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八卦阵的摆法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4:25:13
热度:
诸葛亮的八卦阵的摆法【专家解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
【专家解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阵图”的诗词赞歌。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于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于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云垂阵赞:云附于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龙飞阵赞: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
虎翼阵赞: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鸟翔阵赞: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阵赞: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我是个阵法爱好者古往今来,八阵图一直被神秘的面纱所笼罩,对于它的运行原理及训练方法,后世产生了很多说法,见仁见智,更增加了它的神秘。甚至有人说,八阵图已成为千古之谜,后人再也无法解开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剖析八阵图,先看看“阵”是怎么一回事。 “阵”很简单,它是军队双方交战时配置兵力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士兵不同的排列组合。在战场上,随着敌情、地形、气侯等种种因素的变化,士兵的排列组合自然不可能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来变换这种排列组合,不同的排列组合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阵”。谁都知道,士兵的排列组合方式相当多,那么“阵”也就有许多种,现在许多历史小说和评书都还保存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阵”的名称,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反映。 “阵”的出现是相当早的。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两个集团之间的直接的军事对垒,便有了“阵”。因为任何军事对垒都不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都必然有一个最基本的次序和排列,这个次序和排列当时虽不叫“阵”,但已经是“阵”的雏形。后来,由于战争实践的不断增多,经验的逐步积累,人们渐渐懂得,在战争中适当地运用一定的部队组合,会起到克敌制胜的效果,于是,“阵”被有意识地运用于军事中,并产生了“阵”的概念。大约到春秋战国时期,“阵”在军事上已被广泛运用,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阵。每次军事行动均需排兵布阵,已成为军事家们用兵的常识。 “阵”进入军事研究领域后,古代军事家们根据不同“阵”的不同特点,为这些阵作了恰当而形象的命名。虽然这些阵的具体运用方式大多已经失传,但名称被保存下来,以八阵为例,举其要者大约有如下几种不同说法:第一组,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第二组,方、圆、杜、牝、衡、罘置、轮、雁行;第三组,鱼鳞、鹤翼、雁行、弯月、鏠矢、衡轭、长蛇、方圆;第四组,方、圆、牝、牡、冲、轮、浮沮、雁行;第五组,金、木、水、火、土、天、地、人;第六组,天覆、地载、风扬、天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第七组,方、圆、疏、数、锥形、雁行、钩形、玄囊等等。从这些阵名不难看出,“阵”是模仿自然界的天象、现象、动物形态等而形成。按照几何学的理解,不管阵形如何复杂,其基本构成不外方、圆、曲、直、锐五种状态。就其作用,可以大致分列如:方形阵用于集结部队;圆形阵用于保存力量,抵抗外力进攻;雁行(尖状)用于突击敌人;衡轭(长形散开)用于分割包围敌人;钩形,左右翼弯曲如钩,便于改变阵形,迂回包抄;数阵,密集部队不被分散;疏阵,用于扩大阵地;弯月(扇面形)用于歼灭敌人等等。 搞清了“阵”,再看“八阵”。 “八阵”是多种“阵”法的一套组合,由八种不同的阵式组成。显然,“八阵”不是一种阵法,而有许多变种,它的繁简程度和运用方法都不尽相同,并可以在实战中因时因地因敌情而变化,变成新的阵型。八阵中之八种阵型,便是这种阵法的八种大的变化。至于每阵中又有怎样的变化,自可随机掌握。古代一些书常说八阵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说的正是八阵与阵之间的变化关系。因此,需要军事指挥员在具体军事实践中因敌而用,灵活掌握。 “八阵”古已有之,诸葛亮便根据这些已有的阵法,并结合自己的实战,“推演兵法”,重新整理出一套新的“八阵”。可见,诸葛亮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八阵”,而不是首创了“八阵”。 再看“八阵图”。 “阵”的运用充分成熟后,军事家们便设法用符号标识等将这些“阵”记录下来,便有了“阵图”。记录“八阵”的文献,便是“八阵图”。可见,“八阵图”并不是“阵”,而是用来说明“八阵”的图纸和说明书。诸葛亮为人很细致,他曾把木牛流马的设计方案详细地记录下来,当然也会把自己整理的新“八阵”的排列方式乃至运用方法画成图稿记录下来,并向广大指战员宣讲和推广。可惜这份军事史上的珍贵文献没能保存下来,唐《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中所录《武侯八阵图》一卷,系后人附会,不能视为诸葛亮之原著。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诸葛亮的阵法是“八阵”,而不是“八阵图”。后人把诸葛亮的阵法命名为“八阵图”,显然是搞错了。“八阵图”是说明八阵的一整套资料,与“八阵”不是一个概念。《水经注》所载“八阵既成”云云,便是明证。 最后看诸葛亮八阵遗址。 现在全国各地仍存或曾经存在过的诸葛亮八阵遗址有多处,这些遗址均为石块堆垒而成,行列整齐,结构严谨,从中可略窥诸葛亮“八阵”方略。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堆这些石头,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诸葛亮重新整理“八阵”的目的是增强士兵的战斗力,因此,必须让将领乃至士兵们熟练地掌握这种阵法。古代练兵没有教材,只有教官言传身教。而阵法变化繁复,言传身教效果并不理想。于是,诸葛亮想出一个办法,在部队屯驻的地方垒石为阵,以石代人,组成不同的阵形,增加士兵训练的可操作性,便于迅速掌握。现在保存的“八阵”遗址,便是当年这些教学训练设施的遗存。 可见,“八阵”遗址只是一种用来训练士兵的设施,有人说它象现代战争学上的沙盘,并不完全准确。“八阵”性质如此,所谓陆逊兵困八阵图之说,自然是无稽之谈了。 至此,诸葛亮“八阵”基本已经清楚,除了现在不知“八阵”的具体训练方法外,其他均已十分明了,既不神秘,也不是什么“千古之谜”,大可不必对它过分推崇。阵法大致如下:口诀:肩4、2,屐8、6,左3右7,戴9底1,5居中央。 大致图形如下: 4 9 2 3 5 7 8 1 6 横、竖、斜三三相加均得15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