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泰安市农业资料

来源:新能源网
时间:2024-08-17 08:31:02
热度:

泰安市农业资料【专家解说】:1、有机蔬菜发展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出口最多。全市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场已达200多个,分别获得国内外11家有机认证机构认证,新增有机蔬菜3.2万亩

【专家解说】:1、有机蔬菜发展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出口最多。全市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场已达200多个,分别获得国内外11家有机认证机构认证,新增有机蔬菜3.2万亩,面积达20万亩,其中肥城市达到15万亩以上;规模较大的有机蔬菜加工企业达到近20家。《农民日报》介绍推广了我市的经验做法。紧紧抓住第五届国际农交会在济南举办的机遇,突出“全国有机蔬菜发展看泰安”这一主题,积极宣传推介促销,引起强烈轰动,共签订各类农产品成交合同及协议59个,成交额4.4亿元,投资合同、协议额2630万美元。我市地方展厅被评为最佳组织奖和最佳设计奖。 2、“一村一品”成为结构调整、致富农民的一大“亮点”。组织实施了“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引导农民群众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做实“一村一品”,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全市新调整高效经济作物 15万亩,新发展设施农业5万亩,新增高值田10万亩;已有1200多个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生产格局,这些村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的农户和收入已占50%以上,其中达到“一村一品”示范标准的村373个,专业乡镇11个,涌现出一大批年收入万元、10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经营大户。 3、小麦增产受到省政府表扬,夏玉米大田生产创长江以北单产最高纪录。去年有5个县市区列入配方施肥国家及省项目县,项目资金365万元,免费为6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64.61万亩,超额完成44.61万亩, 肥料利用率提高4个百分点,为农民节本增收1.3亿元。全市小麦高产攻关田亩产635.6公斤,高产示范田亩产584.5公斤,大汶口镇20亩汶农6号平均亩产达718.2公斤。位于大汶口镇的玉米省长指挥田,实收面积1.272亩,亩产达到1127.5公斤, 创夏玉米大田生产长江以北单产最高纪录。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78.59万吨,比上年增加5.47万吨,增长2%,比历史最高年份的1996年增加3.72万吨。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10万亩,优质玉米面积达到150万亩,分别新增10万亩。 4、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进入全省前列。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到期农产品复查换证产品个数和换证率居全省第一;申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面积70万亩,其中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分别新增40万亩、15万亩,总面积分别达到180万亩和187万亩。各县(市、区)普遍对农药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并依法查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营销行为,累计检查农药生产企业8家,农药销售店1296家,收缴销毁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701公斤。专项整治期间,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比上半年降低4.1个百分点。 5、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实行财务委托代理的乡镇达到82个,村3285个,分别占总数的95%和91%;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新泰市建立了县级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监控中心,农村财务实现了管理电算化、监督网络化,从源头上根治了村级财务混乱。我市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工作这一做法,被中宣部确定为在全国重点推广的10大典型之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农民日报》等媒体先后作了专题报道。 6、农业项目争取实现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六条产业链”初步形成。争取国家和省农业项目资金总额7330万元,比上年增长21%;引进、新建投资过千万元农业龙头企业29 家,投资额9亿多元。对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扶优扶强,争取省扶持无偿资金446万元。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10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13家,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7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17家,全部通过重点龙头企业监测。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5家,市级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2家。全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出口创汇6917万美元。 7、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取得新的成效。积极争取省级示范性转移培训任务16000人,市级1200人,财政补助资金501.6万元,比上年增100万元。完成培训17200人,实现转移就业17028人,转移就业率99%。累计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32万人。全市新引进、试验优良品种50个,推广三大领域16个主推品种和21项主推技术,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次526期,受训农民8.12万人次。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百万中专生”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中专层次实用技术人才培养617人,高等层次人才536人。 8、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促进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争取6个县市区均列入省以上扶持范围,上级扶持资金达1081万元,比上年增加207万元。全市新建沼气池18660个,其中“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8680个,“一池二改”6700个,“四位一体”(养猪、沼气池、大棚、蔬菜)1450个,“猪-沼-果”1420个,单建池750个。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总数达到7万个,使农民年增收近7千万元。 9、惠农护农政策落实使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粮食直补4634万元、农资综合直补10094万元资金,全部按时拨付到每个种粮农户“齐鲁惠农一本通”中,惠及105.8万农户、369.8万农民。良种补贴实施面积160万亩,由省确定的中标供种单位以优惠价格向项目区农民供应优质良种2310.8万斤,65个乡镇、200多万农民受益。扎扎实实做好土地承包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市承包到户面积473万亩,签订土地承包合同114万份,占总户数的97%;清理整顿“两田制”、超5%预留机动地的村303个,面积11万亩;修订完善土地承包合同36万份,涉及承包面积130多万亩; 依法规范土地流转面积28万亩,占总承包面积的6%;查处土地承包违法行为、解决土地承包信访问题80多件(起)。加大对增加农民负担案件的督办查处力度,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乱收费、借“一事一议”乱收费等八大领域的乱收费进行专项清理。扶持东平、宁阳、新泰3个县市的23个乡镇、84个贫困村,覆盖贫困人口8.6万人,完成投资2436万元,有7.5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其中,省级帮扶的三个乡镇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850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850万元;市级重点帮扶的30个贫困村人均增收480元。 10、农业系统农业经营服务方式创新取得新进展。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市农业局确定做好党的惠农政策落实、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为农民办好的9件实事,件件得到落实。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5个,总数达到1428个;入社农户25万户,新增4万户,带动农户44.6万户,共涉及20多个特色产业。适时开展农资打假护农活动,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业户2480多个次,整顿各类农资市场230个次,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350起(立案168起),查获各类假劣农资产品516吨,货值196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96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