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吉林省榆树市10年最新大豆、玉米价格及今后趋势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4:35:06
热度:

吉林省榆树市10年最新大豆、玉米价格及今后趋势【专家解说】:  编者按:6月27日,由文华财经主办,本报、大通期货协办的第三十三期大连期货沙龙在大连会展中心举行。此次沙龙的主题为“

【专家解说】:  编者按:6月27日,由文华财经主办,本报、大通期货协办的第三十三期大连期货沙龙在大连会展中心举行。此次沙龙的主题为“天气炒作下的大豆、玉米价格走势展望”。本期沙龙邀请的嘉宾为路易·达孚(北京、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黑龙江省气象影视宣传中心高级工程师祖世亨以及大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晨。大连世粮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东辉主持了沙龙的研讨活动。   本报记者李磊/整理   主持人:对于农产品市场来说,第三季度是炒作北半球天气的时候,前一个阶段国内的大豆行情相对低迷一些,而玉米的行情比较火爆。请陈涛先生和王总给大家分析一下近期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形势,以及国内豆类行情相对低迷的原因。   陈涛:前一段时间CBOT大豆出现中幅上涨行情,主要是南美尤其是阿根廷的农民罢工造成交通堵塞,导致很多大豆不能正常地流通,很多工厂停产,码头装船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部分需求转向美国,刺激了美豆的上涨。不管大豆还是玉米,过去两年从全球角度来讲都是一个丰收年。因此,不只是大豆和玉米,除了糖之外所有农产品的库存压力都很大。   王晨:从国际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在2002、2003年大豆走出了一个大的牛市之后,2004年4月份始又出现了一个较大的下跌行情。虽然今年的玉米市场由于许多利多因素的炒作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行情,但是大豆市场还是比较低迷,春节以后整个市场一直是在利空因素多于利多因素的情况下运行的。现在黑龙江的情况是农民想卖大豆但卖不出去,因为价太低了农民不想卖;油厂、贸易商也不想收,因为加工的利润很低,甚至出现亏本。现在黑龙江和吉林一带很多现货商手里的贷款很多,但是不敢收豆,这主要是前期国内进口大豆量太大所造成的。由于国际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而国内压榨业目前主要由有外资背景的大油厂控制,它们主要以采购国际大豆为主,因此它们参与豆粕交易的比较多,参与1号大豆的需要和热情不大。总之,许多原因造成大豆市场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但玉米市场不同,玉米市场现在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格局变化,多空分歧较大,市场热点多,随着天气炒作阶段的到来,其投资机会会更多。   主持人:谈到前期全球农产品市场相对于其他商品市场比较弱的情况,市场上有两种观点,一个是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相对滞涨,另一个却截然相反,认为是滞跌,因为从历史的产量、库存数据来看,它们的价位都处在长期图表的底部。不知陈总、王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涛:大宗商品可分为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究竟是牛市还是熊市要分开来看。很多国际专家都把2006年作为一个通货膨胀年,认为所有的商品都应该是上涨的。我们看到在年初,上百亿的基金已经把空头套保参与者“打败”了,能源、黄金以及所有的金属不仅大量交易,而且大幅度地上涨。从历史数据来看农产品还是处于相对低位,因此基金也同样进入了这些市场。仔细看看国际期货市场上这些品种的持仓量,可以说基本上是历史天量。但我们看到,农产品价格水平非常令人失望,并没有像在年初预计的那样被推向历史新高。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过去两年在世界范围内农产品是丰收年,我们有大量的库存,是投机者们没有办法来消化的。因此,这是品种间市场结构不同所造成的,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差异性,更不能忽视相关品种自身的供求关系。   王晨:刚才陈总讲的不可再生资源品种市场的价格大幅上涨,而农产品是可再生的资源没有涨起来,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2003、2004年世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生产增加,同时天气的配合使库存量大幅增加,从而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了非常大的压力。但现在是2006年,目前整个国际市场都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各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都在加息、调控,因此,农产品价格也在蠢蠢欲动。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市场环境只是把农产品原来的一个较大的下跌行情放缓了,起到了一个短期的支撑作用。从目前来看,农产品在经历前几年一个大的牛市之后,行情基本上处在下跌过程当中。但大幅下跌之后,下面的空间也不是太大,基本上是在底部较大的空间内振荡。   主持人:目前影响农产品市场、特别是玉米市场的有几个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天气。现在我们请祖先生给我们分析一下今年东北地区的天气特点及其对玉米、大豆生长情况的影响。此外,天气的长期趋势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律,我们请祖先生同时介绍一下在最近几年的循环当中,天气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祖世亨:今年,我国东北,主要是黑龙江的天气比较异常。从6月7日开始持续降雨,出现了近20天的阴雨天气。从目前来看,4月份的低温、干旱和5月初的严重干旱使作物苗情比往年要差一些。所以到目前为止,玉米和大豆生长缓慢,前期是苗不太齐,现在虽然下了雨解除了旱情,但部分地区又出现了涝相。今年作物生长比较缓慢是因为低温影响了光合作用,今年黑龙江的作物生长进度比正常情况晚5—7天左右。   今年6月份的雨水过多,比常年多3—4倍,现在20多天的雨量相当于其整个生长期平均降雨量的一半左右。根据对后期天气形势的预测,大豆今年是“平年”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使后期风调雨顺,也达不到前两年大丰收的水平。这关键还是要看7、8月份的天气情况。现在的低温、多雨、寡照会影响今年的大豆单产。   虽然今年农历闰7月,但不能说有闰月生长期就会延长,现在的苗情与丰收年景比还是差一些。现在从前期来看气象条件不是太优越,由于黑龙江大豆已经连续两年大丰收了,所以今年继续大丰收的可能性比较小。吉林与黑龙江的情况基本相似。   应该注意的是,目前东北玉米、大豆产区的多雨主要是苗期多雨,而不是整个生长期的多雨。目前玉米正处在叶期,其生长情况对整个作物产量的影响在20%以下。对于大豆和玉米来说,7、8月份雨水多比较有利。6月份多雨主要是影响田间管理,容易出现草荒,作物生长缓慢,但对产量的影响不一定很大。总之来说,估计7、8月份的雨水不会太多,今年后期雨水多的概率比较小,因为前期已经下得太多了。   主持人:王总最近在产地进行了实地调查,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东北地区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状况,包括旱涝情况和播种面积情况。   王晨: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国内大豆播种面积会减少,玉米播种面积会相应增加,甚至有分析认为黑龙江大豆会减少播种面积的15%,而据我们掌握的情况,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可能会减少8%左右。加之受前期受干旱、近期雨水过多的影响,总产量可能会减少10%—12%。由于去年水稻价格大幅上涨,今年黑龙江大豆改种玉米的面积没有大豆改种水稻的多,所以当地玉米面积增加的不是特别大。   主持人:近年来,从玉米的“生物能源”概念的兴起,到国内玉米深加工能力的快速扩张,为玉米市场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现在请陈总介绍一下玉米深加工在国际、国内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陈涛:我认为中国玉米工业需求的增长暂时不会造成国内玉米的短缺。因为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促使很多替代品的研发和采用。中国也是一个能源非常短缺的国家,目前我国用乙醇来代替汽油的使用是越来越多,用量也越来越大,但是这是一个权益之计,不是一个长久的方向。为了保护各自国家的农民利益,不同的国家实际上是在采用不同的原料来进行燃料乙醇生产的,比如南美50%的糖料都用来生产酒精,欧洲主要是用饲料用小麦。中国实际上每年用来代替汽油的燃料乙醇只有100万吨左右(现在的能力已经达到了130万吨),耗用玉米(陈化粮)在400万吨左右。但现在的首要问题是政府是否支持用玉米来生产酒精,这首先是一个政治话题。我也和政府的官员沟通过,当时提出燃料乙醇生产就是为了解决陈化粮的问题。我们使用的大量的最原始的能源首先来自于煤,然后转化到石油,现在是逐渐在开发使用太阳能,以及更多地代替能源,这是趋势。而由于资源限制,大家用农产品(玉米、小麦、大豆、甘蔗等),从长期看,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主持人:有投资者请陈总评价一下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是否真实、科学,它为什么会有较大的市场影响?   陈涛:美国农业部每周、每个月、每年都有不同的报告出台,经常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至于它的报告是否准确、真实,这里有两个不同性质的数字。一个是它的产量和出口量的报告是百分之百的准确的,预测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最后的产量总体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不应该有太多的偏差。另一个是,它也预测气侯变化,有种植面积等意向性的调查,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说法。对于种植面积来讲,比如说3月份,3月底有一个“意向”出来了,6月份之前都采用这个面积数据,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对总的产量进行预测(平衡表调整)。到了6月份实际的面积数字就出来了,但美国的种植面积变化和中国的农民种植面积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农民播种以后,从头到尾要种到底。但美国农民因为有农业保险存在,如果到了一定的时间天不下雨,预计要亏损,农民就可以找保险公司,可以在种植期内选择放弃这块地的种植,所以他们总的数据需要最后的确认。   美国农业部报告的权威性首先在于它有非常规范的法律操作程序,从而保证了报告的中立性。第二点美国农业部在调研方面所做的投资是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和它相比的,因此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比较。反过来说,我认为即使它的数字是不准确的,尽管你说得比他还准确,但没有用,因为你只是茫茫大海的一滴水,不可能和它相提并论。第三点需要明确,它的数据是经常作调整的。它也会经常犯一些错误,它也承认许多数据是不符合实际的,另外,相关因素的不断变化也会导致市场发生振荡。但不管怎么说,它最终会与事实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