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高一地理《行星地球》一章的单元概述,谁知道?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2:57:53
热度:

高一地理《行星地球》一章的单元概述,谁知道?【专家解说】:一、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
概念: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

【专家解说】:一、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 概念: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巨行星-木、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①纬度高低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高低 ④日照时间长短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我国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光球层上的太阳黑子(周期11年)和色球层上的耀斑(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轨道 - 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 (1)自转3600,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 (1)恒星年,公转3600,365天6时9分10秒。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0/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保持66034ˊ的交角;二是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延长线指向北极星。因此,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平面和公转形成的黄道平面构成23026ˊ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 昼夜交替 成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周期: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东早西迟”。15°/小时。 沿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转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如北半球的河流对右岸冲刷显著,南北半球的河流对左岸冲刷显著。 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①纬度分布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②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最小值。③计算: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两地同在一个半球用+,分在两个半球用-)。 昼夜长短的变化 纬度变化规律:二分日全球昼夜相等;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研究手段: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 内部圈层: 内部 圈层 范围 特征 分层 状态 划分 依据 意义 地 壳 地表至莫霍面 (17、7、35KM)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硅铝层 固态 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的速度变化 硅镁层 地 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2900KM)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上地幔 固态 岩浆 地震 下地幔 地 核 古登堡面至地心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外核 液态 磁场 内核 固态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外部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