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汽车尾气对人的危害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3:01:49
热度:

汽车尾气对人的危害【专家解说】: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

【专家解说】: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固体悬浮颗粒:固体悬浮颗粒的成分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当悬浮颗粒积累到临界浓度时,便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甚至造成角膜损伤。 未来人们或可通过减少车辆的使用频率以减少排放污染,或通过进一步改进汽车技术以减少排放污染。而伴随着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氢燃料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发展,汽车所排放的尾气也将更加环保,甚至实现“零排放”。 据医疗保健部门的统计,机动车尾气中的CO、PM等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光化学烟雾,容易引发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并造成酸雨、雾霾等自然气象甚至灾害。目前全国有2/3的人口生活在可能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中。 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标准日趋严格,因此势必将增加汽车(发动机)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使用中没有任何排放,但是目前最致命的缺点是受制于电池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充电时间较长,另一方面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偏短,同时需要象建加油站那样建设相当一批充电站,因此目前同样无法实现商业化量产。不过虽然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是制约大量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乐观地相信,伴随着高能量大功率型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降低,纯电动汽车商业化应用前景光明。 间接危害 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近100年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冰川融化、水位上涨、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二氧化碳则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1. 汽车尾气检测不合格:CO、CH正常,NO2516不合格
    2024-08-17
  2. 请就身边环境污染问题(河流、大气、噪音…)写一篇论文,字数不少于600
    2024-08-17
  3. 35.(6分)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8kg的煤气,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50kg的水从20℃烧开。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
    2024-08-17
  4. 为了减少机动车对城市的大气污染,你有什么建议
    2024-08-17
  5. 水壶里装有2kg、20℃的水,用天然气炉具将其加热至沸腾,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m3,大气压强为1标准
    2024-08-17
  6. 已知煤油的热值是4 .5×107焦/千克,如果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50%被水吸收,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温
    2024-08-17
  7. (5分)水壶里装有2kg、20℃的水,用天然气炉具将其加热至沸腾,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10 7 J/m 3 ,大气
    2024-08-17
  8. 什么是大气污染?
    2024-08-17
  9. 己知煤油的热值是4.5乘10的7次方如果煤油完全燃放出热量有百分之五十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为二十摄氏度质量为五千五百克的
    2024-08-17
  10. 《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适用范围
    2024-08-17
  11. 标准大气压下1KG煤气释放的热量等于多少立方天然气释放的热量?
    2024-08-17
  12.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其解决措施
    2024-08-17
  13. 如何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
    2024-08-17
  14. 我市家庭中所用燃料主要有煤、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CO_2.大气中CO_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
    2024-08-17
  15. 在治理大气、水、固废方面有什么心得进展,试举例说明,对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