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UFO的资料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8:19:27
热度:

UFO的资料【专家解说】:UFO 观摩世界大战 UFO 观摩世界大战 1939年到1945年,是血雨腥风的6年,整个地球都被历史上

【专家解说】:UFO 观摩世界大战 UFO 观摩世界大战 1939年到1945年,是血雨腥风的6年,整个地球都被历史上最可怕的屠杀震撼着(死亡人数达5000多万)。在此期间,空军第一次成为决定因素,不仅决定着陆战和的胜负,而且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如进攻英国,盟军对德国的轰炸,日本以及后来美国空军在太平洋战线的胜利等,莫不如此。 1944年,冲突各国总共拥有6万架飞机;而主要交战国英、美、苏、德、日每月生产飞机3百架.在5个交战大国的军队人数中,空军占35%.飞行员以其特殊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复杂的训练,以及武器特点,无可争辩地成为军队的王牌;而经常面对死亡,又训练出了他们超常的反应能力.因此,1939-1945年间空军飞行员提供的有关发现不明飞行物体的报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这些情况下,任何观察失误都可以排除.参加第二次世界在战的飞机驾驶员不可能看错他们面前的敌机型号,因为,他们的生与死取决于能否快速和准确地发现敌机. 在此类报告中,经常提到无法辩明的空中物体的活动,这对那些了解正在执行战斗任务的飞机发出的报告当是多么严肃而简洁的人来说,无疑是有说服力的.显然,报告中描述的两方面情况特别引起交战国参谋部的兴趣,这就是:有关飞行物体所达到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它们尽管表现出"机敏的好奇心",但并不参与冲突,不进攻,特别是受到地球飞机攻击时也不还击.这种难以解释的表现,比采取公开敌对行动,更令各国军界担忧,因为,战争结束后,每个交战国都曾把这些奇怪的空中物体当成是敌人的秘密武器.大国之间相互猜疑,无法理解这些奇怪的空中不速之客的行动和操作方式的各国参谋部,对这种现象展开了认真的考察.早在1942-1943年间,英国、美国和德国都组成了由科学家、军事专家和王牌飞行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并配备了现代化的研究仪器和当时最好的飞机. 正如飞行员所说,这种措施太及时了,因为,在一些王牌空军大队的飞行记录中,越来越频繁地提到了"不明空中现象".而这些歼击机、侦察机大队是由出色的飞行员和飞机组成的,指挥它们的是大名鼎鼎的驾驶员凯萨达、杜里特尔、施拉德、狄雷、贝格兰德或克斯特曼(盟军方面),以及诺沃尼、加兰德、戈洛布和冯•格拉夫(德军方面)指挥的.他们的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间在1000-6000小时之间,每天都在打残酷的硬仗,不可能被怀疑缺乏经验或胆量.但是,可以明显地看出,他们对自己遇到空中物体的奇特性能感到震惊…… 从战争档案中发现,同奇怪的空中物体有过"遭遇"的著名空军大队和中队有如下这些: —皇家空军方面:英国611、616、415、122和125大队;自由法国阿尔萨斯374、346和341大队;捷克斯洛伐克311和68大队;波兰303大队;以及国际格拉斯戈602大队和孟买132大队. —德国空军方面:神鹰JG2、JG26、 JG52和JG53大队. —美国空军方面:第8、第9军各飞行大队. 许多这方面的报告引起了军事家和科学家的共同兴趣. 1942年3月25日,英国皇家空军战略轰炸机大队的波兰籍击队员囫曼、索宾斯基奉命对德国城市埃森进行夜袭.任务完成后,他驾驶的飞机升到5000米高空,飞机飞出了德国领空.正当索宾斯基和他的伙伴伞松了一口气时,后机关炮炮手突然发出警报说,他们的飞机正被一个不明物体跟踪."是夜空猎手吗?"驾驶员问,他心里想的是危险的德国空军驱逐机."不,机长先生!"炮手回答,"它不像是一驾飞机!没有清晰的轮廓,并特别明亮!"不一会儿,机上的人员都发现了那个奇怪的物体.它闪着美丽的桔黄色光.于是,跟任何处在敌国上空的有经验驾驶员一样,索宾斯基机长当即作出反应,"我想,这大概是德国人制造出的什么新玩意儿,于是下令炮手开火."但是,使全体机组人员感到惊愕的是,那只陌生的"飞船"尽管离轰炸机只有将近150米,又被大量炮弹击中,但并不还击,而且显出不在乎的样子.炮手们谅惶失措,只好停止射击.那个奇怪的物体就这样静静地伴着轰炸机飞行了一刻钟(此间机上人员的神经紧张到了极点),然后突然升高,以难以置信的速度从波兰飞行员的眼前消失了. 1942年3月14日17时35分,德国空军设在挪威巴纳克秘密基地突然进入紧急状态,因为雷达上显示出一个陌生空中物体正在飞行.基地最优秀的飞行员,工程师费舍驾驶一驾M-109G型飞机起飞,并成功地在3500米高空截住了该物体.这位德国飞行员后来在报告中写道:"陌生的飞船仅乎是金属造的,形状如一架机身长100米 宽15米的飞机.前端可以看见一种天线一样的装置.尽管没有机翼也看不风发动机,这艘飞船在飞行中能完全保持水平.我跟踪它几分钟,然后,它突然升高,以闪电般的速度消失了."费舍上尉截住它的打算失败了.基地雷达站再没有找到它的影子.尽管这位德国上尉是造诣很高的军事专家,但他承认自己鉴别不出这艘飞船.他深感谅叹的是,它的速度非常快,只有机身没有机翼却操作异常灵活,而且不倚仗自己的优势把费舍上尉的飞机击落. 征服太空的飞行器 ----- 超导飞碟 飞碟的特征分析 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有关飞碟的 目击报道越来越多,由于人们无法以现有的科技知识来解决诸多的疑点,致使还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对此表示怀疑。其实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分析乃至利用这一现象的方法是存在的,虽然我们不能解剖飞碟,但科学家在探索未知事物中所采用的灰箱和黑箱原理同样试用于飞碟研究,据此笔者认为: 首先飞碟采用碟形说明这种飞行器肯定是来自与地球外层环境相似的星球-----存在大气的类地星球,因为这种形状的物体在大气空间的动力性能是最优越的,便于其以最小的能耗达到高速飞行的目的。其次,诸多近距离飞碟目击报告均有有关强大电磁效应的描素,如,通讯中断,甚至电力中断等,这说明飞碟是以电磁场力为推动力的,提出这种观点的根据还在于电磁场的特征。众所周知,引力场和电磁场是宇宙见普遍存在的场力。然儿与引力场不同的是电磁场具有不可逆性,由于极性的不同它可以事物体间的吸引力又可以是排斥力,只要电磁感应的强度足够大就可以事物体相排斥得到悬浮乃至飞行的动力,人类目前已经在使用的磁悬浮列车就是个很好的例证。第三,飞碟肯定采用了超导技术,这是因为就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表明,只有超导条件下才能产生如此大的电磁场力,近年来个发达国家在高温超导方面取得的成果从理论上给这种推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四,飞碟采用了核聚变能产生其跨星系飞行所需要的强大能源在已知的能源类型中,除了核裂变能之外,其他各种能源几乎都来自太阳这个巨大的和聚变反应堆,而且这种能源形是也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最强大的可在生能源。欧美科学家所进行的受控核聚变实验研究表明,这种能源是可能被比我们更先进的地外文明社会掌握的。第五,飞碟还采用了超智能化的测控系统,由于飞碟要穿越以光年为单位的遥远太空,他在宇宙飞行中的位置,受力状况等数据,靠人的智慧是无法运算的,必然以超智能化的测控系统来保障飞行的安全,准确。相信能够掌握超导技术,受控核聚变的地外文明社会一定能掌握超知能的测控系统。 依前所述,飞碟是一种集各种人类已知最先进科学技术于一身的飞行器。就目前地球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水平来看还不能制造出真正的飞碟。但是伍的发展都有一个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50年代以前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他看到了未来人类可能以接近光速或超过光速的速度飞行。这种科学的预见之所以还未实现,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关键在于地球人在掌握了以牛顿力学为基础所发明的各种飞行器之后(特别是喷气推动技术的运用),在探索新的推进技术方面几乎停滞了,人们一直未能摆脱牛顿力学的樊篱,加之在电磁力方面的发展缓慢更加束缚了人类发展新型飞行器得手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飞碟决不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他是地外文明社会对地球的造访和给我们地球人的启示。人类将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研制出自己的飞碟去回访我们的宇宙邻居,另外通过这一飞跃,地球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将逐渐以师法自然为主过度到师法更先进技术为主,到那时地球人将会赶上甚至超过其他文明! 百万中国人看见UFO 一百万民众亲眼目睹UFO *云南天文台的研究员在一个月前就预测会有UFO出现 *中国十省的一百万人看见了UFO 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发生了世界史上最大宗的UFO目击事件。 横跨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贵州、湖北、河南、广西、云南、 陕西、山西等十省的广大区域,出现了UFO,目击人数据说超过一百万人, 目击者除了包括一般的民众,还包括了各省,各自治区的气象学家和天文学家。 闻名已久的罗兹威尔事件 虽然事件发生已有50多年之久,但罗兹威尔事件在UFO研究史中是占有极重要 的地位, 近年来之所以更凸显其重要性。乃因为一部记录解剖外星人的影片 被公诸於世。 这部影片摄於1947年,黑白画面呈现的是一个头大眼大的外星 人 体, 躺在一个简陋的手术室解剖台上,叁位医护人员正在进行 体的解剖。 影片一经公布,震撼世人。在此我们将整个事件剖析给您 : 时间 : 1947年7月4日晚上11点30分 天气 : 雷阵雨 地点 : 美国新墨西哥州罗兹威尔地区的欧德乔甫雷斯牧场 当地居民听到空气中传来一阵阵雷鸣爆炸声,随后看到一个蓝白色发光体,在 夜空 中低空飞过。随即往远方地面坠落,由於天气不佳 , 时间已晚,坠落地 点偏远,因此直到第二天一早才进行搜寻工作。最早发现残骸的是德州理工大 学的考古队,他们无意中发现这架不明飞行物体坠毁在牧场草地上。事实上, 从前一天就已经 有UFO目击事件发生。随后军方车队也抵达现场,军方行动快 速地封锁整个地区,开始进行搜索及清理工作。这是美国军方处理UFO事件一贯 的态度 。爆炸后碎片散布的面积大约有3/4英哩长,两 、叁百英 宽,地面上 有一条长约四、 五百英 的滑行坑洞痕迹,在坑洞南端发现最大的一块残骸,像 纸一样薄,但却坚硬无比。附近有许多金属碎片,轻得连风一吹都会吹被吹跑, 稍加用力便会变形,但随后马上恢复原状。还有一些H形金属条,上面刻有文字, 可以加以弯曲。令人惊讶的是发现五具 不明生物 体,体型瘦小,眼睛奇大,皮 肤呈现黄灰色。军方立即把 体装入密封袋,送往基地医院。事后军方持续在坠 毁现场找寻每一块爆炸碎片,并逐家逐户查询区内居民,询问是否看到飞碟坠落 或捡到任何碎片,并告知不得对外发表任何消息,而军方对外宣布坠毁的只是一 具气象观测气球。美国政府虽矢口否认有UFO坠毁,但当地居民最清楚事实真 象为何 因为他们不仅亲眼目睹UFO坠毁,甚至抢先在军队到达之前已拾获了不少 UFO的碎片。毕竟纸包不住火,几十年过后,美国政府态度趋於软化,一些当年 不敢公布的消息及证据纷纷出笼,令人们有极大的震撼。 时间与远程宇航 所谓远程宇宙宇航是指地球人类走出太阳系,到达银河系以及更远的星系、间的宇宙航行。 太阳系内的宇宙在目前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已可以实现了。自从1961年4月1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进入太这公后,人类曾多次派飞船和探测器前往月球及太阳系内各大行星进行查探,这些活动提供了非常宝考察成果。目前“旅行者”号正以17.2千米/秒的速度飞向太阳系的边界,将进入茫茫太空,虽然它从1977年发射至今已近20年,但仍未走出太阳系,要在14.7万年以后才能飞抵太阳系外最近的另一颗恒星。这对于认识所及的宇宙约200亿光年的范围来说,它所走过的路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速度也太慢了。 要想实现远程宇航,首先得大大地提高速度,而要解决高速度得先选择能源。显然,使用常规能源是无法到达这个目的的。现代科技所能达到的最大威力是以核能产生推力的办法。有人做过设想和计算,利用核爆方式来作动能,这是一种脉冲式核聚变发动机,它通过一连串氢弹爆炸而实现。即用氦和氘作燃料,做成微型氢弹,储藏在特别的燃料箱里,氢弹的直径约3厘米,重约3克,一共将有300亿颗。通过特殊喷口用电子束引爆,每秒钟爆炸250颗,这样可以得到每秒1千米的速度,这个速度仅为光速1/30,而这9万吨核燃料也只够使用3.8年左右。要实现这种核爆方案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如9万吨核燃料怎样获得?这个飞船要造得多大?如何承受人体和飞船材料高达350g的过载以及能承受核爆的耐高温高压的喷嘴材料等问题还不是当今科技所能解决的。纵然有一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飞船经两级加速后达到每秒3.7万千米的速度,据1999年第2期《飞碟探索》报道,距地球40光的飞马51恒星系可能有生命体,按这个速度到达该星系要三百多年。而且这么多的燃料只够单程加速使用,到该星系前已没有减速燃料,只能一闪而过,一去不复返了,要想在该星系的某个行星软着陆做有控制的探测根本不可能。因此,这种能源不能作为远程宇航的动力。 事实上1吨氨燃料通过热核反应只释放出0.007吨的能量,却生成了0.993吨的渣子----氦,其效力太低了。幸而现代科学发现了正、反物质的机理,我们知道,自然界存在着一种与电子相同而电荷相反的正电子,后来又发现了质量与质子相等却带负电荷的反质子。接着反中子、反中微子也相继被发现,到现在所以粒子都已被发现,反粒子可以构成反原子反原子构成反物质。但反物质不能以常态在地球上存在,正、反物质水火不相容,它们一旦接触,就转化成一团光而湮灭,同时释放出比氢弹爆炸大上千倍的能量。具体说,在火箭的燃料箱里分别装上一半正物质和一半反物质,然后使正反物质在燃料室里喷嘴相碰,它们立即转化为光,光以光速从火箭尾部喷射出去,推动火箭前进。火箭喷出的是光子而不是气体或其他什么物质,这和火箭称为光子火箭,它可以接近光速。 要生产这种光子火箭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可能,但是这种发展前景是现实的和科学的。一旦获得可以制取反物质的技能,同时发明可以控制正、反物质接触的“绝缘”材料和方法,到那时光子火箭的设想才有实现的可能,这种前景是相当诱人而遥远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原理,当宇宙飞船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宇航员相对于地球的时间流逝大大减慢,飞船越接近光速,他就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在他有生之年内)在宇宙空间做长距离手遨游艺机。说到此,远程宇航是否就有意义了呢?还不是的。让我们做一个这样的设想: 一个宇航员驾驶着光子飞船,加速到非常接近光速去做远程的恒星际旅行,这时,时间效应起着明显的作用,宇航员用相对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到达若千光年距离的一些星球去探险,并且安全地返回地球。这时的地球又是什么景象呢?“天上方一日,地上数千年”效应的结果,地球人类已经历了几万年,宇航员回到这个似曾相识的家乡,地球上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科学技术已不知发展到何种地步了(要知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只不过二三百年左右)。而人类繁衍生息若干代过去了,沧海桑田,人事景物早已全非,这位宇航员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千辛万苦收集到的外星资料早就过时失效了,他这时回到地球来,尽管自己还“年青”,也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生存下去,试想,这种远程宇航又有什么意义呢? 远程宇航是宇宙智能生命体进行的必然趋势,其关键是要突破时间的约束。我们不妨就时间这个因素做一番探讨。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经典力学中对时间的解释是“时间就好象一条无头无尾的均匀连续流逝的长河,和物质运动无关,它是绝对的、无限的。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互不依赖,也不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相关”。这种瞬释对慢于光年的世界来说无疑是正确的,而且与我们生活中的感受一致,因而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并指导了科学界二三百年。 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探究中,牛顿的时空观受到了冲击。爱因斯坦在他创立的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中建立了新的时空概念,新概念中时间与空间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空间与时间互相渗透、转化。 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150亿---180亿年前,宇宙诞生之前是一个极其微小的世界,它的直径只有1/10^33厘米,却具有高得难以想像的密度和温度(密度为水的100万倍,温度为150亿摄氏度),被称为“宇宙蛋”。由于极其强大的引力作用,宇宙蛋在不断坍缩,到达某个临界值时,便以爆炸性的力量猛烈向四面八方膨胀,处于高温高压的宇宙物质物质猛烈喷发,此后温度和密度急剧下降,慢慢地形成今天大大小小的星团、星系和天际物质。时间也就在宇宙蛋爆炸的同时产生,并与宇宙空间同步发展,时间因素渗透到宇宙中的任何物质的运动过程,三维空间共同组成宇宙的四维结构。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宇宙中心及宇宙物质可以产生足够的引力使宇宙停止膨胀而转为收缩,又经过若干亿年,将回到原始宇宙蛋状态,待到宇宙再次坍缩到某个临界值时,又将发生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另一个宇宙周期。目前,我们所处的宇宙距大爆炸已有150亿---180亿年,还处于膨胀的进程中预计再过约50亿年后,在宇宙中心物质的引力作用下开始收缩。以上就是我们对宇宙的诞生、发展和死亡----一个宇宙周期的简单描述。 时间在膨胀过程中,时间矢量为正,像我们所感知的那样。等到宇宙膨胀结束在开始收缩的极点处,时间进程为零,即时间瞬时停止,而在整个收缩过程时间矢量为负,那时,时间是倒流的。现在人的生命过程是沿生----老---病----死这个流程发展的,在时间倒流的阶段就成了死----病----老----生以致返回娘胎中,宇宙间同样向着相反方向流逝。这个流程对我们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却是可能的。只是到那时,倒流的时间完全适应那时有智能生命体的思维,正像目前我们对时间正向流程适应一样,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现象。那时的智能生命体反而会认为正向流逝的时间现象是不可思议的了。 这种时间的正负效应在其他条件下也是存在的。相对论指出,宇宙中物质的运动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当粒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其消耗的能量将急剧增大,如果加速到光速那就需要无穷大的能量,这是我们还克服不了的难题,相对论所说的是在亚光速区运动的物体不能越过光速这个屏障,我们称之为光障,在光障的另一面的超光速区内事实上也存在超光速的粒子,像光子本身就具有光速。还有中微子及宇宙中某此类星体正以大于光速几倍的速度不断地放射出物质流。对超过光速现象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932年,当时美国贝尔实验室的麦考尔就指出:“当一个粒子穿行一个障碍时,它瞬间就穿过去了。“当一个粒子穿行一个障碍时,它好象瞬间就穿过去了。”此后许多科学家通过多次科学实验,也找到了微波运动比光速快的证据。相对论告诉我们,当物体在亚光速区运动时时间为正,达到光障时,时间为零,而物体在超光速区时,时间效应为负,这时原时间是倒流的。 上面提到,纵然获得了接近光速的宇宙速度,因为宇宙实在太大了,往往需要若干万年的宇航时间,对于人类或外星的智能生命说,这种宇航是不可能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有超光速区存在,有倒流的时间效应就有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譬如可以设想在亚光速区使飞船不断加速而接近光障,通过“隧道”、“黑洞、白洞转换”或其他什么渠道越过光障跃升入超光速区,以超光速行驶,虽然在亚光速区费去了很多的时间。这里应有一个极限,即不能倒退到出发时或出发前,并且还需要能够自主地控制进入或返回亚光速区和超光速区之间的变换,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时间正负效应,使宇航员做远程宇航时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宇航员和地球人都同样感到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也就是说,远程宇航不管有多远,都能在地球上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完成。这样,恒星际航行甚至到达河外星系或其他更遥远的星球去探险就有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实现,变得有实际意义。 现在的问题是,除了求得达到光速的动能外,超过光障用什么办法?隧道、在哪里?这些难题恐怕耗费我们今后若干代人的功夫才有可能解决。 近年来,对于时间的本质又有新说。据《人民日报》1990年7月15日报道,前苏联学者魏尼克提出一个全新的关于时间物质和时间场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属于时间物质,都具有时间的连续性。时间物质与像电子辐射、电磁波一样,不停射着一种时间粒子,它能起信息载体的作用。 如前所述,时间是在大爆炸中与空间物质一起诞生,所以它也是一种物质。一种粒子,我们姑且称之为T粒子,T粒子和宇宙物质一道向四面八方辐射,受到不同时空世界的,在不同的进程或处于不同的宇宙坐标就有不同的时空效应,在宇宙收缩过程或处于超光速区域中,时间的效应也是相反的。 这种情况启发了我们,如果一旦分离出T粒子,而且又能用于受控的宇航火箭,制成T粒子火箭,它就会比核能、光能等能源更优越,它的优势就在于这种动能除了具有与时间进程同样高速和变换的我,还完全适应任何一种效应的变化,飞船带着人与时间同步,并使之服从于操纵者的意志而任意变换,这将更有利于远程宇航的实现。 奇异的宇宙空间2 茫茫宇宙原属空间形态,时空一体,然而善于“运动”的物质顺应“潮流”后来居上,竟使这位“忠厚”的空间长者退避三舍,退居为次要的配角地位。纵观全局,种类繁多的物质不可谓不重要,但倘若寻根究底地考察一番,就会发现尽管物质早已在舞台中心占尽了辉煌,却依然无力回天,依然改变不了空间之第一性的历史地位。 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结构无论怎样复杂,其工作原理仍是简单的“0”和“1”;同理工作原理仍是简单的“0”和“1”;同理广袤的宇宙和宇宙间的物质无论怎样变化,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也不过是“有”和“无”。在本体宇宙中,空间是独立的。就是说空间离开物质是独立的。就是说空间离开物质仍然可以存在----说穿了空间的存在与不存在是完全相同的一码事;但物质便不同了,物质离开空间无法生存,所以物质的存在与不存在则是完全相反的两回事。这是物质与空间先天遗传下来的差别,无法改变了。 广义相对论和大爆炸理论都认为空间是有限的,这种令人困惑的理论似乎值得商榷;如果空间有限,那么在有限的空间之外又是什么呢?是一无所有还是另有一物质的边界?如果一无所有就说明空间仍然无限;如果存在物质边界那么物质之外岂不还是空间么?当然我们也可回避“物质之外”这个概念,但这样做的结果就得承认物质的无限大,而承认物质的无限大则又等于否定了我们现在的宇宙。因此这个有限空间的理论就把我们引入了悖论的怪圈。为了走出怪圈隐们必须在承认现存宇宙合理性的前提下来讨论,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又回到了问题的出发点,一步也未前进。 在传统的爆炸理论中,物质是应该严格遵循辐射状态的轨道从中心的奇点向四周扩散的。但历代天文学家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到的现象却常常并非如此,他们发现有许多星系或星群并未“遵纪守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动,根本不理会科学家给它们制定的“清规戒律”。在这方面我们银河系天区的“居民”的表现就很差劲,你看:在银河系内,地球带着它的小弟弟月亮以30千米/秒的速度在稍扁的轨道上绕大阳运转;太阳则携带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的银心运转;而整个银河系又和仙女座星系所属的二十多个星系构成的本星系群以600千米/秒的速度一起向长蛇座奔去;最后这个星系群又和长蛇座----半人马超星系团及室女、英仙、孔雀----印第安超星系团共同以700千米/秒的速度,一齐向南十字天区方向的一个目前甚至连科学家也搞不清楚的极其巨大的物质积聚团飞去!在以上所有这些运动的总和中,要想画出其中任何一个星球相对于静止空间的绝对轨迹都是困难的,何况其间还掺杂着大量的侧行和横移,这如何能符合大爆炸理论奇点至膨胀极限的简单辐射呢? 然而更为严重的是,即使上述位移还可为爆炸理论所接受的话,倘天膨胀的宇宙中出现几个与上述运动完全相反的逆行的星球或者星系,人们所钟爱的大爆炸理论又该怎么办? 当然这个理论还得要。它之所以被科学家们广泛接受,是因为有3个最直接的观测证据;第一宇宙确实在膨胀;第二整个宇宙都弥漫着微波背景辐射;第三是化学元素的相对丰度似乎是爆炸后粒子核合成的产物。以上3条确立了大爆炸宇宙论的“国际”地位,说明它还是有理由存在的。但其间与上述完全相反的情况下也不是没有,那就是逆行的物质----蓝移。不管这个“蓝移在哈勃的膨胀视野中多么不合逻辑,只要事实存在,我们就得设法给这种矛盾的现象以合理的解释。那么用什么方法合适呢?笔者认为,现在到了应该启用时空一体论中多维空间这一狘/pre> 赞同 22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