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0:15:49
热度:

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专家解说】: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1)半球位置:

【专家解说】: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西北隔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3)纬度位置: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分别从南部、中部和北部穿过,地跨寒、温、热三带。 (4)亚洲地理分区: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六个分区。其中东亚包括中国、蒙古、日本、朝鲜和韩国。 2.地形和河流。 (1)亚洲地势地形特点: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沿海多平原。 (2)亚洲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3.复杂的气候: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地广人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亚洲共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2.亚洲的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称“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 3.经济差异。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大,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1.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 (1)由北到海道、本周、四国、九州四大道、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3)纬度位置:23°N ~ 46°N 2.自然环境特点。 (1)多山地,平原面积狭小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 (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4)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3.发达的加工贸易行经济。 (1)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地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 (2)工业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3)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4.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 第二节 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共11个国家。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路线。 2.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1)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分布于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匀;分布于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北部。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地形特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河流上游口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河岸两侧形成冲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人口稠密,成为重要农业区)。 4.人口密稠,华人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第三节 印度 1. 世界文明古国。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属低纬度、临印度洋的半岛国家 (2)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2.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印度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10亿。 (2)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压力。 3. 气候与农业。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6~9月。 (2)印度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3)印度的“绿色革命”使粮食自给有余。 (4)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棉花、黄麻。 4. 印度的工业。 (1)印度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棉麻纺织工业。 (2)工业分布和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工业布局靠近原料产地。 (3)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薪技术产业有一定的成就。 5.首都和主要城市:新德里和孟买、加尔各答。 第四节 俄罗斯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范围和地理位置:地跨亚、欧两大洲,位于欧洲都不和亚洲北部,处于中高纬度。 (2)地形:大部分地区比较平坦 (3)气候:各地差异较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差异较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差异较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 (4)河流域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水力丰富,航运价值高;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的湖泊。 2.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 (2)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 (3)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发达的交通。 (1)欧洲部分铁路网明显稠密,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 (2)第一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 (3)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铁路、管道、海洋运输都很发达。 4.首都和主要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1.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2.长期的热点地区。 (1)焦点之一: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洲、欧洲、非洲,“五海”指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黑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2)焦点之二: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3)焦点之三:匮乏的水资源。中东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沙漠广布,水资源缺乏。 (4)焦点之四:宗教纷争和文化差异。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几种的地区。 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欧洲西部是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地区之一,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3.传统的畜牧业。 (1)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重视畜牧业。 (2)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蓄大国,火腿、香肠、乳酪是主要的出口产品。 (3)畜牧业发达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形平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草场广布。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概况。 (1)范围: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气候: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有“热带大陆”之称。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3)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4)人口与人种:本区有6个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2.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形成的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最根本原因) (2)弊端:制约了本区经济的发展。 (3)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民族工业和旅游业等。 3. 人口、粮食、环境。 (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长期以来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地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缺粮成为本区各国普通遇到的问题。 (2)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独占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地形:东部是大部分水岭,西部是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 3.人口和城市: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首都为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4.古老生物繁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动物如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 5.“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还是重要的小麦和牛肉出口国。 6.“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主要矿产有煤、铁、铝土矿,是世界上铝土矿最多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占有很大比重。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移民国家。 (1)人口已超过3亿人(2006年)。 种族构成 白种人:占总人口84% 黑种人:占总人口13% 其他:占总人口3% 2.优越的自然条件。 (1)领土构成: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夏威夷、阿拉斯加州)。 (2) 位置 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相对位置: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 (3) 地形 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大平原(面积占国土一半)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4)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 3.农业地区专业化。 (1)主要农业带:乳蓄带、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小麦区、混合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 (2)影响农业带的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城市人口等、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 (2)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节 巴西 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居民构成。 白种人 黑白混血种人 黑种人 印第安人 占一半多 约占40% 占6% 不到1% (3)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玛雅文明、足球、桑巴舞、狂欢节。 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矿产丰富: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2)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 (3)农产品众多: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 (4)水能资源丰富: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伊泰普水电站。 3.热带雨林的危机。 (1)壮阔的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60%在巴西境内。 (3)热带雨林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5)解决措施:1992年联合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 4.城市化问题。 (1)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会带来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3)解决措施:迁都,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及加强城市管理。 (4)主要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比较表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位置、范围 指南纬66.5°(南极圈)以南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指北纬66.5°(北极圈)以北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候环境 严寒、干燥、大风;有“白色沙漠”和“凤库”之称;暖季时间: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平均冰层厚度2000多米,被称为“冰雪高原” 气候不如南极洲冷,但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C ~ -40°C之间,8月份的平均气温-8°C;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资源环境 矿产、固体淡水、冰川、海洋、生物、气象等资源丰富 主要以矿产资源为主 科学考察 已建立140多个科学考察站;我国的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 人类对北极的科学研究和考察越来越频繁;我国的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极地保护与和平利用 1959年12月,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签订《南极条约》;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 积极保护北极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