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睢点防谈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4:28:53
热度:
昨天睢点防谈【专家解说】: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大山深处。多年以前,这里基础弱、发展慢,干部群众的生态观念淡薄、乡镇村寨的人居环境恶劣,甚至出现了“路修到哪,树就砍到哪”的情况。
【专家解说】: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大山深处。多年以前,这里基础弱、发展慢,干部群众的生态观念淡薄、乡镇村寨的人居环境恶劣,甚至出现了“路修到哪,树就砍到哪”的情况。可就是这样一个县,现在却获得了住建部评出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会议前不久也特意选在了这里召开。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怎么取得的?
广西恭城县东寨村石泽辉住在老房子里已有70多年,老石告诉记者,他们家靠近山边,屋外青山绿水,环境宜人;但是,屋里的厨房和厕所已有40多年没变样,用起来很不方便。厨房只能将就着用,后院的厕所,用的时候还得爬到坡上去,尤其是下雨时入厕,地面湿滑,很不安全。
老石家面临的问题,也是恭城县很多农村在旧改中出现的难题。对此,当地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试点改造工作,矮寨村就是第一个乡村规划改革试点的村屯。村民周水明家,一年前的厨房也是烟熏火燎的,四壁乌黑,厕所脏乱不堪。而如今,改造后的厨房和卫生间干净漂亮,让老周乐得合不拢嘴。
在矮寨村的30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和老周家一样,自己筹资金投劳力将厨卫进行了改造。村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积极性呢?原来,政府会有奖励给村民们。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如果这个厨房花了8000块钱,奖2000块钱。”
有了奖励,村民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打造和谐的人居环境,这一直是当地政府探索的内容。对于像厨房、厕所、乡间路这样较小的改造,通过奖励的方法都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但对于一些村民老旧破损的房屋进行改造就没那么容易了。一直居住在老房子的村民,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房屋能够得到修缮,另一方面又担心对房子伤筋动骨,破了传统,影响了生活习惯。
那么,什么样的修缮方案既可以和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相适宜,又能降低成本?经过专家论证和村民商讨,最终选择的是对老房子进行捡瓦、修补、捡漏的方式给予恢复修葺,在讲究美观的同时,也延续了当地传统的“九甲”乡土建筑风格。
按理说“九甲”风格的方案是不错,而且按照初期规划,改造所需的建材费用也全部由政府承担,但是没想到,当向村里征求意见的时候,一些村民并不买账。一位村民说,晒衣服、晒玉米、晒花生之类的不方便。
说到晒衣服、晒玉米,其实当地村民很多都是在院子里晒,因为担心不方便而不愿意改造,显然不是真正的理由。经过当地政府深入的沟通,原来,“怕折腾”才是村民们没有积极性的真正原因。
了解了村民们的担心后,这一次,当地政府用的是“坐下商量、示范引导”的法子,村干部将村里的规划图拿给大伙看,并先由一两户人家带头做起来,等大家看到结果时,再做定夺。
看着别人家在新建楼房的改造中,既避免了大拆大建大改,减少了投资,还增加了本土建筑风貌元素,这让刚开始不愿意改的村民眼前一亮,纷纷主动提出也要照这个样子把自家的房子改一改。
当地尊重民意的这种做法,让群众易于接受。焕然一新的矮寨村,也使得村民有了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大家认为好的环境,光靠自身维护还不够,还需建立卫生保洁制度,也有村民主动请缨做保洁,村民也很乐意每月上交两、三元的保洁费,作为保洁员的酬劳。
人居环境改造不能虎头蛇尾,不仅面上要做好,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当地建成了水选垃圾处理设施以及集中和联户型污水处理设施,就有效解决了村屯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的难题。为了完善基础设施,当地政府还组织人力、物力硬化村内道路,安装自来水及太阳能路灯,建设公厕,改造电网等。
改造后的矮寨村旧貌换新颜,村民在适应变化的同时,也能欣喜地感受到自己和家人的变化。一位村民说:“现在和以前不同了,接触的人多了,讲话什么的考虑一下,讲话要文明一点。”另一位村民说:“还有人的生活变化,家家精神好的多了。”
今天的恭城“看得见青山绿水
留得住美丽乡愁”,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恭城全体人民、历届班子,咬定生态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10任书记、8任县长,换人换届不换思路,用数十年的艰苦奋斗,积累而来的。它们的精神和成就,为我们坚定信心,实施创新,进一步落实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善,树立了优秀的榜样、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焦点访谈》
20151119 矮寨村的美丽转身
广西恭城县东寨村石泽辉住在老房子里已有70多年,老石告诉记者,他们家靠近山边,屋外青山绿水,环境宜人;但是,屋里的厨房和厕所已有40多年没变样,用起来很不方便。厨房只能将就着用,后院的厕所,用的时候还得爬到坡上去,尤其是下雨时入厕,地面湿滑,很不安全。
老石家面临的问题,也是恭城县很多农村在旧改中出现的难题。对此,当地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试点改造工作,矮寨村就是第一个乡村规划改革试点的村屯。村民周水明家,一年前的厨房也是烟熏火燎的,四壁乌黑,厕所脏乱不堪。而如今,改造后的厨房和卫生间干净漂亮,让老周乐得合不拢嘴。
在矮寨村的30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和老周家一样,自己筹资金投劳力将厨卫进行了改造。村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积极性呢?原来,政府会有奖励给村民们。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如果这个厨房花了8000块钱,奖2000块钱。”
有了奖励,村民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打造和谐的人居环境,这一直是当地政府探索的内容。对于像厨房、厕所、乡间路这样较小的改造,通过奖励的方法都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但对于一些村民老旧破损的房屋进行改造就没那么容易了。一直居住在老房子的村民,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房屋能够得到修缮,另一方面又担心对房子伤筋动骨,破了传统,影响了生活习惯。
那么,什么样的修缮方案既可以和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相适宜,又能降低成本?经过专家论证和村民商讨,最终选择的是对老房子进行捡瓦、修补、捡漏的方式给予恢复修葺,在讲究美观的同时,也延续了当地传统的“九甲”乡土建筑风格。
按理说“九甲”风格的方案是不错,而且按照初期规划,改造所需的建材费用也全部由政府承担,但是没想到,当向村里征求意见的时候,一些村民并不买账。一位村民说,晒衣服、晒玉米、晒花生之类的不方便。
说到晒衣服、晒玉米,其实当地村民很多都是在院子里晒,因为担心不方便而不愿意改造,显然不是真正的理由。经过当地政府深入的沟通,原来,“怕折腾”才是村民们没有积极性的真正原因。
了解了村民们的担心后,这一次,当地政府用的是“坐下商量、示范引导”的法子,村干部将村里的规划图拿给大伙看,并先由一两户人家带头做起来,等大家看到结果时,再做定夺。
看着别人家在新建楼房的改造中,既避免了大拆大建大改,减少了投资,还增加了本土建筑风貌元素,这让刚开始不愿意改的村民眼前一亮,纷纷主动提出也要照这个样子把自家的房子改一改。
当地尊重民意的这种做法,让群众易于接受。焕然一新的矮寨村,也使得村民有了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大家认为好的环境,光靠自身维护还不够,还需建立卫生保洁制度,也有村民主动请缨做保洁,村民也很乐意每月上交两、三元的保洁费,作为保洁员的酬劳。
人居环境改造不能虎头蛇尾,不仅面上要做好,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当地建成了水选垃圾处理设施以及集中和联户型污水处理设施,就有效解决了村屯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的难题。为了完善基础设施,当地政府还组织人力、物力硬化村内道路,安装自来水及太阳能路灯,建设公厕,改造电网等。
改造后的矮寨村旧貌换新颜,村民在适应变化的同时,也能欣喜地感受到自己和家人的变化。一位村民说:“现在和以前不同了,接触的人多了,讲话什么的考虑一下,讲话要文明一点。”另一位村民说:“还有人的生活变化,家家精神好的多了。”
今天的恭城“看得见青山绿水
留得住美丽乡愁”,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恭城全体人民、历届班子,咬定生态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10任书记、8任县长,换人换届不换思路,用数十年的艰苦奋斗,积累而来的。它们的精神和成就,为我们坚定信心,实施创新,进一步落实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善,树立了优秀的榜样、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焦点访谈》
20151119 矮寨村的美丽转身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