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死亡之谜?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10:11:57
热度:
光绪皇帝死亡之谜?【专家解说】: 光绪皇帝砒霜中毒死亡之谜 核心提示100年前,慈禧太后死前不足20小时,与其政治上水火不相容的光绪皇帝神秘“驾崩”归天。难道这只是巧合?于是,
【专家解说】: 光绪皇帝砒霜中毒死亡之谜
核心提示
100年前,慈禧太后死前不足20小时,与其政治上水火不相容的光绪皇帝神秘“驾崩”归天。难道这只是巧合?于是,怀疑光绪皇帝被谋杀致死的说法在国人中间不胫而走,但这种怀疑由于缺乏证据而成为清史中的一大谜团。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清史研究专家逐渐否定了谋杀说法,认为其属于正常死亡。
2008年11月2日,在北京市京西宾馆,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举行“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会”。会上披露,来自电视、原子能、法医等行业的13位专家运用刑侦破案的思维方式,历时五年,从光绪的若干头发、遗骨与衣服入手,通过现代专业技术手段,认为光绪皇帝死于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那么,刑侦法医是怎么解开这个百年之谜的呢?
□文 本报记者 石英杰
质疑光绪“正常死亡说”
记者采访得知,13位专家的研究进展曾一次次受到一些清史专家的质疑和责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清史研究更加重视清宫档案。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医学家通力合作,对存档的光绪的脉案和药方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受肺结核、肝脏、心脏、风湿等慢性病长期折磨,致使身体的免疫力严重缺失,酿成多系统疾病,最终造成光绪心肺功能衰竭,合并急性感染而正常因病死亡。
推翻这一结论的13位专家中有1位来自中央电视台,5位来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位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如果说能和清史沾边的,这里只有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3位最基层的文物工作者。这样一支由“门外汉”组成的“混编舰队”,要想破解逐渐形成定论的清史谜案,在鼎鼎大名的清史研究泰斗面前会有权威性吗?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来到河北易县清西陵采访,时任编导的钟里满对保存在库房中的光绪遗物发生了浓厚兴趣,想从此入手解开光绪之死的谜团。钟里满找到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有关专家后,决定征得河北省文物局和保定市文物管理部门及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同意,将光绪的两小缕头发送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29室进行测试。
5年之中,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之下,13位素不相识的研究者开始探求光绪的真正死因。他们相互订立协议,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向外界透露研究进展。参与研究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珂披露,仅仅在这项成果公布之前,他们才向研究院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
在一些权威清史专家大力支持下,这项研究最终作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正式立项。
光绪遗物保存完好提供物证
记者采访发现,盗墓者的盗棺方式和光绪遗物的妥善保存,为最终破解光绪死因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物证。否则,这次科学研究将不复存在。
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去世。1913年11月16日,光绪帝与隆裕皇后同时葬入清西陵崇陵地宫。
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主任耿左车介绍,1938年秋,光绪帝后入葬25年后,崇陵地宫被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盗掘。盗墓者将光绪棺椁南端的档板凿开一个直径约三尺的圆洞,而隆裕皇后的棺椁被揭开顶板。恰恰由于光绪棺椁被盗是侧面凿洞没有揭去顶盖,而避免了地宫自上而下的漏水浸泡。因此,光绪棺内相对比较干燥,身穿的衣服虽然破烂,但是里外四层衣服清晰可辨。而旁边隆裕的棺椁由于揭顶而盗,棺内浸水严重,已呈烂泥状。
1980年,文物工作者对崇陵地宫进行了清理。他们将部分光绪和隆裕遗物分别标识装箱,存入清西陵文物库房。从1980年至2003年课题组取样之前的23年间,由于保管库房内避光、避水、防震、防高温等特性,这些遗物至今没有发生虫蛀现象,也从没有任何人触及。除了自然损耗外,它们没有受到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崇陵地宫清理已经有28年之久。可为什么当初没有在遗物里面发现异常,而使“正常死亡说”在史学界逐渐成为定论呢?
原来,当年清理光绪遗物的时候,虽然有关人员对光绪遗骨进行过检测,但是由于仪器简陋、过程简单,没有发现外伤的痕迹和中毒迹象。这就为光绪之死的“正常死亡说”奠定了一个基础,并使其逐渐成为定论。
刑侦法医解开百年之谜
光绪砒霜中毒的结论最早来自于头发中严重超标的“砷”含量。
“人的头发1个月生长大约1厘米,这1厘米的头发就能记录人体内约一个月的新陈代谢史。”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珂向记者解释。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将光绪的头发清洗并自然晾干,剪切成1厘米长的截段,使用“中子活化”和“原子荧光光度法”两种手段,逐段分析其中的元素含量,互相印证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光绪帝的两缕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砷元素,砷含量的最高值为2404微克/克,高于正常人2000多倍,是同时葬入地宫的隆裕皇后的261倍。而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最高值均出现在头发中段。这就排除了自然代谢慢性中毒的可能。
研究人员经过对其棺椁内、墓内、陵区内一些物品砷含量的研究,发现这些物品砷含量基本正常,排除了头发中超标砷含量来自外部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他们第二次提取了光绪帝的遗骨和由里及外的4件上衣以及裤子等样本。
大家发现,光绪身上的三件内衣的腐烂程度由内向外递减,胃区、系带、领肩处含砷量都高于其他部位。从尸体特殊部位看,衣物上掉落的残渣(胃肠内容物)的含砷量极高。这说明,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尸体的胃腹内,并在尸体腐败过程中向外多角度扩散。
但砷化物不同种类具有不同毒性,致人死亡的量也有分别。置光绪于死地的究竟是何种砷化物,其总量又是多少呢?为此,研究人员用小白鼠做模拟实验,发现光绪头发、衣物等遗物上的砷化物是砒霜。研究人员测算发现,仅光绪头发残渣和一件衣物残渣中的砒霜含量就高达约201.5毫克,而正常人口服砒霜60—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
最后法医专家得出结论,光绪帝头发上的高含量砷并非慢性中毒代谢产生,而是来自于外部污染。通过对其遗骨表面检测和对其殡葬遗物被侵蚀的规律以及衣物上砷含量的分布情况,证实光绪帝腐败的身体是砷元素污染的唯一来源。光绪死前摄入的是砒霜,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光绪帝最终死于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
光绪有没有“七窍流血”?
死于急性砒霜中毒的光绪皇帝是什么时间中毒的呢?
光绪皇帝死于农历十月二十一酉时。课题组专家们研究发现,根据各种记载,光绪帝砒霜中毒约在农历十月十六—十九之间。由于光绪帝常年生病服药,很有可能是下毒者顺病下毒,掩人耳目。我国民间和中医教材上,均有砒霜中毒“七窍流血”死亡的说法,而且中医教科书上还有急性砒霜中毒一日内“七窍流血”死亡的说法。那么,光绪帝既然死于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也该“七窍流血”而亡。
据记载,一直到光绪帝临终,太医一直在他面前请脉、看顾。如果光绪帝“七窍流血”而亡,这些情况必然记载于脉案之中。果然如此,清史研究专家又如何能够得出光绪帝正常死亡的说法呢?
研究专家们解释,这些说法和现代法医的记载有出入。《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中描述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者会迅速发生呕吐、腹泻、腹部痉挛等症状,较严重者面容焦虑、脱水貌,可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其中并没有提到急性砒霜中毒患者一定会出现“七窍流血”的情形。我国著名法医徐婉回忆,她经手的急性砒霜中毒案件中,病人最多就有到5天死亡的情况。
这些症状恰恰相合于名医屈桂庭叙述的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诊治光绪帝秘记》)。由于脉案记载,光绪帝砒霜中毒后很有可能没出现“七窍流血”的症状。
谁是弑君罪魁祸首有待论证
那么,到底谁是下毒害死光绪帝的罪魁祸首呢?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委员会主任戴逸研究发现,晚清礼部尚书溥良的曾孙子启功在《启功口述历史》中说,其曾祖父在太后住所外侍疾,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
曾经陪侍慈禧太后多年的德龄认为,光绪之死,是在慈禧同意下,李莲英下的毒。(《瀛台泣血记》)
溥仪则记述过一个老太监的话:“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我的前半生》)他认为,慈禧唯恐自己先死,光绪复出掌权,尽翻旧案,希望光绪因体弱多病而先死,在人间悄悄地消失。
从检测结果与史料记载来看,这应是事实的真相。以当时的条件、环境而论,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主使、授意,谁也不敢、不能下手杀害光绪。但这一切要想得出最终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
求关于龙图腾和皇帝的传说2024-08-17
-
中日关系开始于汉朝的哪个皇帝?介绍详细点哈2024-08-17
-
中日关系开始于汉朝的哪个皇帝?介绍详细点哈2024-08-17
-
“这家伙把沼气当氧气”“中国人不能没有皇帝”这俩句台词 出自哪部电影,最后是三个女人打一个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