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谈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课文词语的?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3:27:51
热度:

谈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课文词语的?【专家解说】:阅读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六种能力,即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其中认读、理解的能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读懂文

【专家解说】:阅读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六种能力,即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其中认读、理解的能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教学时牢牢抓住理解词语这一中心环节不放,就能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 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没学过的词语,只有正确的理解词义,才能够正确的去应用。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查字典理解词意;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日后的再学习也是不无裨益的。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切实依据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连接字义 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通过解释组成一个词语的每个字的意思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例如:“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这段话中的“顾名思义”这个词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顾”就是看的意思,“名”指名字、名称,“思”的意思是思考、想,“义”可解释为意义、意思。连起来想一想,“顾名思义”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看到名称就能想到它的意思。 从这个例子,不难发现,理解这些词语就是,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思。 又如:聂荣臻将军说:“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 “至仁至义”,也是先解释每个字的意思,“至”是“最”,“仁”是“仁爱”,“义”是“正义”,所以词语的意思就是“最仁爱,最讲正义”。再把重点字的意思连起来。 二、寻找近义词。 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如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近义词来代替,这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 年了。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倘若”的近义词是“如果,假如。”“依仗”的近义词是“依*、依赖”。 又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有这样一句话:“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其中的“低廉”怎样理解呢?我们就可以找它的近义词“便宜”来解释。有人要问:近义词怎么找?第一,要读词语所在的句子;第二,可以用你头脑中的近义词替代那个词语试着读读那句话,如果句子意思不变,你就可以确定那个近义词可以解释这个词语。当然有的词语的近义词不止一个,可以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三、 抓住关键字。 有时,因为词语中的某个字我们不理解,因此就没法准确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这时,我们就要想办法理解关键字的意思。 如: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为了劝说吴王,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理解“侍奉”, 我们可以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就是“侍候、服侍”。理解“毫不介意”时,这个词只要弄懂了“毫”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明白了。如“狐假虎威”这个词语,如果不准确理解“假”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能准确解释。那么,“假”这个关键字我们该怎样来理解呢?我们最好能请教一下字典这个老师。字典中关于“假”的意思有好多个: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反;借用,利用;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那么我们该选择哪一个义项呢?想想那个寓言故事,我们就会觉得应该理解为“借用、利用”。“假”字理解了,再用连接字义的方法,“狐假虎威”的意思就理解了。 四、紧扣关键语句。 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读,边读边思考。因为课文中的词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给予解释。“书读百篇,其意自见。”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 如:《螳螂捕蝉》这课中的“螳螂捕蝉”的意思就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解释。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再如:《孔子游春》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真君子”的意思就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还有:《半截蜡烛》中的“绝妙的主意”指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厄运”就是指“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五、利用文本插图 我们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细心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比如课文《负荆请罪》,课题“负荆请罪”的意思就可以联系课文插图解释。插图上表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跪倒在蔺相如面前,表情十分愧疚。你看,这插图不就是“负荆请罪”的意思吗? 六、联系前后语句 我们经常和学生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前后语句。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前后语句间,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比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有这样一个词语:飞来横祸,这个词语该怎样理解呢?在上下文中找一找,我们发现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词:“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就是降临到司马迁头上的“飞来横祸”。 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远不只是以上罗列的这几种。总之,无论运用何种方法,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在乎能否完整解释出词意,而在于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适合怎样的语境,为培养学生语感打基础。理解词语时,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又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悟出道理,真正掌握理解课文中词语的钥匙,时间长了,学生会慢慢积累经验,形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