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AMSU-A温度反演及其对南海热带低压暖心的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09:24
热度:

AMSU-A温度反演及其对南海热带低压暖心的分析【摘要】:采用NOAA极轨卫星先进微波探测器AMSU-A L1B的观测资料,经过卫星天线模式校正和临边调整,再用线性回归及水平方向上

【摘要】:采用NOAA极轨卫星先进微波探测器AMSU-A L1B的观测资料,经过卫星天线模式校正和临边调整,再用线性回归及水平方向上逐步订正法得到水平分辨率为0.5°×0.5°、垂直方向1 000~0.1 hPa共40层的反演温度资料。通过个例分析发现,反演的温度资料可以揭示热带气旋暖心的细致结构。然后,选取了由中高层向下("自上而下")发展而来的发展和不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对这些热带低压暖心结构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中高层向下发展而来的南海热带低压都有暖心结构从中高层向下发展到近海面的过程;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在暖心向下发展到近海面时,高层暖心突然增强,使得热带低压的暖心在高层和低层同时出现显著增强;而不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的暖心结构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因此,通过监测热带低压暖心结构的变化,可能对判别热带低压是否发展有一定帮助。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天气学 暖心结构 AMSU-A温度反演 南海热带低压 对比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5026、9101501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8351030101000002) 气象行业专项(GYHY201106036)共同资助
【分类号】:P732
【正文快照】: 1引言美国NOAA-KLM系列极轨卫星的先进微波探测器(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 Unit,简称AMSU)具有穿透云层进行温、湿探测的能力。AMSU由AMSU-A和AMSU-B两部分组成。AMSU-A又由AMSU-A1和AMSU-A2组成,共有15个微波探测通道。AMSU-A1拥有13个通道,分别为3、4~14和15通道,对应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AMSU温度反演及其在台风研究中的应用    魏应植,许健民

台风“杜鹃”的 AMSU卫星微波探测资料分析    魏应植,许健民,周学鸣

支持向量机在AMSU-A临边调整中的应用    谭永强;费建芳;张少洪;徐宏;

MODIS卫星资料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李哲;王丹;张旭煜;林新富;颜丽桃;曾祥平;梅红;

南海海洋环流研究综述    杨海军,刘秦玉

NOAA/AMSU温度反演在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研究中的应用    赵丽静;赵朝方;曲利芹;

海南岛秋季非热带气旋暴雨特性分析及预报    涂小萍,姚日升

南沙海区持续东北大风产生的原因分析    李维锋

海南岛滨珊瑚δ~(18)O对环境条件的响应    宋少华;周卫健;彭子成;刘卫国;程鹏;鲜锋;

最小方差算法反演NOAA/AMSU海面大气温度垂直廓线    王静;赵朝方;

南沙及其邻近海区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分析    文日凤,张祥玉

福建台风灾害特征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魏应植;吴陈锋;孙旭光;

022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特征分析    李孟植

“2008-06-03”与“2009-06-03”河南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吴蓁;俞小鼎;席世平;徐文明;

一次华南季风低压暴雨及其结构分析    蒋建莹;江吉喜;布亚林;刘年庆;

南海地区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宋明坤;胡亮;李耀东;

南海台风暖心结构形成的个例研究    李忆平;罗哲贤;

利用AMSU-B和GOES-9卫星资料对热带气旋“蒲公英”的分析    朱亚平;刘健文;张翔;白洁;程周杰;

“桑美”台风降水云系的多谱段辐射特征分析    李杰;元慧慧;车向前;胥永文;葛兴;

“黑格比”云系结构特征FY3A微波湿度资料分析    王捷纯;邓玉娇;

联合AMSU-B和GOES-9对强对流云团进行识别分析    朱亚平;刘健文;张翔;徐玉湄;郝志娟;谭琳珊;程周杰;

一次锋面气旋云系中强对流云团的识别    朱亚平;程周杰;刘健文;

海面通量交换对南海SST增暖的可能贡献    王皘;刘秦玉;

对一次大别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水分循环过程和非绝热加热过程的分析研究    汪小康

中尺度海—气—浪耦合模式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邓健

雷达和卫星图像在登陆福建台风预报中的应用    魏应植

区域海—气—浪耦合模式改进及航海仿真应用试验研究    张进峰

热带气旋对南海上层海洋影响研究    凌征

南海西北部陆架泥质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刘运令

云和降水影响下AMSU资料一维变分反演的评估及改进    杨寅

多尺度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杜坤

台风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中提取环境风场信息的方法研究    吴陈锋

中国西南低层大风与西南风低空急流活动的统计分析及惯性稳定性作用分析    张文龙

中国西南低层大风与西南风低空急流活动的气候学分析    王蕾

中国海区域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王思思

AMSU资料在MM5伴随模式中应用于暴雨模拟的研究    何如意

南海台风暖心结构形成的个例研究及台风登陆前后暖心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李忆平

“伊布都”台风南部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李生艳

近海台风强度突然减弱的机理研究    黄荣成

调整方法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比较研究    黎光清,董超华

GMS5多通道数据与TRMM资料估测华南地区热带气旋降水    丁伟钰,林爱兰

云迹风资料的三维变分同化及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    庄照荣,薛纪善

0216号台风(森拉克)路径分析    杜惠良,刘建勇,钮学新

台风“杜鹃”的 AMSU卫星微波探测资料分析    魏应植,许健民,周学鸣

支持向量机(SVM)及其在场预测中的应用    张礼平;陈永义;周筱兰;

实况资料在6月份连场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黄晓挺;肖明丽;蔡敷川;刘子文;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特点及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管勇;梁敏妍;王伟;

回归方程在开平市高温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吴善材;王成;

梅县地区酸雨的特征    黄志兴;夏泽雄;彭量;

广东“080613”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黄金霞;陈楷荣;肖天贵;孙喜艳;刘开宇;

梅县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李仕安;刘蕾;周荣芳;林涛;

2007年7月江淮流域降水过程云分辨尺度模拟研究Ⅱ——降水过程模拟诊断    许凤雯;崔晓鹏;许小峰;刘文明;王志;

省首次举办的能量天气学讲学班园满结束    朱秀美;

广州新白云机场低空风切变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黄奕铭;区志中;

江门地区2、3月雾的分型预报    梁敏妍;黄潮光;

2008年6月上海地区一次梅雨锋降水过程分析    张吉;许丽人;李鲲;

简述稠密大气层天气与空间天气及其耦合    高增勇;

堵河流域致洪暴雨天气学模型    姚道强;

台风“鹦鹉”(0812)登陆前后风场特征的观测研究    刘尉;

AMSU微波卫星资料在热带气旋和强对流监测中的应用    方翔;邱红;刘年庆;

廊坊市冰雹灾害天气预测系统    李茜;张邵恢;

一次台风暴雨中的龙卷风天气    李彩玲;杨宇声;郑启康;张小霞;

诱发肇庆市地质灾害的暴雨特征与数值预报释用    彭端;何华庆;唐洁;郭媚媚;何伟芬;周静;

“罗莎”台风波动特征与浙江远距离降水的初步研究    黄新晴;曾欣欣;滕代高;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路径和影响初步分析    杨松林;

我国是否存在雾季    张学文

气象人才成长的良师益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我市暂未出现较大洪水过程    记者 谭志文

“漫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侯平

准确预报是永恒的追求    刘毅奚宁宇

对我国天气预报业务几个问题的思考    矫梅燕

抗战中的气象学家涂长望先生    李书

他爱这一行    马高飞 马超 邹树峰

力促中美气象合作的使者    贾朋群

天气预报:想说爱你不容易    宋鹏霞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期变化及其对梅雨异常的影响    金荣花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期变化及其对梅雨异常的影响    金荣花

登陆后不同路径再入海台风的观测分析与数值研究    朱先德

环境风垂直切变对热带气旋发展过程的影响    陈启智

GRAPES-ECOM-si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的发展及其对热带气旋强度预报的研究    孙明华

台风暖心结构与强度变化的统计联系    刘学刚

NOAA/AMSU资料在西北太平洋台风研究中的应用    赵丽静

低纬高原地区暴雨M_βCSs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朱莉

“麦莎”变性过程中冷空气的活动及引发京津地区的降水    狄利华

褐飞虱地域性降落规律研究    宗建民

渭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天气学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董长宝

热带气旋经过岛屿地形强度及结构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班浩然

近海台风强度突然减弱的机理研究    黄荣成

中国气象频道省级中心业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魏虹

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与热带气旋降水量的气候学研究    徐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