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蓝经济战略包括哪些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8:12:43
热度:

蓝经济战略包括哪些【专家解说】:中国网讯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又批复

【专家解说】:中国网讯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又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融合交汇、叠加聚焦,东营成为全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也正是由于“黄蓝叠加”这一绝无仅有的战略地位,东营肩负着率先突破崛起的重大使命,同时也迎来了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在黄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在山东半岛地区率先发展,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三个“率先发展”表明了东营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目标。东营人口仅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5.6%,GDP则占到13%;海岸线长413公里,占全省的12.4%;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滩涂面积12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海域控制含油面积64.9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浅海油田;浅层卤水储量58.7亿立方米,岩盐储量5882亿吨,是我国第二大盐矿;拥有452万亩滨海未利用地,约占全省未利用地总量的1/5 良好的先天优势奠定了率先发展的基础。以国家战略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是东营人一直以来的夙愿。早在2007年,东营市就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框架和思路措施,以“四区一城”为主战场,集中力量推进实施,。依托东营港建设的临港产业区,引进实施过亿元项目18个,正在建设中海油、海科、华泰、华懋、鲁中等产业园区,打造现代化工产业基地;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家批复,游客服务中心、黄河口湿地公园已建成投用,正在规划建设汽车营地、湿地休闲度假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依托百万亩滩涂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区,其中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已全部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正在抓紧规划建设,国家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被列入省部合作共建;依托东营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高端产业区,2007年以来引进过亿元项目60个、总投资453亿元,生态工业园、软件园、“生态谷”、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高端产业框架初步形成。综合利用城市水系、湖泊、湿地资源建设黄河水城,近三年已投入34亿元,实施了广利河综合治理、清风湖景区等建设,初步形成了水城景观。从时间上来说,开发建设的大框架早已全面拉开,东营占得了发展的先机。几年来,东营市按照高效生态要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等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起步,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比2006年提高9.8个百分点。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渔业、生态畜牧业两大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近50%。全面实施以“三网”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加快构筑五大生态系统,加强水气污染治理,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近三年,中心城建设投入34亿元,重点推进“三园一区一岸线”建设,初步形成了黄河水城景观,正在实施深度开发。重点加强机场、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初步构筑起了立体交通体系。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去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79.6亿美元,其中出口27.6亿美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3.2倍和1.5倍;四年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有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东营,利用外资质量显著改善;“走出去”迈出重要步伐,境外投资企业由2006年的16家增加到目前的58家。经济总量快速膨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速度和质量令人侧目。据统计,东营市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36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25位。多年努力而夯实的发展基础使东营人率先发展的信心无比坚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机遇是阶段性的,不是永在不变的。面对难得机遇,必须敢于打破常规,抢先跨越崛起。按照国家黄蓝两大《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东营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全力奋战 十二五 ,建设黄蓝经济区,实现经济翻一番,再造一个新东营”的奋斗目标,并根据两大战略叠加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优化提升战略布局,拉开“一带一核两极三城六区十园”的开发建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