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恐龙为什么灭绝。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9:44:53
热度:

恐龙为什么灭绝。【专家解说】: 一 、气候变冷之说  说地球气候突然变冷,恐龙没有御寒衣,被冻死或不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这种说法也是很难成立的。试问那些与恐龙同期生存的动物

【专家解说】:

 一  、气候变冷之说

  说地球气候突然变冷,恐龙没有御寒衣,被冻死或不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这种说法也是很难成立的。试问那些与恐龙同期生存的动物就有御寒衣了吗?别的生物都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怎么唯独恐龙不能?犀牛、貘、猪、大象、角马、野驴……就有御寒衣了吗?它们怎么安在?

  二、行星撞击地球后的缺氧之说……

  那与恐龙同期生活的其它动物至今安在,这当做如何解释呢?是因为恐龙大吗?恐龙也有小的呀!小得与现在公鸡大小同般。那么大象也不小呀!犀牛、大象……也是与恐龙同期生存的动物呀!至今不是还健在吗?

  三、恐龙食物中毒之说。

  一切动物都自有分辨有毒无毒食物的本能,更有自愈疾病的本能。这是自然形成的。但恐龙是一个很庞大的种族,如果说食草的中了植物毒,那么那些食肉的恐龙也灭绝了,这又做如何解释呢?三、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四、种族竞争之说。

  恐龙之间出现竞争状态,纷纷偷吃对方的恐龙蛋,致对方断子绝孙,最终灭绝。此说法是很难成立的,试问那些出土至今完好的恐龙蛋,又做如何解释呢?而那些胎生的恐龙又如何解释呢?据我所知,在自然界中,竞争越强的物种,该物种就越强盛,难道不是吗?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地壳变迁,恐龙断粮之说。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恐龙与其它动物一样,有大有小,有食肉、食草、杂食者,怎么能一下都断了粮?那与恐龙同期的动物,当时就有粮吃吗?怎么唯独恐龙断了粮?否则,它们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它们和恐龙比,也并不强大呀?难道恐龙宁愿自己饿死,而把食物让给别的动物吃吗?否则,这又做何解释呢?

  六、恐龙放屁破坏臭氧层之说。

  在分析推测恐龙灭绝的诸说法中,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恐龙太大了,食量也大,吃进肚里的植物,腐烂发酵,形成了沼气。然而恐龙放的屁是沼气,沼气太多、太大,破坏了臭氧层。地 球缺少了臭氧层的保护屏障,故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六、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有一个叫做希克苏鲁伯的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它和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什么关系?答案就隐藏在这层白白的岩石里。

  这层岩石被地质学家称为K-T边界(K-T boundary),意思是白垩纪-第三纪界限的标记线。下层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但在K-T边界以上,恐龙消失了。

  K-T边界岩石中含有铱,铱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球中的平均含量只有十亿分之一。然而这个岩层中的铱含量是正常含量的200倍。还能在哪里找到这么多的铱呢?在太空中。

  太空中的铱含量比地球高出1千倍。人们还在这层白色岩石中找到了冲击石英的证据,只有小行星才会留下这样的标记。高含量的铱和冲击石英,出现在地球上许多地方的第三纪界限岩层里。这种全球性的痕迹,只可能来自最猛烈的撞击。撞击的地点就在现在墨西哥的犹卡坦半岛。

  6千5百万年前的这次撞击非常猛烈,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没法和它比。那时撞上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宽度大约是6英里。它以超过40倍音速的速度冲向地球表面。它的体积非常庞大,所以当它撞上地球时,前端已经碰到了地表,尾部却还在3万5千英尺的高空,相当于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高度。撞击地球的是高山一样大小的一块巨岩

编辑本段论证与分析

  这也许是研究者的发现,也许其本身就是一个笑谈。我想恐龙再能放沼气,还能比今地球上那些无数个天然沼泽地释放出的沼气多吗?还能比今天工厂、汽车、船只,包括我们人类、动物所排出的废气多吗?

  现在的臭氧层对于如今这么巨大的废气排放量又如何了?臭氧层的确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并没有达到导致地球上的众多生物一下子就灭绝的地步呀!一只恐龙再能放屁也放不过一台汽车呀!恐龙放屁是偶尔放一个而已,而汽车是在不停的放呀!跑得越快放得就越多嘛!

  如果说恐龙的灭绝,是因臭氧层遭到破坏而导致的,那么当时灭绝的物种就不单纯是恐龙了,还有恐龙同时代的其它物种,其中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冰川等等。与恐龙同期生存的动物,至今不是安在吗?如鳄鱼、鲟鱼、蜥蜴、老鼠、喜鹊、乌鸦……又岂能只是一个恐龙灭绝?

  我们从许多现存恐龙的完整化石上看,恐龙的姿势是“大张着嘴,身体向后反折,四肢收缩”。据《古生物学》上说:“这一姿势显示这些恐龙死得很痛苦且漫长。”

  古生物学家帕迪安说:“几乎所有现存始祖鸟完整标本都是保持着这样一种姿势,头后仰,嘴巴大张,背部和尾巴向后弯折,四肢收缩,以及它们的‘亲戚’翼龙、霸王龙及一些早期哺乳动物化石都是这一姿势。”

  一、有人对此普遍死亡姿势的解释是:恐龙死于水中后,尸骨遭水流冲击而成了这一姿势。这可能吗?水怎么能把多种死亡的动物一下子都冲成了一个死亡姿势?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也有人说:是行星撞击地球所导致的恐龙灭绝,这也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行星撞击地球,或者地球全部毁灭,或地球只撞了一个大坑或某处压上一座大山。倘若如此怎么能保存下来一个完整的恐龙化石呢?那不是灰飞烟灭、粉身碎骨,就是被压在重重的大山大岛之下,岂能见到完整的、多种的、一个姿势的恐龙化石?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其实这种姿势在中医临床症状中叫“角弓反张”,是因中枢神经受损所致。这与中国历史上宋朝那场“缧绁之厄”是同属一种瘟疫。也类似今天的“非典”和“禽流感”。都是“身往后倾,大张着嘴……”这种瘟疫病毒虽同属而不同性,有的发生在人身上,有的发生在鸟或其它某些动物身上。但损害的经脉是一个,都是在任督二脉。

  恐龙那场瘟疫大部分是发生在当时的某些脊椎类动物身上,使其中枢神经受限,呼吸艰难,四肢收缩,角弓反张至窒息而死亡。这是典型的类似“癫痫”,俗称“抽羊角风”的死亡状态。由此可见,诸多恐龙及同期诸多脊椎与哺乳动物同死一场大瘟疫。

  就如同鸡瘟死了,鸭子也瘟死了,鹅、鸽子,以及同类同科的其它某些鸟也瘟死了一样。它们虽同属鸟类,但整个鸟类并不一定都灭绝的。如乌鸦、秃鹰、大雁、鹤……也许就能生存下来,因为它们的免疫系统不一样,它们自身所能克制的病毒也不一样。故对该病毒有免疫能力的,就生存下来了,没有的就灭绝了,其它动物亦然。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动物都不是单一存在的,都有自己庞大的种族。虽不完全相同,但也属同类、同科、同属、同种,或曰:同种变异、或曰:同种升华、进化。少则几百种,多则几千种或上万种。例如,人类有白、黄、黑等几种人种,与人类相似的有猩猩、猴子、猿……等物种。如猴子得了瘟疫,人就不一定受传染,人得了瘟疫,猴子也不一定受传染,但也有全部被传染而灭绝的。恐龙就是全部被传染而灭绝的。其它动物与恐龙虽生存于同一个时期,但即不同类同种,也不同科同属,故使其得以生存至今。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物种都有自己的特定生物链,特别是大型动物,它们带动的生物链也大、也多。恐龙灭绝了,而靠恐龙生存的多种生物链也断了,故导致恐龙时期很多相关物种的灭绝。植物、微生物亦如此。因自然界里的一切物种是要平衡的,万物都是在相生相克中荣衰与共的。

  在恐龙的生存时期,恐龙本身就是一个很庞大的种族,而靠恐龙生存的又是一个很庞大的多种物种,而它们死亡和灭绝的原因不同,故死亡的姿势和形态也各异。而恐龙的种族虽大,但为同种、同类、同科、同属,即为当时的脊椎与哺乳动物,可它们当时又同死于一种瘟疫病毒,皆破坏的是动物的中枢神经,使毒锁咽喉,令动物窒息而死。故导致了同一个死亡姿势,其死亡时间比较漫长,其状亦十分痛苦。

  2005年夏,由马达加斯加和美国的古生物学家及地质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对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巨大的恐龙坟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断和考察。结果仍未找到恐龙的灭绝原因。

  在发掘中,工作人员发现:“一具恐龙尸体朝左侧卧,头颈伸向骨盆———这是典型的死亡姿势。它的前后肢骨依然保留在正常的生理部位。尽管前后趾骨零乱散落,但多数骨骼仍保存完好,并可相互拼接。头骨骨片稍稍脱节,但依旧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奇怪的是,尾椎尖端骨节却整体失落,不见踪影。更多的尸骸横七竖八地躺在附近,姿势各异:一些相当完整;另一些则仅存一块头骨、肩胛骨或者单侧肋骨。这些不幸的动物究竟是就地死亡,还是死后被集中到这里?是同时死亡,还是陆续走上不归路?凶手究竟是谁?”

编辑本段恐龙遗骨之谜

  谜之一:“该恐龙的尾椎骨尖端骨节整体失落,不见踪影”的原因是:被其它什么小食肉动物叨走吃掉了。或许生前,因某原因就已折掉了。

  谜之二:“尸骸横七竖八地躺在附近,姿势各异,一些尸骨相当完整。”

  因为是瘟疫而死,死时病情,痛苦程度、挣扎和死的时间不同,故姿势各异。

  谜之三:“另一些则仅存一块头骨,肩胛骨或单侧肋骨。”

  一些恐龙死了,被另外一些食肉的或食腐尸的动物吃了,或拽或抢到别的地方吃了,或剩余下的,或叨到此处被食了肉而剩下的某部位的骨骸,故而才出现了如此之现象。

  谜之四:“这些不幸的动物是就地死亡,还是死后被集中到这里?”

  这不用问,也毫无疑问,大部分是就地先后死亡的。没有人会把它们的尸体集中到这里来的,因为那时还没有人类。

  谜之五:“是同时死亡,还是陆续走上了不归路?”

  不是同时死亡,而是陆续走到这里后而死亡,那为什么都死亡在这里了呢?因为这里原本是淡水湖泊或水溏,患病或没患病的恐龙来找水喝、找尸体吃,皆被传染了瘟疫,故都走上了不归路。最初这里有水,一些患病的被染上瘟疫的恐龙,以及一些正常的和食肉与食草动物都到这里来喝水,最后身体不支,病入膏肓而死于此地。或一些食肉的动物吃了尸体,或一些食腐尸的动物将尸体分吃了,从而导致骨骸这一块那一块的不完整,当然这里也不排出有水冲淹的过程。而最后死亡的,没有被分尸吃掉的,才保存得比较完整。

  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发现的MAD05-42并不是唯一的恐龙坟场。考查队在过去10多年里,于偏远的贝里沃特拉村附近的半干旱草原上,进行了地质调查。多次发现过这样的场景:动物遗骸层层叠叠地埋藏在一起,不论大小,构成壮观的尸骨层(bonebed,即含有动物骨骼化石的地质层)。为什么这里会有如此多的尸骨层?为什么会保存的如此完好?

  我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更为合理和简单。这里的半干旱草原,原本是淡水区域,由于这里的淡水一年一年的干枯了,每一年或几年下一次大雨,冲来的泥石流,就会把因染瘟疫致死的恐龙尸体———无论大小、老幼、种类而淹埋,故形成了尸骨层。它们当初聚于此处的原因皆是为饮水和食肉而来。

  斗转星移,岁岁朝朝,又过若干年以后,恐龙的尸骨就被一层一层的淹埋了。该淡水湖最后成为了如今半干旱的草原,也成了诸多恐龙的大坟场。事过境迁,到了今天被发现后,才出现了如此之壮观的场景和难解之谜……

  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些动物,它们知道自己死亡,临死时,它们都默默地走向死亡,走向同类与先辈死亡的地方去死亡,有些动物是这样的,也有些动物懂得会集体自杀。这一自然现象至今也依然是个谜。这也许叫物以类聚吧!或它们懂得和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都去选择自杀。还有的动物,它们的君王死了,自己“以身殉职”誓与君王共存亡。这不是笑话,自然界很多动物就是这样的,有时我们人不也是一样的吗?最多的是表现在国难和战争时期。

编辑本段最有可能灭绝的理由

  答案是准确的———“瘟疫”。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瘟疫而导致了诸多动物,基本是在相隔不太长的时期里灭绝了。我所说的不太长时间,最少也得几百年或上千年的时间,否则,那么庞大的恐龙种族及其生物链是不会一下就灭绝的。

  恐龙死于瘟疫这是无疑的。除了瘟疫之外没有什么力量能使如此庞大的恐龙种族一下灭绝的。我前面讲了,在自然界中最大的灾难也莫过于天塌地陷。即使天塌也只塌一角(指星球撞击),地陷(指地震及火山爆发)也不过陷一方而已。难道天塌地陷时,还要选择某些动物灭绝吗?天塌地陷是瞬间之事,怎么还能做出如此之选择呢?否则,那些与恐龙同期生存的动物,至今犹在,这又该做如何解释呢?

  众所周知,最能传播疾病和瘟疫的是动物的腐尸。恐龙的身体巨大,倘若它患病死去,在炎热的夏天,它的尸体如果不能在三日内被其它食肉动物全部吃掉,那么它的尸体则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自然烂掉。我所说的自然腐烂是指菌毒、微生物或各种昆虫的腐蚀。其中也包括被土壤自然吸收。

  腐尸最易产生瘟疫,也最易传播瘟疫。患瘟疫死的恐龙,尸体腐烂后,不能及时埋入地下。尸体在阳光下腐烂发臭,产生了新的瘟疫。这时瘟疫可以利用空气和水源传播,利用昆虫和食肉动物传播,还可以通过粪便传播。传播的途径又很多很广,可以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其它物种或同类。就这样,死的传染给活的,活的再传染给活的,如此下去,变成了恶性循环。

  但传播最快的方式是空气传播。一阵风吹来一缕疫气,不知要飘多远。不久便会瘟疫四起,故而导致了恐龙时代很多物种的灭绝。

   众所周知,公元前430年,在雅典暴发的那场瘟疫,因死的人太多,尸体遍地,无人埋葬。食肉的鸟兽吃了尸体也跟着死亡,以致食肉的鸟兽全部灭绝。

  雅典这场瘟疫因年代相对较近,有了文字得以记载。而在恐龙时期,年代久远,那时还没有人类,故没有记载。到今天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只能推测分析。我今天说瘟疫导致了恐龙时代诸多物种的同时灭绝,虽然也是推测,又是一种新的说法,但是肯定是有道理的。

  然而,在自然界中,物质是不灭的,一些物种灭绝了,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适合自己生存的新物种,随之也产生了新的生物链,这就是自然规律。

  我认为毕院长这一观点也许就是真正的恐龙灭绝原因,这也是至今为止最能经得起推敲的一种原因。

  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对生命的起源、发展、灭绝以及自然界生物的进化、升华、变异、平衡、疾病、死亡、延续、预防是很有帮助的。

编辑本段最新研究

  恐龙是否在灭绝前就已长期衰落?

  尽管古生物学界对于6550万年前非鸟恐龙的灭绝事件已研究多年,一个基本问题仍然遗留了下来:在白垩纪末期恐龙被外来陨星灭绝之前,恐龙是否已经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衰败?一项来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多方面的答案。在白垩纪最后的1200万年里,大型的食草恐龙就已开始衰败,但食肉恐龙及中小型食草恐龙却仍然兴盛。哥伦比亚大学的Steve Brusatte说,非鸟恐龙的灭绝是绝对的焦点事件,到底是火山喷发还是陨星撞击导致其发生仍未有定论,但此项研究显示这一事件可能要复杂得多,灾变论或许站不住脚。

  除了Brusatte,研究者还包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部的主席MarkNorell,慕尼黑大学的Richard Butler和巴伐利亚州立古生物集团的Albert Prieto-Márquez。研究团队首次应用“形貌差异”(特定群体身体结构的多样性)来探讨恐龙灭绝。研究基于恐龙属种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Brusatte说,通过分析类群分异度,各种恐龙在灭绝前的不同复杂状态得以显现,当然这有可能是化石记录不完整性导致的,因此必须基于统计学意义而非单一属种来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特定恐龙类群分异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者能建立它们相应的生存状态,一个类群如果分异度持续增长,它就可能进化出更多新物种,相反,则有可能陷入灭绝的境地。研究计算了几个不同类群恐龙的形貌差异,包括近150种恐龙的复杂骨骼结构特征等。Butler说,人们通常认为恐龙长得都差不多,但实际上,仅在白垩纪末期就有成百上千种恐龙,它们遵循了不同的进化道路,在食谱、形态、尺寸等方面均差异明显。

  研究结果显示,两类大型的草食恐龙鸭嘴龙(hadrosaurs)和角龙(ceratopsids)在恐龙灭绝前的1200万年前就开始走向衰落,而小型草食恐龙甲龙(ankylosaurs)、肿头龙(pachycephalosaurs)和肉食恐龙暴龙(tyrannosaurs)及虚骨龙(coelurosaurs)则一直维持着缓步增长的分异度。这其中,鸭嘴龙又显示出随地域发生变化的情况,在北美洲它们是衰落的,但似乎在亚洲它们又是增长的。

  Brusatte说,在恐龙的最后1200万年中,故事情节比我们预想的要微妙得多,晚白垩世的并非是一个突然被外来陨星撞击破碎的“遗失的世界”,其中的恐龙在这段时间仍然经历了巨变,至少在北美洲,大型食草动物长期陷入了衰落的泥潭。北美的西部内陆海(Western Interior Sea)和造山运动的剧变影响了这些恐龙。Norell说,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恐龙就摆脱不了灭绝的命运,它们在中生代的这些变化,在其长达1.5亿年的旅程中仅仅算得上沧海一粟罢了。

  美国科学家精确确定出恐龙的灭绝年代

  近日,美国科学家使用新的年代测定方法精确确定出恐龙的灭绝年代为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过渡时期,即6595万年前,上下波动约4万年。据科学家表示,此次工作人员们对恐龙灭绝年代的确定,大大精确于此前的测定数值。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所利用的这个方法叫氩-氩年代测定法,该方法通常用于测量岩石年代。

  放屁成变暖祸首之一 恐龙的灭绝缘于"自食其屁"

  美国人的食物结构与很多地方的人们不一样。一些美国的爱国者提出,由于吃豆子比较多,造成放屁较多,会严重影响美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于是,一个名叫乔治-格雷的科学家,受美国农业部委托,花了10年时间,专门研究豆类与放屁的关系。10年后,他得出结论说:除非吃更多的豆子,使肠内的微生物自我适应,否则,无法改变豆子造成多屁的现象。

  研究人类放屁似乎只与形象有关,研究动物放屁,则关系到全世界的未来。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带给世界的一个结果是,肉类主要以牛肉为主。目前,世界上养殖牛的总数超过13亿头,有科学家计算后认为,这些人工饲养的牛,每年放出的屁中所含的甲烷达到1亿吨。这么多的甲烷气体进入大气层,对造成温室效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有人认为这个数据被严重低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一个名叫“拯救地球”的环保组织,他们认为,全世界牛群放屁排放的甲烷高达5亿吨,出于保护地球的考虑,这个组织一贯主张大幅减少世界牛群数量,当然也就要求人类改变生活习惯,少喝牛奶,少吃牛肉。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牛群放屁存在隐患的科学家,是美国的弗雷德-辛格博士,他在1971年发出警告,全世界牛群放屁造成的甲烷,如果在大气中越来越多,终有一天会使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这位参议员先生甚至提议,要给牛上一种气税。这一提议显然对养牛者很具威胁,于是,美国全国牧人协会赶紧提出一份他们自己认真研究的报告,这份报告认为,全世界牛群放屁造成的甲烷,只占大气层中甲烷总数的0.5%,相差非常悬殊。由于没有更权威的报告,让牛缴“放屁税”的提议,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全世界科学家们对放屁的研究热情并没有减退。有研究成果指出,大象放屁的数量是牛的两倍。一头大象平均每天可放出超过100万立方厘米甲烷,这些甲烷可以让一辆汽车行驶20英里。与这些动物相比,一个人平均每天排放的甲烷,仅仅是一头大象的千分之一。但是世界人口有60亿,比大象多得多,因此人类放屁制造的甲烷,对全球变暖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牛放屁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之所以还有争议,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这个结论被接受,不管是缴“放屁税”,还是把牛屁收集起来,或者是减少牛群的数量,都将对很多现实利益和现实习惯造成冲击。但是,从牛放屁使得全球暖化这个结论引申出去,另一个结论似乎争执得不多。

  有科学家指出,地球上恐龙最繁盛的时候,其数量大约在几亿到几十亿之间。按照推断,一头恐龙平均放屁所产生的甲烷数量应该不会比大象低,因此,科学家认为,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恐龙自己放的屁,大量的甲烷造成环境巨变,恐龙这个庞然大物“自食其屁”,最终灭绝了。恐龙灭绝的这个新理论出现后,并没有影响小行星撞击理论,但是,也没看到有人提出反驳。科学家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爱听谁听。

 更有趣的是,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地高智能外生命对地球发动的一次战争造成的,这是因为恐龙在某种程度上触怒了外星文明·当然,这种说法未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