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水氮组合模式对双季稻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03:53
热度:

水氮组合模式对双季稻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摘要】:为给双季稻水肥高效利用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设置间歇灌溉和淹水灌溉两种灌溉方式,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这4种施肥方式,开展大

【摘要】:为给双季稻水肥高效利用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设置间歇灌溉和淹水灌溉两种灌溉方式,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这4种施肥方式,开展大田小区试验,探讨了水氮组合模式对双季稻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显著降低了CH4积累排放量,与淹水灌溉相比,早晚稻分别降低13.18~87.90 kg·hm-2和74.48~131.07 kg·hm-2,分别减排了24.4%~67.4%和42.5%~66.5%;但促进了N2O排放,早晚稻的增排量分别为0.03~0.24 kg·hm-2和0.35~1.53 kg·hm-2,分别比淹水灌溉增加6.2%~18.3%和40.2%~80.9%.总体上,间歇灌溉降低了稻田温室气体的增温潜势,其中早稻降低了18.8%~58.6%,晚稻降低34.4%~60.1%,两季综合降低2 388~4 151 kg·hm-2(以CO2eq计),下降41%~54%.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土壤CH4排放和土壤溶液Eh显著负相关,和溶液CH4浓度显著正相关.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模式有利于减排CH4,虽增排了N2O,但增温潜势显著减少.综合来看,间歇灌溉配施中氮更有利于双季稻种植.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双季稻 间歇灌溉 CH NO 减排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1B02,2011BAD16B01,2012BAD04B10,2013BAD07B11) 湖南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2013SK3158)
【分类号】:S511.42;X712
【正文快照】: 稻田是大气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重要来源.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稻田CH4年排放量为31~112 Tg,占全球总排放量的5%~19%;农业土壤N2O-N年排放量为1.7~4.8 Tg,占全球总排放的10%~27%[1].中国稻田CH4和N2O年排放量分别为6.02~7.67 Tg和88~169Gg[2~6],是大气温室气体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氮肥施用量和节水灌溉对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石英尧;石扬娟;申广勒;陈多璞;

稻田CH_4的传输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氮肥水平对不同土壤CH_4排放的影响    焦燕,黄耀,宗良纲,周权锁,Ronald L. Sass

交替灌溉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土壤气态氮排放的影响    韩坤;张纪涛;上官宇先;师日鹏;李志军;王林权;

沼泽湿地孔隙水中溶解有机碳、氮浓度季节动态及与甲烷排放的关系    杨文燕;宋长春;张金波;

水稻田烤田期间甲烷排放规律研究    曹金留,任立涛,陈国庆,徐华,蔡祖聪

长期不同施肥类型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速率的影响    李琳;胡立峰;陈阜;肖小平;杨光立;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期CH_4和N_2O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    李香兰;马静;徐华;曹金留;蔡祖聪;八木一行;

水稻根系生物特性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性研究    傅志强;朱华武;陈灿;黄璜;

节水灌溉对稻田N_2O季节排放特征的影响    彭世彰;侯会静;徐俊增;吴夏蕊;

菜地系统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原因及调控措施    辜碧;金赞芳;陈凌霄;

土壤质地及环境因子对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    刘连杰;白红英;母国宏;丁琦;李西祥;

不同水分条件下镉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动态过程    张磊;张磊;孟湘萍;

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N_2O排放研究    李友宏;王芳;刘汝亮;赵天成;陈晨;杨正礼;

不同肥料的施用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减排措施    韩鹏飞;郭敏;

农田N_2O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    高春雨;邱建军;王立刚;

测定时间对黑土区CO_2和N2_O排放通量的影响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    冯虎元,程国栋,安黎哲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王卫;谢小立;谢永宏;

绿色植物在大气甲烷循环中的作用       曹广民;林丽;李以康;张法伟;郭小伟;李婧;

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

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分异    崔中利;王英;滕齐辉;张斌;曹慧;

协调我国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氮素管理问题    朱兆良;

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H_4和CO_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    李成芳;曹凑贵;汪金平;翟中兵;梅少华;

农田土壤N_2O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翟胜;高宝玉;王巨媛;戴全厚;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减排技术对策    邱建军;李虎;王立刚;任天志;

湖南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

江苏省两种有机物料的稻田土壤固碳有效性评价    张玉华;宋成军;刘东生;张艳丽;徐哲;李想;王延昌;

中国农田化学氮源N_2O直接排放的时空变异特征    卢燕宇;

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方法研究最新进展    李迎春;林而达;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4个四川桤木品系苗木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    周小玲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南极苔原温室气体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刘雅淑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县域农田N_2O排放量估算及其减排碳贸易案例研究    高春雨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张惠

华北春玉米土壤N_2O减排措施研究    刘运通

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温和

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控制研究    邱炜红

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顾正兴

闽江河口咸草湿地甲烷与二氧化碳排放及主要环境因子分析    姚顺

淮河流域高癌区土壤—农作物氮素污染与健康风险    孙瑞玲

镇域尺度农田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及地表有机碳储量研究    张文龙

山东烟区漂浮育苗技术的研究    彭程

前郭灌区水田土壤固碳潜力及固碳效益研究    陈初雨

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研究    唐其文

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CO_2和N_2O的排放研究    张军科

基于特征建模的GIS开发研究    章志

中国CH_4柱浓度时空分布及排量研究    张国君

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齐玉春,董云社

中国农用化肥氮磷钾需求比例的研究    陈同斌,陈世庆,徐鸿涛,黄诗铿,陈炎

Comparison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y Fields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李晶

成都平原稻田甲烷排放的实验研究    任丽新,王庚辰,张仁健,段长麟,M. A. K. Khalil , M. J. Shearer,R. A. Rasmussen , R. W. Dalluge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李晶,王明星,王跃思,黄耀,郑循华,徐新

不同施肥处理下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全年观测研究    石生伟;李玉娥;李明德;万运帆;高清竹;彭华;秦晓波;

华东稻田CH_4和N_2O排放    郑循华,王明星,王跃思,沈壬兴,上官行健,金继生,李老土

水稻田甲烷的减排方法研究及评价    李晶,王明星,陈德章

稻田甲烷排放及产生、转化、输送机理    王明星,李晶,郑循华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邹建文

双季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节能减排技术模式及效益——以湖南省衡山县为例    彭亚琼;杨慧;旷姣君;彭方平;

湖南双季稻区耕作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    黄坚雄;隋鹏;李媛媛;高旺盛;陈源泉;杨光立;肖小平;汤文光;唐海明;

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唐海明;孙国峰;肖小平;汤文光;陈阜;张海林;杨光立;

湖北稻区农业资源特点和耕作方式新发展    李世钊;

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对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范美蓉;高清竹;刘硕;马欣;

    

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对策    肖小平;陈阜;黄凤球;张海林;罗尊长;孙国峰;汤文光;张帆;杨光立;

双季稻防早衰技术    李祖章;谢金水;刘光荣;孙刚;袁福生;刘增兵;唐先干;

双季稻防早衰技术研究初探    谢金水;王海;李祖章;刘光荣;彭春瑞;孙刚;刘益仁;

双季稻区杂交水稻再生制种技术初探    廖成喜;

地理信息系统在浮梁县双季稻区划中的应用    雷玄肆;

不同耕作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何莹莹;张海林;伍芬琳;肖小平;陈阜;

浙南双季稻区福寿螺发生消长规律研究    谢淑玲;符明龙;陈辉珍;林敏;林以良;

不同机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叶厚专;李艳大;沈显华;古新序;药林桃;舒时富;万鹏;江向荣;王水发;尹国庆;

双季稻面积增加近200万亩    柳德新

让土壤在节能减排中增效    记者 胡宇芬

长江中游单双季稻要减氮    龙飞

改变重用轻养 实现节能减排    本报记者 袁万茂

耕作保护 多熟稻也能减排    肖小平

湖南双季稻面积扩大    湘文

有效破解制约双季稻机插秧技术瓶颈    王罗方 湖南省农机局党组书记、局长

国家粮丰工程在赣取得新成果    黄颖

桃源集中育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记者 武建平 通讯员 李泽红 徐国祥

“中嘉早17”力助双季稻区高产稳产    梁宝忠

长江中游地区气候变化特点及双季稻适应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艾治勇

双季稻高产群体株型指标及调控对策研究    曾勇军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适应区域气候变化的双季稻高产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刘文祥

纹枯病对双季稻倒伏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吴伟

中国双季稻主产区空间分布变迁研究    雷森波

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南双季稻区划研究    欧阳臻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    王鑫

龙游县双季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胡潮水

双季稻连作体系氮素循环特征    王淳

养分运筹对双季稻群体质量、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周旋

双季稻不同耕作与种植方式对产量和农田碳排放的影响    刘兵

长期绿肥还田对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研究    王莉

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白银

栽培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区域适应性研究    李宙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