60天,若经海拔订正后的增温效应,则相当于使四川盆地南移5个纬距的位置。山区的热量资源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很明显。一般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下降0.51℃,≥10℃积温减少170℃,生长期约减少4~6天。
特殊地形的热量效应
也不可忽视。例如亚热带山区的一些山腰,冬季有逆温现象,多存在暖带和温暖小区;一些大的水体(湖泊、水库),对周围有调温效应,这都有利于果林和作物避寒越冬。但在低凹地形,冷空气易堆积在谷底,形成冷空气“湖”,使作物易发生霜冻害。
降水资源分配不均衡
干湿界线与等降水量线相近与全球比,我国降水量不
算丰富。粗略估计,中国平均年降水量约为648毫米,较全球陆地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约偏少19%,比亚洲平均年降水量740毫米偏少12%,在纬度相
同的日本、朝鲜某些地区的年降水量比我国要多。中国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于太平洋,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等雨量线大体呈东北—西南
走向。按这一走向的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相当于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5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又相近于干旱与半干旱的分界线;横穿东部的9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是东部地区半湿润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降水量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西北内陆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4%,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64毫米,全年总降水量只占全国的9.5%;而我国东南部外流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7%,平均年降水量达896毫米,其全年总降水量占全国的90.5%。
中国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这是季风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各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很大,尤其北方雨季短,降水明显地集中于夏季。因此,采取季节调水措施是防旱的重要对策之一。
雨热基本同季
夏季光、热、水共济,气候生产潜力大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这是农业气候资源的一种优势。夏季温高雨多,光合有效辆射量大,为植物旺盛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气候生产潜力高。各地雨热同季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北方,春季升温快,夏季温度高,6
气候资源学
~8月≥10℃积温占全年的50%以上,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江淮及其以南地区,6~8月≥10℃积温和降水量均占全年的30~40%,雨热同季时间长,故复种指数高。云南和青藏高原地区,年内气温变化较平缓,降水集中程度高于温度,水热配合稍差,如云南6~8月积温只占全年的20~30%,但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青藏高原6~8月积温占全年的55~65%,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
热量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低温冷害或旱涝。据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中国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次的冷期和暖期,曾造成农牧界线南北来回推移;历史时期气候冷暖变化也曾引起单、双季稻的种植界线南北变动两个纬距。近百年来,我国≥10℃积温变化有7~8年和2~3年的周期波动,尤以8年周期最明显。本世纪初期各地积温偏少,30年代中期开始增多,至50年代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在60年代中期曾有一短暂的回暖过程,目前在平均值左右摆动。近30年间,各地最暖年与最冷年的热量状况之差是:≥10℃积温的差值约在500~1100℃之间;≥10℃持续日数的差值在30~60天之间。≥10℃积温相对变率(积温距平绝对值的多年平均与平均积温的百分比)是,青藏高原为4~5%,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地区大于3%,华南及云南南部小于1.5%。热量资源不稳定,可导致农业不稳产。例如,黑龙江省高温年与低温年的积温偏差平均为±300℃左右,这个变化幅度可导致产量增产或减产30%左右。
-
气候资源、陆地资源、海洋资源分别包括哪些?2024-08-17
-
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危害.及应对措施2024-08-17
-
气候资源包括哪些气候2024-08-17
-
气候资源包括哪些?2024-08-17
-
气候资源包括什么2024-08-17
-
气候资源包括什么?急!!2024-08-17
-
谁能帮我写一篇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开题报告急!!!!2024-08-17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1)请你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简单形象地表达“地2024-08-17
-
根据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有关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报告。2024-08-17
-
下列做法不符合“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这个主题的是( )A.植树造林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替2024-08-17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特征,农业特点,主要地形区,主要能源2024-08-17
-
联合国新一轮气候变化大会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这是国际气候谈判的又一次重要会议。2024-08-17
-
根据德国的气候特征,该国开发哪一种新能源具有优势2024-08-17
-
根据荷兰的气候特征分析,该国开发哪一种新能源具有优势2024-08-17
-
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天气系统有哪些?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