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古代中国的灌溉工具的动力有什么变化?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4:28:20
热度:

古代中国的灌溉工具的动力有什么变化?【专家解说】:最初,人们用各种陶制容器盛水。小小的容器凝聚了祖先非凡的智慧。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宝鸡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只小口尖

【专家解说】:最初,人们用各种陶制容器盛水。小小的容器凝聚了祖先非凡的智慧。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宝鸡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只小口尖底陶瓶。这是用于盛水的陶瓶,令人惊奇的是,似乎当初设计这个陶瓶时,古人已考虑到了力学上的重心问题,从而使提水操作更加便捷。大约西周时期,桔槔(jiégāo)、辘轳等具有简单机械结构的提水工具开始出现。桔槔使用杠杆原理,用于提取地表水。辘轳则利用轮轴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起重机械,用于提取井水,在今天的一些地方仍有使用。 东汉时,出现了提水效率更高的翻车。翻车又称龙骨水车,由木板制成长槽,槽中放置数十块与木槽等宽的刮水板。刮水板之间由铰关依次连接,首尾衔接成环状。木槽上下两端各有一带齿木轴。转动上轴,带动刮水板循环运转,同时将板间的水自下而上带出。翻车最初多用人力驱动,后来出现了以风能或水能驱动的翻车。唐代时,出现了轮式的筒车。筒车多以水力驱动,在水流湍急处建一水轮,水轮底部没入水中,顶部超出河岸,轮上倾斜绑置若干竹筒。水流冲动水轮,竹筒临流取水并随水轮转至轮顶时,将水自动倾入木槽,最后再流入田间。元代《王祯农书》中还提到一种高转筒车,可将水提至更高的地方。由于高度增加,在水槽倾斜角度不变的情况下,水就能被输送到更远的田间。 筒车:翻车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注意“选用良吏”。建武七年(31),杜诗出任南阳太守。他提倡节俭,兴利除害,为政清平。杜诗在做南阳太守期间,注意节省民力。为了提高冶金技术,他发明了水排(一种水力鼓风机)。 水排应用水力机械轮轴带动鼓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给冶金高炉加氧。这种装置,用力少,见功多,是我国冶金史上的一大改革。三国时期的钏暨曾加以改进推广,使其效果提高了三倍。 杜诗发明水排,一改中国冶炼鼓风装置靠人力和畜力为动力的善,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比欧洲早了1100年,在中国古代冶炼工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