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什么是技术新陷阱?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8:43:30
热度:

什么是技术新陷阱?【专家解说】:各种新能源技术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例如太阳能,风力,潮汐等等,可是仔细研究一番以后,发现其实任何这些新技术都是用别的,尤其是环境代价换来的,可能不会达

【专家解说】:

各种新能源技术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例如太阳能,风力,潮汐等等,可是仔细研究一番以后,发现其实任何这些新技术都是用别的,尤其是环境代价换来的,可能不会达到人们的预期。说到底,地球上的一切能源皆靠太阳这个大核电站来不停地供给,而太阳赋予的能量让万物生长,而其中一部分就变成了储存太阳能的物质了,例如煤,木头,石油等等。其实风力何尝不是太阳能的一部分呢?
而从自然界的历史来看,人类巧妙借用各种衍生的太阳能资源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彻底改变了环境,或者准确地说,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直到最近几十年,发达国家才有人注意到环境变化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和威胁,才有了对于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反思和检讨,这才对于人们毫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的思想敲响了警钟。终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对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新技术进行严格管控了。
以节能灯为例吧,节能灯的光电转换效率确实要比原来的白炽灯要高很多,可是,其对环境的污染也大了很多,若是仔细计算一下节能灯剩下的电费和处理节能灯能需要的资源,可能两者并没有很大差别,而现在更加要命的是,节能灯坏了以后,并没有地方可以处理,只好丢进垃圾桶,让它随处污染环境。即使我们知道随便丢弃节能灯很不好,可是却根本找不到地方来处理这种有毒产品,其实不光节能灯,就是废旧电池,至今我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虽然小区里真的放了废电池回收箱,可是我从来也没有看到哪个机构回来回收,我看到的还是被清洁工一起丢进大的垃圾桶里了。谁都知道一个电池对于环境的污染相当于一瓶毒药,可还是没有什么机构来处理这些肯定危急我们环境的物质。多少年了,也不见政府有关部门有什么实际的动作,虽然世博会也开了,奥运会也开了,可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却一直无人关心着。
说说我在日本的经历吧,虽然现在大陆有些人对日本有各种看法,可是,真的很少有人把日本如何保护环境的方法好好学习过来的。日本人的居住环境要比我们差很多,其自然资源也根本无法和中国相比,可是,以东京来比上海或者北京,东京的环境在方方面面都比上海或者北京领先几十年,换句话说,我们的环境治理水平可能还没有达到人家六十年代的水平呢。我曾经有机会在日本普通家庭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就从牛奶盒回收这样的小事开始,日本家庭都是自觉自愿地把各种垃圾分类的,所以虽然对于一个公寓或者小区,垃圾回收车只是一周才来一次,可是,每个人都很自觉地把分类垃圾放到各自对应的垃圾桶里。向牛奶盒这样的东西,也是一周来回收一次,而回收的商家为了鼓励民众,还会象征性地送一小包餐巾纸。所有这些都是没有人看的,都是大家按照约定的地方把东西放好就可以了。所以尽管东京的人口密度也会很高,可是看看东京的环境,无论空气质量还是街道的清洁卫生,都是值得我们好好仿效的榜样。而因为垃圾的循环利用做的比较好,可以合理推断,东京的无用垃圾肯定比上海或者北京要少很多了。
而上海前些日子已经对垃圾处理拉响警报,因为目前还是用的最原始的填满办法,很快垃圾填满场就不够用了,下一个办法就是烧掉,自然不但费了能源,还污染了空气。
回到新技术的话题吧,其实还是脱离不开环境这个关键的问题。前些日子无锡尚德爆出要破产的消息了,其实以前我就知道这类太阳能企业更多的就是一个泡泡,是借着所谓的新能源的口号来圈钱的把戏,可是,官员们需要政绩,也需要金钱,就和这些所谓技术专家一拍即合了。随着官员的倒台,这个企业的猫腻也就全部浮上水面,里面原来就是一个大窟窿,一个用金钱造就的大窟窿。这个太阳能产品的陷阱还没有涉及到所谓的环境问题呢,只是金钱方面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了,这或许也是中国特色吧。
任何太阳能电池板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剧毒污染,所以,在发达国家,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代价很大的,而中国企业很大程度上是不考虑环境代价才获得了一些低成本,再加上政府无休止的补贴,(其实就是很多官员借此机会捞钱的把戏),才可以以低价冲击太阳能市场。而最终的结果是,被一些国家判定为不正当竞争,遭到调查,甚至巨额关税或者罚金。其实这是一个牺牲自己环境,而不是真正为国家赚钱的买卖,只是部分企业或者官员得利的勾当。
当然最新的就要数电动汽车了。曾经看到德国方面出具以了一份研究报告,他们研究的结果认为,现阶段,电动汽车的使用不会对环境带来很大的改善,或者说,和原来没有实质的差别。因为电动汽车用电的效率不是很高,而考虑到电力的来源,最后烧汽油的汽车和用电池的汽车所消耗的能源可能还是电动汽车多一些呢。只是电动汽车在行驶中的废气是由发电厂的废气取代了。当然,对于某些局部地区,如果这个地方没有发电厂的话,那么用电动汽车肯定对环境有利了。可是,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式,这只是一个站在局部角度,以邻为壑的思维方式。所以,德国人是不接受这样的思维方式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德国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远远领先于我们,却一直不急于推广的原因吧。就像磁悬浮列车一样。
而我们这里搞电动汽车的企业吹牛的成分则更加多一些了,例如比亚迪,曾经号称已经造出可以跑四百公里的电动汽车,简直吹牛不打草稿的。结果世博会连个样品都不敢放。而世博会上大吹特吹的用电的公共汽车,如今似乎还是处于试验阶段,我们天天坐的还是冒着滚滚黑烟的和20年前一样的公共汽车。我真的不明白,都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公共汽车为什么没有任何进步,还是一如既往的喷着黑烟。我们上海都开始造大飞机了,可是连个公共汽车的发动机也搞不好,我真的很难理解这两者是如何同时共存于一个本来以技术为荣的城市的。
最新的上海产电动汽车要价20多万,又是一个迷你型的小车,以这样的代价来推广电动汽车,是否本末倒置了。曾经在CCTV看到山东某地造一辆用蓄电池的汽车,才不到两万,时速40公里。我觉得这才是推广电动汽车的一个方法。不幸的是这个本来很好的做法被中央政府否定了。本来上海交通的平均时速也不会超过40公里,如果技术好一点,做一个时速60公里的便宜的电动汽车,不是更加好吗。而且,电动汽车的电池如何回收处理实在是一个需要在一开始就要定下的政策,而上海的新电动汽车却没有看到这样的规定,厂家号称电池的寿命可以和汽车寿命相当,我们先假定这句话是真的,(其实这里面用了偷换概念的说法,汽车寿命到底是多年呢?3年还是5年,还是29年呢?)那么当汽车报废的时候,电池是否由厂家回收呢?连个表态都没有的。而这个超贵的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才180公里,到底算是用来上下班代步工具呢,还是真的汽车呢?要是跑一次杭州,该怎么办呢?在我看来,这款汽车是典型的闭门造车,而且就是拍脑袋的作品,是一个国营企业才会想得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是市场上需要的东西,仗着可能忽悠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巨额补贴,把价格定的如此之高,脑残了吧。
最让人鄙视的就是那些风力发电的伙计们,自己根本不会做风力发电机,到国外买一个图纸回来,买一堆关键零件回来,就找个地方装起来,然后就去向联合国要补贴。我真的没想到,联合国居然也会给补贴的。不过中国商人太过小人,太过贪婪,太过不择手段,不讲商业道德,结果事情穿帮了,联合国不给中国企业补贴了。这下风力发电一下子就没了声音了,实在太过讽刺了啊。问题还没有完呢,这些已经建好的风力发电厂如何维护保养呢?这可是占了很大地方的呀。而且风力发电站对于鸟类飞行的影响很大,国外在建设的时候都要严格论证的,这里估计连这个想都不会去想的。一旦这些风力电厂失去维护,就会变成一个大了垃圾场了,所以,这不但是一个金钱的陷阱,更是一个环境的陷阱,到时候要拆掉这些庞大的风电机组都是一件很苦难的事情啊。
说来说去,无非是这些事情本来应该放在阳光下讨论的,需要公开辩论的,而不是官员们在小屋子里黑箱操作的事情,可是,如果制度不在公开方面改变,媒体不能自由讨论这些事情,所有的都是在重复过去的故事。而我们也只会看到一代又一代的老人们坐在什么主席台上,发发呆,说说说了60多年的套话,还是老的套路,我们的公共汽车一如既往地冒着黑烟,空气污染天数越来越多,这是我们要走的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