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绿色奥运论文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3:47:34
热度:

绿色奥运论文【专家解说】:奥林匹克与绿色奥运发展论述奥林匹克与绿色奥运发展论述
--兼论北京“绿色奥运”建设顾世华 李希昆
(昆明理工大学 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摘要:

【专家解说】:奥林匹克与绿色奥运发展论述 奥林匹克与绿色奥运发展论述 --兼论北京“绿色奥运”建设 顾世华 李希昆 (昆明理工大学 法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奥林匹克运动凭借奥运会这个平台,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的环保事业做着自己的贡献。北京“绿色奥运”建设不单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环保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对北京的城市环境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绿色奥运”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对在公众参与层面上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构想,以此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奥林匹克 绿色奥运 建议 环境管理模式 构想 里约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用了一整篇共11章的篇幅专门讨论包括公众参与问题在内的环境民主问题,认为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团体的真正介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从以上两个议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社会,都对社会团体和组织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国际奥委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体育组织,在成功引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向前发展的同时,凭借着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利用奥运会这个广阔的平台,积极地为全世界的环境保护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让全世界人民眼前一亮,“绿色奥运”理念为人所知,世人感叹“绿色奥运”所带来的环境保护成果。中国北京成功申办08年夏季奥运会,为此北京奥申委及后来的北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郑重承诺将举办一届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理念的奥运会。但由于北京还是一个发展中城市,还处于粗放型经济模式,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加上我国环境法制尚不健全,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还很薄弱,“绿色奥运”对于北京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奥林匹克与绿色奥运的发展 众所周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以体育竞赛为核心的大型的体育文化活动,在国际奥委会的组织、推广下已经走完了百年历程,在始终奉行着“和平、友好、团结”的宗旨,倡导“世界大家庭、体育无国界”理念的同时,通过举办奥运会及其它方式的体育活动,向世界宣扬自己的思想,积极参加国际社会的活动。当环境问题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的时候,奥林匹克运动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男爵发起创办于1894年,这一时期正是工业革命以后,虽说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人类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各国相继出现了严重的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一些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也制定一系列单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但各国并没有形成像现在的整体环境观念、环境科学和全球性的环境资源危机,各种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的活动也缺乏紧密联系和组织协调,而顾拜旦男爵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也只是想以此促进人们友好共处和世界和平, 环保意识是在六十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开始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的时候。 2、进入七、八十年代,在环境法中称为“斯德哥尔摩时期”,此时,奥林匹克运动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了体育运动开展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1974年,国际奥委会就提出了环保方面的要求,但未形成完整的环保政策,奥运城市环保工作的开展便视其对环保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因为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基本上就没离开过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除去1968年的墨西哥城和2008年的北京),这些国家有意识也有能力在环保方面做些工作,虽说力度有限,但在当时已经难能可贵,他们在为后来的承办者作出表率的同时,也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例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提出了“健康环境中的健康比赛”的口号,要求各国奥委会在各自国家的奥林匹克公园种植灌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每个参加者都得到了一株加拿大的枫树苗,带回自己国家种植。1980年普来西德湖冬奥会组委会用临时建筑来减少对环境的改变,对永久性的设置则以长期使用的观点设计。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了减轻环境污染对比赛的影响,市政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将马拉松比赛安排在清晨污染较轻的时候;使用一些电动汽车作为比赛服务用车;为防止运动员缺氧,载着制氧设备的车边开边往路上吹;等等。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防止大气污染,减少染煤使用量;为改善水质,对汉江进行了长达8年的治理。 3、九十年代,被称为“可持续发展时期”,是区域性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资源问题大爆发的阶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布伦特兰报告》,即《我们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五个体现可持续发展新思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文件。这次大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同样十分巨大,会议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首次提出了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张。1994年在巴黎召开的百年奥运大会上,会议讨论的主题之一就是体育与环境,为此国际奥委会成立了体育与环境委员会。会议结束后,国际奥委会于1996年对《奥林匹克宪章》进行了修订,在第二则(国际奥委会作用)中加入了以下声明:“国际奥委会确保奥运会是在善待环境的情况下举办,并且鼓励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关注环境;国际奥委会将在各项赛事和活动中体现这种关注,并且教育奥林匹克领域的每个人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从此,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之一,同时也为奥运环保工作法制化奠定了基础。在奥运环保条款写进《奥林匹克宪章》之后,1999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指导下,国际奥委会制定并通过了《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它对全球体育界积极参加与捍卫和保护环境的行动作出了重要规划,让不同层次的体育团体在从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时以资参考。国际奥委会还在通过此议程的里约会议上发表了意义深远的“里约宣言”,要求把实施《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奥林匹克运动各成员之间紧密合作的基础。从此,“环境”继“体育”和“文化”之后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三大支柱之一,这也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完成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在这一时期举办的无论是夏奥会还是冬奥会,都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尤以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最为突出。1994年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办的冬奥会被称赞为奥运会历史上“最环保的一届盛会”,时任组委会环境负责官员奥斯蒙德·尤兰说:“我们努力想使本届冬奥会取得第三种成功:奥林匹克宪章里早就体育和文化,而现在我们想把环境加进去”。 可见,在99年国际奥委会把环境确立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之一以前,挪威人已经走在了前面。 4、21世纪可以被称作“绿色世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倡导以“绿色”为出发点,并以“绿色”为归宿。2000年悉尼奥运会首次提出“绿色奥运”理念,澳大利亚有关方面针对奥运会的筹办者和签约商,在整个奥运建设期间共出台了大约100个环境保护和土地维护方面的法令,为“绿色奥运”的实施提供了法制保障,他们的环保工作受到国际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本次奥运会也被称为奥运史上第一届绿色奥运会。04年雅典奥运会虽说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但在交通和绿化方面所做工作得到了肯定。距离08奥运还有两年的时间,全世界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北京。 二、北京“绿色奥运”建设 北京奥申委、北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承诺将举办一届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为理念的奥运会,所谓“绿色奥运”就是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办奥运会;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广泛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看北京“绿色奥运”建设。 1、北京奥组委选择在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面启动了“绿色奥运”行动。首先针对自身行为制定了《北京奥组委“绿色办公”指南》,从绿色管理、绿色行为、绿色行动三个方面对北京奥组委的办公、日常活动等作出了环保要求,包括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办公器材选用、报纸回收、无纸化办公、员工的环保行为等。为了加强和规范奥运工程的施工管理,先后制定了《奥运工程环保指南》、《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奥运改、扩建工程环保指南》及《奥运临建工程环保指南》,并以附则的形式加在了与承包商签订的承包合同当中。同样在与签约饭店的合同当中加入了《北京奥运会饭店服务环保指南》,提出了在综合管理、节约资源、防治污染、室内污染、室内及餐饮服务以及认定验收等环保方面的基本要求。北京奥申委根据国家标准化组织推行的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确立2008年奥运会环境管理体系,该体系于2005年9月29日正式通过了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它涵盖了北京奥组委绿色办公、赛事路线规划、场馆规划、合作伙伴选择、签约饭店选择、宣传报道及环境管理等七个方面的环境管理工作。 2、北京市政府为配合北京奥组委工作早就开始环境整治行动。自1998年以来,北京市开展大规模的环境污染防治行为,实施了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使用清洁汽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与对策》(1998-2002)的制定和实施,为后来的环保工作做了最后的铺垫,该计划包括引进天然气代替燃煤、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控制扬尘污染等打气污染防治对策,加强饮用水监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等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及控制工业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对策。出台了包括“北京市废气排放标准(试行)”、“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汽油车稳态加载污染物排放标准”、“车用汽油机排放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8项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性标准。申奥成功后,北京市公布了《奥运行动计划》,其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计划》为实现“绿色奥运”承诺制定了一系列污染防治措施。2004年,北京市开始对新上牌照的重型汽油车和摩托车实行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制定并实施了地方车用燃油油质标准,修订了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加大对工地扬尘污染、运输车辆遗洒、露天焚烧废弃物等违法行为的检查,对冶金、建材、电力行业等重点排污大户开展专项检查,颁布实施了《建材、冶金行业及其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制定了《2008年奥运绿色汽车计划》,目的是所有汽车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出租车达到最高排放指标,公交大客90%要用排放指标更低的CNG清洁燃料,在奥运场馆使用零排放电动车。为改善北京市的声环境,有效防治噪声污染,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发布并实施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维护施工秩序减少施工噪声扰民的通知》、《关于我市两侧新建建筑采用隔声窗的通知》、《关于防止机动车防盗报警器噪声扰民的通知》等规定。等等。 3、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还积极与环保人士、环保组织保持联系。申奥期间,北京奥申委邀请20多个民间环保组织同北京市政府一起制定了《奥运行动计划》。申奥成功后,奥组委继续聘任著名环保人士为环境顾问,参与奥组委规范性文件和工作计划的编制,为筹办绿色奥运出谋划策。同时,奥组委与在京的民间环保组织开展工作,交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组织开展网络答题活动,为广大关注“绿色奥运”的公众提供一次参与绿色奥运了解绿色奥运的机会;奥组委还积极参与支持学生环保社团活动和环保组织的宣传教育活动。此外,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大力推广应用高科技产品和绿色产品。 三、“绿色奥运”的法律的保障 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奥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奥组委细致的组织工作、政府的大力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及法律的保障,任何行动都要在法制的框架下完成,所以建立健全法制至关重要。 1、北京奥申委在申奥时向国际奥委会承诺将严格遵守《奥林匹克宪章》和《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法律文件和行动指南,建议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把“绿色奥运”标准作为申奥的评估标准;为确保奥运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设立“绿色奥运基金”;因为环境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工作,而奥运会举办地多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除了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和08年北京奥运会),应该考虑多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可以帮助举办国加快环境保护建设。 2、奥运会作为一项大型体育赛事,一切工作都围绕体育这个中心展开,那么首先要遵守的就是举办国的体育基本法。我国的体育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该法是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199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从该法颁布实施至今的十余年间,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十几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体育相关的体育产业逐年壮大,已经在我国第三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现行体育基本法内容明显滞后,已跟不上实际发展需要,尤其是北京获得08奥运举办权后,对与之相适应的基本法的需求更加迫切,所以有必要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增补绿色体育、科技体育、人文体育指导方针,为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法保障;明确现代体育的环保功能与任务,对体育活动中的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的要求。 3、由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尝试,体育领域的经济行为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资源的浪费日显严重,包括体育项目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日趋显著。(1)体育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在摩托车、汽车、摩托艇、飞机等机械的竞赛活动中,由机械排放的尾气会给周边环境造成空气污染;有些比赛观众集中且人员众多,致使比赛场馆空气质量下降;(2)对水环境的影响:游泳、划船、划水、摩托艇、帆船帆板等水上项目的开展,会直接或间接地污染水环境,有的会对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3)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飞机、摩托车、摩托艇等机械马达的轰鸣声和观众观看比赛时的呐喊声及高音喇叭声。瑞士就因为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而拒绝本项赛事入境。(4)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人工滑雪场、人工游泳池(馆)将浪费大量的水资源;(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登山活动的频繁,使雪山的雪线上升,过多的潜水活动,会对水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体育领域也应建立战略环评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由于奥运会不可能经常光顾,但环境保护工作还要继续下去,“绿色奥运”能够使北京的城市环保计划提前三年完成,足见它的作用,所以有必要按照“绿色奥运”模式构建一个环境管理模式,那就是以人文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绿色为宗旨、以政府为依托、以法律为保障的“绿色体育”运行模式,具体操作可以参照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旅游局合作推出的“绿色旅游”方式。 参考文献: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黄锡生 李希昆 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 国际环境法. 林灿铃 主编. 人民出版社 3. 环境资源法教程. 蔡守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生态环境法论. 周珂 主编. 法律出版社 5. 奥林匹克运动. 任海 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6. 体育\环境\健康. 翁锡全 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7. 网站: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