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中国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8:59:11
热度:

中国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专家解说】: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谋篇布局”新能源能够全面取代石油的绝对统治地位吗?虽然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但是中国已经在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谋篇布局。

【专家解说】: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谋篇布局” 新能源能够全面取代石油的绝对统治地位吗?虽然现在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但是中国已经在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谋篇布局。 中国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我们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节约为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其中多元化发展把新能源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字显示,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每年我国的GDP增长,有大约4%到6%被环境代价抵消。近年来,沿海地区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给海洋经济带来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要想改变过去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办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 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中国将力争在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比重从目前的9%提高到40%左右,占据主导能源地位。 2007年9月4日,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其中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并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2020年前总投资将达2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同时对海洋领域来说则意味着,海洋新能源的开发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相比2007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总量15%左右”的目标,这个预期显得更为自信和大胆。 近年来,石油价格迅猛上涨和环境压力突显使得新能源能否替代石油成为各国热议的话题,瑞典政府更是在三年前就提出2020年彻底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9年进口石油19985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1.3%。发展新能源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维护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事实上,自2006年中国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以来,新能源产业便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近年中国政府用于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2008年对新能源企业的资金扶持规模达到38亿元。 中国下一步发展新能源要着力的把五件事情做好:第一,要把新能源放在一个战略地位;第二,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第三,要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也就是刚才那位记者关心的。第四,要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第五,要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总之,我们要把新能源的发展放在一个战略的位置,加以充分的重视。 2008年底公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将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今年初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将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水电是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主角,也是设计、施工和装备制造技术最完善的领域。截至2008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2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位。 按照规划,中国将于2015年前在金沙江、大渡河、乌江、黄河上游等开发多个水电站,约150台70万千瓦的巨型水轮发电机将投产发电。届时,中国距离“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的目标将更进一步。 海洋新能源主要包括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能、还有海洋生物能等,由于这些资源丰富、清洁干净、可再生性强,与生态环境和谐,被联合国环境组织视为目前最理想、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我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海洋能源十分丰富,利用价值极高。其中,近海域波浪的蕴藏量约为1.5亿千瓦,可开发利用量约3000万~3500万千瓦,海洋风能约有7亿千瓦左右。同时,我国又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大力发展海洋新能源符合国情,对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重大科技专项——“南海可燃冰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日前通过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组织的审查,这标志着中国对替代能源可燃冰的重大基础研究全面展开。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公认的21世纪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统一组织下,中国海洋地质调查部门通过连续9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南海北部具有良好的可燃冰资源前景,并于2007年5-6月经钻探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获取了可燃冰的岩芯样品。 在南海北部获取实物样品之后尽快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可燃冰矿藏,已成为当前中国可燃冰勘探研究的首要目标。研究发现,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具有与世界其他地区类似的形成可燃冰的地质环境和温度压力条件,但同时该区又具有新生代构造强、岩浆活动频繁、热流高、气源类型复杂等不同于世界其他可燃冰发育区的地质背景。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我国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方米7千瓦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势得多,专家建议,各地应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采用太阳光发电。 相比之下,太阳能产业的崛起也正催生中国政府出台政策角逐世界太阳能市场。数据显示,近5年来,世界光伏产业平均年增速为35%,而中国的年增速为150%。目前已有10家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初步形成国际化光伏产业群体。 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10多年的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加强风电建设管理,坚持以风电特许权方式建设大型风电厂,推动风电设备自主化,逐步建立健全具有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日前表示,中国正在通过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基地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努力在风能资源丰富的西北和沿海地区建成六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河西、新疆哈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都力图打造中国“风谷”。 但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有关专家同时提醒,新能源应该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所以在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大力发展风电需要慎重,像荷兰领土面积小,大力发展风电,影响的是别国气候,而中国领土广大,在内蒙古等地大量的建风电基地是否会对中国环境有影响,现在还无法预计,这需要经过详细的调研才能得出结论。 与其他能源形式的产业化进程相比,新能源汽车显得领先一步。随着推广计划和多项配套政策的出台,中国自有品牌汽车企业在铁锂电池制造、永磁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上都有所突破。 2008年12月,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比亚迪推出首款面向大众市场的F3DM双模电动汽车,由此成为国际上掌握双模技术仅有的三家企业之一。 2009年6月20日,福田汽车与台湾成云汽车公司正式签订了采购75台欧V混合动力新能源客车的购买意向合同,这批车将于明年2月份在台湾台北市作为公交旅游班车正式运营。据悉,这是国内生产新能源整车开进台湾市场的第一单。 台湾成云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忠锡表示,该公司接受台北市政府的委托在大陆采购新能源客车,福田欧V混合动力客车符合了其成本最低廉、技术最成熟的采购标准,此次75台的采购意向还只是头一批,涉及金额7500万元左右。接下来成云汽车还将持续采购福田汽车系列混合动力车型,总量将达700余辆。 尽管政策的刺激能够极大推进产业迅速发展,但分析人士指出,应当看到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幼年阶段”,产业链不健全,自主核心技术欠缺仍然是掣肘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例如生产光伏电池的主要设备和原材料还需大量进口,风力发电机兆瓦级以上技术主要依靠国外技术转让,另外,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仍然未被充分调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