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的环境保护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3:03:46
热度:
城市化过程的环境保护【专家解说】: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环境保护政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两大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
【专家解说】: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环境保护政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两大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城市化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计划经济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这一阶段中国进入工业化的发展时期,但由于采取超前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劳动力吸纳能力低下的产业,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1949年中国城市化率仅为10.6%,1960年达到19.7%,此后出现了两次大的人口逆向移动,一次是60年代初的经济困难时期,从城市遣返2000多万职工;另一次是文革时期,3000多万城市青年和知识分子到农村落户。这个时期中国城市化率明显下滑,走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锅底型。到了1978年才恢复到17.9%。
第二阶段,即改革开放阶段,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这个时期,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持续快速发展。1978年-1998年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增长0.625个百分点,其中80年代平均每年增加0.7个百分点,90年代每年约为0.5个百分点。这一阶段城市化的进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效应。先是1978年以来农村体制改革使农村焕发了经济活力,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大大提高了城市消费品的供给能力,从而加大了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其后,1984年开始的城市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数量增长迅速。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及建筑业的成长,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和非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乡镇企业的壮大,外资的大量进入,房地产开发业的兴起,均是城市化提速的积极推动因素。
到1998年,中国拥有城市668个,城市人口达到3.7亿人,城市化率达到30.4%。根据各国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在30-70%左右的区间,是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据此可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国土面积仅为0.22%,却集聚着全国30%的人口,集中着全国骨干工业设施、现代公共服务设施和重要社会、文化设施,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70%以上,其中第二产业占70%以上,第三产业占85%以上。可见,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
(二)
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给中国的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伴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一些城市陷入了交通堵塞、住房短缺、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等困境,这些“城市病”虽不是中国所独有,但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发展过程中却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说是附在中国城市肌体上的“病灶”和“毒瘤”,严重制约着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
中国城市的环境“病灶”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
一是空气污染。中国除少数沿海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在中国开展环境统计的333座城市中,仅有118座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的35.4%;有101座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30.3%;有114座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34.2%。1999年,据对97座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TSP浓度大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占60.8%,二氧化硫浓度大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32%,氮氧化物浓度大于二级标准的占33%。特别是北方城市的TSP浓度,1999年年均浓度达到339微克/立方米,远远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值(200微克/立方米)。
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强的区域特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污染强度明显高于农村,其中以特大型和大型城市表现最为突出。同等规模城市的空气质量又因工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以及所处地区气候特征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大城市重于小城市,中西部重于东部,部分沿海城市的空气质量保持了较好的水平。
中国目前的空气污染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空气污染物主要以TSP、二氧化硫为主,氮氧化物因近几年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在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中的污染分担率迅速攀升,在个别城市的一定时期已经上升为首要污染物。
二是水污染。中国城市河段的水质污染普遍严重,据1998年对176条城市河段监测表明,52%的河段污染严重,其中16%的河段为V类水质,有36%的河段超过V类水质。城市河流的污染程度表现为北方重于南方,工业较发达的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明显加重,污染型缺水的城市数目不断上升。城市河段的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氨氮、挥发酚、石油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随着中国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和污染负荷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染负荷却呈上升之势,已和工业废水污染平分秋色,在有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中,生活污水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而中国目前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平还不高,全国仅为31.9%,因而导致城市河段的污染程度加重。近年来,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愈发突出,农药、化肥的低效使用,导致氮、磷大量流失于湖泊和土壤,使得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
三是生活垃圾污染。近年来,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1979年以来,每年以9%的速度递增。1999年全国城市垃圾产生总量为1.4亿吨,其中垃圾清运量为1.14亿吨,处理率为61.8%。大中城市人均日产生垃圾量约为1公斤,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大体相当。
中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几百座城市处于垃圾围城的尴尬境地。就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而言,填埋占80%,堆肥占19%,焚烧仅占1%。但由于城市垃圾实际处理率较低,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还不到10%。随意堆放的垃圾,对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已构成严重的威胁。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环境挑战,就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这无疑是挡在中国城市走向现代化道路上的“三座大山”。无论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还是近年来新兴的工业化城市,都把清除“三座大山”,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化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城市化进程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应对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是摆在中国城市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自80年代以来,国家就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以贯彻。90年代以后,中国又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基本发展战略,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以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迄今为止,中国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6部环境法律,以及《森林法》、《草原法》等13部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法律,初步形成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
中国在控制城市环境污染方面,主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有:
1、科学规划,功能分区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规划合理,整治城市环境往往就能够事半功倍;否则,规划不当,就有可能事倍功半。过去,中国城市建设对规划重视不够,布局较为混乱,表现在城市建筑密度过大,基础设施不完备,各区域功能不明晰,工业企业与商业区、居民区混杂一处,给城市环境整治带来了许多困难。近年来,中国在新建城市和老城市改造中,强调城市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城市各个区域按照环境功能要求进行区划,制定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标”。对新建的工业企业,则要求集中于工业园区,对其所排放的污染物尽可能做到集中处理;对建于市区的老企业,则要求限期搬迁,远离商业区和居民区,减少污染危害。同时,在城市上风向、水源地、旅游风景区和环境脆弱地带,严禁开工兴建工业项目,从源头上把住污染。在制定城市规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区域和流域的开发规划,按照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工业企业。
2、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烟污染
调整城市能源结构,用清洁燃料如用天然气、液化气、焦炉气和煤层气替代直接燃煤,扩大用电范围,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中国一些城市积极引进天然气,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减少小型燃煤锅炉的数量,使城市燃料结构得到了优化。1997年中国用气人口达到1.47亿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12.2%,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创造了条件。目前,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将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区划为无煤区,用天然气、热力、电、轻质油等清洁能源,满足用户对能源的需求,减少燃煤造成的污染。
“十五”期间,中国将继续改善能源结构,严格控制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努力解决能源生产和消费引起的污染问题。主要措施:一是制定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经济、技术政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提高城市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强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国家已启动了“清洁能源行动”计划,选定15个示范城市,以净化空气为主要目标,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和相应产业的发展,尽快降低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力争在3-5年内使示范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二是划定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的区域,对销售、使用、转运、存放高污染燃料进行管制。三是加强煤炭品质管理,鼓励和支持使用低硫份、低灰份的优质煤炭,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的生产,关停高硫煤矿。加强洁净煤技术、电厂燃煤脱硫技术研究,防治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四是在西部开发中,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实施“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
3、提高环境标准,控制汽车污染
中国大中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越来严重,仅以氮氧化物来说,近年来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都呈增长趋势,机动车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中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防治机动车污染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从机动车制造、在用车使用和维修、燃油质量、监督检查等几个环节,分别作出了规定。对新机动车船,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对在用机动车,规定“在用机动车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对燃油质量也作出了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停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汽油。”
“十五”期间,中国在汽车尾气污染控制和改善城市交通方面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机动车污染防治制度,包括新定型车环保核准制度。非经国家环保部门依据国家环保标准审核的车型,不得投入生产;建立生产企业新车生产排放数据申报制度、机动车排放数据检测制度,禁止超标车出厂、销售;在用车年度排放维修、检测制度,所有在用车必须经过省级环保部门
委托的持有公安部门认可资质的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准上路行驶,交通部门对机动车排放维修单位进行资质认可。二是全面实施新的环保标准,提高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目前,针对轻型汽车、柴油车,有关部门已经陆续发布了相当于欧洲1、2号标准的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正在修订摩托车和重型汽油车的排放标准,并计划用1-2年时间在全国实施欧洲1号标准,到2005年在全国实施欧洲2号标准。中国已于2000年7月1日完全淘汰了车用含铅汽油,所有轿车厂已经具备生产相当于欧洲1号标准的轿车的能力,有的轿车可以达到欧洲2号标准;有关部门已经决定,在47个环保重点城市停止化油器轿车销售、上牌照,新上牌照车辆必须是电喷车并安装三元催化转化装置,符合欧洲1号标准,其它类的化油器车辆也将逐步淘汰。欧洲1号标准的实施,使中国汽车环保水平与欧洲的差距,由原来的20多年缩短为10年左右。三是对低排放轿车实施减征消费税政策。国家已准备对低排放轿车实施减征消费税政策(减30%消费税)。四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城市道路状况。特大型城市将兴建轻轨、地铁等交通设施,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能力,同时本着“公交优先”的原则,在城市道路中开辟公交专线,使居民出行更为快捷、方便,也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以减缓私人汽车的增长势头。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污能力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规模扩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在不断增加,业已成为城市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加快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置厂,完善城市污水和垃圾的收集系统,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中国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政府实行了发行国债、兴建公共工程以带动内需的经济政策,新增国债2000亿元,一年就拿出456亿元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投资规模相当于过去5年的投资总和。这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环境建设,使城市污水处理率由1995年的19.6%提高到目前的31.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43.7%提高到61.8%。目前,中国许多城市开征了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置费,运用经济杠杆促进城市的环境建设,同时,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政府加大投入外,也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参与运营。
5、实行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为了保障公众对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加大公众的监督力度,近年来,中国大中城市相继实行了环境信息公开化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将环境质量信息公之于众,并把它作为政府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中国公开的环境信息主要有:国家环境状况公报,各省市、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主要流域的水质旬报等。特别是公开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公众对生活的环境质量有了进一步认识,也相应提高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大力支持政府采取改善环境的措施。如北京市政府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实施了以气代煤、城市绿化、汽车尾气净化等多项措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在短短几年内,就改造了4万多台炉灶和6700多台锅炉,推广了300万平方米的电采暖和1亿平方米的集中供热,大大减少了城市用煤量,同时,还对30万辆汽车进行了改造,安装了尾气净化装置或更新了清洁燃料,使城市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实践证明,实行城市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仅改善了政府形象,保障了公众对环境状况的知情权,而且还有力推动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可以说,这项制度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环境管理制度走向成熟。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两大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城市化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计划经济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这一阶段中国进入工业化的发展时期,但由于采取超前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劳动力吸纳能力低下的产业,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1949年中国城市化率仅为10.6%,1960年达到19.7%,此后出现了两次大的人口逆向移动,一次是60年代初的经济困难时期,从城市遣返2000多万职工;另一次是文革时期,3000多万城市青年和知识分子到农村落户。这个时期中国城市化率明显下滑,走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锅底型。到了1978年才恢复到17.9%。
第二阶段,即改革开放阶段,从1978年开始到现在。这个时期,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持续快速发展。1978年-1998年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增长0.625个百分点,其中80年代平均每年增加0.7个百分点,90年代每年约为0.5个百分点。这一阶段城市化的进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效应。先是1978年以来农村体制改革使农村焕发了经济活力,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大大提高了城市消费品的供给能力,从而加大了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其后,1984年开始的城市体制改革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数量增长迅速。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及建筑业的成长,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和非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乡镇企业的壮大,外资的大量进入,房地产开发业的兴起,均是城市化提速的积极推动因素。
到1998年,中国拥有城市668个,城市人口达到3.7亿人,城市化率达到30.4%。根据各国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在30-70%左右的区间,是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据此可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国土面积仅为0.22%,却集聚着全国30%的人口,集中着全国骨干工业设施、现代公共服务设施和重要社会、文化设施,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70%以上,其中第二产业占70%以上,第三产业占85%以上。可见,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
(二)
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给中国的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伴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一些城市陷入了交通堵塞、住房短缺、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等困境,这些“城市病”虽不是中国所独有,但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发展过程中却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说是附在中国城市肌体上的“病灶”和“毒瘤”,严重制约着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
中国城市的环境“病灶”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
一是空气污染。中国除少数沿海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在中国开展环境统计的333座城市中,仅有118座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的35.4%;有101座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30.3%;有114座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占统计城市数的34.2%。1999年,据对97座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TSP浓度大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占60.8%,二氧化硫浓度大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32%,氮氧化物浓度大于二级标准的占33%。特别是北方城市的TSP浓度,1999年年均浓度达到339微克/立方米,远远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值(200微克/立方米)。
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强的区域特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污染强度明显高于农村,其中以特大型和大型城市表现最为突出。同等规模城市的空气质量又因工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以及所处地区气候特征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大城市重于小城市,中西部重于东部,部分沿海城市的空气质量保持了较好的水平。
中国目前的空气污染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空气污染物主要以TSP、二氧化硫为主,氮氧化物因近几年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在一些大中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中的污染分担率迅速攀升,在个别城市的一定时期已经上升为首要污染物。
二是水污染。中国城市河段的水质污染普遍严重,据1998年对176条城市河段监测表明,52%的河段污染严重,其中16%的河段为V类水质,有36%的河段超过V类水质。城市河流的污染程度表现为北方重于南方,工业较发达的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明显加重,污染型缺水的城市数目不断上升。城市河段的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氨氮、挥发酚、石油的污染也十分严重。
随着中国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和污染负荷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染负荷却呈上升之势,已和工业废水污染平分秋色,在有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中,生活污水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而中国目前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平还不高,全国仅为31.9%,因而导致城市河段的污染程度加重。近年来,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愈发突出,农药、化肥的低效使用,导致氮、磷大量流失于湖泊和土壤,使得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
三是生活垃圾污染。近年来,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1979年以来,每年以9%的速度递增。1999年全国城市垃圾产生总量为1.4亿吨,其中垃圾清运量为1.14亿吨,处理率为61.8%。大中城市人均日产生垃圾量约为1公斤,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大体相当。
中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几百座城市处于垃圾围城的尴尬境地。就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而言,填埋占80%,堆肥占19%,焚烧仅占1%。但由于城市垃圾实际处理率较低,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还不到10%。随意堆放的垃圾,对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已构成严重的威胁。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环境挑战,就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这无疑是挡在中国城市走向现代化道路上的“三座大山”。无论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还是近年来新兴的工业化城市,都把清除“三座大山”,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化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城市化进程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应对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是摆在中国城市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自80年代以来,国家就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以贯彻。90年代以后,中国又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基本发展战略,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以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迄今为止,中国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6部环境法律,以及《森林法》、《草原法》等13部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法律,初步形成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
中国在控制城市环境污染方面,主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有:
1、科学规划,功能分区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规划合理,整治城市环境往往就能够事半功倍;否则,规划不当,就有可能事倍功半。过去,中国城市建设对规划重视不够,布局较为混乱,表现在城市建筑密度过大,基础设施不完备,各区域功能不明晰,工业企业与商业区、居民区混杂一处,给城市环境整治带来了许多困难。近年来,中国在新建城市和老城市改造中,强调城市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城市各个区域按照环境功能要求进行区划,制定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标”。对新建的工业企业,则要求集中于工业园区,对其所排放的污染物尽可能做到集中处理;对建于市区的老企业,则要求限期搬迁,远离商业区和居民区,减少污染危害。同时,在城市上风向、水源地、旅游风景区和环境脆弱地带,严禁开工兴建工业项目,从源头上把住污染。在制定城市规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区域和流域的开发规划,按照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工业企业。
2、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烟污染
调整城市能源结构,用清洁燃料如用天然气、液化气、焦炉气和煤层气替代直接燃煤,扩大用电范围,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中国一些城市积极引进天然气,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减少小型燃煤锅炉的数量,使城市燃料结构得到了优化。1997年中国用气人口达到1.47亿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12.2%,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创造了条件。目前,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将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区划为无煤区,用天然气、热力、电、轻质油等清洁能源,满足用户对能源的需求,减少燃煤造成的污染。
“十五”期间,中国将继续改善能源结构,严格控制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努力解决能源生产和消费引起的污染问题。主要措施:一是制定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经济、技术政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提高城市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强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国家已启动了“清洁能源行动”计划,选定15个示范城市,以净化空气为主要目标,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和相应产业的发展,尽快降低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力争在3-5年内使示范城市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二是划定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的区域,对销售、使用、转运、存放高污染燃料进行管制。三是加强煤炭品质管理,鼓励和支持使用低硫份、低灰份的优质煤炭,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的生产,关停高硫煤矿。加强洁净煤技术、电厂燃煤脱硫技术研究,防治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四是在西部开发中,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实施“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
3、提高环境标准,控制汽车污染
中国大中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越来严重,仅以氮氧化物来说,近年来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都呈增长趋势,机动车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中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防治机动车污染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从机动车制造、在用车使用和维修、燃油质量、监督检查等几个环节,分别作出了规定。对新机动车船,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对在用机动车,规定“在用机动车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对燃油质量也作出了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停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汽油。”
“十五”期间,中国在汽车尾气污染控制和改善城市交通方面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机动车污染防治制度,包括新定型车环保核准制度。非经国家环保部门依据国家环保标准审核的车型,不得投入生产;建立生产企业新车生产排放数据申报制度、机动车排放数据检测制度,禁止超标车出厂、销售;在用车年度排放维修、检测制度,所有在用车必须经过省级环保部门
委托的持有公安部门认可资质的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准上路行驶,交通部门对机动车排放维修单位进行资质认可。二是全面实施新的环保标准,提高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目前,针对轻型汽车、柴油车,有关部门已经陆续发布了相当于欧洲1、2号标准的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正在修订摩托车和重型汽油车的排放标准,并计划用1-2年时间在全国实施欧洲1号标准,到2005年在全国实施欧洲2号标准。中国已于2000年7月1日完全淘汰了车用含铅汽油,所有轿车厂已经具备生产相当于欧洲1号标准的轿车的能力,有的轿车可以达到欧洲2号标准;有关部门已经决定,在47个环保重点城市停止化油器轿车销售、上牌照,新上牌照车辆必须是电喷车并安装三元催化转化装置,符合欧洲1号标准,其它类的化油器车辆也将逐步淘汰。欧洲1号标准的实施,使中国汽车环保水平与欧洲的差距,由原来的20多年缩短为10年左右。三是对低排放轿车实施减征消费税政策。国家已准备对低排放轿车实施减征消费税政策(减30%消费税)。四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城市道路状况。特大型城市将兴建轻轨、地铁等交通设施,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能力,同时本着“公交优先”的原则,在城市道路中开辟公交专线,使居民出行更为快捷、方便,也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以减缓私人汽车的增长势头。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污能力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规模扩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在不断增加,业已成为城市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加快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置厂,完善城市污水和垃圾的收集系统,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中国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政府实行了发行国债、兴建公共工程以带动内需的经济政策,新增国债2000亿元,一年就拿出456亿元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投资规模相当于过去5年的投资总和。这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环境建设,使城市污水处理率由1995年的19.6%提高到目前的31.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43.7%提高到61.8%。目前,中国许多城市开征了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置费,运用经济杠杆促进城市的环境建设,同时,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政府加大投入外,也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参与运营。
5、实行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为了保障公众对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加大公众的监督力度,近年来,中国大中城市相继实行了环境信息公开化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将环境质量信息公之于众,并把它作为政府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中国公开的环境信息主要有:国家环境状况公报,各省市、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主要流域的水质旬报等。特别是公开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公众对生活的环境质量有了进一步认识,也相应提高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大力支持政府采取改善环境的措施。如北京市政府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实施了以气代煤、城市绿化、汽车尾气净化等多项措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在短短几年内,就改造了4万多台炉灶和6700多台锅炉,推广了300万平方米的电采暖和1亿平方米的集中供热,大大减少了城市用煤量,同时,还对30万辆汽车进行了改造,安装了尾气净化装置或更新了清洁燃料,使城市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实践证明,实行城市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仅改善了政府形象,保障了公众对环境状况的知情权,而且还有力推动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可以说,这项制度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环境管理制度走向成熟。
上一篇:容声和欧普两牌子的浴霸哪个好
-
在一般情况下,在利用水能,风能的过程中,我们利用的是?2024-08-17
-
从电厂经过电网输送给用电者的输电过程哪位能给我简单讲一下啊?2024-08-17
-
在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过程中,叶片展向各个截面的翼型的相对厚度都是变化的,请问相对厚度是如何确定的2024-08-17
-
在管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事项2024-08-17
-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特点2024-08-17
-
液化石油气钢瓶生产过程中热处理操作工没按工艺评定做怎么办?2024-08-17
-
铜冶炼过程中煤和焦炭是否作为还原剂2024-08-17
-
完全燃烧100g的焦炭放出的热量有百分之60被水吸收,能使10kg的水温度从10度升高到多少? 要过程2024-08-17
-
要生产一种容积为50升的圆柱形热水器,使它的高等于底面直径的二倍。。。。。。。。。。。要过程完整的·2024-08-17
-
当一物体从地球移动到月球,在这过程中势能的变化是如何的2024-08-17
-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我国在发展核电事业过程中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2024-08-17
-
在炼铁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焦炭和氧化铁的反应呢?焦炭也有还原性啊2024-08-17
-
工业上把重晶石与焦炭高温加热过程中会产生那些物质?2024-08-17
-
如何制作小型风力发电机,过程要完整2024-08-17
-
下列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地球人造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B.跳水运动员将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