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4:26:46
热度:
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专家解说】:我国拥有全球1/15的陆地面积,目前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也就是说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尽管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只有半个世纪的历
【专家解说】:我国拥有全球1/15的陆地面积,目前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也就是说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尽管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由于人口多、发展速度快以及过去一些政策的失误,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急剧提高,会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因此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多年前,随着世界第一台蒸汽机在英国诞生,轰轰烈烈的工业化革命开始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的耗竭。40年前,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在美国出版,该书列举了大量污染事实,令世人震惊。10年后,也就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环境报告---《增长的极限》,警示人们要注意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同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会议的基调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并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在会后的20年里,人类围绕着环境与发展问题展开了艰辛的探索。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表了《21世纪议程》。几个月前结束的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作为新世纪首次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在人类环境与发展文明史上又谱写了新的篇章。大会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执行计划》,这表明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己家园的关注和忧虑。
近10年来,我国政府和人民在环境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近几年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主要内容。先后实施了一些重大的治理工程,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在环境污染治理上,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重点水域污染治理、关闭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等。可以说,近10年是我国在环境治理上最为重视、投入最多的10年。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在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且确立了走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累积性和长期性,决定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长抓不懈。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与资源问题
煤烟型大气污染和城市交通污染严重。我国能源结构中有75%是以煤为原料组成的。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严重超标,出现酸雨的城市占全国城市半数以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已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因此发展煤炭气液化、水电、风能、太阳能、核聚变能等清洁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大气质量是一项艰巨的环保任务。随着小汽车走入中国百姓家庭,汽油消耗量急剧增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将会增加,城市交通污染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为此,我国已经将发展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作为今后交通发展战略。
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约2.8万亿立方米年,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及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而且水资源空间匹配欠佳,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农业的面状污染和城镇、工矿业的点状污染,全国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水系污染均比较严重,一类至三类,也就是较好的水质,所占比例不到三成。改善水质状况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用有机肥料,利用生物措施解决农作物病虫害;积极筹措社会各方面资金,建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用水方式。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约550吨,其中农业用水占总量85%,灌溉用水效率只有25%-40%,单位产品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为解决北方用水问题,国家已开始实施南水北调计划,调长江水以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垃圾处理率较低。垃圾来源一是工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全国目前年产生量达8亿多吨,并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但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已超过50%。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集中在煤炭、采矿、冶金、化工等行业,仅煤炭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就占一半左右。全国历年工业固体废弃物占地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累计贮存量近70亿吨;垃圾的另一个来源是城镇生活垃圾。现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过1.5亿吨,与20年前相比增加了近6倍,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到5%,历年城市生活垃圾堆放量达65亿吨左右,占地面积近600平方公里,全国有2/3以上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垃圾在城市周边郊区自然堆放,对水体造成较大污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
水土流失面积较大。我国国土近2/3是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面积16.7%,年水土流失总量达46亿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黄河中下游的河床不断淤积、抬升,已成地上悬河。由于生态破坏和植被退化,水土流失正威胁着三江源,如果不尽快遏止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为此,国家在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并正以每年2500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展,其危害不亚于沙漠化。水土流失的原因在于山地植被稀少,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16.5%,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27%。
荒漠化与沙尘暴形势严峻。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沙质荒漠化,即沙漠化占绝大部分,约为国土面积的18%左右。目前每年沙漠化吞噬的土地为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面积的县,同时沙漠化所引发的沙尘暴也日趋频繁。沙漠化与沙尘暴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转暖和持续干旱,拉尼娜(反厄尔尼诺)天气现象的出现;二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如滥垦、滥牧、滥采、滥伐、滥用水资源等。其形成机制是人类活动诱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交互作用、不断恶性反馈的过程。基于过去的教训,当前防沙止漠的思路正从单纯植树造林转到促进沙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来,实行“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治沙与治穷并重”的战略。
生物多样性减少。长期以来的环境问题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立法、科研、宣传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遏制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全国共有自然保护区面积98万平方公里,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华南虎以及银杉、冷杉等一批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繁殖。但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需要全社会的继续努力。
战略性矿产资源短缺。我国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5种,其中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0种,能源矿产8种,水气矿产3种。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几种主要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左右。铁矿品位低,石油储量小,战略性资源总体不足,但煤炭、钨、稀土等矿产资源及建材用矿产资源较丰富。
能源利用技术有待改进。我国煤炭利用工艺比较落后,在脱硫、除尘、气化、液化等方面亟待加强。全国水能蕴藏量6.76亿千瓦,可能开发率达56%,年发电量可达2万亿千瓦时,但目前水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仅为8%。有关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核聚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开发技术不断趋于成熟,但在我国推广应用尚需时日。
海洋资源亟待合理开发与保护。我国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拥有十分丰富的海洋资源。从海洋生物资源来看,有海洋鱼、虾、贝、蟹、藻类上万种,目前海产品年产量已达2540万吨。我国海域石油储量大约有40亿至18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也相当可观。大洋锰结核是以锰为主,镍、铜等多种有色金属聚合成的结核状矿床,是未来重要的金属材料的来源。另外,海水中有氯、钠、钙、钾、镁等多种重要化学元素,是“液体矿物”,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无尽的矿藏。我国潮能和波浪能的理论蕴藏量分别为⒈1亿千瓦和⒈5亿千瓦,而温差能可开发量更为巨大。此外,海上城市与海上旅游将成为21世纪生活、娱乐的新时尚。但由于陆地污染源,我国每年向海洋排放数百亿吨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近海海域中无机氮、磷酸盐、油类、汞及铅等重金属严重超标,赤潮频发;同时因过量捕捞,近海鱼类锐减。加强向海洋排污的管理已成为保护海洋生物和海产品卫生安全的当务之急,必须通过各种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措施予以解决。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为有效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今后工作要在约束机制与投入机制上下功夫。尽管现在颁布了很多环保方面的法规,但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合谋,将环境成本外部化的行为屡屡发生,这不仅需要完善立法,更要加大执法力度。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能有个严格的执法队伍和严格的监督也难于发挥作用。
我们现有环保投入仅占GDP的1%,还要用来解决所有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这些钱分到全国各个环节,就是杯水车薪。要想根本解决环保的资金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让环保产业化,也就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之上的环境治理。除了一些利在当代、惠及千秋的大工程由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负责外,我们认为其他的环保工作完全可以依赖环保产业的良性循环来自行解决。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扶植环保企业,给它们资金上的、政策上的支持,引导、培育环保市场。同时,居民也要有环境成本意识。企业本身控制技术成本,推广环保产品也很重要。环保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开始的回收环节到处理后的利用环节应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才有利于环保产业化的实现。与环境污染治理相比,生态环境破坏后,生态修复更困难,需要的时间也更长。怎样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活动是关键。生态环境的治理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当地人的生存问题,否则破坏的速度会远远大于治理的速度。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是要尊重自然,只要不去破坏它,给自然一段时间,就会自然修复。总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引起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大自然矛盾的结果,解铃还须系铃人,通过全人类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相信我们一定会拥有共同美好的未来。当然,也不可持盲目的乐观态度,因为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也是需要时间的,科学家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尝试,而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待的。人类还没有逃脱地球,环境坏了、资源没了,我们怎么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所以我们应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要建立良好机制,善待环境,顺应自然,和自然界和谐相处。
-
2015年国家对广西得经济发展有什么优惠政策?2024-08-17
-
世界上,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是?2024-08-17
-
重分求助:沼气发电机并入国家电网的好处有哪些?具体点的,最好能形成报告的2024-08-17
-
建一个4000立方的沼气站要投资多少?国家补助多少?2024-08-17
-
国家煤炭部的在职人员可以自己在外做煤炭生意吗?此人自称是煤炭部的书记2024-08-17
-
盗窃国家煤炭资源罪如何判刑2024-08-17
-
谁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国家规范?2024-08-17
-
国家对生产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的企业有什么条件要求吗? 谢谢2024-08-17
-
中国国家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设在哪里?2024-08-17
-
目前三年国家稀缺哪方面的人才啊?谢谢2024-08-17
-
目前三年国家稀缺哪方面的人才啊?谢谢2024-08-17
-
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08-17
-
比亚迪思锐2015款现在国家有什么新政策吗2024-08-17
-
目前国家支持力度最大的产业有哪些2024-08-17
-
9月1号以后,混合动力车国家税收免收,是真的吗?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