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煤矿的资料,要河南省的。谁有贡献出来,非常感谢有空请你吃饭。QQ1342199021.谢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0:20:17
热度: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煤矿的资料,要河南省的。谁有贡献出来,非常感谢有空请你吃饭。QQ1342199021.谢【专家解说】:  在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渑池县城西南5公里,坐落

【专家解说】:  在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渑池县城西南5公里,坐落着一对现代化矿井,它不仅以其高标准、高品位的质量标准化工作享誉中原,而且以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被煤炭行业所称道,这就是被全国政协常委、煤炭部原部长胡富国誉为“中原煤矿一枝花”的义煤集团杨村煤矿。该矿自1975年建成投产以来,全矿上下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累计生产原煤3828.85万吨,实现利润5.22亿元,创造了31年平均产量比原设计能力“翻番”的奇迹,谱写了中原煤炭发展史上一曲“艰苦创业谋发展,搏击煤海作奉献”的辉煌篇章。杨村煤矿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矿井、全国安全思想宣传教育优秀企业、全国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煤系统管理创新最佳企业、全煤系统现场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煤矿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特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并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煤炭系统文明煤矿等。   创伟业 杨村儿女酬壮志   杨村煤矿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义煤集团公司前身--义马矿务局自行设计、自力更生建设的一对矿井,可采储量7315.4万吨,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所产“亚光”牌长焰煤属河南省优质免检产品,含硫量低、产气率高、发热量为22.6-26.46MJ/kg,适用于发电、动力及其他工业用煤。   建矿之初,这里曾是荒山野岭,野狼出没、闭塞落后,老一辈建设者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响亮提出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他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搭起了帐篷,支起了炉灶、竖起了井架,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最终实现了建井工期最短、投资最少、达产最快的历史突破。在以后的生产中,杨村煤矿逐步改造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生产能力,1981年,生产原煤100.01万吨,跻身于国有大型矿井的行列,并成为义马矿务局主力矿井之一。1986年,生产原煤127.59万吨,生产能力实现了“翻番”。   20世纪90年代末,煤炭市场形势严峻,煤炭企业举步维艰,杨村煤矿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克服了市场形势和生产中的重重困难,产量始终保持在150万吨以上,确保了集团公司和矿经济形势的稳定。   随着市场的好转,集团公司相继提出了“创千万、保千万、超千万、翻两番和创百亿”的奋斗目标,该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改革发展为主线,以创建卓越企业为目标,以打造和谐矿区为宗旨,发扬“从严、求实、进取、创新”的企业精神,不断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推行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矿井发展步入快车道,连续5年刷新原煤生产纪录,原煤产量、外运、安全、职工人均收入等16项经济指标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抓机遇 搏击煤海扬风帆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进入2006年,敢于创新的杨村人紧紧围绕全年奋斗目标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坚持科技兴矿、保持生产规模、以四化促改革、以制度强管理、以创新求发展”的战略思路,狠抓质量标准化和科技创新,促进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攀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杨村煤矿把技术改造和推广新技术应用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制约该矿原煤生产的“瓶颈”是主井提升。2006年初,该矿首先改造了主井提升系统,实现微电脑自动化控制,使提升能力达到每小时355.6吨,解决了制约生产的难题。矿井压力大,杨村煤矿就对支护工艺进行改革,推行大断面支护技术,变2.6米梁、2.6米腿支护为4米梁、2.8米腿支护,不仅提高了支护强度,而且扩大了断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杨村煤矿还对调度室监控指挥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安全调度、科学调度。一系列技术改造和新工艺的应用,奠定了杨村煤矿原煤生产实现跨越的基础。   安全是煤矿“天”字号工程。杨村煤矿人提出要把矿井打造成一个“橡皮房子”,确保矿工安全。他们不断巩固质量标准化所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对质量标准化的认识,该矿开展了以“每日一道题、每周一堂课、每月一考试”为内容的“三个一”工程,在全矿范围内唱响了“讲质量、干质量、抓质量,争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主旋律。质量办每天都要到工作面验收工程质量,对不合格工程坚持推倒重来,确保工程质量动态达标。综采队是生产主力队,针对工作面压力大、片帮、冒顶严重等现象,其采取了超前支护、打锚杆、跺底等措施,保证工作面三直两平两畅通;在设备检修上,狠抓内在质量,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提高了设备的开机率,实现了稳产高产。此外,该矿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不断创新思路,实施了精细质量标准化管理,对矿井设备全部进行编码,为查找处理隐患提供了便捷。并加大安全资金的投入,对大巷重新进行了粉刷,对各种机电设备、峒室警示牌、安全宣传排板重新安装配置,大巷、峒室、工作面统一安装电棒,立井底建了刷鞋池,安装了洗鞋机,铺设了塑料地毯,各绞车坡安装了人性化的语音报警装置,实现了矿井的亮化、净化、美化、声化,达到了“职工井下行走不打灯,客人参观升井不洗澡”的新模式。2006年,杨村煤矿在集团公司质量标准化季度评比中四次名列第一,并荣获省质量标准化特级矿井荣誉称号。   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执行力是实现再创新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杨村煤矿按照准军事化管理要求,规范职工的言行举止,培养职工的良好工作生活习惯。要求职工行走两人成伍、三人成行,入井、升井都自觉排队,不准在公共场合吸烟、吐痰,领导、客人到井下检查参观,跟值班人员必须敬礼报告等,这些行为规范不仅树立了杨村矿职工的崭新形象,而且潜移默化到生产实践中,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矿井最大的不安隐患就是火和瓦斯,为把火和瓦斯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该矿给每一工作面配备了瓦斯监测仪,实行人和仪器的共同监控。购置了制氮机,采用老塘注氮和复合凝胶MCA灭火新工艺,实现了惰化防火,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杨村煤矿坚持生产与管理并重的企业管理思路,突出抓好经济运行质量。在去年年初的职代会上,该矿还下发了56个考核办法,对区队生产任务、煤质管理、材料消耗等方面严格考核,机关科室各方面工作也进行量化考核并与工资挂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个矿还积极推行企业内部市场化价格运行机制,制定了采、掘、机、运、通及地面后勤系统内部市场价格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体系,对区队全部实行内部市场化运作,使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铸矿魂 凝心聚力促发展   近年来,杨村矿党委坚持“围绕中心,强化核心”的思想,全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企业发展护航。   为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杨村矿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2006年的党委工作会上出台了《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政领导工作沟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规则》和《党委班子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全矿干部中继续深入开展“党政好班子,正职好搭档,副职好助手”活动,全矿党员干部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讲政治、讲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同唱一台戏、共拉一辆车。   矿党委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建设,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认真抓好党员干部各种政治理论培训和“四好三争”创建工作,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性。为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杨村矿继续深化“职工素质年”活动,在全矿干部职工中开展“七学”、“十个一”活动和干部学管理、工人学技术、家属学文化活动,“七学”即学政治、学理论、学经营、学管理、学技术、学法律;“十个一”即读一本好书、看一份好报、看一个电视教育栏目、学一门法律、写一篇调研文章、主讲一次党课、与一名困难职工结对子、为企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掌握一项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帮扶一名文化低的求知职工。“七学”、“十个一”和干部学管理、工人学技术、家属学文化活动的普遍开展,使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逐步提高。同时,该矿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塑活动,对30年来发展形成的文化积淀进行整合,形成了独具杨村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指导杨村矿各项工作的有效手段。矿党委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配合中心工作强化宣传,结合“八荣八耻”学习,在职工中开展大讨论,把全矿职工思想凝聚到“我为杨村添光彩、我为百亿作贡献”上来。干部职工豪情满怀,煤海中奋力拚搏。女工家属、退休老干部到井下给一线职工送苹果、糖果,不断给职工鼓劲加油,全矿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了齐心协力齐奋战的喜人场面。   如今,杨村煤矿安全形势平稳,发展势头强劲,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开展,四化管理整体推进,矿区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目前,全矿干部职工正以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集团公司领导要求,以“建设示范矿井,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科学组织稳产量,严格制度保安全,精细管理塑文化,改造环境树形象,提高素质促和谐,创新理念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杨村煤矿持续发展的大局,努力构建“持续杨村、创新杨村、文化杨村、平安杨村、和谐杨村、数字杨村”,推动全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创五优矿井,为打造园林式矿区、旅游式矿井,为努力争创全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和示范矿井而不懈奋斗。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四化管理促发展,文化建塑满园春。”2006年,是义煤集团杨村煤矿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该矿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推行以“管理精细化、质量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机制市场化”为内容的四化管理,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跃升至一个新台阶,促进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原煤产量、经济效益、人均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这一辉煌的成绩是企业文化建塑的成果,杨村煤矿用实践证明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近几年杨村矿用企业文化建塑的成就诠释着“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中,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必须建塑自己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引领和规范各项工作。三流的企业靠经验,二流的企业靠制度,一流的企业靠文化。杨村矿领导班子深知,要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杨村煤矿这支煤海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绚丽。   杨村煤矿投产30年来,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在企业文化建塑中,他们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归纳提炼,确定了既催人奋进,又有时代气息,更具杨村煤矿特色的企业文化,铸就了杨村煤矿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为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杨村矿精心提炼了“敬业奉献发展杨村”的核心理念,“军队一样严明、家庭一样和谐、学校一样育人”的共同愿景等企业理念,编制了“企业文化手册”5000多册,发放给区队、班组和职工家属,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在矿区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该矿还通过举办企业文化知识竞赛、理念朗诵、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职工进行强化教育和引导,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使企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加强,企业的魅力和形象得以充分展示。全矿职工家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呈现出“四千员工同心干,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喜人局面。   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杨村煤矿把“管理精细化、质量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机制市场化”为内容的四化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全矿推行了以   员工6S行为规范为基准,以4E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四卡闭环考核、“四工”并存为手段,以“一卡、一站、一栏、二板”为载体的精细标准化管理模式,使各项工作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对井下巷道、轨道、皮带、风门、管线设备等设施进行编码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严细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   质量标准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杨村煤矿在严格执行《河南省国有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的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了提升,达到了“井下环境平安化、电缆吊挂规范化、临时铺轨地铁化、设备设施明净化、管子架设艺术化、质量标准数字化、制度管理精细化、生产调度科学化”,实现了矿井的亮化、美化、净化、声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提升,有力促进了安全生产,为杨村矿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员工的行为规范和执行力是企业文化的重点。为打造员工完美的执行力,杨村煤矿对全矿干部职工的行为、语言进行统一标准规范,井上统一西服、衬衣、领带、胸牌;井下统一工装、统一行为标准。员工上下井由跟班队长带队、两人成伍、三人成行,跟值班人员遇到上级领导,要敬礼汇报工作。通过推行员工行为规范,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工作严细、作风严谨的职工队伍,员工的执行力显著增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树立了崭新的企业形象和员工精神风貌。   机制市场化是杨村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该矿在全集团公司率先研究制定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及地面后勤系统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价格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大力倡导节约之风,坚持合理投入,鼓励回收复用,努力降低成本、机制市场化的导入,不仅使该矿减少了不必要的投入,降低了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无谓消耗,而且把职工个人利益与本单位的经营效益密切联系在一起。职工在实现个人岗位价值的同时,学会了算大账、算细账、算精账,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持续发展是杨村煤矿在企业文化建塑中确立的战略目标。该矿在这一战略目标引领下,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06年年初,对主井提升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微电脑控制,提升能力达到355.6吨/小时,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为解决矿井压力大的问题,该矿对支护工艺进行了改革,推行大断面复合支护技术,放顶煤工作面的上下巷全部采用锚网、索+工字钢复合支护,断面由8.1平方米扩大为14.1平方米,既加强了支护强度,又利于安装、拆除,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把D11、D13强力皮带电控改为变频软启动,减少了电气机械冲击,延长了电控机械的使用寿命。在防灭火方面,该矿购置了制氮机,采用老塘注氮和复合凝胶MCA灭火新工艺,实现了惰化防火。同时,杨村煤矿严格按照“煤安”标准,对主井罐笼实施电梯式改造、罐笼内部进行了美化、亮化,员工乘罐更加安全、舒适。这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新工艺的应用,奠定了企业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