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浅层地能应用的潜力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42:03
热度: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浅层地能应用的潜力研究【摘要】: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所面临的气候变化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全球变暖加剧,世界各国均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清洁发展机制是

【摘要】: 同世界各国一样,中国所面临的气候变化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全球变暖加剧,世界各国均面临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清洁发展机制是由《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一种灵活机制,它鼓励负有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进行投资,来获取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成本昂贵减排额。 在中国,建筑能耗越来越大,建筑部门也由此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本文根据发展中国家CDM项目技术额外性的要求,从能源角度考虑基准线的设置。同时考虑到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地区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型地区,建筑物供暖制冷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因此本文提出浅层地能的应用在这一地区拥有广阔的前景,并且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浅层地能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文章对并借助天津某地的实际案例通过模拟计算说明采用浅层地能的中央液态冷热源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 本文将浅层地能采暖的各项指标与直接燃煤采暖、燃煤发电直接电采暖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直观的显示出浅层地能应用在能源综合利用上的优势。认为与其他各种供暖方式相比,浅层地能应用于节能建筑具有更为明显的环境效益,是值得推广的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同时根据北京市替煤推广的实际项目案例,得出目前采用浅层地能的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与其他方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经济、环保效应,并且负作用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同时,由于采用浅层地能的这一技术属于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可以说明我国目前自有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能够促进技术转化。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 全球变暖 建筑项目 浅层地能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3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全球气候变化8-10
  • 1.1.1 全球气候变暖8-9
  • 1.1.2 温室气体排放9-10
  • 1.1.3 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10
  • 1.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10-12
  • 1.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10-11
  • 1.2.2 “境外减排”概念11-12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2-13
  • 第二章 清洁发展机制及其相关问题分析13-31
  • 2.1 清洁发展机制(CDM)简介13
  • 2.2 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13-19
  • 2.2.1 清洁发展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2.2.2 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发展现状16-17
  • 2.2.3 中国面临的挑战17-19
  • 2.3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方法学问题19-26
  • 2.3.1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基准线设定19-21
  • 2.3.2 基准线方法21-22
  • 2.3.3 项目边界和泄漏22-24
  • 2.3.4 技术额外性24-26
  • 2.4 技术转让26-28
  • 2.4.1 技术转让的含义26-27
  • 2.4.2 技术转让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方面的作用27-28
  • 2.5 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探讨28-31
  • 2.5.1 提高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基准线情景的排放水平28
  • 2.5.2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28-29
  • 2.5.3 能力建设的相关问题29-31
  • 第三章 建筑项目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分析31-35
  • 3.1 建筑项目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1
  • 3.2 建筑项目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存在的问题31-32
  • 3.3 节能建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基准线设定32-35
  • 3.3.1 基本要求32-33
  • 3.3.2 已经实施的案例33-35
  • 第四章 浅层地能应用和中央液态冷热源系统35-38
  • 4.1 浅层地能及其应用35
  • 4.2 地源热泵系统35-36
  • 4.3 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36-38
  • 第五章 案例分析38-44
  • 5.1 案例项目基本情况38-39
  • 5.1.1 项目设计参数38-39
  • 5.1.2 项目热负荷计算39
  • 5.1.3 项目冷负荷计算39
  • 5.2 基准线方案设置39-41
  • 5.2.1 基准线1:区域燃煤锅炉房供热和分体空调制冷能耗计算40
  • 5.2.2 基准线2: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和分体空调制冷能耗计算40-41
  • 5.3 恒有源地能(源)热泵系统能耗计算41-42
  • 5.3.1 冬季供暖运行能耗计算41
  • 5.3.2 夏季供冷运行能耗计算41-42
  • 5.4 减排量的计算42-44
  • 第六章 浅层地能供暖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推广44-49
  • 6.1 几种供暖方式的比较44-45
  • 6.1.1 市政热力44
  • 6.1.2 燃煤供暖44
  • 6.1.3 燃气供暖44-45
  • 6.1.4 直接电采暖45
  • 6.2 能源综合利用对比45
  • 6.3 以北京地区为例替煤推广的环境效益45-49
  • 6.3.1 直接环境效益46-47
  • 6.3.2 间接环境效益47
  • 6.3.3 与电采暖相比较47
  • 6.3.4 与天然气相比较47
  • 6.3.5 与兴建热力站比较47-49
  • 第七章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4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54-55
  • 致谢5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炳灵水电站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实践    陈光礼;王天琳;

在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内的CDM项目分析    徐淼;张金凤;文玲;杜琳曼;张金龙;马艳宁;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现状研究    朱丽君;李布青;于玺;郭肖颖;

晋开化工清洁发展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张凌;乔春莉;师兆忠;龚佳红;杨玉荣;李德亮;

我国工业领域参与清洁发展机制的对策研究    孙明贵;查武堂;郭军洋;熊永兰;陈怀超;

温室气体和钢铁工业减排措施    张春霞;胡长庆;严定鎏;齐渊洪;陈丽云;张旭孝;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温室气体减排    陈移峰;蒲舸;冉景煜;

河南省清洁发展机制开发潜力研究    陈磊山;刘旭彤;陆根法;

2006年碳市场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第1~3季度)    Karan Capoor;Philippe Ambrosi;

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孟德凯;

典型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措施及经验    马欣;

论环境保护与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立场    朱兆敏;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胡小康;苏芳;巨晓棠;江荣风;张福锁;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及发展趋势    张爽;张硕慧;李桢;

四川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进展    蒋文举;

湖北省恩施农村户用沼气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计算分析    董红敏;李玉娥;朱志平;陶秀萍;

钢铁工业与温室气体减排    张春霞;严定鎏;胡长庆;齐渊洪;陈丽云;张旭孝;

温室气体减排跨期优化的一个理论模型    钟笑寒;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初探    朱雅妮;

乌鲁木齐煤炭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时空分析    苟少梅;

温室气体减排带出国际商机    王丽

世行:碳融资还有巨大空间    记者 杨川梅

湖北首批CDM项目协议签署    特约记者 邓国军 通讯员 王锦举

推进清洁发展机制 促进温室气体减排    孙钰

我国资源型城市成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生力军”    呼涛

欧盟“大买家”看好中国CDM项目    记者 呼涛

巨化股份CDM项目获发改委核准    本报记者   牛洪军

温室气体减排蕴藏新商机    王宝锟

宁夏首个CDM项目通过国家审核    记者 李军 张蕾

首钢启动一重大节能减排项目    记者 刘宝亮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机制研究    孙芳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朱谦

清洁发展机制下国际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艾轶伦

解析京都议定书的作用与局限性    李明勋

碳汇林的交易机制、监测及成本价格研究    李建华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    白卫国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陈坤

熔融盐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的基础研究    何方

环境利益论    刘会齐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研究    于天飞

《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研究    赵鹏

清洁发展机制法律问题研究    何云云

清洁发展机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任春梅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中国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杜莉

排放权交易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中的策略与应用    姜涛

论气候领域的国际合作机制    张棉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    王宁

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关系权利客体及其权利属性研究    张伟伟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    李菲菲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能源结构改善与风险预测研究    马忠磊